作者|佟霏 來源|DaDa媽媽(dadareading) 01 贏是少數(shù),,輸才是人生常態(tài) 前兩天,,我?guī)畠盒淙ヌ詺獗ね?,遇到一位媽媽正在“訓”孩子?/p> “輸了就輸了,還好意思哭,,丟臉不丟臉,?給我一邊罰站去!” 原來,,小男孩和小朋友一起攀巖,,每次都落在最后,小男孩又急又氣,,一屁股坐在地上哭鬧起來,。 也便有了媽媽訓孩子的一幕。 圖片來源于soogif 輸贏,,是孩子成長中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小新上了幼兒園之后,也一度癡迷于跟我比賽,,并且一定要爭“第一名”,。 早上睜開眼睛,便吵著:“看誰第一名起床”“看誰第一名洗臉”……如果我贏了,,她就會不開心,。 贏帶來喜悅感,而輸帶來的是挫敗感,,孩子天生有想贏的驅動,。但有贏便有輸,贏是少數(shù),,輸才是人生常態(tài),。 孩子對失敗的認知和應對失敗的態(tài)度,將對他以后的人生,,產生愈來愈深刻的影響,。 02 每個人都會犯錯,失敗沒什么大不了 陶虹曾經分享過一段和女兒之間的經歷: “我女兒小時候,,我發(fā)現(xiàn)她最簡單的積木都不敢玩,。” “我覺得好奇怪呀,,觀察之后,,我發(fā)現(xiàn)她是因為我玩得太好了。她就想:‘我可搭不成這樣,,那我就不碰它,?!?/p> 圖片來源于秒拍 意識到了這一點之后,陶虹開始嘗試在女兒面前“示范”失?。?/p> “我在搭的時候特意搭歪,,然后‘啪’把橋弄倒了?!薄拔遗畠旱难劬飼鋈划a生‘呲’的一絲亮光,。” 圖片來源于秒拍 陶虹把方法告訴老公徐崢之后,,徐崢也如法炮制,,表演了“同款失敗”。 “從此以后,,女兒搭得好好的,。” 害怕失敗的心理讓孩子止步不前,,即使擁有能力也不敢邁出一步,。而父母的示范能夠起到作用的真正原因,我想更多的是——他們示范了如何面對失敗的心態(tài),。 圖片來源于秒拍 陶虹用行動傳遞給女兒:“失敗有什么大不了,,每個人都會犯錯。”這份平常心,,給了女兒最好的勇氣,。 03 輸不起的孩子背后 也許有一位高要求的家長 孩子面對失敗的態(tài)度,大多會受到父母的影響與暗示,。有時候,,不是孩子輸不起,而是帶著來自父母壓力,,不敢去輸,。 父母的這些做法,最容易讓孩子產生“輸不起”的心態(tài): 1.凡事鼓勵孩子爭第一 父母個性要強,,樣樣要求孩子得“第一名”,。這種心態(tài)會潛移默化地滲透給孩子,并成為孩子面對失敗的壓力,。 一旦有幾次達不到目標,,孩子會逐漸失去嘗試和挑戰(zhàn)的信心。 2.總拿孩子與他人比較 社會心理學家研究表明:“競爭是挫折的重要來源之一,,痛苦和挫折常常引起敵意,。” 當孩子總是被比較,,時常處于競爭之中,,挫折引發(fā)的敵意也會阻礙他們的行為,,使他們的心力過多地消耗在不良的心態(tài)中。 3.過度地夸獎孩子 有一些“玻璃心”的孩子,,源于家長的“捧殺”,! “寶貝真棒”“太聰明了”“你是最優(yōu)秀的寶寶”……當孩子太容易獲得這些類似的夸獎時,他們要么事事都求夸獎,,要么因為害怕失誤得不到夸獎而放棄新的嘗試,。 輸不起的孩子,,常會因為太想贏,,而不敢嘗試新挑戰(zhàn)。如此一來,,孩子便失去了更多探索和成長的機會,。 04 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成功,起碼我去試了 成功是一種期許,,在這期許實現(xiàn)之前,,能夠與失敗共處是一種勇敢,更是一種智慧,。 在《朗讀者》節(jié)目中,,籃球巨星姚明聊起了一段往事。 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前夕,,姚明在運動員宿舍樓里忽然聽見一陣撕心裂肺的哭聲,,“后來我知道了,那是有人在最后一刻被刷掉了,?!?/p> 那陣哭聲,一直縈繞在姚明的心頭: “他們付出了同樣多的代價,,同樣多的心血,,他們是失敗者嗎?不,?!?/p> “體育本身就是競爭,每一個人的成功,,都意味著無數(shù)人被淘汰或失敗,。” 從那一刻起,,姚明開始意識到:勝利和失敗同樣具有價值,,偉大的勝利是由失敗成就的。 圖片來源于《朗讀者》 這種信念,,伴隨他熬過了人生很多困難的時刻,。 作為運動員,,身體上的傷患不計其數(shù),而康復過程中帶來的心理壓力,,則成為運動員們最難跨過的坎: “當一旦受過傷之后,,實際上那里是有一個記憶的,當我們再去重復這個動作的時候,,心里邊會有一個陰影,。” “這是我們最最最最痛苦的地方,?!?br> 圖片來源于《朗讀者》 而最讓姚明感到絕望的,是最后一次受傷——他的左腳第三次應力性骨折,,這一次,,姚明清楚地知道,自己再也無法完全恢復了,。 于是,,他坦然地選擇了退役,并以其他方式,,繼續(xù)投入到熱愛的籃球事業(yè)之中,。 在特奧會運動員誓詞中有一句話:“讓我去獲勝,如果不能獲勝,,讓我勇敢去嘗試,。”這是姚明非常喜歡的一句話,,他也用自己的經歷去踐行了這句話,。 05 學會與失敗共處,才能迎接成功 失敗,,是孩子人生中必不可少的經歷,。 孩子需要早早明白,坦然接受失敗,,甚至學會敬畏失敗,,在失敗中總結經驗和教訓,才能蓄力前行,,向自己心中的終點進發(fā),。 應對失敗,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如何歸因和再接再厲,。 1.用“積極”歸因“失敗” 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在其心理學著作《教出樂觀的孩子》一書中強調: 當我們把糟糕的經歷歸因為“永久性”“普遍性”“個人化”的時候,,容易使孩子形成悲觀的思維方式。 反之,,塞利格曼提出了“習得性樂觀”的概念,,幫助孩子把挫折歸因為“暫時性”“特殊性”“非個人化”的,,使孩子在挫折中習得樂觀的思維方式,也使孩子能夠更快地從挫折中走出來,,并有所收獲,。 圖片來源于Giphy 前段時間,小樹在幼兒園尿床了,,這讓他非常沮喪,,回到家依然哭個不停。 我嘗試用馬丁·塞利格曼的方式來安慰他: “寶貝,,你現(xiàn)在3歲半了,,雖然有時還尿床,但等你再長大一些,,就不會再尿床了,?!保?strong>強調暫時性) “而且,,你一直都表現(xiàn)很好,只是偶然不小心尿床了一次,,對不對,?”(強調特殊性) 接著我問他:“幼兒園還有其他小朋友尿床嗎?”(強調非個人化) 小樹停住了哭,,想了想說:“昨天嫚嫚也尿床了,。” 圖片來源于Giphy 積極的歸因,,能降低挫敗感對孩子的影響,,幫助孩子從挫折中走出來。 2.引導孩子對失敗進行反擊 小樹時常會向我發(fā)起挑戰(zhàn),,比如,,一起搭磁力片,看誰能先擺好一個公交車,。 有時候,,我會故意把磁力片搭壞,小樹斜著眼睛看著我:“你輸了吧,?!?/p> 每個孩子都有失敗的經歷,并為此忐忑,,此時,,他正等著看我如何面對失敗。 “是的,,剛才我輸了,,這讓我有點沮喪,。”承認面對失敗的心情,,使孩子感覺被理解,。 接下來便開始對失敗的反擊:
當我們想要教給孩子任何事情時,最容易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示范給他看,。 圖片來源于Unsplash 飛人喬丹說過一句著名的話:“我可以接受失敗,但不能接受放棄,?!?/p> 從沒有一種成功能夠輕易得來,但太多人并不是被困難打敗,,而是被想象中的失敗嚇退,。 失敗之所以可怕,是因為很多人把它視為對自我的攻擊,。 但我的寶貝,,要知道,你經歷的失敗,,不是因為你不夠好,,恰恰它證明了——你一直在努力。 本文轉載“DaDa媽媽”(ID:dadareading),,專注分享4~16歲孩子的養(yǎng)育經驗和成長故事,。 你錯過的精彩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