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積是中醫(yī)的一個病名,,在孩子的身上常見,,它的主要表現(xiàn)有不思乳食,腹脹噯腐,,大便酸臭乃至便秘,惡心嘔吐,,面色發(fā)黃,,精神萎靡等等。 那么孩子為什么容易得食積呢,? 這是因為孩子與成年人不一樣,,孩子處于高速的生長發(fā)育之中,在這個期間,,對營養(yǎng)物質的需求量比較大,,可是孩子的消化系統(tǒng)功能又還不完善,分泌的胃酸和酶類相對比較少,,而且消化酶的活性比較低,,胃腸道的吸收能力比較差,如果每日攝入的食物超過了孩子的消化能力,,就會出現(xiàn)食積,。 當然更關鍵的問題還在于,很多孩子都是家長喂飯,,孩子自己的表達能力還不夠好,,飽不飽,表達得不清晰,,家長一旦喂養(yǎng)不當,,食物過量,孩子的胃腸消化不了,,停滯于腸胃,,損傷脾胃,就容易出現(xiàn)食積。 所以很多食積,,其實是家長亂喂營養(yǎng)品,,或者按照自己的喜好給孩子塞生冷,油膩,,肥厚之品,,讓孩子形成了偏食的習慣導致的,所以古人才說“飲食自倍,,腸胃乃傷”,。 這種狀況發(fā)展下去,就容易食積生熱,,乃至孩子出現(xiàn)煩躁不安,,手足發(fā)熱,面部發(fā)紅,,煩躁不安,,睡眠不實等癥狀,再發(fā)展下去,,就可能導致小兒生長發(fā)育遲緩,,形體日漸羸瘦,中醫(yī)把這種狀況叫“疳證”,?!梆嶙C”是指小兒恣食肥甘油膩,損傷脾胃,;或者氣液干涸,,形體羸瘦——“疳證”病程纏綿,影響小兒成長,,所以古人視之為惡候,。 所以我們遇到食積,一定要及時處理,,避免它發(fā)展成“疳證”,。 對于小兒食積,保和丸是比較常用的中藥組方,,它有消食和胃的效果,,適合正氣未虛者。 保和丸的組成是山楂6份,,神曲2份,,半夏3、茯苓3份,,陳皮,,連翹,,萊菔子各1份。這個方子中的君藥是山楂,,山楂有化飲食,,消內積之功,使用山楂一般要使用萊菔子,,在這個組合中,,山楂有攻伐積滯之力,萊菔子則能將山楂所消之積,,順氣導出人體之外,,從而緩解胃脘之圍。 山楂與萊菔子的比例多為5:1左右,。如果病情拖得比較久,,病情由實轉虛,光用保和丸力量就不夠了,,得加一些健脾之品,,例如白術,我們在保和丸中,,再加白術二份,,就叫大安丸,大安丸中正平和,,又能消食又能健脾。無論保和丸還是大安丸,,一般來說打成粉末,,每次用6-9克,一日兩次左右,,兌溫水服用,。 有的患兒服用保和丸效果不佳,王烈老師的做法是,,再熬一些山楂湯用來搭配保和丸服用,,往往能夠提高保和丸的療效。 那么為什么脾胃差的孩子,,容易出現(xiàn)咳嗽呢,? 在中醫(yī)的理論體系中,肺與脾關系密切,。 主要體現(xiàn)于氣的生成和津液的輸布代謝兩個方面,。 1、人體氣的生成,,有兩個來源,,一個是肺吸入的清氣,,另一個則是脾胃所運化的水谷精氣。 2,、人體津液的代謝,、循環(huán),則依賴于肺的宣發(fā)肅降,,通調水道,,脾胃的運化水谷,輸布津液,。 所以當孩子脾胃比較虛弱時,,脾虛不能運化水谷為精微上輸于肺,就可能會導致肺氣不足,,從而出現(xiàn)少氣懶言,、咳喘痰多等癥狀,中醫(yī)把這稱為“土不生金”,。 同時,,脾失健運,水濕不化,,聚濕為痰,,上輸于肺,又有可能導致咳嗽,、喘息,、痰多等癥狀,對此,,有“脾為生痰之源,,肺胃儲痰之器”的說法。 所以,,對于脾胃虛弱的孩子,,又經常咳嗽的孩子,,可以使用“培土生金”的方法,,健脾益氣,一般來說,,可以在選用止咳,,化痰,宣降肺氣的藥物的同時,,加用“六君子湯”,,六君子湯中的黨參、白術,、茯苓,、甘草可補氣健脾,,半夏、陳皮可止咳化痰,,偏寒者還可以加干姜以溫中化飲,。 |
|
來自: 周易八卦養(yǎng)生堂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