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帶束縛經(jīng)》:如是我聞,,一時世尊住在舍衛(wèi)城,。當時,世尊對諸比庫如此說:“諸比庫,,生死輪回的源頭是無法察知的。在生死輪回中一再流轉(zhuǎn)的眾生,,被無明所蒙蔽,、被愛欲所束縛的起點是難以得知的,。 諸比庫,就像一只以皮帶束縛的狗被綁在牢固的木樁或柱子上,,當它行走的時候,,它靠近那根木樁或柱子而行走;站立的時候,,它靠近那根木樁或柱子而站立,;坐下的時候,它靠近那根木樁或柱子而坐下,;躺下的時候,,它靠近那根木樁或柱子而躺下。 同樣地,,諸比庫,,未曾聞法的凡夫認為色是如此:“這是我的;這是我,;這是我的自我,。”他認為受,、想,、行、識是如此:“這是我的,;這是我,;這是我的自我?!?/font> 在行走的時候,,他靠近這五取蘊而行走;在站立的時候,,他靠近這五取蘊而站立,;在坐下的時候,他靠近這五取蘊而坐下,;在躺下的時候,,他靠近這五取蘊而躺下。 是故,,諸比庫,,應(yīng)當經(jīng)常如此地反省自己的心:‘長久以來,這個心就一直受到貪,、嗔,、癡所污染。’諸比庫,,眾生透過心的煩惱而染污,;眾生透過心的清凈而凈化?!?/font> 在《皮帶束縛經(jīng)》中,,佛陀如此以狗來比喻未曾聞法的凡夫:“諸比庫,就像一只以皮帶束縛的狗被綁在牢固的木樁或柱子上,?!蹦侵还繁黄`住,而且被繩子綁在牢固的木樁或柱子上,,因此無法逃脫,。 同樣地,如果未曾聞法的凡夫有強烈的身見(薩迦耶見,;認為有個體存在的邪見)與愛欲,,他就無法解脫生死輪回。為什么呢,?因為他被身見的皮帶所束縛,,被愛欲的繩子綁在五取蘊的牢固柱子上。 當未曾聞法的凡夫看待五蘊為“這是我的自我”時,,這就是身見執(zhí),;當他看待五蘊為“這是我的”時,就是愛欲執(zhí),;當他看待五蘊為“這是我”時,,就是驕慢執(zhí)。 無明,,經(jīng)常會與這三種執(zhí)著同時生起,。無明與身見蒙蔽他的慧眼,,使他無法如實地照見諸法,。身見,猶如束縛在他頸上的皮帶,;愛欲猶如繩子,,將他綁在五取蘊的柱子上。 在身見,、愛欲與驕慢這些煩惱的影響之下,,他造作善業(yè)或惡業(yè)。這些根源于煩惱的業(yè)力有潛在力,,能夠在死亡后產(chǎn)生下一世的生命,。 在有了新的生命之后,就會再次生起疾病,、衰老,、死亡,,以及愁、悲,、苦,、憂、惱等諸多煩惱,。因此,,他無法解脫生死輪回。 是故佛陀說:“諸比庫,,應(yīng)當經(jīng)常如此地反省自己的心:‘長久以來,,這個心就一直受到貪、嗔,、癡所污染,。’諸比庫,,眾生透過心的煩惱而染污,;眾生透過心的清凈而凈化?!?/font> 佛陀接著開示說:“諸比庫,,你們是否見過稱為‘行圖’的圖畫?”“見過,,世尊,。”“諸比庫,,稱為‘行圖’的圖畫其多樣化,,也是由心設(shè)計出來的。然而,,心遠比那稱為‘行圖’的圖畫更多樣化,。” 這里所說的‘行圖’是指“行腳圖”,,由于??ㄆ帕_門帶著這種圖四處行腳,宣揚他們的教法,,所以稱這種圖為“行腳圖”或“行圖”,。 桑卡婆羅門是異教婆羅門的一派,,他們在畫布上畫出善趣與惡趣的各種圖案,,用以說明成功與失敗。他們將圖畫展示給人們看,解釋說:“若人做這種行為,,則得到這種結(jié)果,;若做那種行為,則得到那種結(jié)果,?!?/font> 那些圖畫非常的精細,但是,,心又遠比那些圖畫更加精細,。因為他們必須事先想好如何在畫布上畫出那些圖畫,然后才依照所想的去畫,。 有時候,,也許他們會想要畫一顆比太陽光更亮的紅寶石,但是那只能想象而已,,實際上是無法畫得出來,。由此可知,心遠比畫布上所畫的圖案更多樣化,。 所以佛陀說:“稱為‘行圖’的圖畫,,其多樣化也是由心設(shè)計出來的。然而,,心遠比那稱為‘行圖’的圖畫更多樣化,。是故諸比庫,應(yīng)當經(jīng)常如此地反省自己的心:‘長久以來,,這個心就一直受到貪,、嗔、癡所污染,?!娚高^心的煩惱而染污,眾生透過心的清凈而凈化,。 諸比庫,,我未曾見過有其它任何眾生界像畜生界的眾生那般多樣化。即使畜生界的那些眾生,,也是心使它們多樣化的,。然而,心遠比畜生界的那些眾生更多樣化,。” 這句話的要點在于:畜生界眾生的多樣化,,反映出造成它們投生為畜生的過去業(yè)的多樣化,。而業(yè)的多樣化,又根源于愛欲(貪心所)的多樣化。 鵪鶉,、鷓鴣等畜生,,在過去世造作種種業(yè)之時,并不會如此想:“我們將要變成如此這般多樣化,?!钡牵斶^去某種惡業(yè)的業(yè)力成熟時,,就會造成他們投生于相應(yīng)的鵪鶉,、鷓鴣等物種當中。 它們的外表型態(tài),、生活方式等差異,,都根源于該物種。投生于某一物種的眾生,,就相稱于該物種而有多樣化的差異,。因此,差異是在物種中形成,,而物種又反映出過去世的業(yè),。 例如,若你在過去世累積了投生為人的善業(yè),,那么當那個善業(yè)的業(yè)力成熟時,,你就會投生于相稱的人類物種里,而且根據(jù)那個物種產(chǎn)生出人類的五蘊,。這就是父母與子女之間,,通常會有相似之處的理由。 同樣地,,如果你在過去世累積了投生為鵪鶉的惡業(yè),,當該惡業(yè)的業(yè)力成熟時,就會使你投生于相稱的鵪鶉物種里,,而且依照該物種產(chǎn)生出動物的五蘊,。因此差異在物種中形成,而物種又反映出過去世的業(yè),。 當你在過去世累積善業(yè)時,,如果存著在未來世享受感官快樂的強烈欲望,當那個業(yè)力產(chǎn)生今世的果報時,,你就會有享受感官快樂的強烈欲望,,成為具有貪欲性格的人。 同樣的因果關(guān)系,,可以運用于具有嗔恨性格,、愚癡性格,、驕慢性格、吝嗇性格,、嫉妒性格等人,。 當你在過去世累積善業(yè)時,如果對佛,、法,、僧三寶,對業(yè)果法則等具有堅強的信心,,當那個業(yè)力產(chǎn)生出今世的果報時,,你就會成為充滿信心、具有信心性格的人,。 當你在過去世累積善業(yè)時,,如果那個善業(yè)伴隨著強而有力的慈,或者被慈心禪那所圍繞,,當那個業(yè)力產(chǎn)生出今世的果報時,,你就會成為充滿慈愛、具有仁慈性格的人,。 當你在過去世累積善業(yè)時,,如果那個善業(yè)被強而有力的智慧(如觀智)所圍繞,當那個業(yè)力產(chǎn)生出今世的果報時,,你就會成為利根性,、具有智慧性格的人。 再者,,如果是像行舍智那樣強的觀智之業(yè)力,,產(chǎn)生了今世的果報。那么,,你就會具有證悟涅盤的強而有力,、敏銳的智慧。如果修行止禪與觀禪,,你將能快速地徹悟四圣諦,、證悟涅槃與道果。 由于這個緣故,,所以佛陀如此開示:“諸比庫,,應(yīng)當經(jīng)常如此地反省自己的心:‘長久以來,這個心就一直受到貪,、嗔,、癡所污染?!T比庫,,眾生透過心的煩惱而染污,,眾生透過心的清凈而凈化,?!薄耘翃W禪師《轉(zhuǎn)正法輪》或《顯正法藏》一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