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縮是以突然發(fā)病,,陰莖或陰囊內(nèi)收,,伴有小腹拘急疼痛劇烈為特征的一種男性疾病。發(fā)病多見于青壯年的男子,。其癥狀有陰部發(fā)冷,、睪丸上提、陰莖內(nèi)縮不見,,常伴有難忍的抽痛,。發(fā)作過程短則十幾分鐘,長則達(dá)數(shù)小時之久,。古醫(yī)書中又將此病稱為“縮陰”,。多因腎精虧虛寒凝肝脈所致。 病人典型癥狀表現(xiàn):起病急驟,,陰莖內(nèi)縮抽痛,,小腹拘急疼痛,畏寒肢冷,,甚則四肢厥逆身體蜷縮,,小腹劇痛,口鼻氣冷或口唇青紫,,小便清長,,下利清谷或二便不通。舌體可有蜷縮,,質(zhì)紫暗,,苔白膩。脈沉弦或沉伏,。 (1)藥物熏洗偏方 偏方1 【組成】 小茴香,、王不留行各適量,。 【功效】 溫經(jīng)散寒,行氣止痛,。適用于陽縮癥,。 【制法】 將小茴香打碎,加等量的王不留行,,共煎20分鐘,。 【用法】 趁熱熏洗會陰部。 【來源】 上海中醫(yī)藥雜志,,1991年,,(12)。 偏方2 【組成】 小茴香,、干姜各30克,,四季蔥白60克,凈黃土120克,,大曲酒45毫升,。 【功效】 溫經(jīng)散寒,芳香止痛,。適用于縮陽,、睪丸偏墜作痛。 【制法】 先將小茴香和干姜共研細(xì)末,,四季蔥搗爛絞汁,,次將黃土入鍋內(nèi)炒至變成褐色時,再倒小茴香,、干姜細(xì)末同炒,,待嗅到香氣撲鼻時,旋加入蔥汁和酒,,拌炒片刻,,即收起備用。 【用法】 治療時,,用四層紗布托藥,,對準(zhǔn)痛處先熏蒸片刻,待不燙時,,再散敷于陰囊部,,靜臥勿動。待不痛時,,則去掉敷藥,。 【來源】 《中草藥外治驗(yàn)方選》。 偏方3 【組成】 老生姜、四季蔥白各30克,,凈黃土120克,,大曲酒適量。 【功效】 溫經(jīng)散寒,,通陽復(fù)位,。適用于睪丸縮入腹內(nèi)作痛。 【制法】 先將蔥,、姜切成碎粒,,次將黃土放入鍋內(nèi)炒至極熱,再加入姜,、蔥碎粒同炒,,待嗅到姜蔥香氣時,旋即倒入大曲酒適量拌炒如厚糊狀,。 【用法】 取藥糊放在1塊厚布上攤平約1.5厘米厚,,取藥包對準(zhǔn)患者生殖器先熏后敷,待睪丸落回陰囊后,,則去掉藥包。通常用藥1次,,最多2次即獲痊愈,。 【來源】 《中草藥外治驗(yàn)方選》。 偏方4 【組成】 小茴香40~50克,,生姜60克,,食鹽15~20克。 【功效】 溫經(jīng)散寒,,行氣止痛,。適用于陽縮癥。 【制法】 水煎,。 【用法】 置于盆內(nèi),,坐浴,熏蒸陰部,。 【來源】 來自民間,。 (2)藥物穴位貼敷偏方 偏方1 【組成】 白胡椒3克、大蒜1頭,、食鹽5克,、冷米飯1團(tuán)。 【功效】 溫經(jīng)散寒,,行氣止痛,。適用于陽縮癥。 【制法】 上藥共搗成泥。 【敷法】 做餅敷于肚臍上,,1小時后取下,,每日1次。 【來源】 來自民間,。 偏方2 【組成】 大蒜,、鹽各適量。 【功效】 溫經(jīng)散寒,,行氣止痛,。適用于陽縮癥。 【制法】 共搗爛炒熱,。 【敷法】 敷于氣海穴,,蓋以紗布,膠布固定,。 【注意事項(xiàng)】 氣海穴定位方法:將肚臍與恥骨聯(lián)合上緣作一連線,,分成5等份,肚臍下1.5份處即為氣海穴,。 【來源】 來自民間,。 偏方3 【組成】 大蒜適量,硫黃,、吳茱萸各適量,。 【功效】 溫補(bǔ)肝腎,行氣止痛,。適用于陽縮癥,。 【制法】 將硫黃、吳茱萸研細(xì)末,,與大蒜共搗爛如膏,。 【敷法】 敷于會陰穴。 【注意事項(xiàng)】 會陰穴定位方法:陰囊根部與肛門連線中點(diǎn)處,。 【來源】 來自民間,。 偏方4 【組成】 生姜汁適量,小茴香30~40克,。 【功效】 溫經(jīng)散寒,,行氣止痛。適用于陽縮癥,。 【制法】 將小茴香研為粗末,,以生姜汁拌勻,炒熱,。 【敷法】 用布包裹,,置于關(guān)元,、中極穴熱敷。 【注意事項(xiàng)】 關(guān)元,、中極穴定位方法:將肚臍與恥骨聯(lián)合上緣作一連線,,分成5等份,肚臍下3份處即為關(guān)元穴,;肚臍下4份處即為中極穴,。 【來源】 來自民間。 偏方5 【組成】 老蔥白200克,,白酒150克,。 【功效】 溫經(jīng)散寒,活血通陽止痛,。適用于陽縮癥,。 【制法】 先將蔥白切碎、炒熱,,然后倒入白酒,,拌勻。 【敷法】 趁熱敷于患者下腹部,,涼后取下加熱再敷,,反復(fù)數(shù)次即愈。 【來源】 來自民間,。 偏方6 【組成】 老姜60克,。 【功效】 溫經(jīng)散寒,行氣止痛,。適用于陽縮癥。 【制法】 搗碎,,炒熱,。 【敷法】 熱敷關(guān)元穴。 【注意事項(xiàng)】 關(guān)元穴定位方法:將肚臍與恥骨聯(lián)合上緣作一連線,,分成5等份,,肚臍下3份處即為關(guān)元穴。 【來源】 來自民間,。 偏方7 【組成】 大蔥250克,,生姜40克,胡椒15克,,硫黃30克,。 【功效】 溫經(jīng)散寒,行氣止痛,。適用于陽縮癥,。 【制法】 先將后3味研成細(xì)末,再與大蔥共搗。 【敷法】 敷于肚臍及關(guān)元穴處,,其上再加熱敷,。 【注意事項(xiàng)】 關(guān)元穴定位方法:將肚臍與恥骨聯(lián)合上緣作一連線,分成5等份,,肚臍下3份處即為關(guān)元穴,。 【來源】 來自民間。 (3)藥物內(nèi)服治療偏方 偏方1 小茴香湯 【組成】 小茴香10克,,木香6克,,吳茱萸10克,干姜6克,,肉桂3克,。 【功效】 溫經(jīng)散寒,行氣止痛,。適用于陽縮癥,。 【制法】 水煎。 【服法】 每天2劑,。 【來源】 來自民間,。 偏方2 五香粉 【組成】 小茴香10克,大茴香,、干姜,、花椒、桂皮各5克,。 【功效】 溫經(jīng)散寒,,行氣止痛。適用于陽縮癥,。 【制法】 上述藥物研細(xì)末,,紅糖(或黃酒)適量調(diào)味,分2份,。 【服法】 每日1劑,,早、晚服,,連續(xù)5~7日為1個療程,。 【來源】 來自民間。 偏方3 大茴香散 【組成】 大茴香,、小茴香各15克,。 【功效】 溫經(jīng)散寒,行氣止痛,。適用于陽縮癥,。 【制法】 上述藥物炒焦,,研細(xì)末,調(diào)紅糖適量,,分2份,。 【服法】 每日1劑,早,、晚服,,連續(xù)5~7日為1個療程。 【來源】 來自民間,。 偏方4 生姜紅糖水 【組成】 生姜30克(或老姜20克),,紅糖20克,小茴香,、吳茱萸各10克,。 【功效】 溫經(jīng)散寒,行氣止痛,。適用于陽縮癥,。 【制法】 上述藥物同煲湯。 【服法】 每日1劑,,早,、晚服,連續(xù)5~7日為1個療程,。 【來源】 來自民間,。 偏方5 【組成】 辣椒50克,大鮮蝦100克,,白酒(50度以上)100毫升,。 【功效】 溫經(jīng)散寒。適用于陽縮癥,。 【制法】 蝦和辣椒炒香,,入白酒煮沸。 【服法】 1次食完,。 【注意事項(xiàng)】 酒精過敏者忌用。 【來源】 來自民間,。 偏方6 【組成】 胡椒70粒(打爛),,白酒適量。 【功效】 溫經(jīng)散寒,,行氣活血止痛,。適用于陽縮癥。 【制法】 胡椒研末,,用白酒沖服,。 【服法】 1次食完,。 【注意事項(xiàng)】 酒精過敏者忌用。 【來源】 來自民間,。 偏方7 【組成】 蔥白3~7根,,白酒適量。 【功效】 溫經(jīng)散寒,,行氣活血止痛,。適用于陽縮癥。 【制法】 酒煎濃汁,。 【服法】 1次食完,。 【注意事項(xiàng)】 酒精過敏者忌用。 【來源】 來自民間,。 偏方8 【組成】 生姜30克,,白酒適量。 【功效】 溫經(jīng)散寒,,行氣活血止痛,。適用于陽縮癥。 【制法】 酒煎濃汁,。 【服法】 1次食完,。 【注意事項(xiàng)】 酒精過敏者忌用。 【來源】 來自民間,。 偏方9 肉桂人參燉雞肝 【組成】 肉桂3克,,人參10克,雞肝2個,。 【功效】 急救回陽,,固脫溫經(jīng)。適用于陽縮癥,。 【制法】 同入燉盎,,放水燉。 【服法】 每日1劑,,早,、晚食,連續(xù)5~7日為1個療程,。 【來源】 來自民間,。 偏方10 附姜狗肉煲 【組成】 狗肉500克,熟附子15克,,小茴香5克,,生姜、山茱萸各10克,。 【功效】 急救回陽,,固脫溫經(jīng),。適用于陽縮癥。 【制法】 狗肉洗凈,,切小塊,,入上述藥物同煲熟爛。 【服法】 每日1劑,,分早,、晚食,連續(xù)5~7日為1個療程,。 【來源】 來自民間,。 (4)外治偏方 偏方1 【組成】 生姜1塊。 【功效】 溫經(jīng)散寒,,行氣止痛,。適用于陽縮癥。 【制法】 將生姜一端削尖,,以紙包4層,,水中浸濕,放在火灰中煨之,,紙干取出,。 【用法】 去紙乘熱以煨姜之尖端蘸油插入肛門。 【注意事項(xiàng)】 如病情甚急,,則先用清艾條距長強(qiáng)穴(尾骨尖端與肛門連線的中點(diǎn)處)2厘米,,懸灸10分鐘,后用此法,。 【來源】 來自民間,。 偏方2 陽縮外治速效法 【組成】 白酒(以60度為宜)200~300毫升。 【功效】 溫經(jīng)散寒,,行氣活血止痛,。適用于陽縮癥。 【制法】 取白酒加溫37~40℃,,倒入玻璃杯中(以滿為度),。 【用法】 把患者的陰莖置于酒杯之內(nèi)。此時陰莖會自動徐徐飲之,,少傾,,陰莖由短縮而慢慢伸長,陰囊及睪丸下垂,,腹痛漸止。 【注意事項(xiàng)】 對酒精過敏者忌用,。 【來源】 來自民間,。 偏方3 【組成】 清艾條1根,。 【功效】 溫經(jīng)散寒,行氣止痛,。適用于陽縮癥,。 【用法】 清艾條距離龜頭約2厘米懸灸10~15分鐘,使四肢及陰莖轉(zhuǎn)溫,,內(nèi)縮掣痛多可消失,。 【注意事項(xiàng)】 艾灸時局部有溫?zé)岣屑纯桑豢蛇^燙,,以免燙傷,。 【來源】 江西中醫(yī)藥,1989,,(5):11(趙建新,,田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