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人活著究竟為了什么?人生的意義在哪,?人生的自我追求和人生的社會預求之間有怎樣的一種矛盾關系,?傳統(tǒng)的“自我價值”、“社會價值”之說已不足以解釋有關困惑,。本文跳過傳統(tǒng)的解釋理路,在認定人生觀與人生事實是不同概念的前提下,,從人生價值的自命和他命之分出發(fā),,論述了他命人生價值的單性、合性,、復性三種類型和自命人生價值的物利,、名利、義利三個層次,,從而以新的概念進入對人生價值追求自身矛盾性的理論透視,。 一、基本概括:人活著一般都有自己的生活欲求和人生看法,,人的生活欲求和人生看法不僅實實在在地普遍存在,,而且還因人而異或因時而異而有不同的內容。在人生理論里,,我們把具有穩(wěn)定性,、綜合性、持續(xù)性的,,表現(xiàn)為非“沖動”之形式的,,人在人生方向上對自身意義的價值定位稱為“人生價值觀”或“人生價值取向”。通俗地說,,“人生價值觀”或“人生價值取向”就是人對人生價值的最一般看法或取向,。每個人對自己的人生都會有自己的價值定位和實際追求,人們會在縱橫紛紜的社會利益關系中作出自己的選擇——盡管這種選擇不一定一旦完成就一成不變,。這,,就是人生價值①的擇定。 當然,,人在選擇自己的人生價值定位時,,也往往會對別人的人生價值定位作出期望和預設。也就是說,,人們一般不僅會對自己的人生應怎樣作出心理期望和預設,,而且往往會對他人尤其是對其親近的人的人生應怎樣作出心理期望和預設,。這,也是人生價值的一種擇定,。因為人的存在是處在社會關系中的,,人的人生價值定位的擇定必定既具有自我性,又具有非自我性,。 人的人生價值定位的擇定,,其基本原則是利傾性原則。從個人角度說,,人選擇什么樣的人生價值定位是圍繞著人自己心理認定的利益進行的——既是以個人為中心的利益,,也包括以社會為中心并內化為自身需求的利益,它都直接或非直接,、直觀或非直觀,、不同形式、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價值主體的利益傾向,。 人生價值定位的擇定依擇定主體劃分,,可以分為自為和他為兩種,即自命價值和他命價值兩種,。自命價值就是自己心理擇定的價值定位或價值期望,;他命價值就是他者擇定而賦予個人的價值定位或價值期望。按價值擇定主體的實際狀況分,,他命價值又可以分為三種類型,。 第一種類型“單性他命價值”。“單性他命價值”是指特定的社會個體對某一社會成員即對真正價值主體所期望的人生價值定位,。其擇定主體通常指一兩個數(shù)的親屬,、老師、朋友,、同學,、同事等。單性他命價值的擇定主體一般與真正的價值主體關系較親近,,對價值主體的心理和行為具有較強的影響力,。 第二種類型“合性他命價值”。“合性他命價值”是指一定范圍內的社會群體對某一社會成員所期望的人生價值定位,,如某一單位,、某一村莊、某一城市社區(qū)對某人的價值期望,。這種社會群體和真正的價值主體在空間上較接近,,能通過社會言論等對價值主體的價值定位之選擇發(fā)生較直接的影響。 第三種類型“復性他命價值”。“復性他命價值”是指整個社會尤其一個國家內的社會整體對價值主體所期望的人生價值定位,。這種價值期望一般通過社會的主導性道德價值觀和社會的主導性輿論傾向對價值主體的人生價值定位之選擇發(fā)生相關的影響,。 單性他命價值、合性他命價值,、復性他命價值因擇定主體與真正的價值主體的親近性不同,,而一般情況下呈現(xiàn)出具體性、直接性遞減和抽象性,、間接性遞增的排列趨勢,。特別是復性他命價值,因為它是整個主流性社會文化對價值主體的一種最普遍,、最一般的價值期望,,所以它往往是符合大多數(shù)人利益要求,符合一般社會歷史進程的價值期望——這里假定主流性的社會文化就是最合理的社會文化,。當然,,應當說明的是:文中把他命價值分為單性、合性,、復性三種類型,是為了分析相對于價值主體的他者對價值主體自我價值定位的不同影響力,,即為了分析非自我價值期望的多樣性,。實際上,三者是相互包含,、相互滲透,、相互作用的,并且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二,、細分價值觀自命價值:為了深入地認清人生價值觀尤其是“人活著究竟為了什么”的問題,下面再來詳細分析人生價值觀中的自命價值這一內容,。 人對人生價值的自我定位和追求,,一般來說可以歸納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把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定位于實現(xiàn)對物利的享有,,第二個層次是把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定位于實現(xiàn)對名位的享有,,第三個層次是把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定位于實現(xiàn)對道義的享有。鑒于從最一般意義上講名譽追求,、地位追求和道義追求也是一種利益追求,,我們?yōu)橛懻摰男枰桶堰@三個層次分別簡稱為“物利實現(xiàn)”、“名利實現(xiàn)”,、“義利實現(xiàn)”,,并把其價值定位的對象性體現(xiàn)分別稱為“物利”(物質之利益)、“名利”(名位之利益)、“義利”(道義之利益),。 物利實現(xiàn)的人生價值取向就是把人生的價值,、意義定位于最大限度地對物質利益的享有;名利實現(xiàn)的人生價值取向就是把人生的價值,、意義定位于最大限度地對社會名譽,、社會地位、社會尊嚴的享有,;義利實現(xiàn)的人生價值取向就是把人生的價值,、意義定位于最大限度地對社會道義的享有。而社會名譽,、社會地位,、社會尊嚴和社會道義的特殊地位決定了對社會名譽、社會地位,、社會尊嚴和社會道義的追求一般也就是對他人或社會實際利益的增長的推進,。換句話說,具體的實際利益一般情況下的非共享性和非共生性,,決定了對他人,、對社會實際利益的增長的推進,往往同時就也是對自我實際利益(尤其是非精神之實際利益)的付出,。當然,,這里的“義利實現(xiàn)”是泛指一切自覺地把實現(xiàn)他人或社會的實際福祉作為自我人生價值追求的價值實現(xiàn)。 在現(xiàn)實生活中,,要實現(xiàn)他人或社會給予的榮譽,、地位、尊嚴等精神性利益,,一般就必須為他人或社會的實際福祉作出貢獻,,作出自己的付出;要實現(xiàn)自我認可也是社會認可的社會道義,,一般也必須為他人或社會的實際福祉作出貢獻,,作自己的付出,甚至是自己的生命付出,??梢姡麑崿F(xiàn)的層次是對物利實現(xiàn)的層次的一種超越,;義利實現(xiàn)的層次呢,,也是對名利實現(xiàn)的層次的一種超越。物利實現(xiàn)為享有直接的物利,,名利實現(xiàn)為享有外在的名譽,、地位,,義利實現(xiàn)則為享有社會道義及他人、社會實際福祉的增進,。每一種層次的超越,,都是對自我物利的相對否定和對他者物利的相對肯定,都是精神境界的提升和道德人格的完善,。 實際上,,在進步而合理的社會道德觀和社會評價下,要獲得他人,、社會的巨大承認,,要獲得外予的名譽、地位,、尊嚴,,則他必須為他人或社會作出更多的工作,更多的創(chuàng)造,,更多的成就,,更多的付出。如果說名利實現(xiàn)的人生價值定位還不是一種真正高尚,、自覺的人生價值取向,,那么義利實現(xiàn)的人生價值定位則是一種主要為他人、為社會謀福祉的高尚而自覺的人生價值取向了,。 三,、把自命價值分為三個層次,也是為了討論的需要,。義利實現(xiàn)的追求是對自我能力實現(xiàn)的追求,是對他人或社會實際福祉的增長的追求,,它已經(jīng)提升到了有較高的社會責任感,,有較高的人生境界,而把人生的價值和生命的意義定位于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自我的潛能并以此來推進他人,、社會實際福祉的增長,。這種義利實現(xiàn)的追求的最重要目的,不是為了自身物質利益,,也不是為了社會名位,,而是為了他人的福祉,為了社會的福祉,,為了自我認可的一種道義或事業(yè),。 把自命價值分為三個層次,也是為了討論的需要?,F(xiàn)實生活中單個的人往往既有名利實現(xiàn)的追求,,也有物利實現(xiàn)的追求,,甚至還有義利實現(xiàn)的追求。但我們認為一般一個人只有一種主導性的價值定位和價值追求,,并且這種主導性的價值定位和價值追求在人的一生中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物利、名利,、義利實現(xiàn)的歸納與分類,,也不能完全包括所有的人生價值取向類型,比如某些藝術的,、宗教的人生追求,,其主導性的人生價值定位往往既不在于物利實現(xiàn),也不在于名利實現(xiàn),,更與所謂的社會道義的實現(xiàn)相距甚遠,。也就是說,有些人的人生價值定位及實際追求可能浮于這三種類型之間,,也可能浮于這三種類型之外,,也可能是這三種類型中的一種。 總之,,從整個社會來看,,自命人生價值是多種多樣的,但主要有層次相關的上述三種基本類型,。而從社會個體來看,,自命價值也不是唯一的和不變的,自命人生價值和他命人生價值一樣,,都具有多樣性和變化性,。 四、自命人生價值和他命人生價值剖析:很明顯,,自命人生價值和他命人生價值是來自不同方向的人生價值定位或人生價值期望,,兩者往往是不一致而有沖突的。自命人生價值最能體現(xiàn)社會個體的自我利益要求,,最能體現(xiàn)社會個體對自我人生的模式預設和價值追求,;而他命人生價值最能體現(xiàn)他人、社會的利益要求,,最能體現(xiàn)他人,、社會對個體人生的模式預設和價值期望。各種人生價值觀的矛盾和困惑,,往往恰恰發(fā)生在自命價值和他命價值的沖突中,,發(fā)生在自命價值和單性他命價值、合性他命價值,、復性他命價值的各種沖突甚至是他命價值的內部的各種沖突中(如下圖),。特別是他命價值中的復性他命價值,,是社會整體對個人人生的最一般的模式預設和價值期望,它與自命人生價值的內容往往具有最大的差異和距離,。自命價值最具有個體性,、直接性、具體性,,而他命價值中的復性他命價值最具有非個體性,、非直接性、非具體性,,自命價值與復性他命價值往往也就存在最大的矛盾和沖突,。——本文的“復性他命價值”這一概念與傳統(tǒng)人生理論中的“社會價值”這一概念含義基本上是一致的,。 人生價值矛盾關系圖②③ A:自命價值 B:他命價值 B1:單性他命價值 B2 :合性他命價值 B3:復性他命價值 |
|
來自: 小橋流水444ohz > 《文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