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就是中秋佳節(jié)和秋分節(jié)氣了 這次我們來拆解“秋”字 每每到了這個季節(jié) 雷聲收,,蟄蟲歸,,晝夜平分好個秋 當(dāng)然,也是秋天語意爆發(fā)的季節(jié) 既是“多事之秋” 也“平分秋色” 可以“一葉知秋” 也可以“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還可以是“秋高氣爽”“暗送秋波” 或者“秋后算賬”“明察秋毫” …… 可是,,你知道嗎 多重含義的“秋”字,,原本不過是一只蟋蟀 秋天是禾谷成熟、收獲的季節(jié) 為何與蟋蟀有關(guān)系呢 這要從甲骨文“秋”字演變說起 圖片來自漢字說 甲骨文中的秋字,,上邊是一只蟋蟀 so,,有臺灣學(xué)者認為 “像蝗蟲形或以火烤蝗蟲之狀” 《詩經(jīng)·豳風(fēng)·七月》中記載 “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蟲以鳴秋,,那時人們就把蟋蟀作為秋天表征 甲骨文秋字下邊還有一個“火”字 那秋就是蟋蟀被火燒烤 對此,,一種解釋是遠古先民焚殺害蟲 因為遠古時代,火代表生產(chǎn)力 火燒田野,,是最省力的耕種方式 其中也包括消滅害蟲 圖片來自漢字說 到了小篆則是具象表達了“秋天”景象 “禾”突顯出來,,表示禾谷成熟 只是位置上,“火”與“禾”移位 因此,,《說文解字》說 “秋,,禾谷熟也”,即莊家成熟 但為什么“秋”,,從“蟋蟀”變成了“禾” 除了蟋蟀鳴秋,,火燒害蟲 可能還與文學(xué)意象上,蟋蟀悲秋有關(guān) 如《唐風(fēng)·蟋蟀》里的詩句寫到 蟋蟀在堂,,歲聿其莫 今我不樂,,日月其除 這仿佛是蟋蟀提醒詩人 暑去寒來,做事行樂,,得抓緊 《古詩十九首》里 “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 詩人的感觸是凄涼的,也是在感嘆人世的艱辛 大家在了解“秋”字本義的同時 請接受我們誠摯的祝福 祝大家節(jié)日快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