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問篇第十四·八(340) 子曰:“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 【錢穆譯】先生說:“愛他,,能勿教他勤勞嗎?忠于他,,能勿把正道來規(guī)誨他嗎,?” 【楊伯峻譯】孔子說:“愛他,能不叫他勞苦嗎,?忠于他,,能夠不教誨他嗎?” 【傅佩榮譯】孔子說:“愛護一個人,,能不讓他勞苦嗎,?真誠對待他,能不給他規(guī)勸嗎,?” 勞,,勞苦。誨,,教誨,,規(guī)勸。 本章孔子告訴我們什么是真正的愛,,什么是真正的忠,?愛一個人,能不讓他勞苦嗎,?真誠對一個人,,能不給他規(guī)勸嗎?讓其勞苦,,是讓其懂得人世所有的收獲,、心得、經(jīng)驗,、信心等都是由勞苦而來,,可以讓其健康成長??鬃诱f:“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 (《論語·憲問3》)一個人不能貪圖安逸,,否則難免沉淪,,忘了人生的追求和自身的努力。這才是真正的愛,,愛不是給他強大,,而是讓他自己強大。 同樣給一個人規(guī)勸,,人生才不會迷惑,,才不會失去方向,這才是最真誠地對待他,。人不可能一帆風順無憂無慮長大的,,難免會遭遇挫折和失敗,也會陷入迷惘,。在人生的每一個轉折點,,每一個關鍵時刻,如果有一個人時時刻刻提醒著,,這樣的人還會誤入歧途嗎,? 但規(guī)勸也講個度,不要太過分,,在《論語·顏淵23》篇中,,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
朋友若有過錯,,孔子堅持對朋友忠,,要真誠相告而委婉勸導;但他認為,,如果朋友不肯聽從,就閉口不說,,以免自取其辱,。 所以我們愛一個人,對一個人真誠,,要跳出過去固有的思路,,給他們真正的愛,而不要溺愛,;給他們真正的忠,,而不是愚忠,。在懂得這個道理后,我們每個人自身更要勤勞奮斗,,不坐享其成,,不貪圖安逸,勞苦和奮斗才是上天給自己最大的財富,。待人真誠,,保持直的品質,摒棄一些小人想法,,對他人真誠,,對自己也真誠。
憲問篇第十四·九(341) 子曰:“為命,,裨諶草創(chuàng)之,,世叔討論之,行人子羽修飾之,,東里子產(chǎn)潤色之,。” 【錢穆譯】先生說:“鄭國造一辭命,,先由裨諶起草稿,,再經(jīng)世叔討論內容,然后由行人子羽修飾字句,。最后東里子產(chǎn)再在辭藻上加以潤色,。” 【楊伯峻譯】孔子說:“鄭國外交辭令的創(chuàng)制,,裨諶擬稿,,世叔提意見,外交官子羽修改,,子產(chǎn)作文詞上的加工,。” 【傅佩榮譯】孔子說:“鄭國要發(fā)布外交文件時,,先由裨諶擬定文稿,,再經(jīng)世叔推敲斟酌,又由外交官子羽修改調整,,最后東里的子產(chǎn)再做潤色完稿的工作,。” 命,,外交辭令,。裨諶,讀bìchén,,鄭國大夫,。世叔,,子太叔,名游吉,。討論,,研究并提意見。行人,,外交官,。子羽,公孫揮,。 草創(chuàng),,討論,修飾,,潤色,,原指作文的過程,這里指對辭命的制作過程,。 孔子描述的這個在《左傳》襄公三十一年有記載:“鄭國將有諸侯之事,,子產(chǎn)乃問四國之為于子羽,且使多為辭令,,與裨諶乘以適野,,使謀可否,而告馮簡子使斷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應對賓客,,是以鮮有敗事,。” 意思是鄭國將有諸侯之間重大政治活動的時候,,子產(chǎn)就向子羽詢問四周鄰國所做的事情,,并讓他多參加談判等交涉的活動。然后和裨諶一同乘車去到郊外,,讓他謀劃怎樣做可行,,怎樣做不行。然后把計劃告訴馮簡子,,讓他參與決斷,。一切準備妥當,就交給子太叔讓他去執(zhí)行,,來應對各國賓客。 一個外交文件,,鄭國的四位大夫根據(jù)其分工,,進行草創(chuàng),,討論,修飾并潤色,,最終才告完成,,可見他們對政治文件謹慎和鄭重的態(tài)度。國家大事理應如此,,程度嚴謹,,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可見子產(chǎn)對人能知人善任,,為政條理清晰??鬃雍苷J可這種做法,,在《左傳》襄公二十五年: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谎裕l知其志,?言之無文,,行而不遠。晉為伯,,鄭入陳,,非文辭不為功。慎辭也,!”白話意思是,,孔子說:“古書上說:‘言語用來完成意愿,文采用來完成言語,。’不說話,,誰知道他的意愿是什么?說話沒有文采,,不能到達遠方,。晉國成為霸主,鄭國進入陳國,,不是善于辭令就不能成功,。要謹慎地使用辭令。” 本章講的這種情況在公文中很常見,,現(xiàn)在也沿襲了這樣的一個流程,。 |
|
來自: 背后國文 > 《《人生路上學〈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