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說這本通俗易懂的《極簡歐洲史》,講的道理深入淺出,,同時文筆也非常引人入勝,,所以這本書的中文版,還把名字改成了“你一定愛讀的極簡歐洲史”,。 先說歐洲文明,,它是怎么來的。歐洲,,或者說歐洲文明,,公認的源頭有三個,分別是古希臘-羅馬,、基督教,、日耳曼。 我們打個比方來說,,歐洲文明是一個水池子,,而這三個源頭就是三條注水的管子,分別往這個池子里注入不同的水,,形成的混合溶液,,就是歐洲文明。那么這三個源頭分別注入了什么樣的成分,,它們之間又是怎么彼此影響的呢,?下面我們就來分別講一下。 我們在很多書里都提到過,歐洲最早的文明發(fā)源于希臘,,那希臘文明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呢,?兩個字:理性。古希臘人認為世間萬物背后都有它的道理,,并且這些道理都是可以探究,,也必然是簡單、符合邏輯甚至可以用數(shù)學(xué)公式來表述的,。在這種思維的指導(dǎo)下,,他們開創(chuàng)了幾何、數(shù)學(xué),、物理,、醫(yī)藥、哲學(xué)等等眾多學(xué)科的先河,。不過古希臘人的學(xué)問,,有靠譜的,比如幾何學(xué),,但更多的是突發(fā)奇想,,沒經(jīng)過驗證,很多定理都是拍腦袋拍出來的,,到了17世紀的科學(xué)革命時代,,這些所謂定理,都被推翻得七七八八,,但赫斯特認為,,正是古希臘人崇尚科學(xué)和邏輯的精神,影響了之后歷代的科學(xué)家,。 古希臘后來被羅馬征服,但羅馬人非常崇拜希臘文化,,他們吸收繼承希臘文化,,并且把希臘人提出的一些科學(xué)原理,發(fā)展到應(yīng)用領(lǐng)域,,比如古羅馬的建筑,,就用到了希臘的幾何學(xué)原理。所以,,赫斯特認為,,希臘羅馬從文明上是一脈相承的,,他把這兩者算在一塊,稱為歐洲文明的第一個源頭,。 希臘,、羅馬,從地理上說,,都是在歐洲,,但歐洲文明的第二個源頭,就不是本土的,,而是來自域外了,,這就是希伯來文明,或者說,,猶太教-基督教文明,。這種文明的特點,也是兩個字概括:虔誠,。 猶太教是一個非常嚴格的一神教,,在猶太人眼里,他們的上帝是唯一的神,,并且是全能的,、絕對正確的,無論他們生活中有什么倒霉,、不幸的事,,他們都認為,這是因為他們沒有恪守上帝的規(guī)定,,所以遭到了懲罰,。 這種宗教虔誠,帶來的最主要的影響是什么呢,?第一,,它讓信徒們普遍相信,存在一個高于一切的意志,,能支配世間萬物,,并且,,這個意志是道德化的,會根據(jù)人的行為,,來裁決他的命運,,這樣,人就會對規(guī)則和道德,,心存敬畏,。第二,它強調(diào)內(nèi)省,,要求信徒經(jīng)常反思自己的行為,,正是這種意識,賦予了歐洲文明自我反思的意識,,和不斷改進的動力,。 基督教,是從猶太教里脫胎出來的,,它把原來只限于猶太人的教義教規(guī),,上升到一個普世的高度,猶太教說,,我們猶太人是上帝的選民,,上帝只愛我們;而基督教呢,,他們說,,上帝愛全世界的人,誰皈依我們的宗教,,誰的靈魂就能得救贖,。這么一比較,那當然是基督教的傳播效果更好了,,基督教,,后來成為了歐洲最主流的信仰。 基督教的另一個特點是傳播性,,基督徒的宗教虔誠,催生出一種優(yōu)越感和使命感:既然我們的信仰是最優(yōu)越的,,那我們就有義務(wù),,把它傳播到更廣泛的地方,。所以我們看,歐洲人對外的商貿(mào),、探險,、殖民,總是有傳教活動伴隨著,,這也是基督教文明的影響,,它不但讓人們注重對自己內(nèi)在的自省和約束,也促發(fā)了人對外部世界的探索,。 歐洲文明的第三個源頭:日耳曼蠻族傳統(tǒng),。 日耳曼人是生活在歐洲中北部的一些民族的統(tǒng)稱,今天德國,、英格蘭,,還有北歐一些國家,都是日耳曼人的后裔,。日耳曼人最大的特點,,三個字概括:愛打仗。他們勇敢,,崇尚武力,,特別看重榮譽,他們的首領(lǐng)打仗的時候必須身先士卒,,這樣才能讓部眾們信服,。羅馬著名的歷史學(xué)家塔西佗,寫過一本介紹日耳曼人的書,,叫做《日耳曼尼亞志》,,書上說,日耳曼人覺得,,通過搶掠來獲得食物,,這才是最光榮的,靠種地吃飯,,那是最沒出息的,。 說到這里,歐洲的三個主要源頭就梳理出來了:希臘-羅馬、基督教,、日耳曼,。它們帶來的影響是:理性、虔誠,、愛打仗,。 這是三種看起來完全不搭的世界觀,有些還明顯相悖,,比如希臘人的科學(xué)精神和基督徒的宗教思想,,再比如,基督教是主張和平的,,而日耳曼人天生愛打仗,,那么這三種文明源頭的交匯是怎么實現(xiàn)的呢?作者總結(jié)了四個歷史節(jié)點,。 第一,,基督教在羅馬的傳播,從一開始被迫害,,到后來成為羅馬的國教,,終于把羅馬人都變成了基督徒;第二,,隨著越來越多的羅馬人皈依基督教,,教會的組織成分也變了,基督教變成了羅馬人的基督教,;第三,,基督教保存了希臘羅馬世界的文化遺產(chǎn),雖然他們斷章取義,,只把能納入到基督教系統(tǒng)里的內(nèi)容拿出來,,但即便這樣,他們畢竟還是保存了古人的智慧成就,;第四,,日耳曼蠻族滅亡羅馬之后,因為他們的文化和社會組織水平都很低,,沒法有效治理國家,,不得不借助基督教會組織的力量,就這樣,,日耳曼蠻族支持了基督教會,,直到最后,他們自己也都變成了基督徒。所以,,基督教的和平原則,,和日耳曼的尚武精神,,就綜合了一下:打仗是不好的,,但是,打不信仰基督教的人,,是OK的,。正是因為基督教解決了這個理論困境,所以后來我們才會看到十字軍,、還有歐洲殖民者,,一邊宣稱“上帝的仁愛”,一邊到處殺人放火,。 就這樣,,希臘羅馬、基督教,、日耳曼,,這三個原本差異很大的文化源頭,找到了彼此的平衡點,,它們疊加起來,,共同構(gòu)成了歐洲文明。 當然,,這種平衡也不是永遠一成不變的,,特別是進入近現(xiàn)代以來,先是通過15世紀開始的文藝復(fù)興,,希臘理性精神的回歸,,這樣,才有了后來科學(xué)領(lǐng)域的認知革命,。16世紀又發(fā)生了宗教改革,,以德國教士馬丁路德為代表的改革派,質(zhì)疑羅馬教廷的官僚化,,提倡各民族把《圣經(jīng)》翻譯成各自語言的版本,,打破了教廷對《圣經(jīng)》的壟斷,讓人可以擺脫教廷的控制,,自主學(xué)習(xí)思考,。理性主義的下一個高峰是18世紀的法國啟蒙運動,作者說,啟蒙運動的最高成就是思想家狄德羅編寫的《百科全書》,,這本書不是按照之前習(xí)慣的那樣,,從上帝和宗教講起,而是按照字母順序,,從A到Z來編寫的,,這意味著把所有的知識,不分等級,,一視同仁,,對宗教,也以理性的態(tài)度來看待,。但是在啟蒙運動的推動下,,后來鬧出了法國大革命,血流成河,,所以歐洲人對啟蒙運動也進行了反思,,在18-19世紀,又出現(xiàn)了反對用理性去制定各種規(guī)則的浪漫主義運動,,主張擺脫一切束縛,,不要用理性去控制情緒,而應(yīng)該盡情解放個性,,追求自我,,這種思潮主要發(fā)源地在德國,也被翻譯成“狂飆突進”運動,。 經(jīng)過從文藝復(fù)興到浪漫主義運動,,四百多年的折騰,歐洲終于發(fā)展出了現(xiàn)在這種多元的復(fù)合型文化,,但是從中還是能清楚地看見,,三大文明源頭的影響,包括注重科學(xué)和理性,,宗教虔誠帶來的自律和自省,,還有尚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這篇就到這里,,咱們下次講戰(zhàn)爭,。 感謝你能看完我的這篇文字,,你就是我在找的有識之士,點下關(guān)注對你來說是件小事,,慶祝我們的緣分始于今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