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邀參加《仁醫(yī)》工程,,講解《傳統(tǒng)中藥的學習方法》,,現場1000余名基層醫(yī)生學習。學習中藥,,再不需要死記硬背它的功效,。傳統(tǒng)中醫(yī)是如何總結中藥的療效呢?大致來講,,從藥材的產地,、生長環(huán)境、外形,、色澤,、香氣、味道等綜合判斷,。掌握了傳統(tǒng)中藥從形,、色、氣,、味的辨別方法,就等于掌握了打開中藥寶庫的鑰匙,。 比如,,我的老師祝肇剛先生傳授的治療小兒高熱的【三根湯】,,就可以很好的從上述形,、色,、氣、味幾個方面來理解,。 【三根湯】組成:葛根、蘆根,、白茅根,各30克,。 我向基礎醫(yī)生介紹說【諸根皆升】,大部分根類具有向上升提的作用,。葛根就是典型的升提脾津的藥物,,可以起到解肌,、升津、止渴的功效,,是退熱的重要藥物;第二,,從顏色上講,,葛根、蘆根,、白茅根,均色白,,入肺,。所以,能退肺熱,!第三,,蘆根生長于水中,得水的陰寒之氣,,故能以寒治熱,治療發(fā)熱,;第四,白茅根多汁液,,具有顯著的生津止渴的功效,。所以,,從配方上講,三根湯用于治療小兒高熱是非常事宜的,,不僅能退熱,還能補液,。 《老子》云:大道至簡,,日用而不知。其實學習中醫(yī)中藥,,聯(lián)系生活實際,,就會變得簡單很多了。 這就是我舉例的傳統(tǒng)中藥的學習方法,。有沒有感覺到中藥其實是很簡單而有趣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