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昭要殺劉禪,看到他門匾上的3個字便放棄了,,倒著念就知道了 歷史上很多人都是自帶標簽的,,一說諸葛亮,那就是智慧的象征,,而與之相對的,,就是劉禪,扶不起的阿斗,,就是他的標簽,。但是也有人說他是大智若愚,這就是他為何可以在諸葛亮去世后,,繼續(xù)當了近30年的皇帝,,而且他還裝傻充愣的到司馬家好吃好喝的過完了后半輩子。 公元263年,魏國攻打蜀國,,劉禪卻在還有十幾萬大軍的情況下,,開門投降,至此蜀國被滅,。所以有人說他窩囊,,但也有人說他這是明智之舉,蜀國國力本來就弱于魏國,,連年的征戰(zhàn)早已讓百姓苦不堪言,,此舉讓百姓免受戰(zhàn)爭的洗禮。投降后的劉禪,,便帶著兒子和大臣去往洛陽,,路上條件十分艱苦,終于一路風塵仆仆的來到了洛陽,,本來劉禪等人以為司馬昭會為難他們,,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司馬昭居然對他們的態(tài)度還挺好,還賞賜了劉禪很多東西,,給了他封地,讓他做安樂公,。 司馬昭不是不想殺劉禪,,只是劉禪也沒有出什么大幺蛾子,所以他找不到任何借口來殺劉禪,。某天,,宴會上司馬昭特意安排蜀國的妓女上來表演,想看看劉禪到底是個什么想法,,還有沒有斗志,?其他蜀國大臣看到此番此景都不禁紅了眼眶,有的甚至還落下了眼淚,,而劉禪卻嘻嘻哈哈,,一副沒事兒人的樣子。 司馬昭還問了劉禪,,你到底想不想蜀國,?結(jié)果劉禪笑嘻嘻的回答道,這里這么好,,比我的蜀國還好,,我干嘛要想蜀國呢?因為劉禪在來洛陽的時候,,日子過得很艱苦,,來到這里之后,司馬昭對他大肆封賞,讓他過上了愉快的生活,,所以劉禪覺得在這里很不錯,。但是郤正聽了這些話之后直搖頭,后來郤正忍不住教育劉禪,,說你父皇的亡魂還在蜀國,,你該感到內(nèi)心不安才對,怎么能這樣感到愉快呢,? 司馬昭還是不大相信劉禪,,對他還是有些戒心,于是某一次又問劉禪,,說你想不想念蜀國,?結(jié)果劉禪把郤正教導(dǎo)他的話又說了一遍。司馬昭說,,你能說出來這種話來嗎,,一定是有人這么教你吧?劉禪又傻笑的說,,你怎么知道的,?這是郤正告訴我的。他說完這句話,,連旁邊的下人都忍不住笑了起來,,對他很是瞧不起。弄得在一旁的郤正很不好意思,,所以后來司馬昭才對身旁的人說,,劉禪這種人就算是有諸葛亮在,幫助他,,也無回天之力,。 只是即使這樣,司馬昭還沒有完全對劉禪放下戒心,,他把劉禪安置在洛陽的一個小縣,,還是錦衣玉食的供著他,想消磨他的斗志,,徹底讓他成為一個無用之人,。劉禪還高興地給這個地方取了個名字,叫中山寨,,把寨名刻在牌匾上,,還高高地掛了起來。司馬昭聽完了這個事情會心一笑,,打這以后便消除了疑慮,。 為什么這3個字能讓司馬昭對他徹底放下戒心呢,?因為這三個字倒過來念,就是“在山中”的意思,,也就是說,,他愿意此生都在這山中度過,不再有其他想法,,就想安穩(wěn)的度過這一生,。劉禪這樣算是有另類的一種智慧。所以打這之后,,司馬昭沒有再產(chǎn)生過懷疑,,也沒有再為難過劉禪一家子。 于是有很多人說劉禪未必傻,,實際上是揣著明白裝糊涂,,他就這么不問世事的一直裝傻充愣只要自己玩的開心,吃得好就行了,,就算這期間,,天下發(fā)生了很多動亂,他也依然安于他那一個小角落,,過著不錯的生活,。而他的兒子劉恂,在他死后,,繼承了他的安樂公之位,,也遵循著劉禪的態(tài)度,光吃吃喝喝,,不問世事。 所以說,,還在搬磚的我們,,實在沒有資格嘲笑人家“扶不起的阿斗”,也許在那個亂世中,,這才是智者的行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