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和遠方 杜甫湘江漂流記
杜甫漂流湘江路線圖
5月9日,,青草湖,,記者劃著皮劃艇,循著杜甫的痕跡漂流,。大歷四年(公元769年)春天,,杜甫離開岳州,,穿過洞庭湖南下,,夜宿青草湖,,并留下詩作。圖/盧七星 公元763年,,避難川蜀的杜甫,,在聽聞官軍收復(fù)河南,、河北時,,寫下了他的“生平第一快詩”:“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毙老踩艨褴S然紙上,,對歸鄉(xiāng),同樣熱切,。只是,,歸鄉(xiāng)的路,因為戰(zhàn)亂阻隔,,變得漫長曲折,,甚至遙不可及。五年之后,,杜甫南轅北轍進入煙瘴的荊楚之地,,在湘江上,度過了他最后的三年顛沛時光,,湘江,,成了杜甫最后的歸宿。 永泰元年(765年),,杜甫在好友嚴(yán)武去世后,,成都局勢一片混亂,杜甫只能選擇離開,,東下出川,因為疾病和各種變故,,杜甫一家滯留云安,、夔州一段時日,大歷三年(768年)正月,,才“去夔出峽,,至江陵”,。在江陵,杜甫過得并不如意,,當(dāng)年春天,,移居公安。本來想從公安北上回歸故鄉(xiāng),,卻因為戰(zhàn)事,,南下岳州。 大歷三年(768年)的深冬,,杜甫進入洞庭湖,,泊舟岳州城下?!皥D南未可料,,變化有鯤鵬?!保ā恫丛狸柍窍隆罚┒鸥@次南行依舊抱有希望,,那年,杜甫已經(jīng)57歲,。但是,,接下來的旅途沒有讓杜甫看到希望,處處遭遇不幸,,像是一場命運的作弄,。 第二年春天,杜甫攜婦將雛,,登上小船,,南下衡州,投奔他的好友——當(dāng)時的衡州刺史韋之晉,?!端耷嗖莺贰端薨咨丑A》《湘夫人祠》《入喬口》《銅官渚守風(fēng)》《宿鑿石浦》《過津口》《次空靈岸》《宿花石戍》《次晚洲》《望岳》……一路南行前往衡州,韋之晉卻在他到達衡州之前,,已經(jīng)調(diào)任潭州,,杜甫還未來得及返回潭州,韋之晉就病逝了,。是年夏天,,“畏熱”,杜甫從衡州返回潭州,,杜甫生活無依,,棲居小舟、病臥江閣,靠賣草藥,、奉賦贈詩維持生計,。唯一的慰藉是,在潭州有文友的詩歌唱和往來,,也有他鄉(xiāng)遇故知的悲欣交集,。“正是江南好風(fēng)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這是杜甫在長沙城邊偶遇當(dāng)年宮廷樂師李龜年所寫的《江南逢李龜年》,,詩里滿是感傷,,大約也不無欣喜吧。 在潭州安居一年,,變故再次襲來,。大歷五年(770)四月初八夜,湖南兵馬使臧玠帶領(lǐng)一班驕兵起而造反,,攻掠州城,,殺死潭州刺史兼湖南觀察使崔灌,城內(nèi)烈焰沖天,,杜甫連夜隨逃難人群奔出火海,,登上小舟,踏上杜甫的末路之旅,。逃出城后,,杜甫乘小舟溯將而上,前往郴州,,原本想去投奔他的舅舅崔偉,,卻在耒陽方田驛被大水困住,難以前行,,“涉旬不得食”,。耒陽縣令得知消息,送來了牛肉和白酒,,久不得食的杜甫在一頓暢飲之后,,當(dāng)晚客死舟中,葬于耒水河畔,,杜甫墓,,現(xiàn)在耒陽一中內(nèi)。不過,,“飫(yù)死耒陽”的說法,,卻受到質(zhì)疑。另外一種說法是,,杜甫在耒陽阻水之后,,決意北歸,在潭岳之間的小舟上去世,,按照元稹的墓志銘的說法:“旅殯岳陽”,,葬于平江縣安定鎮(zhèn)小田村。在杜甫死后的43年之后,,才由他的孫子杜嗣業(yè)遷回河南洛陽偃師,。有的學(xué)者學(xué)認為,因為貧窮,,杜甫墓其實沒有遷回洛陽,,而是留在了湖湘大地之上。 杜甫記錄了那個離亂的時代,,記錄了自己顛沛的一生,,卻無法記錄自己的死亡,杜甫之死終究變得撲朔迷離,。八座真假難辨的墳塋,,爭議聲從未消停過,各地的學(xué)者都在努力論證當(dāng)?shù)厥嵌鸥Φ淖罱K歸宿,,除了現(xiàn)代旅游的需要,,大約也算得上后世對詩人尊重和熱愛吧?;蛟S,,不必去執(zhí)著于杜甫墓的真假,不過,,內(nèi)心里,,依舊希望,這位在外漂泊顛沛一生的詩人,,最終回到了故鄉(xiāng),。 撰文/本報記者唐兵兵 岳陽樓、白沙驛,、喬口,、花石戍、挽洲,、方田驛…… 溯流湘江,,尋找杜甫 1200多年前的嘆息
▲5月9日,喬口新建的三賢祠里供著杜甫銅像,。組圖/盧七星
▲平江安定鎮(zhèn)小田村杜甫墓航拍圖,。
▲岳陽樓航拍圖。
▲5月8日,岳陽縣白沙村,,曾經(jīng)的水驛白沙湖已經(jīng)成了內(nèi)湖,。
▲望城文化站的前站長袁慧光,研究杜甫在湘詩多年,,職業(yè)習(xí)慣,,看到喬口杜甫碼頭的碑刻,總是會認真檢查,,“看看是不是刻錯了”,。
▲空靈岸,峭壁之上的棧道,。
▲花石村杜甫草堂,,內(nèi)里除了杜公亭,還有通靈觀,,劉芝蘭和妹妹每天都會到觀內(nèi)上香,。
▲方田驛的老碼頭,難見停泊的船只,,村里的孩子在放學(xué)后,,到河邊洗衣服。 一千多年,,不至于滄海桑田,,特別于湘江而言。 無言的湘江依舊晝夜北去,,像個不記事的孩子,,不留痕跡,又像個收納了無數(shù)古老故事的智者,,在湘江之上,,似乎還能聽到來自千年前的回響。 五月,,從洞庭湖出發(fā),,逆流而上,并不難尋見杜甫1250年前的嘆息,。 杜甫的詩,,是一張精細的湘江地圖,岳陽樓,、青草湖,、白沙驛、喬口,、銅官渚,、津口,、空靈岸、花石戍,、挽洲,、方田驛……杜甫曾經(jīng)停留過的地方,或被當(dāng)成旅游資源開發(fā),,或荒草叢生,,面目全非,又或者早已更換了名稱,。卻從來不曾忘記,岳陽樓的懷甫亭,、湘江邊的杜甫江閣,、民間老太太修建的杜甫草堂、挽洲島上的老樟樹……皆是對詩人千年后的回應(yīng),。 是的,,湘江不曾忘記,它收容了杜甫的苦難與悲憫,,也記住了他的顛沛與漂泊,。 撰文/本報記者唐兵兵通訊員資一帆 岳陽樓:懷甫亭,總是容易被忽略 岳陽樓名聲在外,,是因為宋朝時范仲淹寫的《岳陽樓記》,,來岳陽樓的參觀者,總會想一覽“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的壯美,,領(lǐng)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樂而樂”的豪情,卻少有人想起一千多年前,,在岳陽樓上涕淚橫流的那位老者,。 5月7日,我們進入岳陽樓時,,已是夕陽西下的黃昏,,岳陽樓在一片夕陽的光芒里。前坪依舊有不少游人,,在排隊等候最佳位置拍照,,岳陽樓是他們必不可少的背景。 登樓,,落日余暉穿過云層,,成了一道道光柱,,遠處君山如黛,拖沙船緩慢駛過湖面,,落日黃昏,,大約是一天里最好的風(fēng)景了。不知道,,這初夏傍晚的岳陽樓,、洞庭湖盛景是否能驅(qū)散千年前杜甫心頭的陰云,而他見到的“白雪中”的“瀟湘洞庭”又是怎樣的一幅蒼涼蕭索場景,。 在岳陽樓,,杜甫是容易被忽略的,在脫離了離亂,、戰(zhàn)爭,、老病的語境之后,面對一片寬闊的水域,,總是難以感受到“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的凄涼,和“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的家國情仇,。如果不是刻意的找尋,大約,,我們也要錯過景區(qū)內(nèi)紀(jì)念杜甫的“懷甫亭”了,。 從岳陽門拾階而下,點將臺往南100米的那個小亭子,,就是“懷甫亭”了,,相比于岳陽樓,懷甫亭顯得寂寥許多,,少有人駐足拍照,。懷甫亭建于1962年,杜甫1250周年誕辰,,那一年,,杜甫被世界和平理事會推選為世界文化名人,“懷甫亭”,,是這座城市一場后知后覺的紀(jì)念與追思,。 亭子坐南朝北,倒也玲瓏典雅,,亭中豎著一方石碑,,正面刻著杜甫畫像和《登岳陽樓》,背面則是杜甫漂泊的一生簡介,。亭子的牌匾,,“懷甫亭”——出自朱德之手:楹聯(lián)“舟系洞庭,,世上瘡痍空有淚;魂歸洛水,,人間改換已無詩”,,是詩人吳丈蜀于1979年撰寫,像兩個詩人相隔千年的一場對話,。 白沙驛:堤壩割裂了與水的聯(lián)系 大歷四年(公元769年)春天,,杜甫離開岳州,,穿過洞庭湖南下,,前往衡州,,穿過洞庭,夜宿青草湖,、白沙驛,,在這兩處留下詩作?!对乐莸乩黼s志》的作者張小章堅信岳陽縣中洲鎮(zhèn)白沙村,就是白沙驛,,而杜甫到達白沙驛的前一夜留宿的青草湖,,在白沙村往北五里處。 5月8日,,按照張小章的指引,,我們找到了白沙村。 “以前,,白沙湖是跟湘江連在一起的,。”白沙村的劉志祥今年已經(jīng)80歲,,他指著門前的一個湖泊告訴我們,。在河堤修起來之后,白沙湖就成了內(nèi)湖,,切斷了白沙湖與湘江的連接,,似乎也割斷了村民與水的聯(lián)系,現(xiàn)在村民多以種地為生,,少有人捕魚為業(yè),,他們的田地,都在江心中洲垸上,。對于杜甫,,老人顯得陌生,聽說我們尋訪古跡,,熱情地拄著拐杖,,帶我們?nèi)タ创謇锏睦衔?。他所說的老屋,是竹林里一座建于上個世紀(jì)七八十年代的紅磚房,,主人搬到了鎮(zhèn)上,,早已荒廢,竹林掩映中的老屋,,倒總能讓人想起杜甫來,。這個與湘江比鄰而居的小村落,在洪水的進退之間,,歷史大約總是難以保存,。 老人的兒子劉慶軍,確信白沙村曾經(jīng)興盛過,,他的依據(jù),,是在村里到處都能挖到瓷器,“后山就叫瓷器坡,,上個世紀(jì)八十年代,,在這里興起過淘寶熱潮,周邊的村民都來這里‘挖寶’”,。他曾經(jīng)也是尋寶中的一員,,只是,從來沒有挖到過完整的瓷器,。淘寶者熱衷,,不止于瓷器,“我們這邊流傳著一個傳說,,說是這一帶有個江洋大盜,,用金鉤鉤住胡子,叫金鉤李胡子,,專門搶劫過往船只,,在他死后,埋了18壇金子,,每壇18塊,,每塊18斤”。瓷器,、大盜,、金子的傳說,多少增加了這里曾經(jīng)作為驛站的可信度,。 “對了,,我們還挖到過青磚的臺階?!眲c軍似乎覺得故事并不具備太多的說服力,,像突然想起,,興奮地拍起手來,將我們引到屋前的菜地,。上個世紀(jì)八十年代,,他們在此開荒種地,“挖到了青磚,,開始以為是墳?zāi)?,后來才發(fā)現(xiàn)是臺階”。臺階兩米多寬,,向下通往白沙湖,,只是如今白沙湖萎縮,菜地離開湖泊有幾百米的距離了,?!瓣P(guān)于這個臺階,只有我們知道,,應(yīng)該是個碼頭,。”他無不驕傲地說,。 白沙村沿著河堤往北兩公里的是中洲垸的堤壩,,堤壩將河西的湘江古河道隔離,北面是洞庭湖,,湖邊一大片青草在風(fēng)里招展?!斑@兩天水漲起來了,,前幾天青草更多,更好看,?!迸赃叴贯炚哒f,這里是青草湖的一部分,,青草湖屬于古五湖之一,,在洞庭湖西南,與洞庭湖相連,,湖床高于洞庭湖,,在豐水季節(jié),北接洞庭,;在春季水涸的時節(jié),,青草彌望。所以出洞庭的杜甫才會有“洞庭猶在目,,青草續(xù)為名”的詩句,。按照張小章的考證,,杜甫當(dāng)年在青草湖的留宿處,就在堤壩周圍,,“在《宿白沙驛》中,,杜甫注明了‘初過湖南五里’,湖,,應(yīng)該就是指青草湖,,堤壩離白沙村剛好五里路”。 喬口古鎮(zhèn):杜甫“很忙” “賈生骨已朽,,凄惻近長沙,。”一路向南,,入喬口即將進入長沙的杜甫,,想起與自己境遇相似的賈誼,又不免感傷起來,。在幾百年后,,喬口的人們將屈原、賈誼,、杜甫供奉起來,,建成三賢祠,三位懷才不遇,、漂泊瀟湘的詩人,,以這種方式在這個古鎮(zhèn)得以聚集。 多年沒來喬口鎮(zhèn)的袁慧光,,甚至已經(jīng)難以找到三賢祠的位置,,“上世紀(jì)七十年代,我來的時候,,不過一條街,,現(xiàn)在建了很多新房,分不清楚了”,。幾經(jīng)打問,,才找到了三賢祠。三賢祠建于宋朝末年,,幾百年間,幾經(jīng)損毀,,新建的三賢祠里供著三位詩人的銅像,,杜甫手執(zhí)毛筆,,眉頭緊鎖,,依舊一副憂國憂民的樣子,。 喬口,,所處三個地級市四個區(qū)縣交界處。是從北方水路進入長沙的第一站,,在水運時代,商貿(mào)繁榮,,素有“長沙十萬戶,,喬口八千家”之說,。在水路交通區(qū)位優(yōu)勢喪失之后,,旅游成了喬口新的突破口,,杜甫,自然成了喬口的一張名片,。 在喬口,杜甫“很忙”,。 杜甫飯店、杜甫客棧,、杜甫碼頭……各種以杜甫命名的商鋪隨處可見,從事杜甫研究的袁慧光,,似乎對于杜甫的過度開發(fā)有些不適,,看到刻在碑上的杜甫詩,,他總是會認真審查,,“我看一下,他們寫錯沒有”,。 他考證過杜甫當(dāng)年登岸的碼頭,,“應(yīng)該是在喬江上,,怎么可能到柳林江來呢”。他搖搖頭,,表示無奈,,帶著我們走上河堤,去看那個可能是杜甫當(dāng)年泊舟的碼頭,,是在喬江跟湘江交匯的一處港灣,,已經(jīng)難以見到碼頭的痕跡,,只有悠閑的垂釣者?!岸鸥?yīng)該是從這里上岸,,然后到老街上喝酒?!彼胂笾О倌昵?,杜甫登陸喬口的場景,堅定地說,。只是,,對于旅游者而言,,杜甫從哪里上岸,,似乎并不那么重要,。 杜甫在喬口停留之后,,繼續(xù)南行,,卻遇到大風(fēng),,只能進入銅官渚暫時避風(fēng),寫下了“春火更燒山”的詞句,。5月9日下午,,我們從喬口開車前往銅官石渚湖,建設(shè)正在如火如荼開展?!熬褪沁@一片建設(shè)工地,全是石渚湖,。河堤沒有建之前,是連著湘江的,現(xiàn)在這片水域全沒了。當(dāng)年杜甫,,在這里避風(fēng),,寫下了《銅官渚守風(fēng)》,。” 袁慧光似乎執(zhí)著于尋找一些過去的遺跡,,徑直穿過建筑工地,,走到瓦渣坪,,一片荒草中,埋藏著跟大唐相關(guān)的信息。他在地里很快就掏出一塊瓷器碎片來,,“看,,唐代的碗,就是這樣的”,。他欣喜地將碎片在池塘里洗干凈,,向我們展示,似乎找到了跟杜甫的某種關(guān)聯(lián)?;蛟S,,當(dāng)年杜甫在銅官渚看到的火光,就是這碎片的鍛造呢,? 鑿石浦,,杜甫草堂將重建 大歷四年(769年)的這次南行,杜甫急于趕往衡州,,并沒有在潭州逗留太長時間,,到達潭州時,正值清明時節(jié),,從杜甫的詩里,可以看出初到潭州的杜甫曾尋覓過定王臺舊址,,也瞻仰過賈誼故居,,還登了河西的岳麓山。在潭州盤桓幾日后,,乘舟南行。在株洲“宿鑿石浦”“過津口”“次空靈岸”“宿花石戍”“次晚洲”,,進入衡州,。 “杜甫草堂馬上就要重建了?!?月10日早上,,株洲杜甫研究會會長彭水明、副會長仇民主帶著我們?nèi)サ街曛藓游麒徥?,該處的杜甫草堂,、慶霞寺舊址已經(jīng)用圍墻隔離,墻上畫著未來的規(guī)劃圖,。 據(jù)傳,,鑿石浦因為產(chǎn)紅色礫巖,新石器時代人們就在此開山鑿石,,打磨工具,,因此得名,是株洲最古老的地名,。大歷四年春,,杜甫經(jīng)過鑿石浦,“愛慶霞寺山水清雅,,因宿于寺”(《鑿石浦志》),。北宋年間,在慶霞寺旁建杜甫草堂,,以紀(jì)念杜甫,,上世紀(jì)七十年代被毀,。兩人多年的奔走與努力,終于能讓杜甫草堂重新樹立在湘江之濱,。讓彭水明和仇民主難以釋懷的是,,北宋年間,書法家米芾在江邊峭壁之上書寫的“懷杜巖”,,被炸毀,,再也無法修復(fù)了。 過鑿石浦15公里,,是雷打石滄沙埠,,對岸是淥江與湘江的交匯處,“那里就是津口,,也叫過關(guān)口,,曾經(jīng)是駐兵的地方呢”。滄沙埠的居民賀湘平退休以后住在株洲城里,,在老家種了些菜,,時常回來看看,。面對津口的滄沙埠,,曾經(jīng)是個繁華的碼頭,“小時候,,兩邊都是肉案,。河里很多船的,最多的是到醴陵拖瓷器的船,,村里有個說書人,,每天下午都在亭子里講故事”。他所說的亭子早已成了菜地,,卻能看到斑駁的石柱,,還有民國時期“永禁洋煙,如違稟究”的石碑,。只是,,不知道“回望過津口”的杜甫,是否曾在此登岸,。 當(dāng)晚,,杜甫大約是夜宿空靈岸的,滄沙埠離空靈岸只有5公里,,江邊峭壁,,紅色的礫巖臨江突兀,絕壁之上天然洞穴成了寺廟,讓急于奔赴衡州的杜甫感慨“幸有舟楫遲,,得盡所歷妙”而決定留宿,。 “要從河里看,才能看到空靈岸的妙處,,看到石頭想要飛升的樣子,。”進入空靈岸,,沿著棧道向上,,仇民主始終覺得,應(yīng)該劃船來領(lǐng)略空靈岸,。觀音巖洞仍在,,洞穴里供奉著觀音像,“洞沿以前伸出很長,,后來被炸掉了”,,僧人解釋。寺廟正在加緊建設(shè),,絕壁前建起了各種寺廟,遮擋了峻奇的霞石,?!耙院螅率请y以見到‘空靈霞石峻,,楓栝隱奔峭’的景象了,。”仇民主說,。 花石戍,,老人建起杜公亭 “午辭空靈岑,夕得花石戍,?!倍鸥Φ竭_花石戍,見到的是一片凋敝,,“罷(通疲)人不在村,野圃泉自注”,。柴扉蕪沒,農(nóng)器牢固,,因為連年戰(zhàn)亂,、賦稅繁重,農(nóng)人逃散,。 《新唐書·地理志》記載:“潭州有府一,,曰長沙,有淥口、花石二戍,?!?月10日,我們到達王十萬鄉(xiāng)花石村,,感受到的同樣是衰敗,,一種經(jīng)歷過繁華后的落寞。紅磚砌成的高大建筑,,曾經(jīng)是供銷社,、禮堂、衛(wèi)生院,,如今已經(jīng)廢棄良久,、墻面斑駁,也像是經(jīng)歷了某種逃散一般,。 而就是這個凋敝的村莊,,建有杜甫草堂,終究是一件讓人欣慰,,又不無好奇的事情,。“花石戍原來有過杜甫草堂,,民國時期就被毀掉了,。”仇民主介紹,,后來的杜甫草堂,,是村里的一個老人出資建造的。老人叫劉芝蘭,,今年87歲,,因為我們的到來,特意拄拐來開門,。杜甫草堂在湘江邊的一做石山上,,“我是因地制宜,多快好省,,建杜甫草堂”,,劉芝蘭邊打開門,邊開玩笑,。2000年,,劉芝蘭生日那天,按照她的說法,,是因為做了一個夢,,從此皈依佛門,,開始吃齋念經(jīng),許愿要建一座寺廟,,“原來這里就有通靈觀”,。只是,她興建寺廟的申請遭到拒絕,,“那我就申請建個杜甫草堂”,。申請得到批準(zhǔn),劉芝蘭自己設(shè)計,,建起了這座杜甫草堂,。進入草堂,一層是個寺廟,,天然的巖洞是通靈觀,,村里的人都認為,那個山洞,,就是杜甫曾經(jīng)留宿的地方,。通靈觀旁是三圣殿,劉芝蘭姐妹虔誠,,每天必須兩次上香跪拜,,初一十五,還有不少來自周邊的香客,。通靈觀前,,一塊碑刻著杜甫的《宿花石戍》,享受香客的香火,。 杜公亭在樓頂,“你看,,這房間是水塔改造的,,杜公亭就在水塔上”。杜甫江閣的設(shè)計是老人晚年得意的作品,,樓頂還特意做了“花石戍”的碩大標(biāo)牌,,面朝湘江,像是某種指引,。杜公亭內(nèi)的布置,、畫像、詩詞,,都出自劉芝蘭的侄子之手,,“誰扣君王門,下令減征賦,。你看,,杜甫多憐惜百姓啊”,。劉芝蘭上過大學(xué),受過良好的教育,,對于杜甫,,她是無限尊重的。杜公亭成了株洲現(xiàn)在唯一能夠憑吊杜甫的地方,,時常有不少文化人前來,,或贈畫像,或?qū)懺娢摹?/p> 花石戍用建造亭臺寺廟的方式記住了杜甫,,沒有亭閣寺廟,、“秀色固異狀”的挽洲島,卻把杜甫的旅程刻在了老樟樹上,。5月10日,,我們乘坐義渡上島,不過是為了去找那棵老樟樹,。島上的居民多半是在明朝初年搬到島上,,卻對于杜甫系舟的老樟樹如數(shù)家珍:“那棵樹啊,有一千多年了,,唐朝的時候有個詩人在那里停船,。島上世代都是這么說的?!崩险翗湓趰u東面的河堤下,,遠處望去,樹冠并不很大,,孤獨地立于江畔,,走近,樹干卻是巨大的,,樹干分出叉來,,靠河的已經(jīng)枯死,樹干中空,,島上的人說,,是孩子們玩火,把樹干燒空了,,依舊挺拔地記錄著湘江的過往,。 耒陽方田驛,杜甫生命的轉(zhuǎn)折點 大歷五年(770年),,杜甫向南投奔舅父崔偉的旅程,,止于方田驛,一說,,杜甫的生命也終結(jié)于此,,一說,,杜甫從方田驛返回潭州,準(zhǔn)備北上回鄉(xiāng),,死于潭岳之間,。不管是哪種說法,方田驛,,是杜甫生命的轉(zhuǎn)折點,。 “地點很明確,在新市鎮(zhèn)龍市村,?!瘪珀柺形氖穼<也痰贸酰屑氀芯窟^杜甫,,在《聶耒陽以仆阻水書致酒肉療饑荒江詩得代懷興盡本韻至縣呈聶令》的詩中,,杜甫注明了阻水的確切位置,“陸路去方田驛,,四十里舟行一日,,時屬江漲,泊于方田”,。一些學(xué)者,,把這首詩定為杜甫的絕筆詩。 5月11日下午,,我們前往龍市村,。在耒水河畔的龍市村,曾經(jīng)是耒水一個重要的碼頭,,“唐朝的時候應(yīng)該是個官驛,,三十里設(shè)一個驛站”。水運式微,,成了周邊村鎮(zhèn)的圩場,。 杜甫阻水方田驛的事跡、村莊名稱變遷被刻在集市大門門柱之上,?!耙驗榇謇镉袀€老龍王廟,,叫龍王廟市,,現(xiàn)在簡稱龍市?!辈痰贸踅忉?。龍市對龍王廟的敬畏,或許,,恰好說明,,此地曾經(jīng)經(jīng)常被洪水侵擾,。 龍王廟在耒水旁,河道在此呈“V”字型,,往北是衡陽,,往南是郴州。兩岸長滿棗樹,,甚至沒有堤壩防守,。“這是后來新修的龍王廟,,老龍王廟在上世紀(jì)六七十年代毀掉了,,廟里的菩薩,是從河里撈起來的,?!边M入龍王廟,蔡得初解說,。 夕陽里,,耒水波光粼粼、平靜流淌,,龍王廟威嚴(yán)地看護著耒水,,河邊是洗衣服的孩子,一切都如此美麗平靜,,真是這方水域?qū)⒍鸥Ρ葡蛄私^境甚至死亡嗎,? 蔡得初認同杜甫卒于耒陽的說法,杜甫被困方田驛,,“涉旬不得食”,,得到聶縣令的資助,送來了白酒和牛肉,,或者是因為久未進食,,突然吃得太多,“客死”舟中,?!爱吘箵嗡溃瑢τ谠娙藖碚f,,太不光彩了,。所以,后人才會不斷地粉飾,,說杜甫北歸,,死于潭岳之間了?!?/p> 杜甫在耒陽的墓葬在耒陽市一中內(nèi),,墓封土為圓形,,基砌麻石,正面麻石鐫刻有:“唐工部杜公之墓”,。上款署“景定癸亥夏孟”(南宋理宗景定四年四月,,1263年4月),下署“縣令王禾立石”,?!斑@塊碑是全國八座杜甫墓中,年代最久遠的碑刻,?!辈痰贸鯃孕篷珀柺嵌鸥φ婺梗岸覜]有遷走,,一來,,他的子孫沒有這個經(jīng)濟能力,二來,,宋代學(xué)者王觀國是長沙人,,他曾經(jīng)親臨平江、襄陽等地考察過,,證明耒陽墓是真墓,。” 而卒葬平江的說法則認為,,《至縣呈聶令》的詩作之后,,杜甫還寫過《回棹》《過洞庭湖》《風(fēng)疾舟中扶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的詩作,詩的內(nèi)容表明,,杜甫從耒陽北歸,。認為杜甫是在北歸途中重病,沿汨羅江到昌江(平江)求醫(yī),,在平江去世,,葬于安定鎮(zhèn)小田村,而關(guān)于是否遷回洛陽,,又莫衷一是,,撲朔迷離了。 撰文/本報記者唐兵兵通訊員資一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