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類編25問:據(jù)說涅盤是常、樂,、我的,,這是否正確?
答:不正確,。雖然涅盤是恒常且寂樂的,,但它是無我的。
在《法句經(jīng)》里,,佛陀說:“諸行無常,;無行是苦;諸法無我?!敝T行包括一切色法,、心及心所,而諸法除了包括諸行之外,,還包括涅盤及概念法,。
你要特別注意,佛陀不只是說諸行無我,,而是說諸法無我,。因此,諸行是無常,、苦,、無我。然而,,涅盤則是常,、樂、無我,。
問:何謂有分心,?
答:有分心可以翻譯為‘生命相續(xù)流’。它是一種不活躍的心,,而且是維持一生當(dāng)中心流相續(xù)的主要因素,。因為有分心的緣故,所以一期生命中的心流才不會有間斷,。
每當(dāng)有任何心路過程生起時,,有分心會暫時停止生起;一旦心路過程結(jié)束之時,,有分心就會再相續(xù)不斷地生起,。
例如在你熟睡無夢時,沒有任何心路過程生起,,那時只是有分心,,在相續(xù)地生起許許多多次而已。
如果這些有分心也不生起的話,,你就死亡了,,因為心流一停止時,死亡就會發(fā)生,。
過去有學(xué)者將有分心翻譯為‘無意識’或‘下意識’,,事實上有分心是一種意識,只是它不取現(xiàn)在的目標(biāo),,而是取前一世臨死速行心所取的過去目標(biāo),。
問:當(dāng)一個禪修者在無人之處獨自修禪時,他如何向外或向內(nèi)外觀身為身?
答:通過強而有力,、明亮的智慧之光的幫助,,他能夠觀到外在的身,即使它離他很遠(yuǎn),。但是,,如果他的智慧之光很弱,他就無法這么觀照,。
問:禪修者如何觀照外在的受,?
答:他只是整體地觀照外在的受,不必分辨該受是屬于誰的,。如果你真的想要了解如何觀照外在的受,,你應(yīng)該在實修上了解它,這樣會比較好,。
問:《中部》里所提到,,地、水,、火,、風(fēng)、空,、識這六界中的空與識,,是指名色法的那一個部份?
答:在《中部》的《大象跡喻經(jīng)》,、《大教誡羅候羅經(jīng)》,、《界分別經(jīng)》中,都提到這六界,。
空界是指空間而言,,它是一種非真實色法。然而,,這里借著談到‘空界’,,而將所有的所造色都包含在內(nèi)。
識屬于名法,,它可分成七界,即眼識界,、耳識界,、鼻識界、舌識界,、身識界,、意界及意識界。在此借著談到‘識界’,而將所有的心與心所都包含在內(nèi),。
地界,、水界、火界,、風(fēng)界這四大種色,,加上空界所代表的所造色,即涵蓋了所有的究竟色法,。識界,,則涵蓋了所有的究竟名法。因此,,這里的六界事實上就是名色,,亦即五蘊。
問:禪師說從外表無法了知已證果的圣者,,那么我們?nèi)绾芜x擇好的指導(dǎo)老師,?
答:你應(yīng)該具備一些《阿毗達(dá)摩藏》的知識,然后詳細(xì)地研究《清凈道論》,。無論一位導(dǎo)師是圣者或是凡夫,,只要他所教的,是根據(jù)《阿毗達(dá)摩藏》及《清凈道論》,;那么其教法是正確的,,而他就是一位好的導(dǎo)師。
問:如果止禪修不上,,而想要改修觀禪,,應(yīng)當(dāng)從何修起?
答:沒有先修成任何禪那,,而直接修行觀禪的禪修者,,稱為純觀行者或干觀行者。他們必須先修行四界分別觀,。
四界分別觀,,是所有純觀行者都必定要先修行的基本法門。修行四界分別觀得到強而穩(wěn)固的定力之后,,在那定力的協(xié)助之下,,他們就能見到名為色聚的這種物質(zhì)微粒。
進(jìn)一步分析色聚直到透視究竟色法時,,他們就破除了色法的密集,。然后,必須同時觀照名法的依處與目標(biāo),,如此來清楚地照見善與不善的名法,。
接著,,必須觀照名色法的因緣,然后觀照名色法及其因緣為無常,、苦,、無我。如此,,當(dāng)他們的觀智成熟時,,就能證悟涅盤。這是純觀行者修行過程的簡要解釋,。
問:為何四無色界的眾生,,不能證得須陀洹道?
答:佛陀的聲聞弟子,,必須具備兩項條件才能證得須陀洹道,,即聽聞他人說法及如理作意。如理作意,,即是作意諸行為無常,、苦、無我,、不凈,。
關(guān)于聽聞他人說法這項條件,即使智慧非常敏銳的舍利弗尊者,,也必須在聽聞阿說示尊者誦了一首短偈之后,,才能證得須陀洹道。
四無色界的有情,,沒有耳朵可聽聞他人說法,。因此,他們是不可能證得須陀洹道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