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昌國位于現(xiàn)在的吐魯番盆地,,就是《西游記》那個火焰山的區(qū)域,。我們所說的西域三十六國,多是由胡人之國居多,,唯獨這個高昌國是漢族人統(tǒng)治的國家,,國王以麴為姓。 當時的國王麴文泰,,年輕時候曾隨同父親麴伯雅入貢隋朝,,隋煬帝楊廣出兵高句麗時,這父子倆還跟隨出征過,。 中原王朝幾經(jīng)改朝換代,,高昌國卻不改和漢人友好往來的傳統(tǒng),大唐興盛發(fā)達,,高昌國很為漢族王朝榮耀,。 公元629年李績率領的遠征軍討伐東突厥大勝,次年攜帶者五萬俘虜凱旋回京,,這一戰(zhàn)給李世民贏得了最高等級的榮譽,,他不再只是中原王朝的皇帝,更是統(tǒng)率四夷領袖的大首長——天可汗,,他的大唐帝國已具備了世界帝的規(guī)模,。 雖說是世界帝國,大唐除了直接統(tǒng)治中原和江南外,,對其余諸國采取的是間接統(tǒng)治的手段和方式,,諸國派遣朝貢使節(jié),有時國王也親自入朝,,承認大唐的宗主權,。 漢族王朝的高昌國當然也承認大唐的宗主地位,但不論如何,,高昌國的本國利益肯定是放在首位的,。 高昌國作為絲綢之路上綠洲國家,在東西貿易上獲利巨大,,焉耆國處于絲綢之路上的“舊道”,,唐初就已荒廢。焉耆國眼紅高昌國,,向宗主國申請恢復舊道,,唐朝廷不做調查應允此事,。查看地圖很容易得出一個結論,一旦恢復舊道,,焉耆國是開心了,,高昌國就要被拋棄在一邊了。
事關高昌國的存亡大事,,高昌國一方面生氣大唐的不作為,,一方面抓緊準備軍力,不惜動武也要阻止焉耆國的行為,。 原本這兩個國家就勢同水火,,現(xiàn)在高昌國更是氣憤,公元632年高昌對焉耆國發(fā)動進攻,,破其國都,,大肆搶掠一番,。 交戰(zhàn)之前,,高昌國王是有顧慮的,但他想到自己有沙漠這道屏障做保護,,而且大唐剛遠征回來,,自己國內還有一大推事情要處理,因此,,高昌國認定大唐不會武力干涉兩國的紛爭,。 確實如此,大唐聞訊派出使者勸高昌國王入朝道歉,,說明出兵前不稟報的原因,,國王麴文泰不知是真病了,還是心中有怨氣,,以此為借口拒絕入朝,。 天可汗太沒面子了!不過天可汗也給足他面子了,,整整七年過后,,侯君集的遠征軍才出發(fā)。聽到唐軍進入沙漠迅速朝前推進,,麴文泰大為不解,,漢族兵士不習慣沙漠呀? 侯君集才沒那么傻,,他帶來的是前幾年降伏于大唐的那五萬突厥兵,,你聽說過突厥兵不會打沙漠戰(zhàn)嗎?國王麴文泰嚇死了,!真的死了,。 順便說一下,,高昌國王麴文泰和玄奘還義結金蘭,出資出力幫助玄奘大師度過西域,,答應玄奘歸來那天由他負責接風洗塵,,他注定要食言了。 高昌國就此沒了,,西州隨之誕生,,設置安西都護府,吐魯番盆地成為中央的直屬領域,。 |
|
來自: 君子養(yǎng)源 > 《歷史地理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