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某,男,,43歲,,1994年3月8日就診。 患者1O天前下田干農活,遇雨受淋,,后發(fā)熱頭痛,,四肢困倦,即到當地衛(wèi)生院診治,,按感冒處理,,曾服桑菊飲、銀翹散,、柴平湯、杏蘇飲,,APC,、肌注安基比林等中西藥,體溫時升時降,,無法正常,,來我院門診治療。 刻見:發(fā)熱,,體溫38 l_C,,無汗,煩渴引飲,,唇紅面赤,,小便黃短,舌紅苔黃,,脈浮滑,、尺脈洪大。檢驗室提示:RBC4.5×1OX12/mlWBClO.5×109/L,,尿液檢查未見異常,。 證屬陰虛濕熱困留下焦。 治宜育陰,、清熱,、利水。 方用豬苓湯加丹皮,、地骨皮各15克,。 1劑后,見汗出,,熱退大半,。 再守方加麥冬、沙參各15克,,3劑后諸癥盡除,。 按語:患者初起冒雨受涼,遂致發(fā)熱,經治多日不退,,并見小便不利,、渴飲、舌紅,、脈浮洪諸癥,,知邪熱已內傳下焦,損傷陰分,,出現了《傷寒論》第223條所述“脈浮發(fā)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的豬苓湯證之因癥機轉,,故徑用豬苓湯育陰清熱利水,,并加丹皮、骨皮,、沙參,、麥冬之屬,以加強其滋陰津,,清虛熱之功,。 |
|
來自: 鑒益堂 > 《16.[中醫(yī)臨床家醫(yī)案研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