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溫州人,,大家直觀的印象是什么呢,?有錢人?精明的生意人,?中國的猶太人,?……對于在商海打拼的這個群體,盡管評價各有不同,,但是有一點小漁兒相信大家的看法是一致的,,那就是溫州人會做生意,。在隨時隨地充斥著不確定性的商業(yè)社會中,會做生意就能無往不勝嗎,? 關(guān)于這個問題,,小漁兒在此想借用商會領(lǐng)導日前布置的一份作業(yè)來回答。 關(guān)于金融杠桿,,過去幾年,,很多家鄉(xiāng)父老賺錢很辛苦但不懂金融杠桿的風險被利益誘惑導致?lián)p失慘重,建議在滬商會金融群發(fā)些消息進行知識普及或組織金融知識交流,。 1杠桿的魅力與風險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整個地球?!?/strong>物理學意義上的杠桿就是一種簡單機械,。當杠桿平衡時,其兩端力的大小與力臂成反比,。使用動力臂比阻力臂長的杠桿時,,我們就能以較小的力撬動較大的力,從而達到省力的目的,。 由此杠桿衍生出了經(jīng)濟學上的意義:由于特定費用(如固定成本或固定財務(wù)費用)的存在而導致的,,當某一財務(wù)變量以較小幅度變動時,,另一相關(guān)財務(wù)變量會以較大幅度變動。 使用杠桿,,可以放大我們的投資結(jié)果,、利潤等等,因為杠桿會使最終利潤成固定比例增加,;同樣的,,杠桿也能使最終損失成比例放大。 因此,,這種看似本小利大的金融工具,,其實暗含了巨大的風險。當資本市場向好時,,這種模式帶來的高收益使人們忽視了高風險的存在,,等到資本市場開始走下坡路時,杠桿效應(yīng)的負面作用開始凸顯,,風險被迅速放大,。 舉個例子,,甲和乙兩個人,,各持有10萬元,且同時用這10萬元購入了同一項資產(chǎn),。8個月后,這項資產(chǎn)價格上漲了20%,。甲獲利10%即2萬元,,乙的全部身家同樣只有10萬元,但使用了杠桿工具將這10萬變成了100萬(相當于交納保證金從某種渠道“借來”90萬元),,最終獲利20萬元,,是甲的十倍! 這么一看,,杠桿這個金融工具簡直太神奇了,,投入越多,回報將數(shù)倍增長,。那么是不是該多多使用,、加大投入資金呢?市場沒有那么天真,,因為在這個例子中有這樣一個假設(shè):“8個月后,,這項資產(chǎn)價格上漲了20%”,但市場是不確定的,,價格不一定總是如人所愿在上漲,,投資者無法對其進行準確預測。 那么我們將上述例子改動一下,。甲和乙兩個人,,各持有10萬元,且同時用這10萬元購入了同一項資產(chǎn),。8個月后,,這項資產(chǎn)價格下跌了20%。甲虧損10%即2萬元,,這時他的資產(chǎn)縮水至8萬元,,而乙使用杠桿投入了100萬元,最終虧損了20萬元——他不僅不賺反虧,,還負債了10萬元,。 由此可見,,杠桿交易是一把威力巨大的“雙刃劍”,它帶來的利益以什么驅(qū)動,,潛在的風險就來自何處,。這種交易方式讓你的資金小船,,被投放到了波濤洶涌的大海里,風險徒增了N倍,。如果不是對市場有充分深入的了解與研究,,而是抱著盲目的心態(tài)投資或被天花亂墜的鼓吹所引誘、“手無寸鐵”地進入保證金交易市場,,就要千分萬分小心了,。 杠桿交易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投資者將一部分資金存入自己的投資賬戶,,作為保證金,,而券商或交易平臺則按照比例“借”給投資者一定的附加資金去做投資。比如乙將10萬元存入投資賬戶作為保證金,,交易平臺以1:10的杠桿率將他的資金變成100萬元,,然后乙再用這10萬元去投資。當然,,交易平臺是不會允許投資者把他們“借”出的錢虧掉的,,賬戶虧損到了某個臨界值,投資者的交易就會被自動平倉,,來保護他們的資金,。 杠桿交易的風險還遠不止如此,。若一旦在交易中虧損,想要把虧損賺回來,,是一件很難完成的任務(wù),,因為虧損造成了本金的減少,本金減少意味著可掌控的總資金變少,,獲利幅度也就比最初小,,賺得就更慢。并且每進行一次交易,,就要交納一次保證金,。所以交易一旦開始出現(xiàn)虧損,就需要盈利更大的百分比來把虧掉的錢賺回來,。如此往復,,很容易越虧越多,最終無法填補,,使投資者陷入“無底洞”,。 2無杠桿不金融杠桿原理是一項非常聰明的發(fā)明,我們可以完全撬動超出自己“力量”范圍之外的東西,。但是真正使將這句話應(yīng)用到極致,、并徹底改變世界的卻是各類金融玩家們,。 無杠桿就不金融。這句話怎么理解呢,?下面舉例說明,。 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就是一種杠桿比例,銀行如果有10億注冊資本,,至少可以放125億貸款,,8%資本充足率是個杠桿比。 融資租賃公司如果有50億資本,,可以做500億租賃,杠桿比1:10,。 期貨交易一般是1:20的杠桿,,5塊錢的資金可以做100塊錢的投資。 遠期交易一般是1:5的杠桿,,100塊錢的交易支付20%保證金,,等過段時間到貨后再付剩余的金額,這中間也有個杠桿比是1:5,。 股市融資融券也是個杠桿比,,投資者持有100萬的股票,和證券公司融資也罷,、融券也罷,,允許投資者一定比例的透支。 杠桿比過高就產(chǎn)生了風險,。一切金融創(chuàng)新的本質(zhì)都是平穩(wěn)的把杠桿放大,,一級杠桿1:3,二級杠桿再來一個1:3,,整體系統(tǒng)疊加變成了1:9,,如果有三級、四級,,杠桿比就更高了,。 放大杠桿不難,難的是杠桿級數(shù)要和掌控性匹配,,否則就會失控,。屢禁不絕的非法集資,小貸,、擔保等因資金鏈斷裂而倒閉的事件,、以及互聯(lián)網(wǎng)金融屢屢爆出的失聯(lián)、跑路事件皆是因杠桿而起,,因此杠桿的失控是一切壞賬,、一切風險,、一切金融危機的來源。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根本辦法也就三個字:“去杠桿”,。不管是國家去杠桿,,還是行業(yè)去杠桿,或者企業(yè)去杠桿,,回歸金融的本源,,其實很簡單。 金融思維的精髓就是以信用為支點,,設(shè)計一個風險可控的杠桿,,去撬動和配置經(jīng)濟資源。 延伸思考“去杠桿”(Deleveraging)是指金融機構(gòu)或金融市場減少杠桿的過程,。對于杠桿使用過度的機構(gòu)和企業(yè)來說,,資產(chǎn)價格的上漲可以使其輕松獲得高額收益;而資產(chǎn)價格一旦下跌,,虧損則會非常巨大,,甚至導致破產(chǎn)倒閉。若大量機構(gòu)和企業(yè)因此蒙受災(zāi)難,,有一個專有名詞來解釋這一情況——金融危機(Financial Crisis),。2008年美國爆發(fā)金融危機,正是由于金融機構(gòu)杠桿率大幅擴張,,越來越依賴不穩(wěn)定的貨幣市場基金,,當市場出現(xiàn)恐慌的時候,金融機構(gòu)之間出現(xiàn)擠兌,,被迫拋售資產(chǎn),,導致資產(chǎn)價格進一步的下跌,從而使得金融體系出現(xiàn)崩潰,。這就是所謂明斯基時刻(Minsky Moment),,也就是由高杠桿加批發(fā)性融資帶來的金融風險。 中國政府對于市場和機構(gòu)都有很強的掌控能力,因此明斯基時刻到來的可能性不大?,F(xiàn)實的例子表明,,經(jīng)濟過熱常常伴隨著杠桿率過高,。如上圖(數(shù)據(jù)來自國際清算銀行),,過去10年,我國杠桿率基本處于上升階段,,位居全球第五,屬偏高,。為了防范風險,,自2016年以來,一系列關(guān)于金融行業(yè)“去杠桿”“防控風險”的舉措,、政策相繼頒布實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