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在每個月的月初“立flag”似乎成了當代年輕人的集體儀式,。 “不瘦10斤,不換頭像” '不關花唄絕不剁手' “不讀完10本書絕不碰綜藝” ...... 然而,,現(xiàn)實往往是一個月后,,大家又不約而同地將這些話重新再說一遍。 梁漱溟在《出生入世》里說,,“人類最大的可恥笑及可憐憫,,就是對自己的不明白(無知)與對自己的無辦法(無能),而這一切是心理學所由生起,?!?/p> 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學習這5個著名的心理學效應,,擁抱一個全新的人生,。 1 糖果效應 無論何時,立下flag總是異常輕松,,但真正需要付諸實踐時,,人們卻能找到一萬種不做的理由。 有人說是因為拖延,、懶散,,其實歸根到底是因為自控力不強。 研究者薩勒曾經(jīng)在一群4歲的孩子面前放置了2塊糖,,并對他們說,,如果堅持20分鐘不吃掉它們就能得到2塊糖,如果等不了,,就只能得到現(xiàn)在的一塊糖,。 對一群四歲的孩子來說,糖果的誘惑實在難以抵擋,。 在長達12年的實驗追蹤后,,研究者發(fā)現(xiàn): 曾經(jīng)熬過20分鐘得到兩塊糖的那些孩子都有較強的自制能力和對自我的肯定,他們大多數(shù)擁有較強的處理問題的能力,,堅強并樂于接受挑戰(zhàn),。 而當初沒熬過20分鐘的孩子們則大多表現(xiàn)為任性,,受不了挫折,猶豫不定,,嫉妒多疑,,自尊心易受到傷害。 在生活中,,成年人也許不會再被糖果吸引,,但仍然會面臨無數(shù)的誘惑。 若是在沒有外界監(jiān)督的情況下,,人們不能適當?shù)乜刂?,調(diào)節(jié)自己的行為,抵御誘惑和沖動,,延遲自我的滿足,,那實現(xiàn)訂立的目標無異于一句空話。 那些總是在前進的人不會被眼前的一顆“糖果”所誘惑,。 2 鳥籠效應 1907年,,心理學家詹姆斯從哈佛大學退休,和他一起退休的還有他的好友物理學家卡爾森,。 “我一定會讓你不久就養(yǎng)上一只鳥的”,,詹姆斯與從沒想過要養(yǎng)鳥的卡爾森打賭說。 為了這個賭約,,詹姆斯在卡爾森的生日上,,送了他一只精致的鳥籠。 從那以后,,只要來卡爾森家里的訪客都會問一句:“教授,你養(yǎng)的鳥什么時候死了,?” 他一次次地向客人解釋,卻只換來客人的困惑和不信任,。久而久之,,不厭其煩的卡爾森迫于無奈只好買了一只鳥。 詹姆斯的“鳥籠”最終還是控制了卡爾森的決定,,并將他的自我意識一點點吞噬掉了,。 因為別人贈送了一只鳥籠,所以養(yǎng)了一只鳥,,這就是“鳥籠效應“,。 無論我們的主觀意識是否情愿,像這樣被其他事物操縱著前進的現(xiàn)象,,其實都是鳥籠效應的體現(xiàn),。 明明嘴上說著剁手存錢,卻常常因為店家在促銷打折或是一張優(yōu)惠券而忍不住買買買。 但也有心理學家說:“敞開的書比合上的書更容易讓人想讀,?!?/p> 人們看見打開的書頁,會有忍不住翻閱的沖動,,這樣一來,,利用這種思維的人也許更容易養(yǎng)成長期閱讀的習慣。 當你向著目標前進時,,“鳥籠”可以是一種束縛,,更可以是一種動力。 普通人需要了解的100個心理常識每天5分鐘,,了解自己透析人性 3 毛毛蟲效應 生活中,,有些人抵御了誘惑也為目標努力過,但人生卻還是沒有前進,。 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曾經(jīng)做過一個實驗:將許多的毛毛蟲首尾相接,,圍成一圈,放在花盆的邊緣上,,并在不遠處撒上它們喜歡吃的松葉。 然而,,所有的毛毛蟲都日復一日地繞著花盆轉圈,,卻沒有轉向它們喜歡的食物,最終也因為精疲力竭而相繼死亡,。 人們常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但工作量的“多少”其實無法衡量最后的有效的成果,。 如果總是盲目地跟隨著別人或許錯誤的方向,,那再多的努力也只是無效的堆積。 安東尼在《小王子》里說:“眼睛往往是盲從的,,人還是要從心靈去看”,。 在目標面前,如果你努力了仍然覺得停滯不前,,不妨在內(nèi)心先詢問自己:眼前的路是否正確,? 4 飛輪效應 也許在訂立目標的初期,你常常覺得實現(xiàn)它十分吃力,。但現(xiàn)實往往是,,只要你再堅持一下,熬過了困難的臨界點,,就會開始覺得輕松,。 “萬事開頭難”,飛輪效應正印證了這一點。 為了使靜止的飛輪轉動起來,,在一開始,,你必須花費很大的力氣,一圈一圈的重復,。 盡管費力,,但飛輪會轉動得越來越快,一旦速度接近了某一個臨界點,,你無需花費更大的力氣,,飛輪也會不停地快速轉動。 其實,,在飛輪轉動的初始階段,,每一圈的重復都是力量的持續(xù)累積,為形成某種牽引和慣性而做好充足的準備,。 一旦這種牽引力和慣性能夠彼此支撐,,那么飛輪的運轉就會變得越來越容易。 正如科學家富蘭克林說的,,“如果有什么需要明天做的事,,最好現(xiàn)在就開始?!?/p> 飛輪效應給人的啟示不在于讓我們尋求一勞永逸的方法,,而是勇敢地打破內(nèi)心對于巨大目標的恐懼感,從現(xiàn)在開始去做,,等待屬于自己的臨界點,。 5 野馬結局 也許,你還會因為完不成目標而困擾,。 但由此帶來的焦慮,、煩悶和抑郁等種種負面情緒的疊加,其實遠超過了“完不成”對你身心的傷害,。 生活中,,只有懂得如何管理情緒的人,才擁有支配人生的主動權,。 在非洲的草原上,,有一種常叮在野馬腿上吸血的蝙蝠,它們依靠吸食動物的血生存,。吸血蝙蝠可以在吸飽后從容地離開,,而不少野馬卻被活活折磨死。 動物學家發(fā)現(xiàn),,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極少,,遠不足致死,。而野馬真正的死因是因為被叮咬時的暴怒和狂奔,這種面對外界挑戰(zhàn)的劇烈情緒反應才是造成它死亡的直接原因,。 人們難免在生活中會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因為一點小事就暴跳如雷,大動肝火,,不但會嚴重地危害自身的健康,,更會因為他人的失誤而懲罰自我,導致如野馬傷害自己一般的結局,。 生活從來沒有不允許負面情緒的出現(xiàn),,但不加控制的負面情緒只會造成不堪設想的結果。 2006年的世界杯決賽上,,被譽為法國史上最偉大球員之一的齊達內(nèi),,在一開場就利用點球幫助法國隊取得了領先。 但在比賽進行到109分鐘時,,米蘭隊的馬特拉齊在后場盯防齊達內(nèi),,并與其發(fā)生口角。 喪失冷靜的齊達突然用頭部定在馬特拉齊的胸口上,,致其受傷倒地,,法國隊也因此被罰紅牌,最終輸?shù)舯荣悺?/p> 無法管理自己情緒的人想必也無法掌控自己的人生,。 盡管人們常說,,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但怨天尤人之前,,先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只是陷入了情緒的困境,。 冷靜一下,,總不會錯,。 個體心理學創(chuàng)始人阿爾弗雷德曾說,“我們的煩惱和痛苦都不是因為事情的本身,,而是因為我們加在這些事情上的觀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