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南宗 拜近些年修真修仙小說和影視劇所賜,,大眾對于神仙這個角色充滿了無限想象,比如《花千骨》中的神仙師父,,沒事御劍飛行,,眨眼就可以繞地球一圈,或者來個法術(shù),,立馬枯樹開花,!這些充滿了想象力的作品,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很多樂趣,,然而,,神仙的日子會過的如此逍遙嗎? 把方法當目的這等事世上其實很常見,,如手上拿著鑰匙,,卻四處找鑰匙,如俗話說的騎驢找驢,。在道教理論中,,這種事年紀越小越不容易遇到,年紀越大,,在世上執(zhí)著越多就越容易遇到,!大家也可回憶一下自己第一次遇到這等事的年紀,看看是不是貼切,。 以前佛道說教,,也常用此理警醒世人,打破鏡花水月,。昔有布袋和尚看農(nóng)夫插秧,,有一悟而詩成,曰“手把青秧插野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稻,退步原來是向前,。”如有人把方法當目的墮入執(zhí)迷,,此時切記退步是向前!善用此法,,能敵一切執(zhí)迷,。了解了破除方法,我們再來看看有哪些把方法當目的的例子,。 清靜可以讓人得道,一味追求清靜會讓人啥也得不到,。 從一開始清靜就是做為一種方法存在的,!如《道德經(jīng)》“清靜可以為天下正”,;如《莊子》中說心齋之法,其目的也是幫人做事,;司馬遷他爹司馬談的《論六家要旨》中也說“道家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精神專一是人心清靜后的自然狀態(tài),,在此之后,,能察覺無形的大道,故曰動合無形,;道教修法,、丹道、占卜都講究清靜后修用,。這一切都在說清靜是方法,,不是目的! 但是有些人就不明白這件事,,看先賢說清靜,,就一味追求清靜!有情之人追求清靜哪里比得上無形死物了,?所以古代有人諷刺他們是自了漢,,自己給自己了結(jié)了,你說可笑不可笑,!可悲不可悲,!他們倘若愿意退一步想先賢除了說清靜,還做了什么,?這個執(zhí)迷也不會入了,。 清靜不出于人,生于道法,,見于自然,。清為道門鑰,靜為道堂奧,。清不與濁合流,,靜不與躁一轍。濁能喪筋骨,,躁能亡性真,。天濁則云涌,地躁則霧滿,,其中有妖,,獄人事也。清非物所能拘,,靜非欲所能逼,,任性自然,,心無名教即是道。圣者求清,,則官去貪,,官能求清,則人心去惡,,浩然正氣載于天下,,大治也。圣者處靜,,則辯忠奸,,官能處靜,可辯賢愚,,民若處靜,,常辯是非。 恭敬發(fā)于正心必有行,!如無行,,則生于奴性、恐懼,。 宗教用恐懼傳教是把雙刃劍,,可以吸引、警誡人,,但不能正人心,!如人是因恐懼信仰,那么他對神的恭敬必然來與奴性和恐懼,。因為恐懼這等人很少正視神靈,,檢視自身,所以雖然會恭敬,,但必然缺乏行動,。如人是因欽佩、感恩等情緒膜拜神靈,,此心即正,!必然會正視神靈,檢視自身,,如此必然明智,、明心,知神能不能恭敬,?為何恭敬,?神仙有哪些地方應(yīng)該學習,如此必然會踐行大道。恭敬神靈,,是為了更好的抬起頭正式自己和信仰,,繼而完善自己,,而非只為恭敬,! 何為正心?先要心正,!心正之法頗多,,此處說最便宜簡單的!開始勿要想心之體好高騖遠,,只將心尋著即可,,正視自己,無論是好是壞,。只要做了這個過程,,人自有判斷,心自會正,。
名是用來了解事物的,,不是用來規(guī)定事物。 名實之間常有差距,,但世人往往因名生實,,把人說的當真,不看實際做什么,!把物品的名字當實際,,不看它有啥效果。老子言“強名曰道,!”道都是強名的,,這世上那一樣東西又不是人強行給的名字了?就像前段時間的百度戒賭吧,,雖名戒賭,,卻是網(wǎng)絡(luò)賭博代理網(wǎng)人之地,高利貸的漁場,、以及各種誘賭言語高發(fā)之地,。道教的天仙、真人,、隱士,、高人大德、神仙,、修真等種種名稱,,皆是幫人了解其物,而不是規(guī)定有這個名字就是它們! 如果相信網(wǎng)上天仙速成,,真人培訓,、隱士門派、高人大德,、神仙轉(zhuǎn)世,、彌勒降生種種借名之事,如信其名,,必墮羅網(wǎng),。 不在意外相,不代表看破了外相,!就像不在意某個魔術(shù)和看它的區(qū)別一樣,。 看破外相是玄門和禪宗都有的修行之法,但這不是讓人不在意外相,,或是只追求看破,!玄門需要低頭入,昂首自高無門徑,。N多道經(jīng)都說學道者要謙虛,,道士也熱衷于自稱貧道,表示自己道很貧,,修行不夠,。同時我們也看得到有人說心誠,外相就不用在意了嗎,,聽起來非常有道理,,但這不是真的! 因為外相本是心誠的表現(xiàn),,是我們以人道的身份去禮拜神靈代表的大道,,在人道之中最大的禮是跪下,所以人為了表達自己的誠心會跪下,。這就像大家去求人辦事,,就算手上不拿禮物,臉上也會帶著笑意吧,?那些說只要心誠,,祭拜神靈不用在意外相的,不妨帶著怒意去求人辦事,,畢竟不用在意外相?。?/strong> 一般人總以為“看破紅塵”者才會去學道,,或以為學道一定要“看破紅塵”,,其實這是一種誤解,。“紅塵”一詞是由文學家創(chuàng)造的,。漢代班固《西都賦》云:“闐城溢郭,,旁流百廛,紅塵四合,,煙云相連,。”南朝陳徐陵《洛陽道》云:“弱柳青槐拂地重,,佳期紅塵暗天起,。”上述詩賦中所云之“紅塵”,,原指飛揚的塵土,用以形容繁華熱鬧的生活景象,。 由于受道家“自然無為”思想的影響,,有些人厭倦了官場耳虞我詐的生涯,向往寧靜平和的山林,、田園生活,,于是便有了看破紅塵、退居山野的隱士,。 學道是一件積極的事情,,不一定要出家。在家學道的人,,固然要遵守道教的戒律,,更要遵守國家的法律,還要對社會和家庭盡義務(wù),。 而“看破紅塵”則是消極的,,一個人想證得無上大道,首先要正視世間的疾苦,、挫折,,拿得起,放得下,,一切煩惱也就煙消云散了,。 世界是美好的,生活是美好的,。無論學道與否,,出家與否,不一定非要“看破紅塵”,。只有熱愛世界,,愛護眾生的人,才會以悲天憫人的懷抱,拯救處于危難中的人們---學道的意義,,也正體現(xiàn)于此,。
而且要比心誠,千百年來兄弟結(jié)拜之誠,,誰比得上桃園結(jié)義,?但劉關(guān)張結(jié)拜沒香也會捻土為香,不缺一絲禮數(shù),。要比身份,?那個學道者敢說自己能和九五之尊比?在《宋真宗御制玉京集》中“誠感誠慶,,頓首頓首”在表文中又何曾少了,? 這不是說不能看破外相,直指人心,!禪宗道門都有破外相法,,幫人破除鏡花水月,見到真實,。但這不是說人人都適合此步驟,,此步本需有很高的修行水平,不然只是自覺看破,。大家想想不用在意外相的和尚道士有幾個,?普通人除了舉出癲和尚濟公、邋遢道士張三豐等還能舉出誰,?千百年這么多和尚道士,,不在意外相卻有好名聲少之又少,由此可見覺得不用在意外相的人應(yīng)該還覺得自己是鳳毛麟角,。 當然除這四種,,還有很多把方法當目的的事這里就不一一說了,愿讀者看了這些后可以切記很多時候退步原來是向前,!此處退步恐怕也有人著了名相,,但這不是讓人遇事退讓,是讓人往回想想,,就像拿著鑰匙找鑰匙的人,,往回想自己拿鑰匙,就不會有這種傻事了,!很多時候思維上退者想幾步,,事情也就明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