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門道中遇微雨》 宋·陸游 衣上征塵雜酒痕,遠游無處不消魂,。 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 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隨著朝廷的一紙調令傳下,,陸游結束了自己在南鄭(今陜西漢中)八個月的軍旅生活,改到成都任職,。途徑劍門山時,,微雨迷蒙,詩人身居其中,,感慨萬分,就寫下了這首《劍門道中遇微雨》,。 我們初讀這首七言絕句,,會覺得,它的語言清新流暢,,情致宛然,。特別是最后一句“細雨騎驢入劍門”,似乎給我們塑造一個悠然于物外的詩人形象,,畫面感很強,。但如若結合這首詩的寫作背景,我們對這句詩或許會有迥然不同的體會,。 這一年離北宋覆滅已經過去四十多個年頭了,。雖然宋金之間達成了和議,但金人雄踞北方,,仍然虎視眈眈,。而在南宋內部,抗擊敵寇,,收復山河的呼聲也從沒有停止過,。 陸游這次調任之前,在漢中擔任四川宣撫使(當?shù)剀娬L官)王炎的幕僚,。王炎是“主戰(zhàn)派”的一員大將,,當年他一到任就把自己的官署從四川廣元遷到了陜西漢中,親臨邊境,。有了這樣的主將,一批像陸游一樣的有志之士很快聚集到了漢中,,聚集在了王炎的麾下,。他們一起勘察地形,訓練兵士,,分析敵我形勢,,研究作戰(zhàn)方略,。這數(shù)月的軍旅生活雖不如后方安定舒適,卻成為了陸游一生中的美好回憶,。 可惜的是,朝廷最終沒有允準他們的作戰(zhàn)方略,。王炎被調回京城罷職,,原來的幕府成員也大多調任他處,收復失地的計劃就此煙消云散,。大計未成,,調離邊境,陸游懷著郁悶的心情離開了南鄭,,趕赴成都,。那么,他途中所作的這首詩又寫了些什么呢,? 劍門山是入蜀的必經之地,,古往今來多少文人為它的巍峨險峻所折服,紛紛作詩嘆詠,。而陸游這首詩卻沒有渲染劍門之景,,起句即從自身寫起。從漢中出發(fā),,詩人一路“遠游”來到劍門,,風塵仆仆:“衣上征塵雜酒痕,遠游無處不消魂,?!遍L途跋涉,詩人身上自然落滿了塵土,。除了身上的塵土外,,詩人心中也郁積著苦悶。 正所謂:“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心中不快的陸游一路所見之景物,,無不令他暗自傷神,,第二句一個“無處”就將詩人的這種心態(tài)描摹地淋漓盡致。為了消解心中的煩悶,,詩人只能借酒消愁,,可是酒醒之后愁緒依舊纏繞心頭,未曾消解半分。 就這樣,,一邊趕路赴任,,一邊借酒消愁,詩人騎著一頭毛驢,,在微雨之中來到了劍門,。在古代,毛驢似乎是詩人們特有的坐騎,。李太白被賜金放還后,,騎著一頭毛驢暢游華山,逍遙自在,;杜甫困居長安時,“騎驢十三載,,旅食京華春”,在驢背上嘗盡了人情的冷暖,,世態(tài)的炎涼,;賈島于驢背上琢磨詩句,,沖撞了韓愈,方有了流傳千古的“推敲”佳話,。 “騎驢”似乎和詩人有著不解之緣。陸游這次也是騎著毛驢到成都赴任,。身在驢背之上,他自然聯(lián)想到了前輩的詩人們,??墒顷懹尾桓市淖鲆粋€只會寫詩的詩人,他的胸腔中還有一顆殺敵報國的雄心,。所以他在詩的第三句中反問自己:“此身合是詩人未,?”其實意思就是說,我不甘心僅僅做一個詩人啊,。 可惜,他雖然壯志滿懷,,卻無處施展,,只能“細雨騎驢入劍門。”現(xiàn)實與理想之間的落差是如此之大,。詩歌最后一句所營造的畫面中蘊含了詩人太多的悲涼與無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