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元雜劇《看錢奴》,,故事里的一個細節(jié)很逗:主角賈仁吝嗇,逛街時用手捋市售的燒鴨,,回家舔手指上的鴨油下飯吃,,一個手指下一碗飯,一頓就吃了四碗,。剩下的手指本來還想留著晚飯吃,,沒想到午睡時被聞香而來的狗舔了,氣得一病不起,,一命嗚呼,。 這故事和《儒林外史》里,嚴監(jiān)生臨死了都不忘滅掉一根燈芯的吝嗇樣是一個路子,。但區(qū)別是,,現(xiàn)實中不太會有人臨死還在乎幾毛小錢,而對于真正愛吃燒鴨的人來說,,一丁點鴨子下一碗飯,,似乎沒啥不妥的,。 燒鴨就是烤鴨,這東西確實好吃,,流傳最廣的吃法當屬“片皮鴨”,,也就是通俗所說的北京烤鴨——連皮帶肉的鴨子,與大蔥,、小黃瓜一起用荷葉春餅卷起來蘸著甜面醬吃,。鴨肉的脆口和甜香,被蔥,、瓜,、醬放大很多倍,加上綿柔的春餅,,是兼具滋味和用餐儀式感的好東西,。最近幾年,帝都不少餐館在烤鴨上大做文章,,推陳出新改良出了不少新吃法,,比如鴨脆皮蘸白糖、鴨肉配蒜泥醬油蘿卜條,,甚至往烤鴨卷餅里加魚子醬的都大有人在,。 但我認為,論及味道,,這些都不如《看錢奴》里的烤鴨下白飯,。刷了糖色,掛烤而成的鴨子香甜濃烈,,那是下飯的無上妙品,。南京的金陵烤鴨,就是這么吃的,。 有一年六月,,我因公在南京出差培訓。彼時正是又漫長又悶熱的梅雨季,,課余想要結伴去中山陵,、夫子廟之類走走逛逛的興致,被天氣打消殆盡,。同班的南京本地同學看出大家意興闌珊,,便提議說:“一起去吃鴨子吧”。于是,,帶著同學們左拐右繞,,走進了一家據(jù)說有七八十年歷史的鴨子鋪,直到那時,我才知道南京鴨原來有紅白二味,,除了聲明在外的桂花鹽水鴨以外,,金陵烤鴨也是與之齊名的好菜。 那一頓飯,,我們七個人,,斬了三只鴨子,二白一紅,。鹽水鴨的具體味道印象不深,沒有吃到傳說中的桂花香,,只是記得肉質(zhì)特別緊實,,咸香有嚼勁,下酒不錯,。那只紅鴨才是亮點,,鴨皮是深棗色的,不如北京烤鴨油亮,,但特別脆,,筷子一戳就碎。鴨肉已經(jīng)烤到非常松軟,,咬到嘴里如肉酥般蓬散爆炸,,極富味覺的沖擊。 最大的驚喜是和鴨子一同上桌的一小碗鹵汁,。汁水顏色亮紅,,稠稠的,能掛在碗壁上,。嘗一口,,微辣甜香。做東的同學問大家,,是否有不喜歡甜口的,,得到否定的答案后,就把整碗鹵汁澆在切好的鴨子上,,眼看著汁水稀溜溜淌開來,,頓時色、香,、味境界全出,,賞心悅目、入口生香,、欲罷不能,。那一餐,我們?nèi)司韵铝巳氚酌罪垼詈笸氲啄且稽c殘汁,,都被胃口好的同學拿來拌飯,,吃相雖然難看,但卻是對美食的莫大肯定,。 后來我才知道,,原來南京烤鴨的鹵汁不是另制的,而是烤鴨的副產(chǎn)品,。入烤爐之前,,往鴨腔里灌入八角、生姜,、蔥節(jié),、桂皮、香葉,、醬油和清水調(diào)成的料汁,,再縫合密封。如此在烤爐里外烤內(nèi)煮,,兩個小時后,,鴨肉的鮮香慢慢滲入汁水里,鴨子熟了,,汁水也鮮透,。出爐后放水,再加干辣椒,、蒜頭,、糖色等重料,熬到起琥珀色膠質(zhì),,就是能與烤鴨一起打包的鹵汁了,。 識貨的本地人,在鴨脯里“斬”烤鴨的時候,,都不會忘記讓店家打包捎帶一份鹵汁,,不是這個原湯化不了原食。嘴淡的,,夾鴨肉蘸著吃,,口重的則喜歡整包澆在鴨肉上。只是澆上鹵汁的鴨肉需要速食,、不能久置,,否則鴨皮吸飽了湯汁回軟,不復煙熏火燎的生脆,,與普通的鹵鴨無異了,。 幾年前,,我在報社工作時,曾與來訪交流的美國《washington news》記者巴恩·斯蒂文森有過一次關于中華料理的討論,。巴恩是生活新聞記者,,游歷過不少地方,對美食有一整套世界觀,,他對烤鴨推崇備至,,在他所列的“全球十大美食”里,中國烤鴨排名第四,,僅落后于日本的北極蝦天婦羅,、法國的香煎小羊排和俄國的黑魚子醬。 但他對于烤鴨提出的一個問題,,更讓我刮目相看:“為什么北京烤鴨和大部分北京小吃不一樣,?”對啊,雖然北京烤鴨用的是出產(chǎn)自北京的填鴨,、蘸的是六必居的甜面醬。但總歸和鹵煮,、炒肝,、驢打滾、豆汁兒等京味小吃有著氣質(zhì)上的區(qū)別,。即便全聚德那種明火叉烤鴨,,沒有鹵汁增味,最近幾年還常常被帝都人民吐槽斤兩和味道雙重縮水,,但在京城請個客,,不去全聚德叫一只鴨子怎么夠面兒。 其實原因很簡單,,烤鴨的甜口,、細致、慢火久烹,,都是南方特色,。朱棣年間,從南京皇室傳到北京宮里,。又多年后,,便宜坊的開業(yè),才在北方民間流傳開來,。舊時京城里滿地都是山東館子,、魯菜廚師,也許就是深諳“大蔥蘸醬越吃越胖”的他們,,發(fā)明了片皮鴨的吃法,。從這個歷史來說,北京烤鴨還得管金陵烤鴨叫一聲“爸爸”。 南京人曹雪芹也是烤鴨的忠實擁躉,,據(jù)說《紅樓夢》連載出名后,,有讀者催更,曹答:“想快點看不難,,每天給我送黃酒和烤鴨來,,我就為他寫?!?/p> 老曹,,你的出息呢? 出品 | 食味藝文志(微信號:SWyiwenzhi) 作者 | 魏水華(微信號:qyqy1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