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是古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名言,跟陳勝的那句“茍富貴,,勿相忘”意思差不多,,但能做到真正做到如此地步的人少得可憐?;实墼诖蛱煜碌臅r候,,與文臣武將患難與共,幾乎不分彼此,并且不止一次許下誓言,,只要奪得江山,,絕對不會忘記這幫兄弟,拜官進爵肯定少不了,。 劉伯溫投奔朱元璋的時候,,朱元璋的實力并不是太強,至少比不上陳友諒,,而且對手不止陳友諒一人,,張士誠也不容小覷。劉伯溫之所以選擇了朱元璋,,并非意氣用事,,而是經過反復對比才下定決心。那時的朱元璋手下的武將很多,,徐達,、常遇春及侄子朱文正,都是同時代非常杰出的將領,,唯獨缺少像孔明那樣的謀臣。 劉伯溫的到來,,對于求賢如渴的朱元璋來說,,稱得上久旱逢甘霖,兩人進行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談,,都沒有藏著掖著,,針對當時的實際情況,討論了整整一個晚上,。直至第二天的早上,,依舊是意猶未盡,朱元璋得到了夢寐以求的謀士,,劉伯溫找到了值得誓死追隨的明主,。 從此之后,無論遇到什么事情,,朱元璋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劉伯溫,,凡事都會與他商議,聽取他提出的策略,,然后再做進一步的安排,。除此之外,為了表示尊敬,,朱元璋從不直呼劉伯溫的名字,,而是叫他“劉先生”,此等待遇,估計也就劉伯溫一人享有,。 在大明王朝建立的過程中,,劉伯溫的功勞有目共睹,朱元璋心里十分清楚,,甚至曾多次讓劉伯溫當丞相,。劉伯溫多么聰明,他早已把歷史研究透了,,但凡功高震主的大臣,,多數(shù)都沒有好下場,況且皇帝朱元璋疑心較重,,手腕也非常犀利,,不像漢光武帝、唐太宗及宋太祖那般仁慈,,所以每次都以各種理由,,婉拒皇帝的好意,無論如何都不愿意接受丞相的職位,。 由于北元對大明還有很大的威脅,,朱元璋起初并未對功臣下手,還需要他們進行北伐,,該封侯的封侯,,該賞賜的賞賜,出手相當闊綽,。與朱元璋相處十幾年的劉伯溫,,依靠強大的第六感,隱約感到事情不妙,,如果繼續(xù)留在朝廷做官,,早晚會受到猜忌,以體弱多病為由提出辭官的請求,,得到了皇帝的批準,。 由于擔心皇帝反悔,劉伯溫簡單收拾下行囊,,馬不停蹄地趕往闊別已久的故鄉(xiāng),,從此閉門不出,也不與以前的同僚來往,。胡惟庸對劉伯溫的才能非常嫉妒,,三番五次在朱元璋跟前說他壞話,久而久之,,朱元璋對劉伯溫起了殺心,,以微服私訪的名義離開京城,,帶著幾名侍衛(wèi)到劉伯溫老家溜達一圈。 有一天,,朱元璋途徑一座古寺,,就在此借宿一晚。夜半時分,,朱元璋在墻上發(fā)現(xiàn)一首詩:“大千世界正茫茫,,何必收拾一代藏?古來多少英雄輩,,得道多助失道亡,。”而且旁邊還有一副他的畫像,。朱元璋瞬間明白,,這首詩出自劉伯溫之手,說明他早就算準自己會看到,,頓時感嘆道:“伯溫真乃神人,,朕不能殺他?!钡诙炀头祷鼗蕦m,,劉伯溫也因此躲過一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