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被性侵,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或許僅僅是一個沉重的社會話題,,但對于受害者來說,卻是伴隨他們一生的可怕夢魘,。 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這部電影,,便將鏡頭聚焦于童年性侵受害者的心理創(chuàng)傷和艱難自救上,而且這并不是一個虛構故事,,而是影片導演詹妮弗·??怂沟挠H身經(jīng)歷——《信箋故事》。 影片在圣丹斯電影節(jié)首映后好評如潮,,爛番茄新鮮度98%,,豆瓣評分也高達8.2。 不少網(wǎng)友看完后都表示這部電影壓抑,、揪心,、震撼、甚至令人感到不適,,但卻又忍不住打出五星好評,。 可以說,這不是一部能給人帶來放松和娛樂的電影,,而是一部發(fā)人深思的佳作,。 影片的女主詹妮弗·福克斯是一個事業(yè)有成的女導演,。她年過四十,,有個關系穩(wěn)定的男友。乍看上去,,詹妮弗的生活與常人沒什么兩樣,。 然而一串來自母親的奪命連環(huán)call,打破了她平靜的生活,。 母親聲稱在家中翻到了詹妮弗13歲時寫的一篇作文,,而文章的內容令她極為不安。 隨后,,母親將這篇文章寄到了詹妮弗家里,。當詹妮弗讀到兒時的作品時,塵封的記憶也隨之打開—— 詹妮弗13歲那年的暑假,,父親把她送去馬術教練G夫人家中學習馬術,。在騎馬之余,,G夫人還會讓她跟著田徑教練比爾練習長跑。 G夫人 當時,,正值青春期的詹妮弗內心敏感,、渴望關懷,但父母卻忙于工作和家務,,無暇顧及到她。這令小詹妮弗對家人產(chǎn)生了抗拒和叛逆心理,。 對家庭失望的詹妮弗,,很快就被G夫人和比爾吸引。在她眼中,,這兩人一個美麗優(yōu)雅,,一個風度翩翩,是一對令人艷羨的靈魂伴侶,。 而G夫人和比爾兩人,,也毫不吝惜對詹妮弗的贊美。他們將她當做朋友相待,,日常同她通信,,周末也經(jīng)常接她來家中吃飯留宿。 可以說,,詹妮弗渴望被重視,、被關愛的心理需求在他們這里得到了極大滿足。 然而詹妮弗絕不會想到,,等待她的是一場噩夢,。 一天,比爾趕走G夫人將詹妮弗單獨留在了自己身邊,,他向詹妮弗提出了一個不尋常的要求,,而年幼的詹妮弗并不懂得拒絕: 之后,比爾又變本加厲,,半脅迫半誘騙地讓詹尼弗同他發(fā)生了性關系,。 不僅如此,比爾還不斷給詹妮弗“洗腦”,,讓她堅信他們兩人是“彼此相愛”的,。他甚至將自己猥褻幼童的行為描繪成“建立一種超越普通夫妻的神圣關系”。 簡直是邪教啊…… 更過分的是,,比爾還試圖勸說詹妮弗加入他與G夫人策劃的多人性愛,。 這時,詹妮弗再也無法忍受來自身心的巨大壓力,,主動與比爾斷絕了關系,。 但被洗腦的她卻依然堅定不移地以“愛過”來詮釋這段關系,,并以少女情懷的語言將其包裝成了一段初戀故事,寫進了作文里,。 可以說,,當年比爾利用了詹妮弗的年幼,欺騙,、誘拐她并對她實施了性侵,。但直到如今詹妮弗都無法直面那段恐怖的回憶,在潛意識中為它“辨白”,,甚至將其美化,。 影片開頭,母親對于女兒文中的內容極度不安,,連連追問,。但詹妮弗卻認為母親小題大做,稱這只是她與比她年長的“初戀情人”之間的往事,。 當男友看過詹妮弗與比爾曾經(jīng)的信件時,,第一反應也是詹妮弗被性侵了。然而詹妮弗不僅拒絕承認自己是受害者,,還對擔憂她的男友大發(fā)雷霆,。 她始終認為,自己與比爾只是有過一段正常的戀愛關系,。 事實上,,詹妮弗如此“袒護”比爾,不是因為她真的愛上了這個性侵自己的男人,,而是唯有將這段不堪的經(jīng)歷美化成一個愛情故事,,才能在自我暗示中忘掉這件事對自己造成的傷害。 甚至她認為在這段關系中,,自己不是受害者,,而是“英雄”,因為是她先“甩”了比爾,,給他的感情造成痛苦,。 女主的這種自我暗示,與有相同遭遇的臺灣女孩林奕含如出一轍,。林奕含在所著的書中就提到過,,為了緩解被老師性侵的內心痛苦,她不得不說服自己是愛老師的,。 這種自我催眠與其說是自欺欺人的逃避,,不如說是一個孩子潛意識下建立起的自我保護。 但記憶可以遺忘,,傷害卻已然造成,。林奕含最終未能擺脫童年的痛苦,,在飽受精神疾病的折磨后選擇了自殺。 而影片中,,女主做出的很多人生選擇,,也都體現(xiàn)出了性侵事件對她深刻且持久的影響。 比如她曾一度放縱自我,,沉湎于混亂的男女關系中,。 還有她不信任婚姻,也拒絕生養(yǎng)孩子,,但這不是出于她的自主選擇,,而是因為比爾對她的“洗腦”影響太深。 她以為靠自我催眠就可以擺脫掉的這段童年往事,,其實早已影響到她人生的方方面面。 不僅如此,,那些本以為可以就此遺忘的記憶,,也隨著母親的追問、男友的質疑,、故人的出現(xiàn),,而呈現(xiàn)出它的本來面目。 在對往事的追溯中,,詹妮弗不斷發(fā)現(xiàn)自己的記憶與事實有著諸多出入,。 比如在她的印象中,自己在遇到G夫人和比爾時已經(jīng)長成了一個亭亭玉立的早熟少女,。 但實際上,,在故人的敘述和老照片中,她那時候還只是個膽怯,、害羞的兒童,。 比如當詹妮弗聽他人談起魚水之歡的美妙時,她才發(fā)現(xiàn)自己從來沒有從與比爾的性關系中得到過美好的體驗,,相反,,她每次都會因強烈的恐懼與不適而嘔吐。 而翻看兒時筆記本上的文字,,她發(fā)現(xiàn)自己當年留在比爾家也并不是出于自愿,,而是出于膽怯選擇了順從。 隨著記憶漸漸清晰,,詹妮弗還回想起,,除了她和G夫人,比爾當初還引誘了一個女大學生,。 而當她找到那個女大學生,,聽完對方的描述后,,她才意識到,這場童年噩夢的締造者不止是比爾,,G夫人也是幫兇,。而且和她一樣被誘騙并受到侵害的女孩,還有很多,。 至此,,經(jīng)歷了半生滄桑,詹妮弗才終于承認自己與比爾從來就不是什么情侶,,而是一個年幼的受害者落入了無恥性侵犯的手中,。 與《熔爐》《素媛》等同類題材的電影不同,《信箋故事》沒有將重點放在表現(xiàn)性侵事件本身和施暴者的丑惡嘴臉上,,而是通過現(xiàn)實與回憶,、主觀與客觀視角的來回切換,呈現(xiàn)了受害者的心理世界,。 片中有不少鏡頭,,讓成年的詹妮弗與幼年的自己、當年的性侵相關人隔空對話,,這樣的敘事方式讓整部影片加分不少,。 因為在與自己對話的過程中,真相一點點被揭開,、記憶不斷得到修正,,對于逃避多年的詹妮弗來說,這種對自我的審視,、質疑和重塑,,既是痛苦也是新生。 因為唯有鼓起勇氣正視真相,,才能徹底走出過去的陰霾,。 而在與他人對話的過程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影片的意圖也并非局限于講述一樁悲劇,。 片中有一幕,,講到成年詹妮弗在醒悟后,隔空質問當年的G夫人——你為什么不救我,? G夫人只是面無表情地回答——因為沒有人救過我,。 就像G夫人在片中曾對詹妮弗說過的一樣,還有很多被性侵的孩子,。G夫人自己也曾是其中之一,。 更可悲的是,她一輩子都沒能走出童年性侵留下的陰影,,而是從受害者變成施暴者的幫兇,,任由悲劇扭曲了自己的心靈,。 可以說,影片通過這種獨特的敘事方式,,不僅控訴了性侵施暴者的丑惡,,也呼吁我們關注這樣一個問題——那些遭受傷害又沉默無語的孩子們,是如何面對之后的漫長人生的,? 在故事結尾,,在母親和男友的鼓勵下,詹妮弗找到了已到耄耋之年的比爾,,當眾控訴了他的罪行,。 雖然事情過去太久,已不可能讓強奸犯得到什么實質性的懲罰,,但通過這場對峙,,詹妮弗終于看清了比爾無恥的丑惡嘴臉。 她也終于敢于正視童年的真相,,與逃避多年的自我達成和解,。 我想這才是電影導演,同時也是主人公本人,,詹妮弗·福克斯的創(chuàng)作初衷——她之所以有勇氣將自己的經(jīng)歷以如此細致入微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不僅是為了讓人們認識到兒童性侵事件本質的惡劣,,更是為了讓我們關注到那些深陷泥沼的受害者,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幫助他們走出創(chuàng)傷,、回歸正常生活,像普通人一樣自信勇敢地活下去,。 |
|
來自: 昵稱57884261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