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jīng)》二首
關(guān) 雎
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窹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譯文:
關(guān)關(guān)鳴叫的雎鳩鳥,站在水中的沙洲上,。姑娘美麗又善良,,她真是我的好配偶。水中荇菜長短不齊,,姑娘在船的左右兩邊撈取,。姑娘美麗又善良,我日夜都把她追求,。追求的愿望難實現(xiàn),,我日夜都把她思念,。思念之情綿綿不盡,我翻來覆去難成眠,。水中荇菜長短不齊,,姑娘在船的左右兩邊采摘。姑娘美麗又善良,,我彈琴鼓瑟對她表示親近,。水中荇菜長短不齊,姑娘在船的左右兩邊挑選,。姑娘美麗又善良,,我敲鐘擊鼓使她快樂。
難點化解,,美點追蹤:
全詩可分為三章,。首章為第一節(jié),以灘頭水畔的一對雎鳩鳥的叫聲起興,,引出男主人公的一片情思,。“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句統(tǒng)攝全詩,。第二章為第二、三兩節(jié),,此章以纏綿悱惻之情,,直率地寫出男子追求心上人未果,日夜不安,、苦悶焦灼的相思之苦,。男子追求不到心上人,便日夜思念她,,心上人采摘荇菜時“左右流之”的苗條,、優(yōu)美身姿時時浮現(xiàn)在他眼前,使他夜不能寐,,輾轉(zhuǎn)反側(cè),。這一章既有“悠哉悠哉”的心理描寫,表現(xiàn)男子綿綿情意,,思念不絕,,又有“輾轉(zhuǎn)反側(cè)”的動作描寫,突出男子內(nèi)心狀態(tài)的不平靜,,把一個深受相思之苦折磨而不能自已的形象寫得非常傳神,。第三章為第四、五兩節(jié),寫男子因苦惱而成夢,,在幻想中得到了心上人,,親近她,愛慕她,,為她彈琴鼓瑟,,敲鐘打鼓,取悅于她,,歡喜之情溢于言表,。情到極處必生幻,,第三章出現(xiàn)了“琴瑟友之”“鐘鼓樂之”的歡快,、熱鬧的場面,這不啻是個戲劇性的轉(zhuǎn)變,。“琴瑟友之”,,以彈琴奏瑟,,喻其相會相處時的和諧愉快。“鐘鼓樂之”則是結(jié)婚時的熱鬧場面,,這無疑是這位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對未來的設(shè)想,,是他寤寐求其實現(xiàn)的愿望?;孟氘?dāng)然并非現(xiàn)實,,但幻由情生,,也是極自然的,。這一愛情心理的描寫,極富浪漫情調(diào),,也進(jìn)一步突出了男子對心上人的愛慕思念之深,。
全篇以“求”字為中心,用細(xì)膩生動的筆法描繪了男子對意中女子由“一見鐘情”到“日夜思念”,,再到“幻想結(jié)合”,,將求之不得的焦慮和求而得之的喜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表現(xiàn)了追求愛情中的苦與樂,,感情熱烈,、真摯、率直,、淳樸,,歌頌了純真的愛情,表現(xiàn)了勞動人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上的精神,。
蒹 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譯文:
河畔蘆葦碧色蒼蒼,,深秋白露凝結(jié)成霜,。我那日思夜想之人,就在河水對岸一方,。逆流而上尋尋覓覓,,道路險阻而又漫長。順流而下尋尋覓覓,,仿佛就在水的中央,。河畔蘆葦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曬干,。我那魂牽夢繞之人,,就在河水對岸一邊。逆流而上尋尋覓覓,,道路坎坷艱險難攀,。順流而下尋尋覓覓,仿佛就在沙洲中間,。河畔蘆葦更為繁茂,,清晨白露依然逗留。我那苦苦追求之人,就在河水對岸一頭,。逆流而上尋尋覓覓,,道路險阻迂回難走。順流而下尋尋覓覓,,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難點化解,美點追蹤:
“古之寫相思,,未有過之《蒹葭》者,。相思之所謂者,望之而不可即,,見之而不可求,;雖辛勞而求之,終不可得也,。于是幽幽情思,,漾漾于文字之間。吾嘗聞弦歌,,弦止而余音在耳,;今讀《蒹葭》,文止而余情不散,。”
第一章八句:以蒹葭起興,,展現(xiàn)一幅河上秋色圖:深秋清晨,秋水淼淼,,蘆葦蒼蒼,,露水盈盈,晶瑩似霜,。這境界,,是在清虛寂寥之中略帶凄涼哀婉色彩,因而對詩中所抒寫的執(zhí)著追求,、可望難即的愛情,起到了很好的氣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
接著展示詩的中心意象:抒情主人公在河畔徜徉,,凝望追尋河對岸的“伊人”。這“伊人”是他日夜思念的意中人,?!霸谒环健笔歉艚^不通,意味著追求的艱難,,造成的是一種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抒情主人公雖望穿秋水、執(zhí)著追求,但“伊人”都縹緲阻隔,??赏y即,故而詩句中蕩漾著無可奈何的心緒和空虛惆悵的情致,。
以下四句是并列的兩個層次,,分別是對在水一方、可望難即境界的兩種不同情景的描述,?!八蒌闹雷枨议L”,,這是述寫逆流追尋時的困境:艱難險阻無窮,,征途漫漫無盡,示意終不可達(dá)也,?!八萦螐闹鹪谒醒搿?,這是描畫順流追尋時的幻象:行程處處順暢,,伊人時時宛在,然而終不可近也,。既逆流,,又順流,百般追尋,,執(zhí)著之意可見,;不是困境難達(dá),就是幻象難近,,終歸不得,,悵惘之情愈深。至此,,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情境得到了具體而充分的展現(xiàn),。
全詩三章,每章只換幾個字,,這不僅發(fā)揮了重章疊句,、反復(fù)吟詠、一唱三嘆的藝術(shù)效果,,而且產(chǎn)生了將詩意不斷推進(jìn)的作用,。從“白露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這是時間的推移,,象征著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尋時間之長,;從“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涘”,,從“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沚”,這是地點的轉(zhuǎn)換,,象征著伊人的縹緲難尋,;從“道阻且長”到“道阻且躋”再到“道阻且右”,則是反復(fù)渲染追尋過程的艱難,,以凸現(xiàn)抒情主人公堅持不已的精神,。重章疊句,層層推進(jìn),。
【理解記憶】
1.小伙子一般都喜歡美麗而又賢惠的姑娘,,《關(guān)雎》一詩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兩句就是佐證,。
2.《蒹葭》中能印證“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的尋找追求的詩句是: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3.《蒹葭》中于濃濃的秋涼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句子是: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課外古詩詞誦讀
式 微
《詩經(jīng)·邶風(fēng)》
式微式微,胡不歸,?
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歸,?
微君之躬,胡為乎泥中,?
譯文:
天黑了,,天黑了,為什么還不回家,?如果不是為君主,何以還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為什么還不回家?如果不是為君主,,何以還在泥漿中,!
難點化解,美點追蹤:
全詩只有短短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歸”起調(diào):天黑了,天黑了,,為什么還不回家,?詩人緊接著便交代了原因:“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為乎泥中”,。意思是說,為了君主的事情,,為了養(yǎng)活他們的貴體,,才不得不終年累月、晝夜不輟地在露水和泥漿中奔波勞作,。然而,,《式微》詩上下二章只變換了兩處文字,但就在這巧妙的變換中,,體現(xiàn)出了作者用詞的獨具匠心,。
在藝術(shù)上,這首詩以設(shè)問強(qiáng)化語言效果,。從全詩看,,“式微式微,胡不歸”,,并不是有疑而問,,而是胸中早有定見的故意設(shè)問。詩人遭受統(tǒng)治者的壓迫,,夜以繼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傾吐心中的牢騷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則易于窮盡,,采用這種雖無疑而故作有疑的設(shè)問形式,,使詩篇顯得婉轉(zhuǎn)而有情致,同時也引人注意,,啟人以思,,所謂不言怨而怨自深矣,。正是因為這些修辭手法的巧妙使用,才使《式微》一詩“境界具于詞語之外,,愈反復(fù)看去,,愈覺其含義無窮”。
【理解記憶】
為了君主的事情,,為了養(yǎng)活他們的貴體,,才不得不終年累月、晝夜不輟地在露水和泥漿中奔波勞作,,正如詩中所言: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為乎泥中,?
子 衿
《詩經(jīng)·鄭風(fēng)》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dá)兮,,在城闕兮。
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譯文:
青青的是你的衣領(lǐng),悠悠的是我的思念,??v然我不曾去會你,難道你不把音信傳,?青青的是你的佩帶,,悠悠的是我的情懷??v然我不曾去找你,,難道你不能主動來?來來往往張眼望啊,,在這高高的城樓上,。一天不見你的面啊,好像有三月那樣長,!
難點化解,,美點追蹤:
這首詩寫一個女子在城樓上等候她的戀人,。全詩三章,,采用倒敘手法,。前兩章以“我”的口氣自述懷人?!扒嗲嘧玉啤薄扒嗲嘧优濉?span>,,是以戀人的衣飾借代戀人。對方的衣飾給她留下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見其相思縈懷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約,,只好等戀人過來相會,,可望穿秋水,不見影兒,,濃濃的愛意不由轉(zhuǎn)化為惆悵與幽怨:“縱然我沒有去找你,,你為何就不能捎個音信?縱然我沒有去找你,,你為何就不能主動前來,?”第三章點明地點,寫她在城樓上因久候戀人不至而心煩意亂,,來來回回地走個不停,,覺得雖然只有一天不見面,卻好像分別了三個月那么漫長,。
全詩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戀人時的焦灼萬分的情狀如在眼前。這種藝術(shù)效果的獲得,,在于詩人在創(chuàng)作中運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寫,。詩中表現(xiàn)這個女子的動作行為僅用“挑”“達(dá)”二字,主要筆墨都用在刻畫她的心理活動上,,如前兩章對戀人既全無音信,、又不見影兒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見,,如三月兮”的獨白,。兩段埋怨之辭,以“縱我”與“子寧”對舉,,急盼之情中不無矜持之態(tài),,令人生出無限想象,可謂字少而意多,。末尾的內(nèi)心獨白,,則通過夸張修辭技巧,,造成主觀時間與客觀時間的反差,從而將其強(qiáng)烈的情緒心理形象地表現(xiàn)了出來,,可謂因夸以成狀,,沿飾而得奇。心理描寫手法,,在后世文壇已發(fā)展得淋漓盡致,,而上溯其源,此詩已開其先,。
【理解記憶】
1.“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戀人的衣飾借代戀人。
2.“挑兮達(dá)兮,,在城闕兮”兩句寫焦急地等待:踮起腳尖,,伸長脖子,看不見戀人的影子,,心里很著急,,恨不得馬上跑到他的家里去找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城闕輔三秦,,風(fēng)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譯文:
雄偉的長安城由三秦之地拱衛(wèi),遙望蜀州,,只見風(fēng)煙迷蒙,。和你離別,心中懷著無限情意,,因為我們同在宦海中浮沉,。只要在世上還有你這個知己,就是遠(yuǎn)隔天涯也像近在比鄰,。絕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時,,像戀愛中的男女那樣悲傷而淚濕手巾。
難點化解,,美點追蹤:
首聯(lián)屬“工對”中的“地名對”,,極壯闊,極精整。第一句寫長安的城垣,、宮闕被遼闊的三秦之地所“輔”(護(hù)持,、拱衛(wèi)),氣勢雄偉,,點出送別之地,。第二句里的“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即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這里代指蜀州,,點出杜少府即將宦游之地,;而“風(fēng)煙”“望”,又把相隔千里的秦,、蜀兩地連在一起,。自長安遙望蜀州,視線為迷蒙的風(fēng)煙所遮,,微露傷別之意,,已攝下文“離別”“天涯”之魂。
因首聯(lián)已對仗工整,,為了避免板滯,,故次聯(lián)以散調(diào)承之,文情跌宕,?!芭c君離別意”承首聯(lián)寫惜別之感,欲吐還吞,。翻譯一下,,那就是:“跟你離別的意緒啊,!……”那意緒怎么樣,,沒有說;立刻改口,,來了個轉(zhuǎn)折,,用“同是宦游人”一句加以寬解,意思是:我和你同樣遠(yuǎn)離故土,,宦游他鄉(xiāng),;這次離別,只不過是客中之別,又何必感傷,!
三聯(lián)推開一步,,奇峰突起。從構(gòu)思方面看,,很可能受了曹植《贈白馬王彪》“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恩愛茍不虧,,在遠(yuǎn)分日親”的啟發(fā),,但高度概括,自鑄偉詞,,便成千古名句,。
尾聯(lián)緊接三聯(lián),以勸慰杜少府作結(jié),?!霸谄缏贰保c出題面上的那個“送”字,。歧路者,,岔路也,古人送行,,常至大路分岔處分手,,所以往往把臨別稱為“臨歧”。作者在臨別時勸慰杜少府說:“只要彼此了解,,心心相連,,那么即使一在天涯,一在海角,,遠(yuǎn)隔千山萬水,,但情感仍可交流,不就是如比鄰一樣近嗎,?可不要在臨別之時哭鼻子,、抹眼淚,像一般小兒女那樣,?!?/span>
南朝的著名文學(xué)家江淹在《別賦》里寫了各種各樣的離別,都不免使人“黯然銷魂”,。古代的許多送別詩,,也大都表現(xiàn)了“黯然銷魂”的情感。王勃的這首,,卻一洗悲酸之態(tài),,意境開闊,音調(diào)爽朗,獨標(biāo)高格,。
容易出現(xiàn)的錯別字:
闕(厥) 宦(官) 己(已) 歧(岐)
【理解記憶】
1.這是一首送別詩,,既交代送別地點又虛寫前途景物的詩句是:城闕輔三秦,風(fēng)煙望五津,。
2.在這首詩中,,歌頌友誼,千古流傳的名句是: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jì)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譯文:
八月洞庭湖水盛漲,浩渺無邊,,水天含混迷迷,,接連天空。云夢大澤水氣蒸騰,,洞庭湖的波濤搖撼著岳陽城,。想要渡江河卻沒有船和槳,圣明時代閑居委實羞愧難容,。閑坐觀看別人辛勤臨河垂釣,,只能白白羨慕別人得魚成功。
難點化解,,美點追蹤: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边@三,、四句寫湖的廣闊?!皻庹簟本鋵懗龊呢S厚的蓄積,,仿佛廣大的沼澤地帶都受到湖的滋養(yǎng)哺育,才顯得那樣草木繁茂,、郁郁蒼蒼,。而“波撼”兩字放在“岳陽城”上,襯托湖的澎湃動蕩,也極為有力,。人們眼中的這一座湖濱城,,好像瑟縮不安地匍匐在它的腳下,變得異常渺小了,。這兩句被稱為描寫洞庭湖的名句,,但兩句仍有區(qū)別:上句用寬廣的平面襯托湖的浩闊,下句用窄小的立體來反映湖的聲勢,。詩人筆下的洞庭湖不僅廣大,,而且還充滿活力。詩人前四句實景寫洞庭湖的雄偉景象,,后四句借景抒情,,表面上在旁觀漁民捕魚釣魚,實際上是表現(xiàn)詩人不甘寂寞,,希望自己能報效國家,,但是出仕又沒有人引薦,表現(xiàn)了自己的失望,、苦悶,、愧疚之情。
容易出現(xiàn)的錯別字:
涵(含) 撼(憾) 楫(揖,、輯)
【理解記憶】
1.詩中表現(xiàn)詩人渴望援引的詩句是:欲濟(jì)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2.詩中表現(xiàn)水天一色,、渾然一體的景色的詩句是: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3.詩中表現(xiàn)詩人不甘寂寞的詩句是:欲濟(jì)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4.詩中表明詩人想投身仕途而又無人舉薦的詩句是: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5.詩中形象地描寫洞庭湖迷蒙,、浩瀚、面積廣大,、充滿活力的詩句是: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6.詩中表明詩人無職可做,、寂寞無依之情的詩句是: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唐詩二首
(一)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
杜 甫
八月秋高風(fēng)怒號,,卷我屋上三,。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zhuǎn)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fēng)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天下寒士歡顏,!風(fēng)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見此屋,,吾獨破受凍死亦足,!
譯文:
八月深秋,狂風(fēng)怒號,,風(fēng)卷走了我屋頂上好幾層茅草。茅草亂飛,,渡過浣花溪,,散落在對岸江邊。飛得高的茅草纏繞在高高的樹梢上,,飛得低的飄飄灑灑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南村的一群兒童欺負(fù)我年老沒力氣,居然忍心在我眼前做出偷竊的事來,,毫無顧忌地抱著茅草跑進(jìn)竹林去了,。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沒有用,只好回來,,拄著拐杖感嘆自己的不幸和世態(tài)悲涼,。一會兒風(fēng)停了,天空中烏云黑得像墨,,深秋天色陰沉迷蒙,,漸漸黑下來,。布被蓋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鐵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胡蹬亂踢,,把被里蹬破了,。因為屋頂漏雨,床頭都沒有一點干的地方,,像線條一樣的雨點下個沒完,。自從戰(zhàn)亂以來,睡眠的時間很少,,長夜漫漫,,屋漏床濕,怎能挨到天亮,!怎么才能得到千萬間寬敞高大的房子,,遮蔽天下貧寒的讀書人,讓他們個個都開顏歡笑,!房子不為風(fēng)雨所動搖,,安穩(wěn)得像山一樣。唉,!什么時候眼前出現(xiàn)這樣高高的房屋,,即使唯獨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凍而死也甘心,!
難點化解,,美點追蹤:
第一段中共有五句,句句押韻,,“號”“茅”“郊”“梢”“坳”五個句子的韻腳傳來陣陣風(fēng)聲,。
“風(fēng)怒號”三字,起勢迅猛,,音響洪亮,,猶如秋風(fēng)咆哮?!芭弊指挥袧饬业母星樯剩汉貌蝗菀咨w了這座茅屋,,定居下來,秋風(fēng)卻怒吼而來,,卷起層層茅草,,使得詩人焦急萬分。
然后茅草分散地,、雨點似的“灑”在“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很難弄下來,;“下者飄轉(zhuǎn)沉塘坳”,也很難收回來,?!?span>卷”“飛”“渡”“灑”“掛罥”“飄轉(zhuǎn)”,一個接一個的動態(tài)不僅組成一幅幅鮮明的圖畫,,而且緊緊地牽動讀者的視線,,撥動讀者的心弦。
第一段場景是:一個衣衫單薄,、破舊的干瘦老人拄著拐杖,,立在屋外,眼巴巴地望著怒吼的秋風(fēng)把他屋上的茅草一層又一層地卷了起來,,吹過江去,,稀里嘩啦地灑在江郊的各處。他對大風(fēng)破屋的焦灼和怨憤之情,,不能不激起讀者心靈上的共鳴,。
第二段中共有五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意思是群童竟然忍心在他的眼前做偷竊的事,。其實,這不過是表現(xiàn)了詩人因“老無力”而受欺侮的憤懣心情而已,,決不是真的給“群童”加上“盜賊”的罪名,,要告到官府里去判罪。所以,,“唇焦口燥呼不得”,,也就無可奈何了?!皻w來倚杖自嘆息”:直到風(fēng)吹屋破,,茅草無法收回,這才無可奈何地走回家中,。“倚杖”當(dāng)然又與“老無力”照應(yīng),?!白試@息”中的“自”字,下得很沉痛,,詩人如此不幸的遭遇只有他自己在嘆息,,未引起別人的同情和幫助,則世風(fēng)的淡薄就意在言外了,,因而他“嘆息”的內(nèi)容,,也就十分深廣,。當(dāng)他自己風(fēng)吹屋破,無處安身,,得不到別人的同情和幫助的時候,,卻聯(lián)想到類似處境的無數(shù)窮人。
第三段共八句,,寫屋破又遭連夜雨的苦況,。“俄頃風(fēng)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兩句,用飽蘸濃墨的大筆渲染出黯淡愁慘的氛圍,,從而烘托出詩人黯淡愁慘的心境,,而密集的雨點即將從漠漠的秋空灑向地面,已在預(yù)料之中,?!安剪蓝嗄昀渌畦F,嬌兒惡臥踏里裂”兩句,,沒有窮困的生活體驗,,作者是寫不出來的。值得注意的是這不僅是寫布被又舊又破,,也是為下文寫屋破漏雨蓄勢,。“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兩句,一縱一收,。一縱,從眼前的處境擴(kuò)展到安史之亂以來的種種痛苦經(jīng)歷,,從風(fēng)雨飄搖中的茅屋擴(kuò)展到戰(zhàn)亂頻繁,、殘破不堪的國家,;一收,,又回到“長夜沾濕”的現(xiàn)實,。憂國憂民,加上“長夜沾濕”,,詩人自然不能入睡,。“長夜”是作者由于自己屋漏因而更覺夜長,,還因自己和國家都在風(fēng)雨飄搖中掙扎而覺得夜長,。“何由徹”和前面的“未斷絕”照應(yīng),,表現(xiàn)了詩人既盼雨停又盼天亮的迫切心情,。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fēng)雨不動安如山”,,前后用七字句,中間用九字句,,句句蟬聯(lián)而下,。而表現(xiàn)闊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詞如“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歡顏”“安如山”等等,,聲音洪亮,,從而構(gòu)成了鏗鏘有力的節(jié)奏和奔騰前進(jìn)的氣勢,恰當(dāng)?shù)乇憩F(xiàn)了詩人從“床頭屋漏無干處”“長夜沾濕何由徹”的痛苦生活體驗中迸發(fā)出來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熱的希望,。這種奔放的激情和火熱的希望,,詠歌不足以表達(dá),所以詩人發(fā)出了由衷的感嘆:“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抒發(fā)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感,,表現(xiàn)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為人的高尚風(fēng)格,詩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理解記憶】
1.王安石在《子美畫像》詩中說:“寧令吾廬獨破受凍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颼颼,?!薄睹┪轂榍镲L(fēng)所破歌》中與王安石的話相照應(yīng)的句子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fēng)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2.《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中抒發(fā)詩人為理想而獻(xiàn)身的偉大情懷的句子是: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3.《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中表現(xiàn)群童頑皮的句子是: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
抒發(fā)作者雖身居漏雨屋舍仍關(guān)心天下百姓疾苦的美好感情的句子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4.抒發(fā)作者憂國憂民,,表現(xiàn)他博大胸襟的著名詩句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5.描寫秋天凄涼氛圍的語句是:俄頃風(fēng)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6.與“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7.杜甫在《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中,,體現(xiàn)“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種精神的詩句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fēng)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8.《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中起承上啟下過渡作用的詩句是: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9.《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中表現(xiàn)“我”衰老困窘的詩句是: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10.《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的主旨句,、表現(xiàn)詩人的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的詩句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11.《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中表達(dá)作者的博大胸懷,、濟(jì)世情懷和其曠達(dá)胸襟的詩句是: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12.杜甫身處漏雨茅屋,,還存有憂國憂民的情思,,他在《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一詩中發(fā)出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呼喊,。
13.《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中表現(xiàn)杜甫舍己為人的獻(xiàn)身精神,,博大的胸襟,至死不悔的決心的兩句詩是: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14.《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不僅濃墨渲染出陰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詩人凄惻愁慘的心境的句子(或:描寫天氣變化的句子)是:俄頃風(fēng)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15.《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中寫詩人無可奈何的詩句是: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二)賣炭翁
白居易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qū)將惜不得,。
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詞句注釋】
(1)賣炭翁:此篇是組詩《新樂府》中的第三十二首,,題注云:“苦宮市也。”宮市,,指唐代皇宮里需要物品,,就到市場上去拿,隨便給點錢,,實際上是公開掠奪,。唐德宗時用太監(jiān)專管其事,。
(2)伐:砍伐。薪:木柴,。南山:終南山,,屬秦嶺山脈,在長安城南,。
(3)煙火色:煙熏色的臉。此處突出賣炭翁的辛勞,。
(4)蒼蒼:灰白,。
(5)得:得到。何所營:做什么用,。營,,謀求、需求,。
(6)可憐:使人憐憫,。
(7)愿:希望。
(8)曉:天亮,。輾(niǎn):同“碾”,,壓。轍:車輪滾過地面碾出的痕跡,。
(9)困:困倦,,疲乏。
(10)市:城市中劃定的集中進(jìn)行交易的場所,。唐代長安有東,、西兩市,各有東,、西,、南、北四門,。
(11)翩翩:輕快的樣子。騎(jì):騎馬的人,。
(12)黃衣使者白衫兒:黃衣使者,,指太監(jiān)。白衫兒,,指太監(jiān)手下的爪牙,。
(13)把:拿。稱:說,。敕(chì):指皇帝的命令,。
(14)回:調(diào)轉(zhuǎn),。叱:吆喝。牽向北:指牽向?qū)m中,。
(15)千余斤:不是實指,,形容很多。
(16)驅(qū):趕著走,。將:助詞,,用于動詞之后。惜不得:吝惜不得,。惜,,舍。得,,能夠,。
(17)半匹紅紗一丈綾:唐代商品交易,錢帛并用,。當(dāng)時錢貴絹賤,,半匹紗和一丈綾,與一車炭的價值相比相差很大,。這是官方用賤價強(qiáng)奪民財,。
(18)系(jì):掛。直:同“值”,,價錢,。
譯文:
有位賣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燒炭,。他滿臉灰塵,,顯出被煙熏火燎的顏色,兩鬢頭發(fā)灰白,,十個手指也因燒炭變得很黑,。賣炭得到的錢用來干什么?買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蓱z他身上只穿著單薄的衣服,心里卻擔(dān)心炭賣不出去,,還希望天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駕著炭車碾軋冰凍的車輪印往集市上趕去,。牛累了,人餓了,,但太陽已經(jīng)升得很高了,,他們就在集市南門外泥濘中歇息,。那得意忘形地騎著兩匹馬的人是誰啊,?是皇宮內(nèi)的太監(jiān)和太監(jiān)的手下,。太監(jiān)手里拿著文書,嘴里說是皇帝的命令,,吆喝著牛朝皇宮拉去,。一車的炭,一千多斤,,太監(jiān)差役們硬是要趕著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無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紅紗和一丈綾,朝牛頭上一掛,,就充當(dāng)炭的價錢了,。
難點化解,美點追蹤:
開頭四句,,寫賣炭翁的炭來之不易,。“伐薪,、燒炭”,,概括了復(fù)雜的工序和漫長的勞動過程。“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活畫出賣炭翁的肖像,寫出勞動的艱辛,,也得到了形象的表現(xiàn),。“南山中”點出勞動場所,這“南山”就是王維所寫的“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的終南山,,豺狼出沒,荒無人煙,。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披星戴月,,凌霜冒雪,一斧一斧地“伐薪”,,一窯一窯地“燒炭”,,好不容易燒出“千余斤”,每一斤都滲透著心血,,也凝聚著希望,。寫出賣炭翁的炭是自己艱苦勞動的成果,,這就把他和販賣木炭的商人區(qū)別了開來。但是,,假如這位賣炭翁還有田地,,憑自種自收就不至于挨餓受凍,只利用農(nóng)閑時間燒炭賣炭,,用以補(bǔ)貼家用的話,,那么他的一車炭被掠奪,就還有別的活路,。然而情況并非如此,。詩人的高明之處在于沒有自己出面向讀者介紹賣炭翁的家庭經(jīng)濟(jì)狀況,而是設(shè)為問答:“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這一問一答,不僅化板為活,,使文勢跌宕,,搖曳生姿,而且擴(kuò)展了反映民間疾苦的深度與廣度,,使讀者清楚地看到:這位勞動者已被剝削得貧無立錐,,別無衣食來源;“身上衣裳口中食”,,全指望他千辛萬苦燒成的千余斤木炭能賣個好價錢,。這就為后面寫宮使掠奪木炭的罪行做好了有力的鋪墊。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這是膾炙人口的名句,?!吧砩弦抡龁巍保匀幌M炫?。然而這位賣炭翁是把解決衣食問題的全部希望寄托在“賣炭得錢”上,,所以他“心憂炭賤愿天寒”,在凍得發(fā)抖的時候,,一心盼望天氣更冷,。詩人如此深刻地理解賣炭翁的艱難處境和復(fù)雜的內(nèi)心活動,只用十多個字就如此真切地表現(xiàn)了出來,,又用“可憐”兩字傾注了無限同情,,催人淚下。
這兩句詩,,從章法上看,,是從前半篇向后半篇過渡的橋梁,。“心憂炭賤愿天寒”,,實際上是期待朔風(fēng)凜冽,,大雪紛飛?!耙箒沓峭庖怀哐?,這場大雪總算盼到了!也就不再“心憂炭賤”了,!“天子腳下”的達(dá)官貴人,、富商巨賈們?yōu)榱巳∨粫谖⒉蛔愕赖奶績r上斤斤計較,。當(dāng)賣炭翁“曉駕炭車輾冰轍”的時候,,占據(jù)著他的全部心靈的,不是埋怨冰雪的道路多么難走,,而是盤算著那“一車炭”能賣多少錢,,換來多少衣和食。要是在小說家筆下,,是可以用很多筆墨寫賣炭翁一路上的心理活動的,而詩人卻一句也沒有寫,,這是因為他在前面已經(jīng)給讀者開拓了馳騁想象的廣闊天地,。
賣炭翁好不容易燒出一車炭、盼到一場雪,,一路上滿懷希望地盤算著賣炭得錢換衣食,,結(jié)果卻遇上了“手把文書口稱敕”的“宮使”。在皇宮的使者面前,,在皇帝的文書和敕令面前,,跟著那“叱牛”聲,,賣炭翁在從“伐薪”“燒炭”“愿天寒”“駕炭車”“輾冰轍”,,直到“泥中歇”的漫長過程中所盤算的一切、所希望的一切,,全都化為泡影,。
從“南山中”到長安城,路那么遙遠(yuǎn),,又那么難行,,當(dāng)賣炭翁“市南門外泥中歇”的時候,已經(jīng)是“牛困人饑”,;如今又“回車叱牛牽向北”,,把炭送進(jìn)皇宮,,當(dāng)然牛更困、人更饑了,。那么,,當(dāng)賣炭翁餓著肚子,走回終南山的時候,,他會想些什么呢,?他往后的日子又怎樣過法呢?這一切,,詩人都沒有寫,,然而讀者卻不能不想。當(dāng)想到這一切的時候,,就不能不同情賣炭翁的遭遇,,不能不憎恨統(tǒng)治者的罪惡,而詩人“苦宮市”的創(chuàng)作意圖,,也就收到了預(yù)期的效果,。
這首詩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藝術(shù)上也很有特色,。詩人以“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兩句展現(xiàn)了幾乎瀕于生活絕境的老翁所能有的唯一希望。這是全詩的詩眼,。其他一切描寫,,都集中于這個詩眼。在表現(xiàn)手法上,,則靈活地運用了陪襯和反襯,。以“兩鬢蒼蒼”突出年邁,以“滿面塵灰煙火色”突出“伐薪,、燒炭”的艱辛,,再以荒涼險惡的南山作陪襯,老翁的命運就更激起了人們的同情,。而這一切,,正反襯出老翁希望之火的熾烈:賣炭得錢,買衣買食,。老翁“衣正單”,,再以夜來的“一尺雪”和路上的“冰轍”作陪襯,使人更感到老翁的“可憐”,。而這一切,,正反襯了老翁希望之火的熾烈:天寒炭貴,可以多換些衣和食。接下去,,“牛困人饑”和“翩翩兩騎”,,反襯出勞動者與統(tǒng)治者境遇的懸殊;“一車炭,,千余斤”和“半匹紅紗一丈綾”,,反襯出“宮市”掠奪的殘酷。而就全詩來說,,前面表現(xiàn)希望之火的熾烈,,正是為了反襯后面希望化為泡影的可悲可痛。
【理解記憶】
1.反映唐代商務(wù)交易,,絹帛等絲織品可以代貨幣使用,,然而錢貴絹賤,半匹紗和一丈綾與一車炭的價值相差很遠(yuǎn)的句子是:“半匹紅紗一丈綾”,,這句詩反映了宮市的霸道不公,。
2.《賣炭翁》中揭示賣炭翁悲苦處境和矛盾心情的詩句是: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
3.“宮使驅(qū)將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說明了賣炭翁怎樣的心理,?
說明賣炭翁雖萬般不舍卻又無可奈何的心理。
4.全詩反映了封建社會怎樣的情況,?
反映了封建統(tǒng)治者的橫暴掠奪,,反映了宮市的弊端帶給勞動人民不幸。
5.本詩表達(dá)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本詩表達(dá)了作者對下層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對宮市的揭露抨擊。
課外古詩詞誦讀
題破山寺后禪院
?!〗?/span>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
譯文:
大清早我走進(jìn)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著山上樹林。彎彎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的地方,,禪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繽紛,。山光明媚使飛鳥更加歡悅,潭水清澈,,令人爽神凈心,。此時此刻萬物都沉默靜寂,,只留下了敲鐘擊磬的聲音。
難點化解,,美點追蹤:
破山在今江蘇常熟,,寺指興福寺,是南齊時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園改建的,,到唐代已屬古寺,。這首詩題詠的是佛寺禪院,抒發(fā)的是作者忘卻世俗,、寄情山水的隱逸胸懷,。詩人在清晨登破山,入興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樹林。佛家稱僧徒聚集的處所為“叢林”,,所以“高林”兼有稱頌禪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顯露著禮贊佛宇之情。然后,,詩人穿過寺中竹叢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發(fā)現(xiàn)誦經(jīng)禮佛的禪房就在后院花叢樹林深處,。這樣幽靜美妙的環(huán)境,,使詩人驚嘆、陶醉,,忘情地欣賞起來,。他舉目望見寺后的青山煥發(fā)著日照的光彩,看見鳥兒自由自在地飛鳴歡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見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塵世雜念頓時滌除,。佛門即空門,。佛家說,出家人禪定之后,,“雖復(fù)飲食,,而以禪悅為味”(《維摩經(jīng)·方便品》),精神上極為純凈怡悅,。此刻,、此景、此情,詩人仿佛領(lǐng)悟到了空門禪悅的奧妙,,擺脫塵世一切煩惱,,像鳥兒那樣自由自在、無憂無慮,。似是大自然和人世間的所有其他聲響都寂滅了,,只有鐘磬之音,這悠揚而洪亮的佛音引導(dǎo)人們進(jìn)入純凈怡悅的境界,。顯然,,詩人欣賞這禪院幽美絕世的居處,領(lǐng)略了這空門忘情塵俗的意境,,寄托了自己遁世無門的情懷,。
【理解記憶】
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中寫天光、山色,、水波不僅使鳥兒歡悅,,而且令人雜念頓消的句子是: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描寫佛寺禪院曲徑幽靜,、花木掩映的著名詩句是: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送友人
李 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譯文:
青山橫亙在城郭的北側(cè),,明凈的河水環(huán)繞在城郭的東面,。我們即將在這里離別,你就要像孤飛的蓬草一樣踏上萬里征程,??罩械陌自骑h浮不定,,像你從此游蕩各地,,我無法與你重逢;即將落山的太陽不忍沉沒,,亦似我對你的依戀之情,。我們揮手告別,從這里各奔前程,你騎的那匹載你遠(yuǎn)離的馬,,好像不忍離去,,蕭蕭地嘶叫著,增加了我的離愁別緒,。
難點化解,,美點追蹤:
這是一首充滿詩情畫意的送別詩,詩人與友人策馬辭行,,情意綿綿,,動人肺腑。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交代了告別的地點。詩人已經(jīng)送友人來到了城外,,然而兩人仍然并肩緩轡,,不愿分離。只見遠(yuǎn)處,,青翠的山巒橫亙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繞城東潺潺流過。詩筆揮灑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麗的圖景,。
頷聯(lián)“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意思就是此地一別,,離人就要像蓬草那樣隨風(fēng)飛轉(zhuǎn),到萬里之外去了,。這兩句表達(dá)了對朋友漂泊生涯的深切關(guān)懷,。落筆如行云流水,舒暢自然,,不拘泥于對仗,,別具一格。
頸聯(lián)“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卻又寫得十分工整,“浮云”對“落日”,,“游子意”對“故人情”,。同時,詩人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來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云,,隨風(fēng)飄浮,,象征著友人行蹤不定,任意東西,;遠(yuǎn)處一輪紅彤彤的夕陽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離開大地,隱喻詩人對朋友依依惜別的心情,。
尾聯(lián)兩句,,情意更切?!皳]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彼途Ю?,終須一別?!皳]手”,,是寫了分離時的動作,詩人內(nèi)心的感受沒有直說,,只寫了“蕭蕭班馬鳴”的動人場景,。這一句出自《詩經(jīng)·小雅·車攻》:“蕭蕭馬鳴?!卑囫R,,離群的馬。詩人和友人在馬上揮手告別,,頻頻致意,。
容易出現(xiàn)的錯別字:
蓬(篷) 茲(滋) 班(斑)
【理解記憶】
1.《送友人》中借景抒情的句子是: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2.“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它的表達(dá)作用是:形象地抒發(fā)了詩人對朋友漂泊天涯的深切關(guān)懷和對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蘇 軾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詞句注釋】
(1)卜算子:詞牌名,,北宋時盛行此曲,。萬樹《詞律》以為取義于“賣卜算命之人”。雙調(diào),,四十四字,,上下闋各兩仄韻。
(2)定慧院:一作“定惠院”,,在黃州東南,。蘇軾初貶黃州,寓居于此,。
(3)漏:指漏壺,,古代計時的器具。這里“漏斷”即指深夜,。
(4)幽人:幽居之人,,形容孤雁。幽,,《易·履卦》:“幽人貞吉”,,其義為幽囚。引申為幽靜,、優(yōu)雅,。
(5)縹緲:隱隱約約,若有若無,。孤鴻:張九齡《感遇十二首》之四:“孤鴻海上來,。”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三十九:“此詞本詠夜景,至換頭但只說鴻,,正如《賀新郎》詞‘乳燕飛華屋’,,至換頭但只說榴花。按兩詞均系泛詠,,本未嘗有‘夜景’等題,,多說鴻,多說石榴,,既無所妨,,亦未必因之而奇妙。”胡評似未諦,。
(6)省(xǐng):知曉,。“無人省”,猶言“無人識”,。
(7)揀盡寒枝:或以為有語病,。稗海本《野客叢書》:“觀隋李元操《鴻雁行》曰:‘夕宿寒枝上,朝飛空井旁,。’坡語豈無自邪,?”此言固是,。寒枝意廣泛,又說“不肯棲”,,本屬無礙,。此句亦有良禽擇木而棲的意思?!蹲髠?/span>·哀公十一年》:“鳥則擇木,,木豈能擇鳥。”杜甫《遣愁》:“擇木知幽鳥,。”
(8)沙洲:江河中泥沙淤積而成的小塊陸地,。末句一本作“楓落吳江冷”,全用唐人崔信明斷句,,且上下不接,,恐非。
譯文:
彎彎的月亮掛在梧桐樹梢,,漏盡夜深人聲已靜,。有時見到幽居人獨自往來,仿佛那縹緲的孤雁身影,。
突然驚起又回過頭來,,心有怨恨卻無人知情。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棲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難點化解,美點追蹤:
蘇軾被貶黃州后,,雖然自己的生活都有問題,,但他是樂觀曠達(dá)的,能率領(lǐng)全家通過自身的努力來渡過生活難關(guān),,但內(nèi)心深處的幽獨與寂寞是他人無法理解的,。在這首詞中,作者借月夜孤鴻這一形象托物寓懷,,表達(dá)了孤高自許,、蔑視流俗的心境。
上闋寫的正是深夜院中所見的景色,?!叭痹聮焓柰嗳顺蹯o”營造了一個夜深人靜,、月掛疏桐的孤寂氛圍,,為“幽人”“孤鴻”的出場做鋪墊?!奥敝腹湃擞嫊r用的漏壺,,“漏斷”即指深夜,。在漏壺水盡,更深人靜的時候,,蘇軾步出庭院,,抬頭望月,這是一個非常孤寂的夜晚,。月兒似乎也知趣,從稀疏的梧桐樹間透出清暉,,像是掛在枝椏間,。這兩句出筆不凡,渲染出一種孤高出生的境界,。接下來的兩句,,“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周圍是那么寧靜幽寂,,在萬物入夢的此刻,沒有誰像自己這樣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就像是一只孤單飛過天穹的凄清的大雁,。先是點出一位獨來獨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隨即輕靈飛動地由“幽人”而寫到孤鴻,,使這兩個意象產(chǎn)生對應(yīng)和契合,讓人聯(lián)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正像縹緲若仙的孤鴻之影,。這兩句,既是實寫,,又通過人,、鳥形象的對應(yīng)、嫁接,,極富象征意味和詩意之美地強(qiáng)化了“幽人”的超凡脫俗,。物我同一,互為補(bǔ)充,,使孤獨的形象更具體感人,。
下闋,更是把鴻與人同寫,,“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這是直寫自己孤寂的心境,。人孤獨的時候,,總會四顧,,回頭尋覓,找到的是更多的孤獨,,“有恨無人省”,,沒有誰能理解自己孤獨的心。世無知音,,孤苦難耐,,情何以堪?“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寫孤鴻遭遇不幸,心懷幽恨,,驚恐不已,,在寒枝間飛來飛去,揀盡寒枝不肯棲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過這樣寒冷的夜晚。這里,,詞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獨運地通過鴻的孤獨縹緲,驚起回頭,、懷抱幽恨和選求宿處,,表達(dá)了作者貶謫黃州時期的孤寂處境和高潔自許、不愿隨波逐流的心境,。作者與孤鴻惺惺相惜,,以擬人化的手法表現(xiàn)孤鴻的心理活動,把自己的主觀感情加以對象化,,顯示了高超的藝術(shù)技巧,。
這首詞的境界高妙,前人謂“似非吃煙火食人語”,。這種高曠灑脫,、絕去塵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藝術(shù)技巧,。作者“以性靈詠物語”,,取神題外,意中設(shè)境,,托物寓人,;對孤鴻和月夜環(huán)境背景的描寫中,選景敘事均簡約凝練,空靈飛動,,含蓄蘊(yùn)藉,,生動傳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理解記憶】
1.詞的上闋通過描繪缺月,、疏桐、孤鴻等景物,,渲染了凄清孤寂的氛圍,。
2.有人評價這首詞“物我交融,含蘊(yùn)深廣”,,請結(jié)合“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一句作簡要賞析。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一句寫孤鴻遭遇不幸,,心懷幽恨,,驚恐不已,,在寒枝間飛來飛去,揀盡寒枝不肯棲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過這樣寒冷的夜晚。表達(dá)了作者貶謫黃州時期的孤寂處境和高潔自許,、不愿隨波逐流的心境,。
卜算子·詠梅
陸 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fēng)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詞句注釋】
(1)卜算子:詞牌名,,又名《百尺樓》《眉峰碧》《楚天遙》,雙調(diào)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兩仄韻,。
(2)驛(yì)外:指荒僻、冷清之地,。驛,,驛站,古代官道上設(shè)有驛站,供傳遞文書的人及官員,、行人往來歇息,。斷橋:殘破的橋。一說“斷”同“籪”,,籪橋乃是古時在為攔河捕魚蟹而設(shè)籪之處所建之橋,。
(3)無主:自生自滅,無人照管和玩賞,。
(4)更:又,,再。著(zhuó):遭受,。
(5)苦:苦苦,,極力。爭春:與百花爭奇斗艷,。
(6)一任:任憑,。群芳:群花,這里借指茍且偷安的主和派,。
(7)碾(niǎn):軋爛,,壓碎。作塵:化作灰土,。
(8)香如故:香氣依舊存在,。故,指花開時,。
譯文:
寂寞無主的幽梅,,在驛館外斷橋邊開放。已是日落黃昏,,她正獨自憂愁感傷,,一陣陣凄風(fēng)苦雨,又不停地敲打在她身上,。
她完全不想占領(lǐng)春芳,,聽任百花群艷心懷妒忌將她中傷??v然她片片凋落在地,,粉身碎骨碾作塵泥,清芬卻永留世上,。
難點化解,,美點追蹤:
此詞以梅花自況,詠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嘆人生的失意坎坷,;贊梅的精神又表達(dá)了青春無悔的信念以及對自己愛國情操及高潔人格的自許。
詞的上片著力渲染梅的落寞凄清,飽受風(fēng)雨之苦的情形,。陸游曾經(jīng)稱贊梅花“雪虐風(fēng)饕愈凜然,,花中氣節(jié)最高堅”(《落梅》)。梅花如此清幽絕俗,,出于眾花之上,,可是如今竟開在郊野的驛站外面,緊臨著破敗不堪的“斷橋”,,自然是人跡罕至,、寂寥荒寒、備受冷落,、令人憐惜了,。無人照看與護(hù)理,其生死榮枯全憑自己,。“斷橋”已失去溝通兩岸的功能,,唯有斷爛木石,更是人跡罕至之處,。由于這些原因,,它只能“寂寞開無主”了,“無主”既指無人照管,,又指梅花無人賞識,,不得與人親近交流而只能孤芳自賞,,獨自走完自己的生命歷程而已,。“已是黃昏獨自愁”是擬人手法,寫梅花的精神狀態(tài),,身處荒僻之境的野梅,,雖無人栽培,無人關(guān)心,,但它憑借自己頑強(qiáng)的生命力也終于長成開花了,。“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野梅不平凡的遭遇使它具有不同凡響的氣質(zhì),。范成大《梅譜序》說:“野生不經(jīng)栽接者,……謂之野梅,,……香最清,。”可是,由于地勢使然,,野梅雖歷經(jīng)磨難而獨具清芬,,卻無人賞識,無人領(lǐng)略其神韻。野梅偏在黃昏時分獨自愁,,是因為白天,,它尚殘存著一線被人發(fā)現(xiàn)的幻想,而一到黃昏,,這些微小的幻想也徹底破滅了,。這也如前人閨怨詩所說:最難消遣是黃昏。不僅如此,,黃昏又是陰陽交替,,氣溫轉(zhuǎn)冷而易生風(fēng)雨的時辰,所以,,除了心靈的痛苦之外,,還要有肢體上的折磨,“更著風(fēng)和雨”,。這內(nèi)外交困,、身心俱損的情形將梅花之不幸推到了極處,野梅的遭遇也是作者以往人生的寫照,,傾注了作者的心血,。“寂寞開無主”一句,作者將自己的感情傾注在客觀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語,,這句已是情語了。
上片集中寫了梅花的困難處境,,它也的確還有“愁”,。從藝術(shù)手法說,寫愁時作者沒有用詩人,、詞人們那套慣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寫得像這像那,而是用環(huán)境,、時光和自然現(xiàn)象來烘托,。周頤說:“詞有淡遠(yuǎn)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為高手?!?《蕙風(fēng)詞話》)這就是說,,詞人描寫這么多“景物”,是為了獲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寫景”(田同之《西圃詞說》),。上片四句可說是“情景雙繪”,讀者可以從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環(huán)境下的心緒——愁,,也可以逐漸踏入作者的心境,。
下片寫梅花的靈魂及生死觀。梅花生在世上,,無意于炫耀自己的花容月貌,,也不肯媚俗與招蜂引蝶,所以在時間上躲得遠(yuǎn)遠(yuǎn)的,,既不與爭奇斗妍的百花爭奪春色,,也不與菊花分享秋光,而是孤獨地在冰天雪地里開放,。但是這樣仍擺脫不了百花的嫉妒,,可能會被認(rèn)為“自命清高”“別有用心”,甚至是“出洋相”,。正像梅花“無意苦爭春”一樣,,對他物的侮辱、誤解也一概不予理睬,,而是“一任群芳妒”,,聽之任之。同時,,不論外界輿論如何,,梅花以不變應(yīng)萬變,只求靈魂的升華與純潔,,即使花落了,,化成泥土了,軋成塵埃了,,它的品格就像它的香氣一樣永駐人間,。這精神正是作者回首往事不知悔,、奮勇向前不動搖的人格宣言,。這兩句表現(xiàn)出陸游性格孤高,決不與爭寵邀媚,、阿諛逢迎之徒為伍的品格和不畏讒毀,、堅貞自守的崚嶒傲骨。最后幾句,,把梅花的“獨標(biāo)高格”再推進(jìn)一層:“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鼻熬涑猩掀募拍療o主,、黃昏日落,、風(fēng)雨交侵等凄慘境遇。這句七個字四次頓挫:“零落”,,不堪雨驟風(fēng)狂的摧殘,,梅花紛紛凋落了,這是一層,。落花委地,,與泥水混雜,不辨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這是第二層。從“碾”字,,顯示出摧殘者的無情,,被摧殘者承受的壓力之大,這是第三層,。結(jié)果,,梅花被摧殘、被踐踏而化作灰塵了,。這是第四層,。梅花的命運很是悲慘,令人不忍卒讀,。但作者的目的決不是單為寫梅花的悲慘遭遇,,引起人們的同情;從寫作手法說,,仍是鋪墊,,是蓄勢,是為了把下句的詞意推上最高峰,。雖說梅花凋落了,,被踐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塵灰了,,但是它那“別有韻”的香味,,卻永遠(yuǎn)如故,一絲一毫也改變不了,。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處境,,風(fēng)雨侵凌,,凋殘零落,成泥作塵的凄涼,、衰颯,、悲戚,,一股腦兒拋到九霄云外去了?!傲懵涑赡嗄胱鲏m,,只有香如故?!弊髡邚拿褡鍑业睦娉霭l(fā),,做出生命的表白,悲憂中透出一種堅貞的自信,。詞人借梅言志,,曲折地寫出險惡仕途中堅持高潔志行,不媚俗,,不屈服,,清真絕俗,忠貞不渝的情懷與抱負(fù),。這首詠梅詞,,通篇未見“梅”字,卻處處傳出“梅”的神韻,,且作者以梅自喻,,物我融一。對梅的贊詠中,,顯示詞人身處逆境而矢志不渝的崇高品格,。
縱觀全詞,詞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飽受摧殘、花粉猶香的梅花,,比喻自己雖終生坎坷,,絕不媚俗的忠貞,這也正像他在一首詠梅詩中所寫的“過時自合飄零去,,恥向東君更氣憐”,。陸游以他飽滿的愛國熱情,譜寫了一曲曲愛國主義詩篇,,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真可謂“雙鬢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