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子愷說: 有些動物主要是皮值錢,, 譬如狐貍,; 有些動物主要是肉值錢, 譬如牛,; 有些動物主要是骨頭值錢,, 譬如人。 戰(zhàn)國時代的孟子對君子氣節(jié)的定義被奉為經(jīng)典:“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span> 骨氣,是人格的硬度,。有了骨氣,,就有一種氣勢,腐蝕近不了身,、誘惑入不了心。當然,,時代不同,,社會不同,階級不同,,骨氣的具體含義也不同,。古人的許多有骨氣的動人事跡,至今都值得我們學習的,。 這個成語來源于《晉書陶潛傳》:“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xiāng)里小人邪?!?陶淵明為了養(yǎng)家糊口,,就去做了縣令,。但縣令的俸祿只夠買五斗米(60多斤)。一天,,上級派督郵來督察,。為人驕橫的督郵一到彭澤縣就差人把陶淵明叫來見自己,而且要穿好官服,,否則將影響他的前程,。陶淵明忍無可忍,說:“我不能因為這區(qū)區(qū)五斗米而向這個鄉(xiāng)里小人折腰,!”便交出官印,,回鄉(xiāng)下種田去了。 有骨氣的人有所不為,,“不為五斗米折腰”,,自食其力,不愿意低三下四地去求人,,更不會不擇手段地攫取地位與財富,,而是堅守自己的信念,安貧樂道,,在堅持自己的信念中享受人生的歡樂,。 明朝方孝儒曾經(jīng)是惠帝朱允文的下屬,后明成祖永樂皇帝朱棣起兵將惠帝擊敗后把方孝儒擒獲,。朱棣讓方孝儒替他做事,,芳孝儒認為一臣不侍兩殿君主,如要繼續(xù)替成祖做事對他來說是一種污辱,,故不從,。明成祖威脅他道:“你不怕被滅九祖嗎?”方孝儒回答說:“再滅十族又如何,?”于是,,明成祖用筆寫上了“滅十族”。包括方孝儒的朋友和學生一起誅滅,。 齊國出現(xiàn)了嚴重的饑荒,。黔敖在路邊準備好飯食,以供路過饑餓的人來吃,。有個饑餓的人用袖子蒙著臉,,無力地拖著腳步走來。黔敖左手端著吃食,,右手端著湯,,說道:“喂!來吃!”那個饑民揚眉抬眼看著他,,說:“我就是不愿吃嗟來之食,,才落到這個地步!”黔敖追上前去道歉,,饑民終究沒有吃,,最后餓死了……這就是“不受嗟來之食”的典故。 文天祥,,宋理宗寶佑時進士,,官至丞相,封信國公,。南宋末年,,首都臨安被元軍攻入,丞相文天祥在家鄉(xiāng)召集義軍,,組織武裝力量堅決抵抗,,失敗被俘后,元朝勸他投降,,被拘囚在北京一個陰濕的地牢里,,受盡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勸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堅決拒絕,,終于在公元1282年被殺害了,。他寫了一首詩,其中有兩句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徐悲鴻說: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傲氣之人,,常常表現(xiàn)得盛氣凌人、目空一切,、自命不凡,,傲慢是他的表情,輕視是他的做派,。傲氣的人缺少修養(yǎng)和教養(yǎng),孤芳自賞,,不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現(xiàn)實中不是人人都有骨氣的。有的人面對權勢極盡投機鉆營之能事,,阿諛逢迎,、低三下四,甚至奴顏婢膝,,像藤蔓一樣,,依附高枝而攀爬,挺不起自己的身軀,;有的人面對名利無所不用其極,,花言巧語、坑蒙拐騙,、明爭暗斗,,甚至放棄做人的尊嚴、做事的底線等等,。所以有骨氣,,實在難能可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