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離鄉(xiāng)背井半個多世紀(jì)的老人 對家鄉(xiāng)的眷戀 一位少小離家的游子心中 那份割舍不斷的鄉(xiāng)愁 一位耄耋老人對故鄉(xiāng),、家園 那點(diǎn)點(diǎn)滴滴的記憶 武登榮,,青年時(shí)期從武安市邑城鎮(zhèn)一街參軍到部隊(duì),一別半個世紀(jì),,懷著對家鄉(xiāng)的深切思念,,寫下了這篇飽含深情的美文。 古鎮(zhèn)邑城,,有許多值得人們懷念的往事,,由于每一個人所處的年代不同,生產(chǎn)生活方式不斷改變,。留給人們的記憶,,既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 邑城村,,地勢西高東低,村西,、村北,、村東土層較厚土質(zhì)較好,村南及村東南是山坡地,土地貧脊,。加上常年雨水偏少,、初夏季節(jié)常出現(xiàn)強(qiáng)對流天氣,強(qiáng)風(fēng),、暴雨、冰雹,、旱澇,、蟲災(zāi)時(shí)有發(fā)生。莊稼收成極不穩(wěn)定,,人們常年辛苦卻不得溫飽,。大自然為邑城村北打造了一條深溝(養(yǎng)兒河源頭),村南打造了一條河,。先輩們在北溝,、南河兩岸開墾出一片片洼地,利用地下水澆灌,,種植糧食和各種蔬菜,。村北菜園叫“北園”。南河兩岸菜園稱“南園”,。南園范圍很大,,包括“溝底下”、“透氣窯西”,、“透氣窯東”一直到東山根,。過了河有兩片菜園叫“河南園”,分布在南嶺溝下端南北,。過了二道河還有一片菜園,,在陽苑路東西兩側(cè),人們稱之為“下邊園”,。北園面積小,,大約有水井10眼左右,南園大約有水井60多眼,,邑城園旱澇保豐收,,成為邑城人的“寶地”。我這里講述的是70年以前,,邑城種菜澆園的情景,。 邑城園有三種水井:一是只安一桿轆轤的圓筒小井;二是安兩桿轆轤的長方型大井,;三是用牲口拉的水車井(只有一街姓何的地主家有一眼,,在河南園)。轆轤井有前后井樁,前井樁是轆轤桿的支架,,后井樁有洞眼,,是用來固定轆轤桿的。轆轤有轆轤桿和轆轤頭,,轆轤頭上有轆轤把,。另外配以井繩和柯栳(用脫皮的柳條編制,專用于繞園提水),。每次去澆園,,都要扛上轆轤及井繩柯栳,還要帶上小油瓶(為轆轤上油),。到園之后首先泡上柯栳(不泡不能提水),、安裝好轆轤、疏通好“壟口”(小水渠),,柯栳泡好之后才能澆園,。一桿轆轤澆園需兩個人,一人澆水一人改畦子,,輪換休息,。兩桿轆轤澆園需三個人,輪換澆園改畦子,。不少井邊都長有樹,,樹冠覆蓋井臺,夏天澆園很涼快,??诳柿硕紫律砣χ妈岷葌€痛快,那個吋候沒有農(nóng)藥,,沒有化肥,,沒有任何污染,井水很甜,,喝多少也不會生毛病,。老虎頭墳前有我家一畝菜園,有一眼雙轆轤井,,緊靠大路邊,,井邊有一棵大泡桐樹,巨大的樹冠把井臺和大路都覆蓋住,,整天澆園曬不到太陽,。陽苑、馬會及馮昌村的人到邑城趕集,,都路過那里,,一些過往的行人,,都要停下來乘乘涼,喝口水,,洗把臉再走,。 那時(shí)候男孩子五六歲就跟著大人去澆園,先是“看畦頭”,,再大一點(diǎn)是“改畦子”,。我11歲就開始澆園,14歲園里的各種農(nóng)活就都學(xué)會了,。遇上兩個年輕人在一個井上澆園,,經(jīng)常展開比賽,各自使出自已絕招,,一賭輸贏,,邊澆水邊吹口哨,,非常熱鬧,。我小的時(shí)候改畦子,就怕他們比賽,,一比賽壟口里的水滿外溢,,到處跑口子,弄得手忙腳亂,,鞋子都濕了,。春天園里的小麥返青以后,氣溫不斷升高,,水分蒸發(fā)得很快,,過幾天就得澆一次。整個南園幾十口井都在澆園,,“呱啦啦,,呱啦啦”放轆轤的聲音響個不停。轆轤聲,、口哨聲交織在一起,,構(gòu)成一場野外“交響樂”,回蕩在南河兩岸,,整個南園呈現(xiàn)出一派生機(jī),。遇上婦女到井邊來洗衣服,就得當(dāng)心了,,不小心濺到她們身上水,,還要挨上幾句罵,大家一笑了之,。 澆園一年有兩個最忙的季節(jié),,一是春天小麥返青到小麥灌漿時(shí)期,二是蔬菜秋灌季節(jié),“蘿卜白菜大蔥,,全靠水肥催生”,,在灌菜季節(jié),家家戶戶都往園里“擔(dān)茅的”(大便肥料),,園路上人來人往川流不息,。直到所有蔬萊收回家、園里的小麥澆完“凍水”以后,,就不再澆園了,。 正常年景,旱地一年只能種一季或兩季莊稼,。而邑城園因?yàn)槟芩疂?,一年要種三季。兩季莊稼一季菜,。割完麥子馬上種麥茬谷(這種谷子生長期短,,從種到收只有一百天),割完谷子立即施肥翻地栽種黃芽菜,,秋后黃芽菜畦子里再播種小麥,。我們的老祖先在長期生產(chǎn)實(shí)踐中,總結(jié)出一整套自然規(guī)律,,什么地方,,什么時(shí)間種什么都要記住?!邦^伏蘿卜二伏菜,,三伏種蕎麥”,“立了秋永不收”,,“白露不出頭,,砍下喂了牛“,,“立了冬永不生”,。這些農(nóng)家彥語告戒人們,各種不同的莊稼,、蔬菜必須按時(shí)栽種,,切不可錯過節(jié)令,否則會造成欠收或絕收,。 邑城人種菜園非常講究,,菜畦子收拾得干凈整齊。刮出的畦子寬窄,、大小一樣,。畦堰筆直筆直,,栽種的黃芽菜,順看成線斜看成行,。過往行人看了都贊不絕口,。一方一方的菜畦子,就像一幅幅繡毯,,美麗壯觀,。由于社會的進(jìn)步,老式生產(chǎn)方式不斷改變,,如今再也看不到往日邑城人種菜澆園那種場景了,。 圖/王進(jìn)元 ■編輯:李英鵬 程金東 馮蘭玉 ■編審:張志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