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 科學網張磊的博客 2018-6-17 22:05 ? ? 創(chuàng)傷弧菌是人類新型的病原體,,1976年科學家才首次從血液中分離出該菌。它嗜鹽如命,,既能棲息在海里,,亦能潛伏在美味海鮮之中,。 諸如被魚刺扎一下導致半條手臂就沒了、小伙生吃海鮮死亡,、海邊游玩險些喪命等駭人聽聞的消息大多是創(chuàng)傷弧菌帶來的惡果,。 被它感染的患者,在48小時內會出現下肢腫痛,、潰爛,、休克等癥狀,若不及時搶救,,患者不是直接死亡,,就是難逃缺胳膊少腿的命運。 研究發(fā)現,,這種“海洋中的無聲殺手”畏冷又怕熱,,它有欺軟怕硬的一大劣性。因此,,只要我們平日里稍加注意,,便能輕而易舉地逃過它的毒手。 2017年1月10日,,朱某像往常一樣處理剛買回來的魚,。不一會兒,他的右手不小心被魚刺扎傷了一下,。本來這是平日里再普通不過的小事,,他和家人自然也沒把它放在心上??墒堑降诙?,朱某突然發(fā)高燒,右手手部也腫大起來了,。 家人意識到了情況不對,,便立馬把他送往醫(yī)院治療。 很快,,他又開始全身發(fā)冷,、眩暈、嘔吐并陷入半昏迷的狀態(tài),。緊急搶救后他才蘇醒過來了,,但右手劇烈疼痛,且腫脹得發(fā)黑了,。 經過血液化驗之后,,醫(yī)生確認他是感染了海洋創(chuàng)傷弧菌。之后,由于他的病情不斷加重,,醫(yī)生不得不連夜對他進行右上肢截肢手術,,才讓他撿回一條性命。就這樣,,朱先生從被魚刺刺傷不到兩天的時間就沒了條手臂,,實在讓人難以接受。 朱某被魚刺刺傷的手 創(chuàng)傷弧菌 是人類新型的病原體,,1976年科學家才首次從血液中分離出該菌,。當時人們對它知之甚少,有的只是確定它喜歡在溫暖的海水中繁衍生息,,潛伏在海產品的體表中,。3年后,它才被正式命名為創(chuàng)傷弧菌,,屬于一種革蘭氏陰性的細菌,。
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科學家發(fā)現它是一種嗜溫,、嗜鹽,、嗜堿型的海洋致病菌。因此,,它與霍亂弧菌,、腸炎弧菌并列為造成人類感染疾病的三大弧菌之一。 顧名思義,,創(chuàng)傷弧菌就是能夠通過傷口感染侵入人體的細菌,。像洗海鮮時刺傷皮膚這樣不起眼的小事便是最適應創(chuàng)傷弧菌入侵的途徑之一。它會將患者體表傷口附近的肌肉組織“殺死和吃掉”,,從而引發(fā)一系列并發(fā)癥,。 除了被魚扎傷以外,在2015年8月珠海男子就被瀨尿蝦扎破手指,,導致右手流膿全身中毒,。而在2018年5月,浙江老大爺挑選牡蠣時感染創(chuàng)傷弧菌出現休克,,實在是嚇人,。 要想阻止創(chuàng)傷弧菌的攻擊,洗海鮮一定要戴手套,,防止皮膚出現創(chuàng)口,。同時,,當我們皮膚上有傷口時也不要去海里游泳或是泡海水,,以免它趁虛而入。 當然,,作為潛伏在海產品體內的致病細菌,,它最常見感染人體的途徑還是通過吃,。2016年11月,廣東一名男子因生吃貝類海鮮出現發(fā)熱,、全身肌肉酸痛等不適癥狀,。第三天入院治療后經搶救無效死亡,死亡原因便是由創(chuàng)傷弧菌引起的,。 同年6月,,溫州壯漢阿峰外出吃飯時吃了兩個螃蟹(可能未煮熟),第二天發(fā)現小腿出現紅腫,,他只是以為撞到什么造成的,,并沒有在意。沒想到,,紅腫從小腿蔓延到了大腿,,第三天早上他就休克了。他被送到醫(yī)院后,,很快確診為海洋創(chuàng)傷弧菌感染,。遺憾的是,雖經醫(yī)生搶救,,但他第三天還是不幸死亡了,,年僅45歲。 創(chuàng)傷弧菌感染后的腿 類似的悲劇,,媒體上還報道過不少,。比如,在2015年6月,,溫州一男子喝了2兩白酒,,吃了半碗生蠔后生命垂危。2017年9月,,寧波男子“狂吃”海鮮燒烤感染創(chuàng)傷弧菌險丟命……,。 為避免創(chuàng)傷弧菌禍害人類,我們盡量不要生吃海鮮,,尤其是生的或未經加工熟的貝類海產品,。因為牡蠣等貝類軟體動物主要以過濾方式進食,水中細菌會在體內積聚,,所以貝類海產品可能會攜帶大量創(chuàng)傷弧菌,。 研究發(fā)現,創(chuàng)傷弧菌既不耐寒,,也不耐熱,,最適宜的生存溫度是30~40攝氏度左右。也就是說,將生的海產品放進冰箱里或是高溫煮熟都能有效地減少,、或是直接殺死創(chuàng)傷弧菌,。 此外,很多海產品也可能攜帶其他病菌,。比如毛蚶,、泥蚶、蛤類,、蟹等容易攜帶甲型肝炎病毒,,甚至有的還攜帶霍亂弧菌、腸道弧菌吸蟲,、線蟲等,。但一般高溫煮熟后都是能將它們殺死的,食用起來也較為安全,。如果非要生食海鮮,,也需加倍謹慎,避免被病原體感染,。 弧菌屬細菌的形態(tài):左為霍亂弧菌,,右為腸道弧菌 創(chuàng)傷弧菌能夠通過食物、或是傷口感染等方式攻入人體內,,從而使毫無防備的人類出現敗血癥,、組織壞死、肌炎,、壞疽等并發(fā)癥狀,。由于它的致畸率和致死率都很高,2006年它就被《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雜志列入最危險的細菌行列,。 從目前情況看,,創(chuàng)傷弧菌是美國海產品消費引起死亡的首要原因。據美國疾病中心統(tǒng)計,,從1988-2006年,,僅美國墨西哥灣沿岸就共發(fā)生超900例創(chuàng)傷弧菌感染。而日本每年創(chuàng)傷弧菌敗血癥病例數約為400余例,。 研究發(fā)現,,創(chuàng)傷弧菌其實是個“欺軟怕硬”的家伙,它最愛攻擊免疫系統(tǒng)低下受損,,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比如患有慢性肝炎、糖尿病,、風濕性關節(jié)炎,、地中海型貧血,、慢性腎衰竭、淋巴瘤等慢性疾病的人容易受到創(chuàng)傷弧菌的攻擊,。在這些高危人群中,創(chuàng)傷弧菌引發(fā)血液感染的機率是健康人的80倍,。而創(chuàng)傷弧菌敗血癥可高達50%,。
雖說普通人感染的機率相對低,但也不是沒有被感染的可能,。即便是一個身體健康,,不接觸海鮮的人,不小心吞咽下了海水,,創(chuàng)傷弧菌就有可能進入體內繁殖作亂,。一般來說,喝進去的細菌數量較少,,大多數人才不至于受該細菌影響,。如果去完海邊回來發(fā)現自己手或者腿出現紅腫、疼痛,、淤青起斑等癥狀,,千萬不可大意,應立即去醫(yī)院治療,,爭取早發(fā)現早治療,。 除此之外,吞進創(chuàng)傷弧菌的普通人還可能會引起“胃腸型”感染,,主要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瀉,、腹痛等胃腸道癥狀,。 事實上,一直以來科學家并沒弄清創(chuàng)傷弧菌的致病機制,。直到2017年,,中國科學家率先打破了這一僵局。浙江大學朱永群教授帶領團隊發(fā)表在《科學》雜志上的研究成果指出,,這類病原菌的“攻術”在于它分泌的毒素會“放冷槍”,,定向將“凍”住宿主細胞的信號通路,讓細胞動彈不得,,甚至“散架”,。 朱永群團隊 該項研究推動了人們對于創(chuàng)傷弧菌致病分子機制的理解,并將有助于研發(fā)針對創(chuàng)傷弧菌等致病菌的新型抗菌藥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