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子·夜雨》 元代:徐再思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后。 落燈花,棋未收,,嘆新豐逆旅淹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憂,,都到心頭,。 賞析: 夜雨一點點淋在梧桐樹葉上,秋聲難禁,,打在芭蕉上,,惹人愁思不斷。半夜時分夢里回到了故鄉(xiāng),。醒來只見燈花垂落,,一盤殘棋還未收拾,可嘆啊,,我孤單地留滯在新豐的旅館里,。靠在枕邊,,十年的經歷,,遠在江南的雙親,都浮上心頭,。此曲采用作者慣用的重詞疊字手法,,善用數(shù)詞人曲,如“一聲”,、“一點”,、“三更”、“十”,、“二”等,,給人以回環(huán)復沓,一詠三嘆之感,。全曲情景交融,,用典用對,貼切自然,,不愧為“情中緊語”,。 《唐灞上秋居》 唐代:馬戴 灞原風雨定,,晚見雁行頻,。 落葉他鄉(xiāng)樹,寒燈獨夜人,。 空園白露滴,,孤壁野僧鄰,。 寄臥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賞析: 灞原上的秋風細雨初定,,傍晚看見雁群南去不停。面對他鄉(xiāng)樹木落葉紛紛,,寒夜的孤燈獨照我一人,。空園里白露頻頻地下滴,,單門獨戶只與野僧為鄰,。寄臥荒涼郊居為時已久,何時才能為國致力獻身,? 這首詩寫景,,都是眼前所見,不假浮詞雕飾,;寫情,,重在真情實感,不作無病呻吟,。因此,盡管題材并不新鮮,,卻仍有相當強的藝術感染力,。 《江南》 兩漢:佚名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江南又到了適宜采蓮的季節(jié)了,,蓮葉浮出水面,,挨挨擠擠,,重重疊疊,迎風招展,。在茂密如蓋的荷葉下面,,歡快的魚兒在不停的嬉戲玩耍,。一會兒在這兒,一會兒又忽然游到了那兒,,說不清究竟是在東邊,,還是在西邊,,還是在南邊,還是在北邊,。 這是一首采蓮歌,,反映了采蓮時的光景和采蓮人歡樂的心情。在漢樂府民歌中具有獨特的風味,。詩中沒有一字是寫人的,,但是我們又仿佛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機的青春與活力,領略到了采蓮人內心的歡樂和青年男女之間的歡愉和甜蜜,。這就是這首民歌不朽的魅力所在,。 《夜書所見》 宋代: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賞析: 瑟瑟的秋風吹動梧桐樹葉,,送來陣陣寒意,江上吹來秋風,,使出門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xiāng),。家中幾個小孩還在興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靜了還亮著燈不肯睡眠,。 這首詩先寫秋風之聲,,次寫聽此聲之感慨,末兩句點題,,寫戶外所見,。全詩語言流暢,層次分明,,中間轉折,,句似斷而意脈貫穿。詩人善于通過藝術形象,,把不易說出的秋夜旅人況味委婉托出而不落入衰颯的境界,。最后以景結情,詞淡意遠,,頗耐人咀嚼,。 《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 清代:納蘭性德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賞析: 秋風吹冷,孤獨的情懷有誰惦念,?看片片黃葉飛舞遮掩了疏窗,,佇立夕陽下,往事追憶茫茫,。酒后小睡,,春日好景正長,閨中賭賽,,衣襟滿帶茶香,,昔日平常往事,已不能如愿以償,。 全詞情景相生,。由西風、黃葉,,生出自己孤單寂寞和思念亡妻之情,;繼由思念亡妻之情,生出對亡妻在時的生活片斷情景的回憶,;最后則由兩個生活片斷,,產生出無窮的遺憾。景情互相生發(fā),,互相映襯,一層緊接一層,,雖是平常之景之事,,卻極其典型,生動地表達了作者沉重的哀傷,,故能動人,。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宋代: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賞析: 六月里西湖的風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時節(jié)的不一樣:那密密層層的荷葉鋪展開去,,與藍天相連接,一片無邊無際的青翠碧綠,;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綻蕾盛開,,在陽光輝映下,,顯得格外的鮮艷嬌紅。 楊萬里的詩以白描見長,,就這點來說,,這是詩不失為他的代表作之一。從藝術上來說,,出了白描以外,,此詩還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虛實相生。前兩句直陳,,只是泛說,,為虛;后兩句描繪,,展示具體形象,,為實。虛實結合,,相得益彰,。二是剛柔相濟。后兩句所寫的蓮葉荷花,,一般歸入陰柔美一類,,而詩人卻把它寫得非常壯美,境界闊大,,有“天”,,有“日”。語言也很有氣勢:“接天”“無窮”,。這樣,,陽剛與柔美,就在詩歌中得到了和諧統(tǒng)一,。 《天凈沙·秋》 元代:白樸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 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賞析: 太陽漸漸西沉,,已銜著西山了,天邊的晚霞也逐漸開始消散,,只殘留有幾分黯淡的色彩,,映照著遠處安靜的村莊是多么的孤寂,拖出那長長的影子,。霧淡淡飄起,,幾只烏黑的烏鴉棲息在佝僂的老樹上,,遠處的一只大雁飛掠而下,劃過天際,。山清水秀,;霜白的小草、火紅的楓葉,、金黃的花朵,,在風中一齊搖曳著,顏色幾盡妖艷,。 這首小令不僅不俗,,還很是典雅。詞,、曲有雅,、俗之別,一般來說,,詞尚嫵媚,、含蓄,而曲貴尖新,、直率,。白樸的這支小令卻有詞的意境。曲中雖無“斷腸人在天涯”之類句子,,抒情主人公卻時隱時現(xiàn),,在煙霞朦朧之中,傳達出一種“地老天荒”的寂靜,。 《暮秋獨游曲江》 唐代:李商隱 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 賞析: 荷葉初生時,,春恨已生。荷葉枯時,,秋恨又成,。深深知道,只要身在人世,,情意地久天長永存,。多少惆悵,只有那流不盡的江水聲,。 這首七絕雖都是律句,,但句與句之間不盡符合粘對規(guī)則,。作者故意讓一二句之間不對,二三句之間不粘,,并采用其獨擅的字句重用的手法來敘事抒情,。馮浩贊此“調古情深”,正說出了這首以律句所寫的古絕,,聲調感愴悲涼,,情思纏綿哀痛的特點。 《詠柳 / 柳枝詞》 唐代: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賞析: 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輕柔的柳枝垂下來,,就像萬條輕輕飄動的綠色絲帶,。這細細的嫩葉是誰的巧手裁剪出來的呢?原來是那二月里溫暖的春風,,它就像一把靈巧的剪刀,。 此詩借柳樹歌詠春風,把春風比作剪刀,,說她是美的創(chuàng)造者,,贊美她裁出了春天。詩中洋溢著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擬和比喻新奇貼切是此詩的成功之處,。 《嘆花 / 悵詩》 唐代:杜牧 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怨芳時,。 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 賞析: 自己尋訪春色去的太晚,,以至于春盡花謝,不必埋怨花開得太早,。自然界的風雨變遷使得鮮花凋謝,,春天已然過去,綠葉繁茂,,果實累累,,已經快到收獲的季節(jié)了。 這首詩用“比”的手法,以花喻人,,借敘事詠物以抒情,。 作者以自己尋春失時,致狂風催花,,花落結子,,暗喻自己與某位女性之間一段錯過的因緣,筆端帶有無盡的感嘆與惋惜,。從這首小詩中,,我們可以體會一種很深的哲理意蘊。機遇的稍縱即逝固然增加了人們把握它的難度,,但這并不意味著機遇本身的不可把握或不存在,。相反,它啟示人們:應該學會準確的抓住“現(xiàn)在”,,抓住一切可能的機遇,,并且加倍的珍惜這種機遇。 更多經典古詩詞請關注@詩詞精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