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1368—1398) 迄止目前,,尚未見到署洪武官款的瓷器,但卻有洪武紀年的民窯器,,如刻有“洪武七年七月二十七日造此”的青白釉罐,。明正德、嘉靖,,清康熙,、道光均有洪武寄托款瓷器。建文時期(1399—1402),,亦未見到署官窯年款的瓷器,。 “洪武七年七月二十七日造此”款(江西省博物館) 永樂(1403—1424) 明清官窯冠以年款應始于永樂,后成定制,。在青花器中,,見壓手杯署款,款識寫在器里中心,并有圖案花紋圍繞款字,,其形狀有三種: 1.中間四字篆書,,以雙鴛鴦圍繞; 2.繪雙獅滾繡球,,年款寫與球心,; 3.青花單線圈,內繪團花,,花心書四字篆書款,。 永樂青花壓手杯及內心團花、獅子款識 此外,,在其他永樂青花器中,,還有繪龍紋或花型圖記款的。 釉里紅器中,,署款器所見有兩件云龍紋雙環(huán)耳大瓶,,口沿下分別署永樂元年(1403)與永樂四年(1406)紀事楷書款識。 單色釉瓷器,,見印款與刻款兩種體式,。印款的,有白釉,、冬青釉,、紅釉盤,高足碗,、葵口碗,、小碗與盞托,,所印的“永樂年制”四字篆書款,,除圍繞以單圈外,還環(huán)以葵花狀的一圈火云或蓮瓣紋,;因釉層肥厚,,需借助光線透視方能看清印款部位,一般在器心,,高足碗在器內壁,。刻款的有紅,、白,、冬青釉高足碗和白釉小碗,碗心刻有“永樂年制”四字篆款,,外劃單圈或雙圈圍欄,。因施釉厚,加之器心積釉,故刻文不易看清,,但白釉脫胎小碗,,因胎壁極薄,款識較為清晰,。 永樂白釉暗款及后仿款 永樂款識的書寫特點,,無論印、刻,、寫,,筆道皆渾厚圓潤;起落處呈尖狀,,折角為圓角,;字體結構嚴謹,剛勁挺拔,。后世所仿,,筆道多為生硬折角,無柔和圓潤之感,。永樂時期的年號款識,,無論印、刻或青花所寫,,字體多為四字篆書,,故四字楷書、六字楷書或篆體正規(guī)官窯款識者,,多為后仿,。 宣德(1426—1435) 宣德時期瓷器盛行書寫帝號年款,由“宣德款識滿器身”之說,。宣德款識多為楷書,,也有與永樂一樣的青花、陽印或暗刻篆書款,??罘炙淖只蛄郑嗷ㄆ鞫嗔謾M,、豎一行或兩行豎寫,,其中大器及高足碗一類多四字一行橫寫或兩行豎寫,或六字三行豎寫,;單色釉瓷器上多用陽文印或陰文暗刻,,字體較工整。另有不舉年號而以青花篆書寫“大德吉祥場”或楷書“壇”字的器物,,也是官窯,。 宣德青花藍查體梵文出戟法輪蓋罐及“大德吉祥場”款 宣德款識隨器型不同,,而寫、刻,、印于不同部位,。款識外常圍有單線圈,、雙線圈,、花瓣、長方框及長方框外加雙線圈等,,也有無線圈欄的,。款識書法為明代的館閣體,。 以青花寫款的位置和體式論,,有: 外口沿款:缸、天球瓶,、大蓋罐,、豆、盂,、鳥食罐,、弦紋爐、鼓釘三足洗,、收口盤,、撇口盤、高足碗等,。一行橫列,,六字楷書。 宣德綬帶耳葫蘆扁瓶 宣德花卉紋鳥食罐(玫茵堂) 宣德青花云龍紋碗 口外折沿下款:菱花口折沿大果盤,、折沿盆,、大花盆。一行橫列,,六字楷書,。 頸部款:膽瓶,。一行橫列,,六字楷書。 耳部款:香爐,。一行豎列,,六字楷書,圍長方框,。 肩部款:梅瓶,、天球瓶、花澆、罐,。一行橫列,,四字或六字楷書。 柄,、流部款:執(zhí)壺,、茶壺。一行豎列,,六字楷書,,圍長方框。 宣德青花纏枝蓮執(zhí)壺 里心款:碗,,一行豎列,,六字楷書,圍長方框,,再環(huán)雙圈,;高足碗、骰盔子,、盤和菱花口碟,,雙行豎列,六字楷書,,圍單圈,、雙圈或團蓮瓣,亦有六字三行豎款,,圍雙圈,。 宣德釉里紅三魚高足碗款識 器心與蓋心對銘款:蓋罐、合碗,。其蓋罐,,雙行豎列,四字篆書,,無圍欄,;其合碗,雙行豎列,,六字楷書,,圍雙圈。 器底部款:各式瓶,、尊,、罐、碗,、盤,、杯,、碟等。一般雙行豎列,,六字楷書,,圍以雙圈?;ㄅ璧子幸恍袡M或豎寫款,,無圈欄。高足碗把柄內底深處書四字款,。有的罐底,,僅款部以釉覆蓋。另有碗,、洗底面,,畫一至兩條龍紋以代款識,所畫龍紋具有宣德時期特點,。 宣德青花鳴鳳在竹仕女游園圖碗底款 紅彩款,,僅見紅彩三魚高足碗。于器里心,,雙行豎列,,六字楷書,圍雙圈,。 陰文刻款的位置與體式,,有: 外口沿款:藍釉大魚缸。一行橫列,,六字楷書,。 器里心款:分篆書與楷書體。其篆書,,有青花纏枝蓮高足碗,,六字雙行豎列,環(huán)雙圈,;白釉暗花高足碗,,四字雙行豎列,環(huán)蓮瓣,。其楷書款,,孔雀綠釉高把碗與冬青釉菱花口小碟,六字雙行書寫,,環(huán)雙圈,;素白釉高把碗,,四字雙行豎列,,環(huán)雙圈,。 器底心款:白釉、紅釉,、藍釉,、醬釉的撇口盤、碗和白釉高把碗,。雙行豎列,,六字楷書,圍雙圈,。 陽文凸印款,,篆書,多于器里壁:有白釉凸纏枝蓮高足碗,,雙行豎列,,四字篆書,外環(huán)蓮瓣紋,。另有器心凸龍紋高足碗,,雙行豎列,四字篆書,,環(huán)單圈圍欄或火云紋,。 陰文篆書款,字體線條圓柔,、流暢,,因釉厚而欠清晰,字體也因壓印的輕重不同而清晰程度不同,。 宣德青花款識,,雖大小不一,但工整,、遒勁,。楷書“德”字心上無橫,。篆書“宣”寫法有二,,“德”字心上有橫,字體圓潤,,與永樂款書法相同,。孫瀛洲先生口訣歌: 宜德年款追器身, 楷刻印篆暗陽陰 橫豎花四雙單無, 晉唐小楷最出群 另有補充說明:1.一件器物上青花款顏色深淺不一;2.“大”多事撇短捺長,,“宣”第一筆斜點多,,偶有直點,第二筆寫豎道多,,寫重點少,,“德”第一二筆一般外撇,,少向下;3.圓器款多,,琢器款少,;4.器身款識無邊線,只有茶壺流上款雙邊線,。 正統(tǒng),、景泰、天順(1436—1464) 這三朝為明代制瓷歷史上的“空白期”,,景德鎮(zhèn)官窯生產水平,。正統(tǒng)一朝,僅見民窯器楷書“正統(tǒng)元年”與“正統(tǒng)八年”款,。天順一朝,,僅見兩件青花阿拉伯文三足筒爐,其中一款署“天順七年大同馬氏書”,,另一件僅“天順年”,。字體中鋒用筆,蒼勁有力,,敦厚古樸,。 天順七年(1463)款阿拉伯文三足筒爐 (山西博物院藏:內底有“天順七年大同馬”款,內壁有“大同馬氏書”字樣) 天順年款阿拉伯文三足筒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