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窯翰林齋您攜手共同探討邢窯白瓷)
文/家華
邢窯白瓷“司母戊鼎”(圖1)
從安陽回來近半個多月了,,參觀瀏覽了殷墟博物館,即殷墟博物苑以后,,尤其是看到司母戊大方鼎(盡管是復(fù)制品),,心情久久的不能平靜?!?/span>鼎”可以說是中華文化的一種象征,,具有極其崇高的意義。鼎盛行于商周時期,,延續(xù)到漢代,。在奴隸制鼎盛時代,被用作“別上下,,明貴賤”,,是一種標(biāo)明身份等級的重要禮器。(據(jù)文獻記載:“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又載“鑄九鼎,,像九州”;又有成語“一言九鼎,、問鼎中原,、三足鼎立”)。
邢窯白瓷“司母戊鼎”(圖2)
司母戊大方鼎是商代最大的青銅器,,又稱后母戊大方鼎,,(大文豪郭沫若先生認(rèn)為鼎文讀作“司母戊”三字,現(xiàn)在看來那是一個錯誤。后母戊鼎中的“后”字取“皇天后土”之意,,表示最高的尊敬,;而隨著更多同時期青銅器被發(fā)現(xiàn),目前有的專家認(rèn)為應(yīng)當(dāng)釋讀為“后母戊”,。上世紀(jì)70年代,,學(xué)術(shù)界就曾建議把“司母戊”改為“后母戊”。因為商代的字體較自由,,可以正寫,,也可以反寫。所以“司”和“后”字形可以一樣,,而意思上此處更接近“商王之后”,,筆者傾向于后者的說法)。后母戊鼎是中國商代后期(約公元前14世紀(jì)至至公元前11世紀(jì))王室祭祀用的青銅方鼎,,是商朝青銅器的代表作,。后母戊鼎器形高大厚重,形制雄偉,,氣勢宏大,,紋飾華麗,技藝精湛,,象征著那個時代燦爛輝煌的文明,,也折射出國力的興衰。
司母戊青銅鼎網(wǎng)絡(luò)截圖僅供參考
現(xiàn)在人們在尊崇鼎價值的時候,,常常忘記了它本來的用途,,其實它是一件炊器,多用于祭祀或典禮時盛煮魚豬牛羊肉等食物,,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鍋,。祭祀母親司母戊鼎因其腹內(nèi)壁上有銘文“司母戊”三字而得名,其實是商王祭祀其母(名戊)的紀(jì)念器物而已,。
看到殷墟博物館的司母戊青銅大鼎,,讓我想起,我曾收藏一件晚唐五代時期的邢窯白瓷鼎,,于是有感而發(fā),。
如果說商代祖先鑄造世界最大的青銅大鼎的話,那么,,他的后人也制作出了“司母戊”鼎,,不過是白瓷鼎。在晚唐五代時期邢窯曾制作出精美的白瓷“司母戊”鼎見圖1——8),。
邢窯白瓷“司母戊鼎”(圖3)
邢窯白瓷司母戊鼎:立耳,、方腹,、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中央是無紋飾的長方形素面外,其余各處皆有紋飾。在細密的云雷紋之上,各部分主紋飾各具形態(tài),。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圍以饕餮作為主要紋飾,四面交接處,則飾以扉棱,。鼎耳外廓有兩只猛虎,虎口相對,,中含人頭,,四只鼎足的紋飾匠心獨具,在兩周弦紋上各施以獸,。高17厘米,、口直徑14厘米、口寬9.5厘米,。胎質(zhì)較白,,釉色泛黃,,施釉較薄,。
邢窯白瓷“司母戊鼎”(圖4)
從上述得知邢窯白瓷鼎:完全是仿制商代時期的司母戊青銅鼎,只是材質(zhì)尺寸不同而已,。在晚唐五代時期,,邢窯白瓷仿制波斯的青銅器品種比較多,而仿制青銅器的比較少(見圖2),。
邢窯白瓷“司母戊鼎”(圖5)
如果說商代司母戊青銅大鼎它是一件炊器,,多用于祭祀或典禮時盛煮魚豬牛羊肉等食物,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鍋,。祭祀母親司母戊鼎因其腹內(nèi)壁上有銘文“司母戊”三字而得名,,其實是商王祭祀其母(名戊)的紀(jì)念器物而已。
那么,,邢窯白瓷的“司母戊鼎”則是佛寺中的專用焚香器具——香爐,。該鼎(香爐)應(yīng)該是皇家寺院專用的法務(wù),因為同時出土的還有一件邢窯白瓷瓶,,瓶的6面有6個小佛像,,見圖9。
邢窯白瓷“司母戊鼎”(圖6)
邢窯白瓷“司母戊鼎”(圖7)
邢窯白瓷“司母戊鼎”(圖8)
邢窯白瓷六面佛瓶(圖9)
小議邢窯白瓷“司母戊鼎”的文章,,到此就擱筆了,,自家觀點,僅供參考,,愿與大家共同探討,,共同提高!因為白瓷題材的白瓷不好照,,因此選取幾個角和幾種光線,,才拍攝出這樣的效果。
讓大家都能認(rèn)識了解邢窯白瓷,提高鑒賞和辨別真假能力,,提高邢窯白瓷知名度,,這就是我的初衷,如果我轉(zhuǎn)的帖子,,或是我寫的文章,,如果對您有所幫助的話,那么,,我的目的就達到了,!愿與您共同探討學(xué)習(x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