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渡舟治口干
- 【出處】劉渡舟醫(yī)案集
- 【病名】口干
- 【病人信息】男 52歲
診療過程
一診
- 【日期】1997年8月12日
- 【主訴及病史】一年前患濕熱病,,之后出現(xiàn)口干無唾、不敢多言,、飲食必用湯水送下,,夜間口干更甚,須飲水數(shù)次方能入睡,。時有脅腹脹,、大便干結(jié)。經(jīng)醫(yī)院多次檢查,,病因不明,,特來求治。視其人舌瘦而質(zhì)紅,、苔薄而少津,、脈弦細數(shù)。
)
- 【處方】“益胃湯”加味
沙參15g
玉竹15g
麥冬30g
生地10g
白芍20g
佛手10g
香櫞10g
蒺藜10g
丹皮10g
川楝子10g
- 【其它】其服十余劑,,感覺口中津液徐徐而生,,脅腹之脹消失,大便正常,。
- 【按語】[按語]本案口中無唾,,為胃陰虛不能濡潤所致。在溫熱病過程中,,熱邪最易耗傷胃陰,,胃陰一虛,則上不能潤肺養(yǎng)心,,中不能柔肝濟脾,,下不能滋腎潤腸。本案口干伴有腹脹,,脈有弦象,,為胃陰虛,肝氣勁急不柔之象,。即葉天士所說:“胃汁竭,,肝風鴟”之證。胃燥則陽明津虧,,大腸失于潤導,,則大便秘而難通,。故治療以甘寒滋養(yǎng)胃陰,兼以柔肝理氣,。方用“益胃湯”加味,。本方為葉天士先生方,由沙參,、麥冬,、冰糖、生地,、玉竹組成,。胃為陽土,喜潤惡燥,,胃陰一復,,則臟腑之陰皆戴其澤。正如吳鞠通所說:“蓋十二經(jīng)皆稟氣于胃,,胃陰復而氣降得食,,則十二經(jīng)之陰皆可復矣”。加白芍,、佛手,、香櫞、丹皮,、川楝子者,,在于柔肝理氣,治氣而不傷血,。臨床運用益胃湯,,一定要抓住胃陰不足的辨證特點:口干、便結(jié),、饑不欲食,、舌色紅絳、少苔,、,,脈細數(shù)或見弦細。并可根據(jù)兼挾證候不同,,靈活加減,。如兼肝氣不舒者,加川楝子,、白芍,;兼肺陰不足者,加百合、枇杷葉,、糯稻根,;大便作泄下墜者,,加烏梅,、白芍、黃連等,。運用得當,,俱獲效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