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的桂芳橋(老照片) 流淌不息的大運河是一部流動的遺產(chǎn),,活著的歷史;奔騰不息的大運河是延續(xù)到現(xiàn)代的傳奇,。2014年6月22日,,京杭大運河在第38屆世界遺產(chǎn)大會上獲準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作為大運河余杭點段上三座橋梁瑰寶之一的桂芳橋,,再次被世人關注,。 桂芳橋,又稱峁橋,,俗呼東茆橋,,位于余杭臨平街道東大街,南北向橫架于上塘河上,。上塘河曾經(jīng)是京杭運河的主通道,,至明后期現(xiàn)運河通道開通后,上塘河仍發(fā)揮著重要的航運,、灌溉功能,。 南宋時,臨平人徐宣與弟寅,、垓同登進士,,鄉(xiāng)人號為“一門三秀”。后三人聯(lián)合太學生數(shù)十人,,上書劾賈似道,,入獄。賈敗,,沉冤昭雪,,徐氏兄弟皆衣錦榮歸。里人為表彰徐氏昆仲敢于與權貴斗爭,,在重建時改名桂芳橋,,寓兄弟蘭桂騰芳之意。歷史上對桂芳橋曾進行了三次修建,分別為元大德九年(1305),、明天啟七年(1627)和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 此橋結構特殊,可謂匠心獨運,。北岸原有東西向一橋,,橋下有閘啟閉,用于瀉上塘河之水,。宋時,,東大街為集鎮(zhèn)中心,為往來便利,,又建南北向橋,。水閘淤塞后,遂將橋墩筑于東西向橋上,,故有“橋上橋”之稱,。 現(xiàn)橋為單孔石拱橋,橋長17.02米,、寬5.06米,、跨徑13.67米。南北兩岸有東西向引橋,。橋東西兩券頂石上,,刻有楷書“桂芳橋“三字。拱券內(nèi)有元,、明,、清歷代修葺紀年石刻三條。1991年修復時,,橋頂建攢尖頂重檐橋亭,,4.5米見方,內(nèi)有“重修桂芳橋記”碑一塊,。石灰?guī)r質,,圓首、方座,。高1.66米,、寬0.8米、厚0.18米,。清道光十九年(1839)立,。碑文楷書,共13行443個字,,記載了該橋重建與歷代維修事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