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南北派系互相對立是古已有之的傳統(tǒng),,從過年是要吃餃子還是吃湯圓,粽子是甜還是咸,,以及豆腐腦是放糖還是放鹽這幾個重大問題上,,根本無法達成一致。 當(dāng)然,,在一些細枝末節(jié)的問題上,,也一直存在分歧,比如,,書畫的南北宗問題,。 書畫分南北宗,,是由董其昌提出來的,北宗以李思訓(xùn)青綠山水為首,,至趙伯溪,、趙伯嘯、馬遠,、夏圭,,南宗以王維為首,至荊浩,、關(guān)仝,、董源、巨然,、二米,、以及元四家。說白一點,,就是南宗是文氣又高雅的文人畫,,而北宗就呵呵噠了…… 當(dāng)然后來有很多人對南北宗的區(qū)分表示不滿,比如我們上次講央美的徐悲鴻展覽,,說到一處吳湖帆的題跋,,“北宗自香光倡南派而抑馬夏,后三百年來幾成北宗絕響”,。他很明確地說董其昌這個南北宗理論,,是沒有一碗水端平。而徐悲鴻更是生氣,,說董其昌的南北宗理論斷送中國畫二百余年,。 雖然董其昌聲稱自己的南北宗劃分,,不是根據(jù)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區(qū)分,,但大體也跑不了這個范圍,。那么,,就有一個新的大問題,,到底是不是北方人畫畫就比較粗,比較不雅致呢,? 其實以我的經(jīng)驗來看,,北方人,,并不是不細致,不雅致,,而是會在小范圍內(nèi)精雅到極致,而其他就無所謂,比如王世襄,穿什么衣服,住什么地方不講究,但是做飯用什么食材要非常講究,黃花梨家具的線條要非常講究,,養(yǎng)鴿子也要非常講究。再比如啟功,,吃點炸醬面,抱幾個布娃娃玩,,看上去就是個很普通的老頭兒,,但寫字畫畫搞起鑒定來,就非常雅致了,。這相比起南方人來說,,需要更加深入的觀察才能發(fā)現(xiàn),而不是琴棋書畫小橋流水那般顯而易見。 而南方人,就一定要走細路子,,畫精雅的畫嗎?也未見得哦,。 說起天津,你能想起什么?煎餅果子,,相聲茶館,,大街上隨便一個人叫你聲“姐姐”,(第一個姐字一定要讀二聲),,你都會覺得這方言自帶搞笑氣質(zhì)。 但是,,天津還是一個書畫,、收藏的重鎮(zhèn),曾經(jīng)有非常多的重要國寶藏于此地,,也產(chǎn)生了好多特別會畫畫的人,。 津門畫派,我個人最喜歡,,首推的就是陳少梅,。 陳少梅是湖南人,但是,,他15歲就到了北京,,22歲任湖社學(xué)會天津分會的會長,此后都在京津兩地生活,,可以說是大半個北方人了,。 陳少梅成名很早,啟功只比他小2歲,,啟功說自己年輕的時候,,提起陳少梅,那都覺得是老師一輩的人物。 這么厲害的一個藝術(shù)家,,生活中是啥樣,,網(wǎng)上也沒有太多的一手資料。于是我去問了陳少梅先生的女兒陳長玲,。在她記憶中,,父親的生活上并不太講究,或者說是沒有條件講究,,當(dāng)夫人馮忠蓮被邀請去遼博臨摹《宋趙佶摹張萱虢國夫人游春圖》時,,父親自己做飯,就吃幾個煮雞蛋,,或者干脆吃點豬油拌飯,,這也埋下了他后來腦溢血的病根。 但陳少梅的作品,,雖然是學(xué)北派為主的,,卻是絕對的細致講究。 從郭河陽入手的陳少梅,,繼承了馬遠,、夏圭的筆意,吸取北宗的營養(yǎng),,斧劈皴,,青綠山水,這些在董香光眼中不夠文人的元素,,都出現(xiàn)在了陳少梅的作品中,! 但就算這樣,陳少梅的作品,,依舊極具文人氣,。細雅文人到什么程度呢?可以看看本次日本關(guān)西春拍出現(xiàn)的一套極小的桌屏,。
這套桌屏的尺寸極小,,每幅只有21*8cm,兩個蘋果手機plus擺一起,,都比這個大,。 但是這一組屏風(fēng),畫的真的讓人嘆服,。 我們先來一屏一屏地看一遍,。 竹下讀書。 山中觀景,。 泉石高閑,。 策杖而行。 石林研句,。 水畔觀花。 臨流獨坐,。 柳蔭觀湖,。 是不是覺得非常文人的不得了。哪里有一點兒的天津煎餅果子味兒,! 真心無愧于”唐寅以后第一人'這個稱呼,。 陳少梅的這套桌屏,雖然不如《西園雅集》,、《小姑山》那樣大制作,,但也是小中見大,屬于典型的陳少梅風(fēng)格,。陳少梅的風(fēng)格最厲害的是,,其實看起來是很傳統(tǒng)一路的山水人物,,沒有過多的個人標簽,但是一看又能看出是他的畫,,就像一個人穿校服也能穿出自己風(fēng)格一樣,,是很難做到的事情。 而陳少梅之所以能做到,,一方面在于他高超的天才,,一方面在于他的聰明,他繼承北宗明快挺拔的傳統(tǒng)風(fēng)格,,但又用南宗的一些畫法,,改善北方“過硬”的缺點,這么兩處摘桃,,再有機融合,,就有骨有肉,風(fēng)雅高致了,。 所以,,人們認為他是集大成者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樹石刻畫有郭熙式的精致,丘壑布置有劉松年式的整飭,,意匠境界有北宋式的開闊遼遠,,勁健的筆調(diào)中又有倪瓚式的沉著靜逸……”。 而他的人物也是很厲害的,,古代高士大家都畫,,造型也差不多,但陳少梅的高士看起來就是讀過很多書的樣子,。陳少梅的山水畫一般必有人物點綴,,人物畫也必有山水相襯。這套桌屏,,就是最好的山水人物渾然一體的畫面,。 陳少梅英年早逝,留下的作品不多,,但他的價值卻早就被人們認識到,,2004年,他的《二十四孝圖手卷》就在天津拍出了560萬的高價,,如果再出現(xiàn)不知道是什么價格,。2011年時他所作的一套《孔十爹連環(huán)畫稿》以1千萬左右成交,當(dāng)時最高估價也才650萬,。2014年嘉德拍《西園雅集圖》,,預(yù)展時這幅畫前圍的人一撥一撥的,我在一邊看一邊喜歡的不行,,完全不想抬腿,。當(dāng)時拍了兩千多萬,,看起來是不低的價格,但在今天動輒過億的近現(xiàn)代藝術(shù)品市場中來看,,陳少梅還是被低估了的一位,。而像關(guān)西春拍這件桌屏,這種形制特殊的精品,,也是賣一件少一件了,。 剛剛說到比陳少梅小兩歲的啟功,,他少年時代仰望陳少梅的故事,。那仰望愛豆不僅是口頭表達崇拜,要拿出實際行動,,你別說還真有,,啟功也畫了類似形制的八扇屏,而且也是山水題材,,更巧的是,,這件也出現(xiàn)在日本關(guān)西春拍中! 但是,,這件東西圖錄上是看不到的~,!說來也很巧,因為這件征集到時,,圖錄已經(jīng)印好了,,所以是放在一本只在現(xiàn)場發(fā)放的圖錄里,這是關(guān)西拍賣的傳統(tǒng),,每次都要弄些漏藏起來給來現(xiàn)場的藏家們一些驚喜彩蛋,。
啟功老爺爺那是老北京人兒了,,而且祖先還是愛新覺羅氏,屬于東北銀兒,。東北銀兒是小品掛,,北京人是相聲掛,我們啟功爺爺也是很愛講笑話,,逗樂的故事一大堆,。啟爺爺生活簡樸,從現(xiàn)有的照片看,,家里的陳設(shè)也并不精致,。但是,你看他的山水畫,,真是證明一句話,,叫做人不可貌相。 我們就拿這個八扇屏為例,,逐一來看一下啟功這個北京爺們筆下的精致,。 這是一套仿古的屏風(fēng),基本上每幅都有古人之法,。 先看這幅,,細細的綠竹秀氣無比。雖然啟爺爺沒說自己效法的是誰,,但我覺得點苔頗得沈周筆下趣味,。 這幅是仿元代陸廣,有蒼茫之致,。 這件是仿惲南田,。溪邊柳樹頗有惲壽平筆下的感覺。 這件則是效法明代吳門的王紱,,王紱特別擅長用干筆畫枯木,,啟功也用了渴筆來表現(xiàn)秋天的枯木,加上鮮艷的紅葉點綴,,產(chǎn)生更加強烈的對比,。 這件則是米家山水的筆法,。 仿王蒙王叔明,主要體現(xiàn)在松針描繪上,。 仿張僧繇青綠山水,,紅花點綴。 最后這開也沒有寫是效法哪位古人,,我覺得有點髡殘的意思,,還效法了一些王蒙的筆法。 怎么樣,,全部看完后,,是不是覺得啟功這位祖籍東北的北京人,筆下不僅是雅致,,而且是高致,。筆筆有來歷,有古法,,還有超脫的審美趣味,。 這是因為,啟功少年學(xué)畫時,,老師是溥心畬,!所以,他的山水畫,,格調(diào)首先是很高的,。而且啟爺爺進松風(fēng)畫會,號召取法古人,,所以筆下都是有文化含量的,,一點北宗的粗糙感都沒有。 啟功臨摹過大量古人筆跡,,且善取諸家,,米芾、元四家,、吳門四家,、董其昌等均有涉獵,留下許多仿效為名的作品,。例如“擬元人筆意”,,“擬元人小景”,“擬黃鶴山樵筆意”,,“仿石濤”,,“仿藍瑛”等,其中仿米家山水在11年時以超估價6倍的三百萬成交。 啟功山水畫的市場表現(xiàn)比較有趣,,你會發(fā)現(xiàn)他不只是一幅畫的成交價高于估價幾倍,他好多畫都被估得很低,,然后高價成交,。最夸張是在2011年,一幅估價6-8萬的山水立軸,,最后九百萬成交,。 比起書法,啟功留世的山水作品不算多,,以前大家都注重書法收藏,,近些年他的山水也是一路走高,因為畫的確實好,。 此次的山水八屏也是難得一見的特殊精品,,而且是擬古之作,其余有兩幅還在題跋中留下了對董其昌,、陸廣的評價,,相當(dāng)值得關(guān)注。 當(dāng)然,,啟功的字也一直是市場上的香餑餑,,你看,這么秀美的書法,,那么高致的山水,,誰還說北方爺們兒不懂高雅呢?
不論是畫還是字,,人們在評價啟功的作品時常常會覺得像喝了一杯“清茶”,,“萬象更新”四字遒勁秀雅、動中顯靜,,內(nèi)骨既輕,,張力十足。
啟功一直對蘇軾十分欣賞,,曾在文章中提到:蘇軾不愧是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聰明人,我們要向他學(xué)習(xí)這種勇于破除迷信的精神,。一個握筆有什么可神秘的,,在我看來就像握筷子一樣,怎么方便,,怎么舒服,,怎么便于使用,就怎么來好了,。 蘇軾不拘小節(jié),,不懼歲月的心情,酷愛玩具的大小孩啟功想必是理解的,,從上面這段話也不難看出啟功欣賞蘇軾在創(chuàng)作上敢于創(chuàng)新,,打破常規(guī)的精神。
蛤蟆禪:佛教語,。禪宗謂蝦蟆唯解一跳,,不解他術(shù)。比喻一知半解而不活潑,、不自由之“死禪”,。 啟功自評此幅蘭花凌亂,竹葉纏練,,你們都說我半桶水,,沒關(guān)系反正我是試著玩的。 再來看幾位其他的北方畫家,,筆下也是時不時小清新的很,。
北平畫壇盟主金城金北樓,,你就說這件扇面漂釀不漂釀,。
于非闇畫個蘿卜也是甜甜的。 更不用說王雪濤了,,本來就是以甜出名的,甚至還有人嫌他太甜,。怎么啦,,人家就算是北方老爺們,畫畫就不能萌萌噠甜甜的嗎,?
看了一圈北方畫家,我們下面來看看南方畫家,。為了突出對比,,這里說的南方,是吳儂軟語,,小橋流水的江浙地區(qū),。 比如,吳昌碩,,吳昌碩是浙江安吉人,。 浙江安吉的風(fēng)景是這樣的。 有名的安吉白茶是這樣的,。 但是吳昌碩的畫風(fēng),,跟這些一點不搭嘎。比起啟功的綠竹朱竹,,這墨竹簡直是一叢威震天,。
不過他這墨竹,也不算瘋狂的,,因為他是跟另一個浙江人學(xué)的,,那個人比他還狂。 這人就是浙江嘉興的蒲華,。
他的這竹石四屏,,相對來說精細和精神一點兒,但依然是大寫意的范疇,。 這倆浙江人畫的畫,,跟南宗完全沒關(guān)系,反而是以碑學(xué)的金石入畫,。 浙江人說完,,再來個上海人。王震,,出生在上海,,長在上海,然后,,他畫蘇武牧羊,。天啊,,畫的這個滄桑,站在畫外都替蘇武感到恓惶,。
王震以蘇武牧羊為題材創(chuàng)作過多幅作品,還和吳昌碩合作過扇面,,蘇武牧羊畫的人不少,但是王震在創(chuàng)作中刻意加深蘇武在塞外生活的艱苦,,天寒地凍,,衣衫襤褸,盡管未有細致刻畫,,人物卻因粗燥感,,顯得更加真實。 他寫的書法,,也和上海東方巴黎的精致完全不搭啊,。
看完這些畫,,是不是覺得,其實北方人才是細致,,而南方人生猛起來可不得了~ 當(dāng)然,,以上只是我有傾向地去選擇了一些作品,如果擴大范圍,,北方人畫的粗路子也很多,,南方人的細路子也是爐火純青,。但是作為藝術(shù)來講,國界都不分了,,就更不用分什么南北了,,藏畫也好,畫畫也罷,,無論取法南北,,都是各憑喜歡,畫兒好就成,! 最后放一個我們陜西人的代表,,趙望云。 關(guān)西每次總能在日本找到不錯的趙望云作品,,并且拍的也好,。可見當(dāng)年日本人來中國買畫,,也沒少夢回長安,。
雖然說了不要地域思維,但是,,不得不說,,我們陜西出來的畫家,真的統(tǒng)一都有根植在骨子里的黃土氣息,。就好像我家里不缺沙發(fā)椅子,,但有時候還是愛蹲在墻角刷手機啊~ 日本關(guān)西拍賣此次近現(xiàn)代部分,還有一些價格很便宜的東東,,列舉在后面,,供大家參考欣賞~比如這件黃賓虹,估價低的不像話~
黃賓虹此時仍以干筆淡墨、疏淡清逸為特點,,細筆勾勒小徑,、房舍,營造出虛與實的對比,,然而此時所作已不再局限于古人,,而是在師“造化”的探索過程中,無疑是后期畫風(fēng)改變的“地基時段“,。
張大千畫花卉的講究是“需用筆”,不可草率,,用細筆勾勒出花卉的莖葉,,輔以濃淡相宜的墨色,才能好看,,說的就是這幅芭蕉沒錯了,,其墨色輕重得宜,枝葉線條生動流暢,,隱隱的淡綠色尤為精彩,,淺淺顯出“綠了芭蕉,紅了櫻桃”的初春景象,。
吳石仙是清末民國著名畫家,,擅長山水畫,,從日本留學(xué)歸來后,他整合西洋水彩畫技法,,山水之中的煙雨畫得極為精妙,,水墨淋漓,煙雨變幻,。
這幅漓江所見畫于廣州,當(dāng)年李苦禪受邀前往廣東訪問,,看到祖國興興向榮,,不由得心生壯志,,立下百幅創(chuàng)作的愿望,。80年代初,李苦禪仍處在創(chuàng)作黃金期,,1981年他還完成了巨作《盛夏圖》,,令人佩服老先生的精力。 李苦禪的禽鳥造型往往比他人更為傳神,,他強調(diào)禽類的造型結(jié)構(gòu),、透視關(guān)系,在眼睛上特別下功夫,,為達傳神在點睛技法上多有試驗,。 因為禽鳥的創(chuàng)作太過有名與市場價值的水漲船高,,這類作品的真假難辨,此幅的來源有序顯得尤為重要了,。
松、竹,、梅,、蘭是董壽平作品中的佼佼者,尤其以朱砂紅梅著稱,,梅花盡態(tài)極妍,,觀者賞心悅目。
范曾的牧童通常只有牛作伴,他會省略掉場景的襯托,,留白以觀者想象空間,,而人物線條多頓挫轉(zhuǎn)折,帶出牧童與牛之間角力的姿態(tài),意趣活潑,,形象傳神,。
魯迅之弟周作人,,是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也是一生只用毛筆書寫的文人。這件行書,,是他讀《宋瑣語》的讀后感,,可以看到他對郝蘭皋的評價甚高,也對書中的各種片段發(fā)表了自己的見解,。他的行書生澀古拙,,不似一般的文人字,但這種富有別樣書卷氣的字,,細讀之下也很耐看,。
王震因為跟吳昌碩走得很近,,他的書法也受到吳昌碩影響,,這幅行書對聯(lián)運筆氣勢雄健,金石氣息濃重,。王震社會活動廣泛,,上海的各種藝術(shù)、慈善,、佛教及其他各種社會團體,,都有他的身影,。日本人最愛他的作品。
傅抱石寫的“隹五月既死霸,,辛未王史小臣守”來源于經(jīng)文“守殷銘”,,整句為:“隹五月既死霸辛未,王史小臣守事于夷,,賓馬兩,,金十鈞,守敢對揚天子休令,,用作鑄引中仲寶簋,,子子孫孫永寶用。奇觚室吉金文述所收守敦銘,。 最后放幾張王雪濤的花鳥,,清新萌甜,寓意也好,,真是非常招人喜歡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