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小心,把古畫放大了看,,驚呆了,!
2018-04-07
古典書城
羅丹先生說過: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span> 美與樂趣都是如此。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 一枚發(fā)現(xiàn)美與樂趣的放大鏡,。 不錯,,放大鏡。 中國國畫藝術源遠流長,, 而且總是一副士大夫的風雅面貌,, 有的朋友想要欣賞, 卻只看到它的高冷,,望而卻步,。 但只要你試著走近它一點,放大它一點 就不難感受到名畫的美與趣味,。 接下來,,小編就帶你開天眼。 01 郎世寧等馬術圖軸 乾隆皇帝在避暑山莊,,招待阿眭爾撒納與蒙古族的和特部班珠爾等人一道觀看了精彩的馬術表演,,并讓郎世寧組織宮廷畫家記錄下這次盛會,。 這樣看不出啥來吧? 不廢話了,,放大: 這是一般的騎行身姿,。 進階版: 馬上站立還吹笛, 就問你們服不服,? 玩倒立的表示不服: 金雞倒立,, 姿勢加十分; 白馬掛三檔,, 速度加十分,, 完勝。 然而,,就在乾隆即將宣布倒立哥奪冠時,, 白旗組合發(fā)話: 我估計在上面的小哥大概十分忐忑了。 后面追著那位是負責急救的御醫(yī)嗎,? 02 萬樹園賜宴圖 1754年,厄魯特蒙古四部之一的杜爾伯特部由其三位首領帶領,,投奔至清廷烏里雅蘇臺。乾隆帝大悅,,在避暑山莊的萬樹園為他們舉行隆重的接待宴會,。本圖與《馬術圖卷》同為西洋人郎世寧組織宮廷畫師創(chuàng)作。 放大到這里暫時還看不出來什么,。 繼續(xù)放大…… 嗯,?有兩位同學在交頭接耳哦。 左邊這位邊說邊拿手指向上比劃,, 眼睛也向上翻,。 嗯?難道你竟膽敢揣測圣意,?,! 哼,他不知道,, 前面已經(jīng)有幾位在偷聽了。 嗯,,知道偷聽時不能回頭看,, 看來是八卦娛樂界的老油條了。 但他們身后的才是深藏不露的高人,, 對于自以為是的議論,, 他們往往不發(fā)一言, 只是暗中觀察,,笑而不語,。 官員之中,, 有一位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這年頭,,翻白眼就如此有魅力,? 是什么讓你翻出了如此不羈的白眼? 難道你和我一樣,, 背負著與年齡不匹配的帥氣和財富,? 03 清代小朋友不開心 打拼起事業(yè)來,男人就是難人,。 那么,,小孩總可以快快樂樂的吧? 抱著這樣的期待,, 我打開了《孝全成皇后與幼子像軸》,。 萌萌噠的孩子。 等一下,,好像有哪里不對,。 放大…… 不,不能放棄信心,, 我可以找到萌寶的,! (心底卻有一種不好的預感) 道光帝喜溢秋庭圖 隨著鼠標滾輪的推動,我的心跳也逐漸加快…… 呃,,小孩子吵架而已,, 右邊這位小弟弟還指著人家告狀。 看來是真生氣了,,不開心也可以理解,。 嗯,我就這樣安慰自己,。 弘歷雪景行樂圖 放大,、放大、放大…… 已然被小朋友感染,,不想再說什么,。 04 仇英版清明上河圖 宋代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幾乎人人皆知,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明代也有一版《清明上河圖》,。 仇英版《清明上河圖卷》(局部) 仇英版《清明上河圖卷》 結構,、布局上參考宋代張擇端版的《清明上河圖》, 但描繪對象上有所差別,。 宋版《清明上河圖》描繪的是汴梁街市,, 而仇英版《清明上河圖》 描繪的則是明代中期蘇州的繁榮景象。 其中暗藏著不少有趣之處,。 倆爺們兒當街半裸打架,,而且絕招是——揪頭發(fā),。 “爹爹,外面在打架誒,!出去看熱鬧吧,。” “咱坐四輪車的不屑于看這種熱鬧,?!?/span> “不就是摔跤嗎? 我白褲子怕過誰,?,!” “這木頭是金箍棒嗎? 累死我了,,先歇會兒,。” “哥們兒我錯啦,,別懟我啦,。 再鬧牛該跑啦?!?/span> “施主,,看在我?guī)煹茴^頂七層寶塔的份上, 給個比特幣唄,?!?br style="max-width: 100%;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05 五牛圖 《五牛圖》是唐代韓滉創(chuàng)作的黃麻紙本中國畫,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也是現(xiàn)存最古的紙本中國畫,。 在此畫中,“點睛”是牽動全局的關鍵,。 畫家用細膩的筆觸勾勒出牛的眼睫毛,, 以至于有女網(wǎng)友感嘆這牛的眼線畫得比她還好。 “大眼睛睫毛膏萌???,你值得擁有?!?/span> “看在我無辜的小眼神的份上,, 就給我點草吃吧?!?/span> 牛兒憨厚老實不假, 但你以為這就是牛性的全部嗎,? 偶爾人家也會調(diào)皮一下的,。 “略略略略略……” “傲嬌如我,,走路從不低頭?!?/span>
搗練圖 《搗練圖》是唐代畫家張萱的名作,,現(xiàn)藏于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描繪了唐代城市婦女在搗練,、絡線,、熨平、縫制勞動操作時的情景,。 其線條工細遒勁,,人物形象逼真,刻畫維肖,,流暢,,設色艷而不俗,反映出盛唐崇尚健康豐腴的審美情趣,。 嗯,,美麗的勞動女性們干活也很優(yōu)雅。 等等……是不是有多余的人搶鏡了,? “鏡頭在哪里,? 我要特寫, 我要特寫,!” 07 浴馬圖卷 此畫是元代趙孟頫的作品,,畫中馬的姿態(tài)各異,神態(tài)生動,,或立于水中,,或飲水吃草,有的昂首嘶鳴,,或臥立顧盼,。 馬倌們牽馬臨溪,或沖浴馬身,,或于岸邊小憩,。人物、鞍馬分別施以不同色彩,,做到了色不掩筆,。用筆精細,色調(diào)濃潤,,風格清新秀麗,。 劉海?還中分? 這風騷的小馬哥…… 吶,,可以看到,, 這匹馬胸前的黑斑、左后腿上的傷口都被表現(xiàn)出來了,。 馬尾和頸后的鬃毛線條分明,。 更厲害的是, 馬腿在水中引起的波紋都被準確地描繪出來,。 我得承認,,趙孟頫雖然人少了些骨氣, 但藝術造詣還是過硬的,。 不過看到這里原諒我沒忍住笑了,。 小趙你是個忠實的記錄者,什么都畫啊,。 08 踏歌圖軸 南宋·馬遠·《踏歌圖軸》 ——就是一幅山水圖而已嘛,, 有什么好看的? ——你確定,? 請開始你的表演: 哈哈哈,,原來這就是“踏歌”啊。 “不如跳舞,,種地倒不如跳舞,。” 這農(nóng)民伯伯樂呵的,, 舞姿可與尼古拉斯·趙四一拼,, 后面的大叔都要抓不住了。 09 張果老見明皇圖卷 此卷是元代畫家任仁發(fā)人物故事畫的代表作,。全圖設色明麗古雅,,人物表情生動細膩,瞬間的動態(tài)表現(xiàn)得極為成功,,體現(xiàn)了元代人物畫高超的藝術水平,。 畫風看上去挺典雅。不過,, 這一伙人注視的那個小東西是什么鬼,? 還是看不出來,老鼠,? 腿不該那么長啊,。 難道是黃鼠狼? 張果老把黃鼠狼給皇帝看是幾個意思,? 再放大看看: 居然是張果老的小毛驢…… 是真的小??! 傳說張果老騎的是一匹紙驢, 平時不用時疊起來放進口袋,, 要騎時吹口氣就變真驢,, 騎上它可漂洋過海,,十分神奇,。 10 執(zhí)筆方式大不同 提起毛筆的正確執(zhí)筆方式, 你是不是想到并且只想到了這個,? 不奇怪,,我們小時候學書法, 幾乎都是被這樣教導的,。 但事實上,, 執(zhí)筆方式并不只此一種才算規(guī)范, 啟功先生也說過: “沒聽說拿筷子還有專門的方法,! 怎么方便把飯菜送進嘴,,就怎么夾。 寫字也是一樣,, 怎么寫得順手,、寫得好, 就怎么執(zhí)筆吧,?!?/span> 而從國畫里面, 我們也的確可以看到,, 古人的執(zhí)筆方式與今天不同,, 而且是各有不同。 東晉·顧愷之·《斫琴圖》 局部放大之后,,我們可以看到: 畫中人物所用執(zhí)筆方法是 以食指為主,,大拇指為輔, 即二指執(zhí)筆法,,俗稱“二指禪”,。 這是一種最簡單靈活的執(zhí)筆方法。 想知道大名鼎鼎的王羲之是如何握筆的嗎,? 宋·梁楷·王右軍書扇圖 在這幅宋代的畫作中,, 王羲之所用執(zhí)筆方式與 同時代的顧愷之一樣, 都是“二指禪”,。 “畫符要用二指禪,,一張就賣兩塊錢?!?/span> 現(xiàn)在你或者家里孩子到書法班學習,, 如果用這樣的方式執(zhí)筆, 一定會被老師認定是野狐禪。 不過你可以反駁啊,。 ——“誰教你這樣拿筆的,?!” ——“王羲之,!” 到了南北朝,, 二指與三指單鉤式執(zhí)筆法流行開來。 北齊·楊子華·《校書圖》(宋代臨摹本) 局部放大后: 宋代雖以單鉤式執(zhí)筆為主,, 但雙鉤執(zhí)筆法漸興,。 南宋張思恭(傳) 《猴侍水星神圖 》 正所謂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 時間長了,, 人們拿筆的方式也花樣百出了,。 演變到清代, 出現(xiàn)了單鉤,、雙鉤,、四指、回腕等 執(zhí)筆法多元并存的局面,。 這些執(zhí)筆方式的變化,, 如果沒有國畫的記錄, 我們也許很難了解到,。 11 不負丹青 近現(xiàn)代·溥心畬·《蛺蝶圖》 比起國畫,, 我們往往更喜歡現(xiàn)代的高清攝影、手繪插畫等等,。 但這些都無法替代國畫的價值和魅力,。 每一幅都經(jīng)歷了時間的考驗, 每一幅都見證了歷史的變遷,。 其中最典型者是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 此圖繪制完成于1350年, 被譽為“畫中之蘭亭”,。 后來幾經(jīng)易手,, 并因“焚畫殉葬”而身首兩段。 前半卷:剩山圖,, 現(xiàn)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館,; 后半卷:無用師卷, 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館,。 2011年6月,, 前后兩段在臺北故宮首度合璧展出, 寄予了兩岸人民的美好期冀,。 此圖為《沈周仿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卷》(局部),。沈周此幅臨作基本上保留了原作被毀前的面貌,,故這幅作品除具有本身藝術價值之外,還有重現(xiàn)黃氏原作的重要意義,。 所謂“于纖毫處見匠心”,。 調(diào)侃歸調(diào)侃,樂趣歸樂趣,, 畫中的每一處細節(jié),, 都是藝術家的才情。 可惜,,現(xiàn)在懂他們的人太少,。 有多少名畫湮沒在歷史風煙中? 艱難留存到現(xiàn)在的珍品,, 又耗費了多少代人的心血? 可它們躺在博物館的玻璃柜中,, 少有人問津,。 宋·趙佶·《芙蓉錦雞圖》 作為中華文化的傳承者, 如果你愿意,,請多看一眼它們,, 看看朱耷白眼, 看看吳帶當風,, 看蝶成雙,,人獨立,山萬重…… 在博物館或手機屏上都好,, 只要讓它們進入你的心里,。 那些藝術家也會寬慰一些。 丹青未負我輩,, 我輩莫負丹青,。 編輯推薦更多精彩內(nèi)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