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歷史變遷,、朝代更迭,、天下分合,為我們留下了無數(shù)的未解之謎,。俗話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人們對于財寶的追求,,貫穿于整個人類文明,。 我國歷史上也出現(xiàn)了很多寶藏之謎,,這些藏寶之地,,引得無數(shù)人心向往之。遠的有秦朝藏寶之謎,、唐朝藏寶之謎,,近的有張獻忠寶藏、闖王寶藏,、天平天國寶藏等歷史傳聞,,不知真假,因為這些寶藏至今尚未被發(fā)現(xiàn),。 小編今天要說的寶藏,,卻是中國藏寶最多的寶藏。這個巨大的財寶聚集地,,到底是哪里呢,?不是在陸地之上,而是在海洋之中,,位于我國南海海域,。說到這個南海寶藏就不得不說一說,我國歷史悠久的“海上絲綢之路”,。正是由于這一條海上的通商道路,,才成就了這么一處藏寶之地。 早在漢朝,就有很多當時的商人,,途徑南海,,將中國物產(chǎn)遠銷海外。這條海上商路,,延續(xù)千年而不斷,。古代的造船技術和航海水平,決定路途的較高的風險系數(shù),,導致沉沒在南海海底的古代商船不計其數(shù),。 根據(jù)海洋歷史專家評估,沉入我國南海的古代大型商船至少有二千艘,,且大部分滿載金銀珠寶,、上品瓷器,根據(jù)古代商船運載力,,專家保守估計,,南海海底至少藏有有價值四千億的財寶,。值得一提的是該海域除了中國古代各朝沉船,其他各國沉船也不在少數(shù),,而且大多數(shù)船艙都是封閉的,,里面的東西完好無損。 那么這個一處藏寶無數(shù)的海域,有沒有探險者去撈取呢,?當然有,。南海眾多沉船中,就有一艘叫“哥德馬爾森號”,,是荷蘭東印度公司商船,,于1752年從廣州港出發(fā)駛往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航海日志記載船上裝有瓷器239200件,,漆器625件,,絲綢5240匹,茶葉686997公斤以及木材,、金條等貨物,,中途沉沒于印度尼西亞海域。1985年,,英國人邁克爾·哈徹打撈該船,,并將打撈的15萬件景德鎮(zhèn)窯瓷器和125塊金錠在阿姆斯特丹拍賣,獲利幾千萬美元,。 近些年來,,中國水下考古事業(yè)也得到了長足發(fā)展,,逐步開啟了在南海海域水下考古調查與發(fā)掘工作,也出水了一些珍貴文物,,取得了一定成果,,加深了人們對海上絲綢之路的認識。但是,,在南海海域進行大規(guī)模發(fā)掘打撈的,,大多數(shù)還是外國人,這也導致了中國古代大量瓷器珍寶流落海外,,有時候國家不得不花大價錢去國外購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