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岜沙苗寨·貴州黔東南從江縣 去岜沙的路上,,有各種各樣的寨。我喜歡走走停停,,進進這些游人罕至的寨子,,看看當?shù)厝似饺盏纳睢?/span> 在貴州,苗侗村寨是用禾晾架曬稻谷的,。我猜想這邊實在沒有平地可以曬谷,,所以這里的先民才創(chuàng)造了這種曬谷方式吧。 糯禾收割后,,人們將數(shù)百棵糯禾做成一捆,,一捆十來斤,在禾晾架上晾曬1個月,,最后收進禾倉,。 小村的路口,有家榨茶籽油的小店,,老板邊烤火,,邊慢悠悠地忙活著。煮熟的茶籽用這部機器壓榨出茶油,。 人們在田頭聊著天,,母雞在發(fā)呆,鴨子也在伸懶腰,。 去岜沙的路,,導(dǎo)航把我們帶到一條泥濘的山路,。路兩旁厚厚的枯葉,說明這是條極少人踏足的小路,。 路上一群矮腳山羊好奇地看著我們這些不速之客,。 到達岜沙苗寨時已經(jīng)下午四點多了。由于我們走的這條小路是從苗寨后的大山繞過來的,,省了一筆門票費用,,只可惜錯過了表演。 岜沙號稱中國最后一個持槍部落,,【蘆笙場】便是這些槍手平時表演的地方,,其實只是一些歌舞表演,,結(jié)合當?shù)貥屖趾顽牭短觐^等元素,。 這位持槍的大叔看到我們停車,主動找我們聊,,說可以做導(dǎo)游,。 既然時候不早,也沒表演看了,,抓緊時間請導(dǎo)游帶我們逛逛也不錯呀,,說不定還能玩玩他的槍。于是談好價錢就隨他到處轉(zhuǎn),。 來到一個無人的小樹林,,大叔開始展示他的槍,并裝上火藥,。拿槍拍張游客照自然是必不可少的項目,。 岜沙苗寨并不大,說不上有什么特別風(fēng)景,。我想這里唯一的賣點就是槍了,。 大叔說他年輕的時候在廣東打工,現(xiàn)在家里開發(fā)旅游了,,他回來成為槍手表演隊的表演者之一,,不用出去打工了。 大叔把我們帶到自己家,,家里除了他那位聽不懂漢語卻依然熱情的老伴,,就只有旁邊這條狗了。 環(huán)顧大叔的家,,極為簡陋,,只有兩張椅子。雖然旅游開發(fā)了,,但生活還不是太富裕,。 在云貴高原的大山皺褶里,,像這樣的少數(shù)民族村寨數(shù)不勝數(shù),但不是每個都能這么幸運,,被開發(fā)成旅游景點,。 我們路過很多村寨風(fēng)景并不比這些景點差,只是因為交通不便,,游人罕至,。 那里的年輕人依然需要到發(fā)達的地方打工掙錢,老人依然在家耕著祖輩留下的一畝三分地,。 關(guān)于配槍:岜沙漢子終身帶槍(岜沙持槍獲得公安機關(guān)特別批準),。以前是為了狩獵,現(xiàn)在主要在迎接貴賓和有重要慶典活動時,,才會對天鳴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