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吳軍 本文為瞭望智庫書摘,。摘編自《見識》,中信出版集團出版,,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1過度關(guān)心可能會坑了孩子中國很多父母過分關(guān)心自己的孩子,生怕他們走錯了路,、吃了虧,,或者錯過什么好機會。很多父母找我聊他們的孩子,,這些父母幾乎都是中國的高級知識分子,、精英階層和高級官員,他們的孩子并非上不了好學校,,或者在職業(yè)發(fā)展上不順利,,恰恰相反,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孩子是在中國或者美國最好的大學讀書,,進了世界最著名的公司或者從事著很有前途的職業(yè),。比如,很多孩子是在國內(nèi)的北大和清華,,或者國外的斯坦福大學,、卡內(nèi)基-梅隆大學等著名學府里讀書,而工作單位也是在谷歌,、微軟,、亞馬遜,或者知名的投資銀行、大型咨詢公司等,。這樣的年輕人在大部分人看來已經(jīng)很有出息了,,中國有一個專門的名詞來形容他們——“別人家的孩子”。但是他們的父母還是不放心,,生怕他們選專業(yè)或者就業(yè)時吃虧,,甚至在公司里選錯了項目吃虧。 遺憾的是,,這樣過度的關(guān)心對孩子不僅沒有好處,,還可能坑了他們。我們不妨從下面三個角度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第一,,雖然中國有“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的說法,,這在兩千年幾乎一成不變的社會里,,或許有點兒道理,但在社會變化日新月異的今天,,老年人的見識未必比年輕人更正確,。如果我們相信社會的變化總體上是進步的,、往前發(fā)展的,,那么年輕人的所知所得,從總體上講一定比上一代多,。小公司尚且有可能后來居上超越前面曾經(jīng)非常輝煌,、體量大許多倍的大公司,更何況一個新時代的個體在接受更好的教育后超越上一代的個體呢,?而且,,現(xiàn)在的競爭很多都是理念的競爭,小公司實現(xiàn)超越的原因可能是理念更新,,它們和大公司之間也就是新舊時代的競爭,,舊的時代一定競爭不過新的時代。同樣的道理,,如果兩個年輕人在社會上競爭,,一個是新時代的思維方式,一個是父母傳遞給他們的舊時代的思維,,后者不免會敗落,,甚至被淘汰。 教育中最可怕的事情是,,用上一輩的思想教育這一輩的人如何去迎接20年后的未來,。 第二,可能有人會問,如果年輕人跌了跟頭怎么辦,?或許我有點兒宿命論,,但是我相信“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的道理,。這不僅在投資上是個鐵律,,在人的成長上也是如此。人不可能一輩子不栽跟頭,,如果一定要栽跟頭,,早一點比晚一點好。無論父母多么正確,,也不可能呵護孩子一輩子,,孩子終究要長大。如果20歲栽跟頭,,有的是機會站起來,,到了40歲再栽跟頭,站起來就沒有那么容易了,。美國的國父杰斐遜就經(jīng)常講,,要相信年輕人,相信未來,。 對于自己的孩子,,我從來沒有限制她們做什么、找什么樣的男朋友,。我的大女兒對于自己未來的職業(yè)想法已經(jīng)換了三次,,我從來不過問,最后被她通知到就好,。在我看來,,年輕的時候栽栽跟頭沒有什么了不起,能夠因此成熟起來反而是件好事情,。 有一次在她的學院和她們院長談公事,,談話間院長問起我孩子在學校的情況,都選了哪些課程,,我說我一無所知,,但是我相信老師們會幫她解決這些問題。那位院長頗為奇怪我會非常仔細地和他談?wù)搶W院里一些教授的科研,,卻不過問女兒的學業(yè),。我說,教授們或許會覺得我的建議有價值,,因為我過去負責過一些科研工作,,但是我的女兒未必這么覺得,。雖然我知道她如果聽了我的建議在學業(yè)上或許會順利得多,但我并不打算強制她聽我的意見,,孩子的生活是她自己的,,栽跟頭、走彎路都隨她去,,好在年輕人總是有試錯的本錢,,管多了只能添亂。我母親常對我講,,兒孫自有兒孫福,,我想這是老人應有的智慧。 第三,,我是說給中國的父母聽的,。在現(xiàn)代社會,婚姻更多是兩個人的事情,,而不是一大家子一起摻和的事,。相比西方國家,中國的父母比較愛干涉孩子的婚姻,,雖然他們是出于好心,,卻未必能起到好的作用。 30年前中國人的婚戀觀非常簡單,,父母那點成功的經(jīng)驗放到今天早已沒有了什么價值,,如果父母的婚姻都失敗了,再給子女出謀劃策就更顯得可笑了,。雖然他們會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但是沒有成功過的經(jīng)歷可能帶來的是另一次失敗,而不是成功,。我曾經(jīng)遇到過一位各方面條件都不錯的職業(yè)女性,年紀已經(jīng)不小,,但婚戀就是不順利,,后來才知道她背后有一個不成熟的母親和姨媽在不斷地給她出餿主意。 2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成熟起來的意義何在,?只有父母成熟了,,才能讓孩子有一個好的起點。父母應該明白,,自己生活的年代比子女們早了30年,,接受的是30年前的理念,代溝是一定存在的,。如果父母意識到這一點,,就需要和孩子們一同學習,、一同成長。 很多年前,,當高中生和大學生都癡迷于臉譜網(wǎng)時,,已經(jīng)35歲的拉里·佩奇講,他不覺得臉譜網(wǎng)對30多歲的人有什么用途,。拉里·佩奇這樣思想開放的互聯(lián)網(wǎng)精英尚且不能理解小十多歲的學弟學妹們的想法,,更何況隔了一代人的父母與子女之間呢!幾年后,,我向年輕人了解為什么他們喜歡“閱后即焚”的社交產(chǎn)品Snapchat(一款照片分享應用),,我發(fā)現(xiàn)年輕人的一些想法,年長10歲的扎克伯格確確實實是無法替他們想到的,。 我的兩個女兒年紀僅僅相差6歲多,,使用互聯(lián)網(wǎng)的習慣就完全不同,在妹妹看來,,姐姐使用的臉譜網(wǎng)和其他互聯(lián)網(wǎng)服務(wù)都是“老人家”的產(chǎn)品,。后來,在接待年輕創(chuàng)業(yè)者時,,只要他們做的是和年輕人有關(guān)的產(chǎn)品,,我和合伙人都要讓我們的孩子們來試用,然后談體會,,因為年輕人有很多老一代人所沒有的看問題的視角,。 父母成熟,首先自己要不斷地進步,。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的觀察和學習能力其實非常強,父母身上哪怕有一點點的壞習慣,,孩子很容易就能學會,。很多父母自己經(jīng)常看無聊的電視節(jié)目,,長時間地打麻將,,卻逼著孩子讀書,可以想象孩子讀好書的可能性不大,。還有一些父母當著孩子的面相互爭吵,,或者和別人爭吵,這些其實都在影響著孩子的成長,。我的一位校友,,自己創(chuàng)業(yè)非常忙,但是仍然把孩子培養(yǎng)得非常好,,后來孩子上了哈佛,,我問他是怎樣解決孩子的教育問題,,他說:“把孩子也培養(yǎng)成小創(chuàng)業(yè)者?!?/span>在上哈佛前,,他的孩子組織起一個慈善組織,經(jīng)營得不錯,,在當?shù)匾残∮忻麣狻,,F(xiàn)在他的孩子雖然上學去了,這個組織依然在當?shù)匕l(fā)展得很好,,說明他當初做的事情很有前途,。事實上,我的這位校友雖然事業(yè)非常成功,,但是為人謙和,,非常勤勉,他本身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3家長要時刻提升自己除了與時俱進和給孩子做好表率之外,,中國這一兩代父母還要完成一個非常艱巨的任務(wù),即在觀念上從農(nóng)耕文明的思維方式向現(xiàn)代商業(yè)文明的思維方式轉(zhuǎn)變,。中國從1978年改革開放開始,,僅僅用了30多年的時間就走完了西方國家200多年的工業(yè)化道路,將三次工業(yè)革命壓縮到一次完成,。雖然技術(shù)進步可以加速,,財富積攢時間可以壓縮,但是需要幾代人才能完成的觀念更新很難在一代人的時間里實現(xiàn),,處在這樣一個變革時期的家長要特別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認知,。 今天,中國依然有很多父母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私產(chǎn),,不論多大都說孩子應該聽自己的話,、孝順自己。這種認識其實還停留在農(nóng)耕文明時代,。那時沒有健全的社會保障制度,,一個大家族的人要抱團取暖,很多事情才能解決,,養(yǎng)老就是最現(xiàn)實的問題。哪個大家族能夠做到幾代人和睦相處,,就能在競爭中取得優(yōu)勢,。當然這種家長制不僅讓女性沒有地位,也大大地限制了個人的發(fā)展,。 在今天,,很多觀念不僅顯得不合時宜,,而且對孩子的發(fā)展也不利。今天,,如果能讓孩子從心里尊重父母,,在行動上愿意和父母交流,那么比停留在形式上的孝順有意義得多,。在當下,,我倒認為父母和子女之間所缺乏的恰恰是彼此的尊重和理解。我的母親和岳母在幾代人間的相互關(guān)系上都有兩個共識,。首先,,在我家,我和我妻子是主人,,她們都是客人,,因此沒有發(fā)言權(quán)。當然,,到了她們家,,她們便是主人,我們沒有發(fā)言權(quán),。其次,,對我的孩子怎么教育由我們自己決定,她們不多發(fā)言,。很多人都說我們家里的老人很開明,,但是她們并非一開始就有這樣開明的想法,而是靠自己不斷地與時俱進,,以及我們不斷對她們施加影響的結(jié)果,。我或許應該慶幸,我的父母和岳母都很成熟,。 然而父母不成熟,,做子女的也有責任。很多年輕人總想著讓父母理解自己,,也不想想父母在幾十年前接受的是農(nóng)耕時代的觀念,,如果自己不主動和父母溝通,這個代溝是很難跨越的,。一些年輕人講,,我經(jīng)常給父母打電話問候他們,其實這種簡單的問候,,以及那些彼此已經(jīng)重復說了半輩子的,、關(guān)于自己家庭或者親戚之間的閑話,說得再多也幫助不了父母進步,。年輕人應該把自己看成是一個成年人,,用一種尊敬,,而且是成年人之間的溝通方式和長輩說話,要不斷將自己接受的新思維方式和理念傳遞給父母,。 我過去會把讀書心得告訴父母,,把自己對時事的看法告訴他們,也會把我買的書給他們讀,,然后一起討論里面的事情,。這樣他們漸漸發(fā)現(xiàn),從我身上學到了用另一種方式,、一種30年后的方式看待世界,。我也會告訴他們幸福來自我自身的感受,而這一點不會因為別人的祝?;蛘咴{咒而改變,。對他們最有意義的是,當他們有了一種新的理念,,再去和他們的同事或者朋友溝通時,,那些老朋友會羨慕他們,羨慕他們思想能跟得上形勢,。這個時候,,他們會真心覺得自己的孩子在很多方面已經(jīng)超過他們了。 我的大女兒在高中畢業(yè)時,,她的校長讓每一個同學給家長寫封信,。我讀了她的信很有感觸,她除了表達了感激之外,,還講到了一個觀點:“既然有白天就有黑夜,,那么我們不能夠因為喜歡白天就厭惡黑夜。因此,,我們不應該由于自己對一件事情的喜愛,,就不寬容別人做相反的事情?!碑敃r讀到這里,,我真的感覺受到了教育,甚至覺得這不像是一個我過去一直認為長不大的孩子說出的話,。 在我周圍有不少來自農(nóng)村或者貧窮家庭的子女,,通過努力實現(xiàn)了社會階層的進階,很多已經(jīng)成為社會精英,。 我接觸過那些朋友家里的老人,,發(fā)現(xiàn)他們有三個共同的特點。 首先是大氣,、開朗,,不斤斤計較,不倚老賣老,。其次,,雖然他們自己受教育程度不高,但是學習的愿望很強烈,,愿意嘗試新的東西,、接受新鮮事物。有一次,,一位過去長期生活在農(nóng)村,、現(xiàn)在到美國看望子女的老人和我講:“你們(指我和他的孩子)也不比過去那么年輕了,多保重身體,,注意飲食,,少吃紅肉(指豬牛羊肉)?!蔽衣犃怂詈笠痪湓捰X得很奇怪,,這位老伯一直生活在農(nóng)村,怎么會知道要少吃紅肉這件事,,這是一般美國醫(yī)生給人的建議,,很多中國老人覺得冬天吃羊肉是大補的。于是就問他怎么有這個常識的,。他講,,來到美國后,醫(yī)生們給他新的飲食建議,,雖然和他過去幾十年的經(jīng)驗不同,,但是他覺得有道理就接受了??梢?,一個人是否愿意接受新的知識,在于是否有開放的心態(tài),,而非過去的教育程度,。 最后,雖然那些老人在物質(zhì)上不富有,,但是在精神上會不斷給予子女支持和鼓勵,。同樣是上面這位老人,當他兒子在美國打拼最辛苦的時候,,從來對孩子都是說不要有后顧之憂,,孩子留在美國還是回到中國他們都支持,也從來不伸手向孩子要錢。生長在這樣家庭里的孩子是幸運的,,因為他們能有一個不錯的起點,。 孩子在某種程度上是放大了的自己,要想讓他們有出息,,父母們先要成熟起來,;要想讓孩子將來成為精英,自己要先成為精英的父母,。 總監(jiān)制:吳亮 監(jiān)制:夏宇 責編:戴麗麗 李逸博 編務(wù):黃俊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