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自黃麗彰《錯愛:婚外情的危機與轉(zhuǎn)機》 有人說過,,現(xiàn)代人最大的悲劇是誤把婚姻和愛情聯(lián)結在一起。我們在婚姻中期待愛情,,要求愛情,,可惜這并非必然會發(fā)生的。當愛情的感覺在婚姻中淡化時,,就會令人陷入失望,、頹喪、悲哀的深淵,。面對這個困局,,現(xiàn)代人另一個極端的反應是完全不信任婚姻中有愛情,干脆把婚姻和愛情清晰地分割開來,,結果他們?yōu)榱吮4鎼矍槎唤Y婚,,恐怕婚姻是愛情的墳墓。 曾經(jīng)有一部英國電影,,劇中男主角深愛著女主角,,但決定不與她結婚,他的理由是“他愛她”,。這個反應,,處處反映了愛情與婚姻是分割的,甚至是敵對的,,為了愛,,寧愿不結婚,。在筆者的輔導工作里,亦碰上很多期望擁有一個配偶和一個情人的受助者,,配偶可以提供實際生活所需的東西,,而情人便是談情說愛的對象?;橐雠c愛情仿佛是孿生姊妹,,但又似是水火般格格不入。 究竟愛情與婚姻的關系是怎樣的,?翻看歷史,,才曉得在婚姻中講求愛情是相當近代的產(chǎn)物。素來婚姻并非愛情的歸宿,,昔日男女結合,,只是人生發(fā)展階段的任務,就如生老病死般自然,。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結婚是為了生兒育女,,傳宗接代,。子女是勞動力的來源,而家庭是提供經(jīng)濟和生活保障的單位,。對古代男女來說,,結婚是一項責任,而非一種選擇,。婚姻的社會功能性任務,,遠遠超越個人的情感需要。 時移勢易,,結婚已經(jīng)從責任變成選擇?,F(xiàn)代人不用再靠生兒育女來提供勞動力或生活保障,家庭的各種社會功能逐漸瓦解,,個人的經(jīng)濟保障由專業(yè)技能而來,,子女教育由學校承擔,年長者交由老人院照顧,,家庭還剩下什么功能,?個人的結婚動機便由責任轉(zhuǎn)為尋求個人幸福,追求愛情,;尋求知心愛侶便成為現(xiàn)代人主要的結婚動機,。 究竟什么是愛情?對很多現(xiàn)代人來說,,所謂愛情,,似乎是希望找到一個愛惜自己的人,,解決心靈上的需要。例如存在的孤單與空虛感,,釋放自己在原生家庭的創(chuàng)傷,,盼望擁有自己下一代的渴求,等等,。個人需要是主要的考慮因素,結婚是希望找到一個人,,為自己達成種種愿望,。這種為了滿足心靈需要而結婚的人,比比皆是,。 然而有趣的是,,愈是聲稱為了愛情而結合的婚姻,愈是潛藏著更大的危機,,產(chǎn)生更多婚姻問題,,也愈有更高的離婚率。有一項曾經(jīng)在11個國家進行的調(diào)查研究指出,,一些人以愛情為結婚動機的國家和地區(qū)(多是歐美的西方國家),,離婚率最高,反之在一些發(fā)展中國家,,人民還為衣食奔波,,講求愛情是奢侈的,這樣的婚姻更加穩(wěn)定,。乍眼看來,,要求愛情似乎是不穩(wěn)定婚姻的最主要原因。 在蕓蕓蒼生中,,我相信只有人才會有愛情的煩惱和痛苦,,因為只有人才會感到存在的苦悶與不安。我們意識到存在的孤單,、生命的限制與無奈,,面對著自己的脆弱與局限,存在的不安令人在內(nèi)心深處出現(xiàn)極大的渴求,,驅(qū)使人們尋找靈性上的滿足,。為了填滿這份渴求,我們期望與人產(chǎn)生情感聯(lián)系,,與人產(chǎn)生親密的感覺,。失去了這些聯(lián)系,沒有了親密的關系,,就會使人陷入莫名的孤單,,令人再一次赤裸裸地面對存在的痛苦與不安,。 我認識一位女士,她形容這種孤單有如一個沒有底的空洞,,既深又黑,,她很害怕接觸它。每當碰到這種感覺,,她便會想盡一切辦法逃避,。其他人也會有這種感覺,不過大部分人不會像這位女士去接觸這個黑洞,,而是用盡別的方法面對它,,比如有人埋首工作,有人游戲人間,,有人麻醉自己,,有人嘲弄人生;辦法用盡了,,是否奏效,?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內(nèi)心的渴求再次涌現(xiàn),,無論有多少成就,,銀行有多少存款,始終希望找到一個愛惜自己的人,,根治這份令人難耐的孤單,。 …… 我們一向以為,在婚姻中尋找愛情是孤寂心靈的出路,。當我們不再發(fā)愁衣食,、不再介意有沒有子女時,心靈的需要便十分重要,。這種需要不能通過密密麻麻的活動,,不能通過銀行的積蓄,也不能通過名利就來解決,;短暫的麻醉或許令我們以為心靈的渴求已消失,,但當事情平靜下來時,我們始終離不開這與生俱來的屬靈需要,。 這份屬靈需要,,系于我們內(nèi)心深處的自我價值感。輔導大師沙提亞(Satir)對人內(nèi)在心靈的渴求有深刻的洞見,。她體會每個人內(nèi)心都有一座冰山,,核心是一個人的自我價值,不論是感受、理解或是渴求,,最終都牽涉自我的價值,。當人不斷地追求滿足內(nèi)心的渴求,其實是反映出低的自我價值,;換言之,,對自己價值低的人來說,追求愛情,,亦是為了提升或肯定內(nèi)心脆弱的自我,。 當人失去了上帝,失去了生命的終極意義,,只把焦點放在個人的需要上,,便會按捺不住這種渴求的煎熬,對愛情關系的追求就更加厲害了,。以為通過一段投入的關系,一段親昵的愛情便可以解決這份屬靈的欠缺,。于是大伙兒在尋覓,,大伙兒在憧憬著愛情,但每個都是干涸的心靈,,懷抱著相同的幻象,。起初相遇時擦出火花、互相吸引,,以為尋到了,;結婚后才發(fā)現(xiàn),雙方都是失落的靈魂,,悲劇便展開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