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蒙琪琪(富書簽約作者),,來源:富書(ID:zhongchoudushu),,轉(zhuǎn)載請加fushunamei 主播荔枝號:聆聽依文(FM1390689) 01 梁老師是一位德藝雙馨的舞蹈老師,,前陣子因為和她學習舞蹈,,所以加了微信。 同樣是她學生的,,還有我朋友圈里的另一位朋友——小倩,。 說來也奇怪,最近刷朋友圈,,我發(fā)現(xiàn)只要梁老師朋友圈更新狀態(tài),,下面幾乎都有小倩的點贊和留言。 都是些什么評論呢,? 比如老師發(fā)了登臺表演的照片,,小倩就會評論諸如“哇,您太厲害了”一些話,,有時候梁老師會發(fā)一些自己在家做飯的照片,,小倩也會評論“好想吃啊,手藝真棒”等,。 看上去,,小倩儼然是一副小迷妹的樣子,亦或是給人感覺她和梁老師很熟,。 可是有幾次當老師發(fā)朋友圈,,詢問一些專業(yè)問題和尋求幫助時,小倩卻沒了平日里的熱情,,一般不會回復,。 很明顯,小倩是很想和梁老師拉近距離的,,可這是僅僅靠幾句不痛不癢的贊美就可以辦到的嗎,? 其實這么“追捧”梁老師的朋友圈狀態(tài),小倩已經(jīng)堅持蠻久了,,但除了在自己狀態(tài)下禮貌性地回復贊美,,梁老師并不會同樣去給小倩的狀態(tài)點贊或留言。 小倩的故事只是萬千“討好縮影”中的一個,,無論是出于工作原因還是感情需要,,越來越多的人會選擇取悅的方式去靠近對方。 這看似是一條捷徑,,但實則未必會如期到達目的地,。 04 02 每個人都有贏得別人贊賞的動機,這是一種本能的虛榮心,,是我們自尊的來源,。 人們會通過社會比較,來確定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并以此激發(fā)自己的積極行動,。 在成長過程中,,一些重要人物的愿望和要求,還會內(nèi)化為我們對自我要求的一部分,。 比如父母或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都可能是我們?nèi)蘸罄硐胄蜗蟮碾r形,但是這只能是一種參考和正向激勵,,如果對他人的贊賞過于需求,,很可能讓我們無法建立真正穩(wěn)固的自我認知。 心理咨詢中,,有一類來訪者,,他們的心理模式是“他人取向”,本應該是“附加分”的他人評價卻被當作了“主考官”,,為了獲得別人的愛和肯定,,他們有著維系完美關系的強烈愿望。 為此,,他們會過分關注別人的感受,、想法和行為,反而漠視自己的意愿,,壓抑自身的需求,,這個群體是極度不自信的人,沒有自我價值的評估體系,,內(nèi)心建設空虛。 瑩瑩和男友在一起三年多了,,男友對她很不錯,,可最近她總覺得對方隨時可能離開自己,為此她改掉多年的生活習慣遷就男友,,凡事都把男友的想法放首位,。 在作為朋友的我看來,這種討好完全沒有必要,,因為男友對瑩瑩百依百順,,有求必應,光憑實際行動已經(jīng)足以說明他對女友的愛,,但瑩瑩還是想用自己的“犧牲”來為這段感情加把鎖,。 可能有人會說,這是因為這姑娘不自信,,沒有安全感,,的確,這是一個原因,,但另一方面,,也可以說瑩瑩對自己的伴侶不信任,。 正常來說,一旦女生進入了穩(wěn)定的戀愛關系,,那就說明她認可了伴侶的人品,、能力等條件,那就應該抱著信任對方的態(tài)度相處,,信任他品質(zhì)的同時,,更要相信他對自己的愛。 不信任的關系是不穩(wěn)定的,,藏著很多可能隨時爆發(fā)的矛盾,,更會讓你產(chǎn)生是不是應該取悅對方的想法,以此換取對方同樣熱切的回應,。 好像有了這樣的回應,,對別人的信任才會多一點,其實多的不是信任,,而是自欺欺人的失衡感,。 曾聽朋友A說過這樣一個故事。 剛到工作單位的小孫,,顯得特別積極認真,,會主動提出加班,幫大家倒垃圾,、復印文件,、分擔同事們來不及完成的工作等。 和他一起的還有另外五個實習生,,相比之下,,其他人的表現(xiàn)就有些平平了。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大家自然覺得小孫勤快靠譜,,對他的評價很高。 之后不久的一次單位聚餐,,小孫喝了一些酒,,明顯有些醉意,和A聊了起來,,說著說著他有些激動了,,也開始吐露埋藏內(nèi)心的真心話。 作為一個外地人,,小孫覺得自己無依無靠,,所以必須特別努力地維系各種關系,他知道自己做了很多本不需要承擔的工作,為的就是讓更多的人喜歡他,,在最后轉(zhuǎn)正的時候能多一份保險,。 沒過多久,轉(zhuǎn)正結果出來了,,小孫如期轉(zhuǎn)正,,可是漸漸地,他不再像往常那樣無怨無悔地無私奉獻了,,雖然對于額外的工作,,也會應允接受下來,但完成效率和質(zhì)量明顯下降了很多,,于是同事私底下議論都覺得他這人太“假”,,年紀輕輕就這么有城府,之前花了大力氣維系的人際關系,,就這樣疏離了很多,。 我想在小孫的心里,其實他是很明白自己要什么的,,為此他可以委屈自己,,討好眾人,作為新人,,他迫切希望在最短的時間里建立起大家對他的好感,。 踏實做事需要很久才能被注意,與其這樣,,不如自降身段取悅大家走捷徑,。 但是,目的性太強的行為,,注定無法持久,。 工作和人生一樣,是一場漫長的征途,,開場領先并不代表最后的勝利,相反,,始終如一才更顯珍貴,。 也許,真實表現(xiàn)自己的友善和價值,,小孫能比現(xiàn)在走的更遠,。 03 當你發(fā)現(xiàn)自己做事的時候,總是會不自覺地討好別人,,你恐怕已經(jīng)陷入了一種無法自拔的困境——沒有別人的贊賞和肯定,,你的生活似乎完全沒有方向,甚至別人對自己的肯定,,已經(jīng)超過了自我評價的分量,,這會加劇一個人的敏感和得失心,,日積月累只會讓你更孤獨、更無助,。 更可怕的是,,你以為自己千辛萬苦得到的別人的肯定,一定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不曾想也許那只是別人對你禮貌性的回應,,甚至還可能帶著一絲憐憫。 這樣毫無尊嚴的肯定,,又有何用,? 一旦養(yǎng)成了低姿態(tài)取悅別人的習慣,慢慢就會忘了該如何挺直腰板和別人說話,,你會看不清自己,,也看不清周圍。 其實人都是有分辨能力的,,真誠的贊美和虛偽的諂媚,,都逃不過時間的考驗。 沒有人喜歡別人“動機不純”地接近自己,,尤其是在一些人生閱歷豐富的前輩面前,,小伎倆根本逃不過他們的法眼。 一旦讓別人形成了虛偽的第一印象,,這個標簽恐怕會跟你很久,,即便對方表面上不會拆穿,但在心里你的分量已經(jīng)被定格在了一個低位,,這樣的打開方式,,注定無法形成一段健康真誠的關系。 每個人的注意力都是寶貴的,,大部分都用在了他人身上,,留給自己的就一定所剩無幾,除了時間和精力的缺乏,,當別人的分量高過自己,,你會忘了要傾聽自己的心聲,不知道自己的需求,,又該如何去自我提升呢,? 很多時候,正是因為對方比我們優(yōu)秀,,才會生出要去討好對方的念頭,,如果雙方勢均力敵,旗鼓相當,又何來取悅這一說,。 一日不逆襲,,我們永遠都會因為潛意識里的自卑,而想要踮起腳尖取悅對方,,這就是殘忍的現(xiàn)實,,但很多人卻不自知。 04 前陣子,,我在學習北大心理學碩士倬倫的課程,,學到了一個概念:同頻共振。 意思是想要吸引誰,,要先成為對方那樣的人才行,。 如果你表現(xiàn)得像迷妹,那可能就真的只能做一個小粉絲,。 給別人定位之前,,別忘了先給自己定個位。 健康人際關系的前提是平等和尊重,,而只有實力方可為你贏得這一切,,自己強大了,才能從根本上改掉討好別人的壞習慣,。 投資別人,,不一定會得到正向回報,但是投資自己,,肯定會得到進步和提升,,所以說,取悅別人不如取悅自己,。 一帆風順的人生未必就是好的,,有缺點的人也有可能是真實可愛的,正因為有進步的空間,,我們才會有前行的動力,,才能在努力中體會人生的真諦。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但沒有了對比,,也會沒有了幸福的體悟。 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才能收獲一個個小確幸,贊美之詞固然動聽,,但批評又何嘗不是一份禮物,,只有認可自己的全部,才可能真正愛自己,才會有自信和自尊,。 當你對自己有了正確,、客觀的認識,同樣也會報以一顆寬容的心對別人,,將對自己的信任延伸到他人身上,,為各種關系打下堅實的基礎。 有了健康的心態(tài),,你將不再急于求成,,不再想著走捷徑,因為我相信自己可以,,所以晚一點也沒關系,。 今日互動話題 你有過討好別人的經(jīng)歷嗎? ?歡迎在下方評論區(qū)留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