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接觸過的眾多開缸失敗的案例來看,幾乎80%以上是魚缸過濾系統(tǒng)太弱造成的,。 沒有一個好的過濾,,再好看的魚缸也只是一種擺設,。 很多成品缸和一些中看不中用的魚缸,之所以養(yǎng)不好魚養(yǎng)不好水,,就是因為過濾系統(tǒng)太薄弱了,。 確定養(yǎng)殖魚種、密度,、開缸尺寸及過濾系統(tǒng):養(yǎng)殖的魚種及密度是確定魚缸尺寸及過濾系統(tǒng)的依據,,與硝化系統(tǒng)的建立完善有著重要關系。 合理的養(yǎng)殖密度是養(yǎng)好水喝魚的一個基礎條件,,怎么才算“合理”,,有一個公式:“1升水養(yǎng)一厘米的魚”。 例如:一個100升水魚缸可以養(yǎng)10條10厘米以下長度的魚,,保持這個密度就不為過,。這個養(yǎng)殖密度是指成魚的體型,因此要考慮到魚長大后所需的空間來確定魚缸尺寸,。 Part 1 魚缸過濾系統(tǒng) & 具備的兩大功能 1,、濾出水中的魚便、殘餌等各種有機物顆粒,,以及纖維,、塵埃、濾材脫落的粉末等各種無機物顆粒,,使水體保持清潔透徹,,減輕硝化系統(tǒng)的負擔。 2,、以生物濾材作為載體培養(yǎng)硝化菌,將水中的氨和亞硝酸鹽等有毒物質進行氧化分解,,并最終將其轉化為毒性很小的硝酸鹽,。 在配置過濾系統(tǒng)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水循環(huán)次數,,一般以每小時循環(huán)6-8次為佳,。 以一個500升水的魚缸為例,最好配置每小時流量3000升以上的水泵(實際流量),,按照水泵標示流量的70%計算實際流量,,一般比較穩(wěn)妥。規(guī)定水循環(huán)的次數是為了滿足硝化系統(tǒng)的需要,,這是受硝化菌的特殊習性決定的,。硝化菌漂在水中是不能工作的,,必須依附于生物濾材才能生長繁殖和工作,水中的毒素是不斷產生的,,一個完善的硝化系統(tǒng)必須要在第一時間清除掉水中的毒素,,所以必須要保證有足夠的水流經生物濾材才能使硝化菌充分發(fā)揮作用,因此這就需要一個強大的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很多硝化系統(tǒng)不好的魚缸換大功率水泵后水質變好就是這個導致咯,,增加水循環(huán)量是加強硝化系統(tǒng)的一個重要手段。 2,、一定要重視造流,,好的造流可以提高過濾效率,使魚便產生后立刻被造浪泵產生的水流帶到水泵附近濾除掉,,不給異養(yǎng)菌在缸里大量繁殖的機會,,就不會產生大量的毒素,因此可以極大地減輕硝化系統(tǒng)的負擔,,同時還能保持水質的清澈,,可謂一舉兩得。 3,、生物濾材的使用至少要占魚缸體積5-10%,。 以一個500升水的魚缸為例,至少要有25升水以上的濾槽空間來放置生物濾材,,在可能的情況下,,應盡量多地使用濾材,給硝化菌提供廣闊的生長空間,。生物濾材培養(yǎng)硝化菌的能力取決于其表面積和表面粗糙度,,生物濾材的體積越小其表面積越大,表面越粗糙的其培養(yǎng)硝化菌的能力就越強,。 做好以上的工作,,就可以進入開缸程序了。 Part 2 開缸程序 一般新缸沒有太大必要對魚缸和水泵消毒,,因為我們要消毒的這些東西都有著干燥堅硬的表面,。這些物品都不是細菌理想的繁殖場所,在沒有合適的營養(yǎng)供給的條件下,,細菌不會在這些物品上大量繁殖,。 即便是有也是在一個正常的范圍內,對于這樣的物品只需簡單的沖洗擦拭干凈魚缸內殘留的工業(yè)粉末化工試劑等化學污染物就可以,沒有必要去消毒,。 當然也有特例:如果是老缸,,發(fā)現魚缸或器材上有明顯的菌落霉斑或者臟污嚴重就必須消毒后使用,這只是案例少部分,。如果必須消毒,,建議用二氧化氯,采用濃配稀釋法,,配10mg/L的二氧化氯水溶液10升,,擦拭一遍被消毒物品即可,半個小時后用自來水一沖就可以了,。 Part 3 & 困水 困水在這個階段可有可無,。根據當地的水質決定,現在城市自來水一般都是二氧化氯消毒的,,所以沒有氨氣含量,,二氧化氯不是制氯劑,在水里不產生氨氣和次氯酸,,所以非常安全,。如果當地的自來水是用氯氣消毒的,會有刺鼻的氯氣味兒,,就必須要困水了,,困水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促進水中的氯氣揮發(fā),,防止傷魚,。 關于困水時間問題,我建議不管何種形式,,不要超過3天,。 有人一困一周,或者更久,,這是不好的習慣,。因為時間久了水中的有害微生物會繁殖,,加之困水桶一般不能培養(yǎng)硝化菌,,所以會產生毒素,而且現在大部分樓房采用二次供水,,二次供水箱本身就是一個污染源,,這種水如果再被長期存放,有害細菌會超標,。有魚友做過測試,,困水過久的水會產生“毒素”,其實就是有害微生生物產生代謝產物,消耗掉了水體內的溶解氧,,滋生了看不見的寄生蟲等有害原生動物造成的,。 魚缸加水、開泵,、加溫,、打氧:加水可以加熱水器的水,這樣可以迅速的把溫度提高到設定值,,減少加熱棒的負擔,。 Part 4 & 闖缸魚 闖缸魚的作用是制造垃圾(魚便)產生氨,為硝化細菌提供食物,。與闖缸魚開缸法對應的是死魚開缸法,,是把死魚死蝦放在過濾里,使其腐敗產生“氨”,,為硝化菌提供食物,。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兩種開缸方法的優(yōu)劣: 新開缸的水里各種菌的含量都比較少,此時如果放入死魚極易引起暴菌混水,,這是因為魚死后體內的腐生菌開始大量繁殖引起魚體的腐敗,,魚體本身含蛋白質高達15-20%、含脂肪1-10%以及大量的無機鹽和維生素,,這些營養(yǎng)物質連同死魚體內的大量腐生菌一起加到魚缸里,,如此大量有機物的加入必然引發(fā)魚缸暴菌,使水質渾濁,。 使用闖缸魚開缸就不會存在這種情況,,因為闖缸魚產生的有機物廢棄物主要是魚便,而魚便的營養(yǎng)成分極低,,其中四分之三為水,,僅存2-3%的蛋白質和極少的未消化的殘存食物,所以不易引發(fā)暴菌混水,,如果控制得當,,闖缸魚開缸過程中可以一直保持清水狀態(tài)。 暴菌渾水的直接后果是造成氨指標超高,,死魚開缸法一般會達5mg/L(5ppm)以上,,這種毒素指標的水質是很容易死魚的。過度繁殖的異養(yǎng)菌會和硝化菌爭奪缸內有限的資源,,釋放出過多的“氨”讓硝化菌無力分解,,使得缸內的生物負載過重,,造成毒素堆積水質變壞,硝化菌在不利的生長環(huán)境下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把堆積過多的氨分解掉,,這樣的做法延長了開缸時間,,得不償失。 科學闖缸養(yǎng)菌的真諦是:“合理平衡的氨的供給,,硝化菌則能更好的生存”,。魚缸里不要怕硝化菌沒有食物,只要有魚在硝化菌就會有充足的食物,,只要還存在毒素指標,,就說明硝化菌的糧食過剩了,這時候我們應該盡量的控制和壓低毒素的含量,,不給硝化菌造成過多的負擔才對,。而闖缸魚開缸法氨指標一般會在1mg/L(1ppm)以下,這種合理平衡的氨的供給,,更適合硝化菌生存,,開缸速度快也容易保持水質清澈。 關于闖缸魚的要求:健康,、便宜,、皮實、能吃能拉,,魚種不限,。數量要求:60的魚缸,10厘米的闖缸魚1條,,80的2條,,1米的4條,1.2米的6條,,1.5的8條,,以此類推。 添加方式:80以下魚缸一次到位,,大缸應該慢慢添加,,初期少加,中后期全部到位,,還可以在毒素雙零后再多加幾條闖缸魚,,做一下壓力測試,這樣下主魚的時候更有把握,。 Part 5 & 硝化細菌 關于硝化菌制劑的使用:自然開缸法是不添加硝化菌的,,完全依靠水體里自然存在的硝化菌慢慢繁殖。這種方法的缺點是硝化系統(tǒng)建立較慢,,一般需要至少45-60天才可以完善?,F在比較流行使用硝化菌來加速開缸,,有研究資料表明使用硝化菌開缸比自然開缸法的速度要快很多,硝化菌的添加對于快速建立硝化系統(tǒng)是很有幫助的,。 選用硝化菌制劑時一定要注意生產日期,因為儲藏運輸方式的制約,,目前市場上沒有任何一款硝化細菌真正能達到達到超過10個月的保質期,,而且目前的科技水平還無法做到干粉硝化菌,目前通過冷凍干燥技術將硝化菌干燥后分散于粉狀之后檢測不到硝化速率,,故目前市面上的粉劑膠囊硝化菌大家看看就好,,掏腰包就算了。液體硝化菌保存時間短,,最好選用半年之內生產的,。另外還要注意不能使用臭的液體硝化菌,因為硝化菌制劑在生產時,,菌液里不能含有任何能引起異營菌分解的有機物的,,否則瓶封中的空氣將很快被耗絕,而形成的厭氣狀態(tài)產生硫化氫,,這就是有的硝化菌會臭的原因,,這種臭硝化菌里實際已經沒有硝化菌,而是已經腐敗了的高濃度營養(yǎng)液,,這樣的東西倒魚缸里,,會使魚缸的水富營養(yǎng)化,細菌會瘋長,,俗稱暴菌,,所以水會極度渾濁,推介使用ASAT微載體硝化細菌,,詳情某寶上有,。 Part 6 & 喂食換水 關于喂食和換水:開缸養(yǎng)水期間應該正常喂食,以便使闖缸魚產生足夠的垃圾來培養(yǎng)硝化菌,,每天1-2次的喂食頻率,,每次七分飽即可。開缸期間有人提出不換水或者盡量少換水,,目的是怕?lián)Q水后降低了氨的濃度,,減少了硝化菌的口糧。其實這種擔心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因為在開缸期間只要檢測到有氨的存在,,就說明硝化系統(tǒng)還沒有完善,硝化菌還沒有能力把所有的氨分解,,因此不用擔心硝化菌的食物問題,。 開缸期間不換水最大的問題是毒素不能被稀釋,,只能依靠硝化菌慢慢地分解,從而延長了開缸時間,,開缸期間正常的換水時很有必要的,,可以稀釋毒素,達到氨的合理平衡的供給,,減少開缸時間,,更易保存好水質。 Part 7 & 檢測 關于水質毒素檢測:傳統(tǒng)的開缸方法主要以經驗或闖缸魚,、試水魚的表現來判斷水質的好壞,,開缸是否成功。很多人開缸一周看到水清了闖缸魚也很活潑,,就認為硝化系統(tǒng)完善了,,下主魚后不久就出現病患或者死亡,這樣的事情經常發(fā)生,。 究其原因是“新缸綜合征”在作怪,。在開缸一周至一個月這個期間內,由于硝化系統(tǒng)不完善,,硝化菌的生長速度過慢,,因此不能完全分解掉水中的毒素,所以會造成魚的中毒死亡,。如果開缸手法不正確,,使氨毒積累過多,那么死魚就更是家常便飯了,。所以在開缸過程中必須要控制氨的含量,,通過前面所述的各種方法盡量降低氨的含量才是關鍵。 以水清作為判斷開缸成與否的標準,,是目前存在的最大的誤區(qū),。水清與硝化菌沒有任何關系,開缸初期的水會變得渾濁是因為新水里突然有了大量的有機物(魚便殘餌)而造成異營菌的過度繁殖,,暴菌的結果,。暴菌后會改變水的折光度,所以看起來水霧蒙蒙的,,這是典型的生物性渾濁,。大量的試驗證明在水很清的情況下,仍能檢測到高濃度的氨和亞硝酸鹽,,因此不能以水清作為硝化系統(tǒng)建立的依據,。使用氨和亞硝酸鹽檢測試劑進行水質毒素檢測是非常科學直觀的方法,,可以讓整個開缸過程變得透明和可控,。 開缸成功下主魚:科學的判斷方法應該是以毒素檢測指標為依據,,以氨和亞硝酸鹽含量雙零為開缸成功的標志,一般我是在雙零后不馬上下主魚,,而是再等一周,,這一周我會加幾條闖缸魚對系統(tǒng)做一下壓力測試,如果系統(tǒng)仍然可以保持毒素雙零,,此時下主魚可確保萬無一失,。 Part 8 & 寫在最后 這套開缸手法強調:合理平衡的氨的供給配合強大的過濾系統(tǒng),重視闖缸魚,、科學專業(yè)的硝化菌的合理使用、依靠科學的水質毒素檢測作為開缸成功與否的判斷依據,??茖W開缸的優(yōu)點:水質清澈、毒素含量低,、開缸時間短,、不死魚等優(yōu)點。做到以上幾點,,開缸就是一件很輕松的事情,,任何一個新手都能輕松的去養(yǎng)魚了。 |
|
來自: 大頭魚ngchx3oj > 《養(yǎng)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