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武漢2月25日專電 (駐鄂記者錢忠軍 通訊員陳逗逗)蝙蝠已經(jīng)被證明攜帶埃博拉病毒和SARS冠狀病毒等多種致命病毒,,但它們并不會因此而染病,,原因何在?中國科學院病毒研究所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揭開謎底:蝙蝠體內(nèi)一個被稱為“干擾素基因刺激蛋白—干擾素”的抗病毒免疫通道受到抑制,,使蝙蝠剛好能夠抵御疾病,,卻不引發(fā)強烈的免疫反應。最新一期的美國學術(shù)期刊《細胞·宿主與微生物》發(fā)表了他們的這一成果,。 蝙蝠作為第二大類哺乳動物,,表現(xiàn)出許多獨特的生物學特性:唯一能夠持續(xù)飛行的哺乳動物;許多致命病毒的天然宿主,;壽命普遍很長,,如4至8克體重的布氏鼠耳蝠,壽命可達到40年,。 中科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研究團隊對SARS冠狀病毒進行了長達15年的研究,,在我國云南發(fā)現(xiàn)了一處蝙蝠SARS冠狀病毒的天然基因庫,揭示了SARS病毒可能的重組起源,。他們陸續(xù)發(fā)現(xiàn)了蝙蝠攜帶的如SARS樣冠狀病毒,、腺病毒、絲狀病毒,、呼腸孤病毒等,。 論文通訊作者,、中科院病毒研究所周鵬博士介紹,,他們針對“干擾素基因刺激蛋白”的發(fā)現(xiàn)進一步證實了蝙蝠為適應飛行而在進化中進行了適應性突變,從而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蝙蝠的天然免疫系統(tǒng),。這種變化也許可以解釋為何蝙蝠攜帶多種致死性病毒但是自身卻不發(fā)病,。蝙蝠為了與其攜帶的病原體達成平衡,在進化過程中獲得了抑制某些通道的能力,。這一通道被削弱卻并未失去功能,,表明蝙蝠可對防御病毒的水平進行微調(diào),,有效卻不過分地對病毒產(chǎn)生免疫反應。雖然免疫反應有助身體抵御病毒等病原體,,但對某種病毒的過度免疫反應可導致人類及其他哺乳動物發(fā)生嚴重的疾病,,如SARS,其致病性很大程度上就是由病毒引起的人體過度免疫反應導致的,。 周鵬表示,,雖然該研究能否直接用于人類尚不清楚,但從長遠來看,,蝙蝠攜帶病毒而不患病,,有望讓人類從中學習如何對抗病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