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時期,,曾發(fā)生了兩起轟動天下的文字獄大案。一起是發(fā)生在宋神宗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的蘇軾烏臺詩案,,是時,,御史何正臣上表彈劾蘇軾,奏蘇軾移知湖州到任后謝恩的上表中,,用語暗藏譏刺朝政,御史李定曾也指出蘇軾四大可廢之罪,。這起案件先由監(jiān)察御史告發(fā),,后在御史臺獄受審。所謂“烏臺”,,即御史臺,,因官署內(nèi)遍植柏樹,又稱“柏臺”,。柏樹上常有烏鴉棲息筑巢,,乃稱烏臺。所以此案稱為“烏臺詩案”,。另一起是發(fā)生在宋哲宗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的蔡確車蓋亭詩案,,宣仁太后(即高太皇太后)垂簾聽政后,重新起用以司馬光為首的舊黨,,元祐四年,,任漢陽軍(今湖北武漢)知軍的吳處厚,指控前任宰相新黨領(lǐng)袖蔡確在游安州(今湖北安陸)車蓋亭時,,所作詩中用唐上元年間郝處俊諫高宗傳位于武后之事,,影射高太后,梁燾,、劉安世等贊成此說,。蔡確被流放嶺南新州(今廣東新興),幾年后,,死于貶所,。宣仁太后曾對大臣說:“元豐之末,,確自謂有定策大功,妄扇事端”,,“吾不忍明言,,始托訕上為名,逐之耳,。”她還說辦蔡確之罪,,“只為此人于社稷不利,。” 同為文字獄大案,,為什么蘇軾的烏臺詩案,,卻得到不分黨派人士很多的同情與說情,甚至連太后都幫助說情,;而蔡確的車蓋亭詩案卻鮮有同情者呢,。蓋因蘇軾為人正派,官風(fēng)清正,;而蔡確為官卻有才無德,,是趨炎附勢、奸邪狠愎之徒,。這也是一報還一報的原故吧,! 關(guān)于車蓋亭詩案,還得先從新舊兩黨的黨爭說起,。 在哲宗朝,,無論是元祐時期,還是哲宗親政后,,最活躍的似乎都是朝中的大臣們,。由于變法與反變法矛盾的延續(xù),以及哲宗與高太皇太后的沖突,,使得當時支持變法的大臣(新黨)與反對變法的大臣(舊黨)都無可避免地卷入激烈的黨爭,,成為其中的主角,也就演出一幕幕令人嘆息的悲劇,。 在高太皇太后垂簾的八年中,,舊黨不僅控制了整個朝廷,對新黨的打擊也從未放松過,。其中最典型的便是蔡確的車蓋亭詩案,。 蔡確,字持正,,泉州晉江人,。宋神宗時期,,正在變法的王安石見蔡確頗有些才能,便推薦他做三班院主簿,。但蔡確雖有才干,,卻長于見風(fēng)使舵和陰謀詭計,當他見到神宗有疏遠王安石之意時,,竟不顧知遇之恩,,上書參劾王安石。 蔡確為了謀取高官,,制造了多起冤獄,。他從知制誥升至御史中丞、參知政事,,均靠制造冤獄謀奪別人的官位而得位,。因此,很多大臣都看不起他,,而蔡確卻自以為本事了得,。神宗病危時,蔡確與邢恕欲立神宗同母弟雍王顥或曹王頵為儲君,,陰謀未成,,反過來誣陷高太后和王珪有廢哲宗之意,自謂有策立之功,。這樣有才無德的小人遲早會遭到報應(yīng)的,。 高太后垂簾后,新黨勢力被排擠,,蔡確也被貶出朝廷,。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二月,蔡確被罷相,,命出知陳州(今河南周口淮陽),。次年,因蔡確的弟弟犯事,,牽連到了他,,再貶至安州。在安州游覽車蓋亭時,,蔡確寫下了《夏日游車蓋亭》十首絕句,,詩被與蔡確有過節(jié)的吳處厚所得。也該小人遇到小人了,。 吳處厚曾在蔡確手下為官,,希望他推薦自己,但被蔡確拒絕了,由是怨恨不已,。終于,,斯時已任為漢陽軍知軍的吳處厚等來了報復(fù)的機會,他將蔡確的詩上呈朝廷,,并指控說“內(nèi)五篇皆涉譏訕,,而二篇譏訕尤甚,上及君親”,。尤其詩中有“矯矯名臣郝甑山,,忠言直節(jié)上元間”之句是影射高太后的。郝甑山,,安州人,,唐高宗時的忠直之士。唐高宗曾想讓位給武則天,,郝甑山上奏章反對,。 吳處厚說,,此處是將高太后比做武則天,。而梁燾、朱光庭和劉安世等人贊成吳處厚之說,,并以“邢恕極論蔡確有策立(哲宗)功,,真社稷臣”的言論進行彈劾,高太后怒不可遏,,將蔡確貶到新州,。呂大防和劉摯曾以蔡確母親年老,嶺南路遠為由,,主張改遷他處,,高太后卻說:“山可移,此州不可移,?!痹诋敃r,被貶往嶺南,,實際上如同被判了死刑,。蘇軾曾有詩云:“問翁大庾嶺頭住,曾見南遷幾個回,?”蔡確被貶時,,范純?nèi)剩ǚ吨傺痛巫樱未蠓勒f:“嶺南之路長滿荊棘七八十年矣,今日重開,,日后我們難免有此下場,。”他還請哲宗向高太后求情,,但哲宗依舊以沉默相抗議,。 宋哲宗親政后便把大批元祐大臣貶至嶺南,,印證了范純?nèi)十斎盏膽n慮。 車蓋亭詩案是北宋開國以來,,朋黨之爭中以文字打擊政敵面最廣力度也最大的一起文字獄,。在蔡確被貶新州時,舊黨將司馬光,、范純?nèi)屎晚n維譽為“三賢”,,而將蔡確、章惇和韓縝斥為“三奸”,。他們將王安石和蔡確的親黨名單張榜公布,,以示警告,同時對元祐元年被司馬光斥逐的新黨人士章惇,、韓縝,、李清臣和張商英等再加以重貶,并將在朝的新黨如李德芻,、吳安詩和蒲宗孟等都降官貶斥,。也難怪,這些人中,,有不少人就上了《宋史》的奸臣榜,。 隨著高太后的衰老和宋哲宗的長大,不僅舊黨成員,,連高太皇太后也感到新黨將復(fù)起的政治氣氛,。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八月,高太后垂危時,,她告誡范純?nèi)屎蛥未蠓赖热耍骸袄仙須{后,,必多有調(diào)戲官家者,宜勿聽之,,公等宜早求退,,令官家別用一番人?!睂嶋H上高太后已經(jīng)預(yù)感到哲宗準備起用新黨,,要他們提前準備,盡早退出朝廷以保全身家性命,。 后來事實證明,,宋哲宗親政后,凡是高太后垂簾時,,彈劾新黨和罷除新法的官員,,幾乎無一人幸免,均遭到打擊報復(fù)。而車蓋亭詩案的新黨領(lǐng)袖蔡確,,卻因無人同情,,死于貶謫之地。 紹圣初,,逢郊祀大禮,,朝廷要頒布大赦詔令,通常連死囚都免去死刑,。有大臣請示哲宗,,可否赦免貶謫的舊黨官員,哲宗回答得極為干脆,,決不可以,。紹圣四年(公元1097),有人建議謫居嶺南的劉摯等人“稍徙善地”,,以“感召和氣”,,宋哲宗卻說:“劉摯等安可徙!”連在嶺南附近做些調(diào)動也不允許,。而對于王巖叟,,哲宗指責(zé)他當初貶蔡確時,實際上是將矛頭對準自己,,用心極險惡,,也就更加痛恨他,。哲宗的言行等于宣判了舊黨政治上的死刑,,甚至連哲宗的孟皇后也不能幸免,成為黨爭的犧牲品,。 《宋史》是這樣評價哲宗參與新舊黨爭的:“哲宗以沖幼踐阼,,宣仁(即高太皇太后)同政。初年召用馬(司馬光),、呂(呂公著)諸賢,,罷青苗,復(fù)常平,,登俊良,,辟言路,天下人心,,翕然向治,。而元祐之政,庶幾仁宗,。奈何熙,、豐舊奸,枿去未盡,已而媒蘗復(fù)用,,卒假紹述之言,,務(wù)反前政,報復(fù)善良,,馴致黨籍禍興,,君子盡斥,而宋政益敝矣,。吁,,可惜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