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宣和五年(1123),,徐兢奉使出使高麗,以天子“掌天下之圖”為目的,,在高麗期間“得其建國立政之體,,風俗事物之宜,使不逃于繪畫紀次之列”,,于宣和六年回國,,而獻《宣和奉使高麗圖經》一書。 《宣和奉使高麗圖經》中關于“高麗青瓷”的記載有:“陶器色之青者,,麗人謂之翡色也,,近年以來制作工巧,色澤尤佳……復能做碗,、碟,、杯,、甌、花瓶,、湯盞,,皆竊定器制度”,從中看出高麗青瓷的制作工藝,、釉色均的到了徐兢的肯定,,由此推想高麗青瓷的制作水準在北宋士大夫階層的欣賞層次中也是可以得到肯定的。至南宋時期,,太平老人《袖中錦》有“監(jiān)書,、內酒、端硯,、洛陽花,、建州茶、蜀錦,、定磁,、浙漆、吳紙,、晉銅,、西馬、東絹,、契丹鞍,、夏國劍、高麗秘色……皆為天下第一,,他處雖效之,,終不及”,仍是對其有極高的評價,。
《圖經》中關于高麗青瓷薰爐的記載有:“狻猊出香亦翡色也,,上有蹲獸,下有仰蓮以承之,,諸器以此物最為精絕,。其余則越州古秘色、汝州新窯器,,大概相類”,,徐兢在對高麗青瓷做出整體上的肯定之后,又把高麗青瓷薰爐單列出“陶爐”一詞條加以說明,,并以此物最為精絕,。在韓國中央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Korea)館藏中,有三件高麗青瓷薰爐與之類似,其中兩件青瓷薰爐器蓋上蹲踞獅子(狻猊)形瑞獸,,高分別為21.2厘米和17.6厘米,,另一件薰爐上瑞獸為盤踞龍形,高22.7厘米,。三件薰爐器身均為折沿鋬口,,下支三足,并裝飾有刻劃紋飾,。
韓國中央博物館藏高麗青瓷薰爐,,H:21.2cm
韓國中央博物館藏高麗青瓷薰爐,H:17.6cm 高麗青瓷的燒造技術從我國傳入朝鮮半島,,自11世紀于半島西南始燒,,根據韓國的考古發(fā)現,朝鮮半島西南海岸一帶有很多最早的青瓷窯址,。最具代表性的有全羅南道康津郡大口面和七良面,,除此還有平安南道、黃海南道以及京畿道等多處,。自高麗青瓷初期的“玉璧底”型之后【注:依據林士民先生的觀點,,高麗青瓷玉璧底碗更接近北宋時期,并非晚唐,、五代期間。見:林士民,,《青瓷與越窯》,,上海古籍出版社,293頁】,,其發(fā)展過程中,,器型曲線趨于溫和柔麗,如梅瓶,、葫蘆形執(zhí)壺等,,器型有別于北宋同類器型,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風格,;此外,,還有象形(sanghyeong)手法,以貼,、堆或捏等塑形摹狀瑞獸,、植物花卉等貌。裝飾技藝上,,高麗青瓷從早期的劃花,、刻花、印花逐步產生了鑲嵌、銅紅彩,、褐彩(鐵繪),、鏤空等代表性技法,紋樣上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蒲柳水禽,、云鶴紋,以及圓形開光構成的裝飾紋飾,。
韓國中央博物館藏高麗青瓷薰爐,,H:22.7cm 我國可與此對照的文物,有山東省新泰市博物館藏“青白瓷瑞獸薰爐”,,高20.5厘米,,具有明顯宋代特征,為北宋中期景德鎮(zhèn)湖田窯產品,。此外,,由美國古董商R.H.Ellsworth收藏,J.J.Lally遞藏的一件“青白瓷瑞獸薰爐”(高15.2厘米),,于2016年由西泠拍賣公司回流我國文物市場,。此兩件國內器物均為器蓋蹲踞獅子瑞獸,器身折沿鋬口,,唯新泰市博物館藏器身類似“行爐”狀,,Ellsworth舊藏器身足部飾覆蓮狀。
新泰市博物館藏青白瓷薰爐
Ellsworth舊藏青白瓷薰爐 以上,,由韓國中央博物館所藏三件高麗青瓷瑞獸薰爐的展示與我國《宣和奉使高麗圖經》文獻,、文物的印證比較,說明高麗與北宋期間的文化交流素有“文物禮樂通,,經史與中國相近,,難同其他蕃邦”的緊密關聯。 |
|
來自: 洲upi6oofv9q93 > 《古董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