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3歲,,有3個妹妹,。 我曾經(jīng)發(fā)誓活不過15歲,。死亡是我多年的夢想,。 從記事起,爸媽就在吵架,。吵著吵著爸爸就會打媽媽,。每次爸爸的手揮向媽媽,我的心都揪扯成一團。 爸爸不僅打媽媽,,還會打我,。有一次我實在受不了,離開過一回家,。 那時,,我不止身體上疼痛難忍,心里也疼得要命,。我不止想離開這個家,,還想離開這個世界。 最后還是被他們找到了,。重新看到媽媽的那一刻,,我希望有一個擁抱。還希望聽到她說:我擔心壞了,,你受苦了孩子,! 可是沒有。 媽媽很生氣,,然后責罰我脫光衣服,,在熱辣辣的太陽下整整曬了兩個多小時。太陽下每一分鐘的煎熬,,都讓我愈發(fā)絕望,。 一天,媽媽被爸爸打成重傷,。她離家出走了,,徹底離開了我們。她獨自離開的那一刻,,我的心也徹底死了,。她可以離開,我和妹妹們卻不可以,。她能選擇她的路,,我們不能。 沒多久,,爸爸也出門打工去了,。走之前,留給我們一張銀行卡,。多的話,,一句也沒說。 這下好了,,我們成了真正的孤兒了,。沒有爸爸媽媽,。沒有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陪伴。家里只剩我,、三個妹妹,、兩頭豬,以及一屋子的破敗跟無望,。 我哪里也不想去,。 這個世上最可怕的事情是什么?是你無論如何呼喊,,都沒有回應,。明明活著,卻跟死了一樣,。 再見了這個世界,。 如果下一次還要投胎,請對我好一點,。
2015年6月9日23:30時許,,貴州畢節(jié),13歲男孩帶著三個妹妹一起喝農(nóng)藥,,最終中毒死亡,。 2015年6月12日,面對輿論質(zhì)疑“貧困致孩子自殺”等說法,,貴州省民政廳官網(wǎng)發(fā)布《關于畢節(jié)市七星關區(qū)張啟剛等4名兒童非正常死亡的初步調(diào)查通報》,。文中稱,2012年4月至今,,該戶共領取低保金等民政救助資金6627元,;該戶目前還有玉米約1000斤,臘肉約50斤,,銀行存折余額為3586.02元,;該戶擁有磚混結(jié)構三層樓房,約200平方米,,建筑成本在10萬元以上,,生活水平算是中等水平。
02 我叫小龍,,15歲,,跟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爸媽常年在外面打工賺錢,,只有過節(jié)才會回來,。 不回來倒也好。反正我過得像個沒爹沒媽的野孩子,。 最怕的是爸爸回家,。他一回來我的日子就變成灰暗,。 他會隨時打罵我,??傆X得我哪里做得都不好。認定我以后啥事兒也干不成,。時間久了,,我也覺得我的確像他說的那樣,連活在這個世上的一丁點兒價值和意義都沒有,。 我其實不想死,。我羨慕極了別人家的孩子。為什么別人家孩子能有一個充滿歡聲笑語的家,,一個高高興興的童年,,而我卻什么也沒有?看著爸媽不快樂的臉,,我覺得自己就是他們的累贅,,只會花錢,只會惹他們不開心,,永遠無法讓他們滿意,。 然而,我也有一顆心啊,。它是肉做的,,需要溫暖,也會疼,。 這輩子,,我不敢奢望有多美好的生活了,我只希望不被我爸罵,,或者動不動被他打,。連這個愿望,好像也不可能實現(xiàn)了,。 我真希望自己從未來過這世界,。哪怕我是水里游的一條魚,天上飛的一只鳥,,也總會有更多快樂的時日吧,。這片水域游得不開心了,我就游到那邊去,。這塊天空飛得不開心了,,我飛到那邊去。不必忍耐,。不用流淚,。 可惜,,我手中的每一個日子,都是無望的,。 也許我死了,,對爸媽、對我自己都算一個解脫吧,。這樣,,他們就不用為了養(yǎng)活我而花錢了,同時,,我也不用再難過了,。 爸,我死了你就高興了吧,? 爸媽,,兒子不孝,什么事兒也做不成,,我能夠為你們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離開這個世界。
2017年2月1日10時許,, “鎮(zhèn)雄縣一名初三男生在除夕夜喝農(nóng)藥自殺”的消息不斷刷屏于微信圈,。經(jīng)多方聯(lián)系,消息真實性得到證實,。 03 上面是兩個真實發(fā)生的“留守兒童”的故事,。 一般有兩個時候,“留守兒童”會被人們頻繁提起,。一個是過年前后,。一個是悲劇發(fā)生的時候。
提到留守兒童,,人們腦中的第一印象是“艱辛”,。當他們離開這個世上,甚至會誤以為他們死于貧困,。其實并不,。絕大多數(shù)的留守兒童,他們在物質(zhì)上并不真的匱乏,。他們多數(shù)看起來過得還不錯,,然而,他們內(nèi)里究竟在承受著什么,,誰也不知道,。
當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離開,,孩子只是哭,,哭到撕心裂肺,。 像這樣的: 以及這樣的: 等孩子大了,尤其進入青春期前后,,各種行為問題就來了,。 他們普遍缺乏安全感,大都感情脆弱,,自暴自棄,,人際關系也容易存在問題,。 不少留守孩子的父母會通過錢來表達對孩子的愛,,致使孩子浪費錢、亂花錢,。 由于缺少陪伴與必要引導,,很多孩子沉迷游戲,各種逃學和厭學,,甚至會通過吸煙,、喝酒、打架等不正當渠道宣泄自己的情緒,。
當然,,也有很多留守的孩子看起來乖乖的,學習成績還不錯,。我就認識這樣一個常年留守在家的女孩,。 記得她曾困惑地說,不知道為什么,,總會反復做同一個夢,。夢里,會有一個人不停追她,。她說:“我從未見過那個人的樣子,,我只是跑啊跑?!?/span> 這是一個孤獨的孩子,,從小到大父母極少陪伴。夢里這個追她的人,,更像是她造出來陪自己的,。 她各方面看著都挺好的,唯獨有一個問題:她無法獨處,。隨便跟一個人聊兩句就毫無戒心地跟人熟了,。別人給她一顆糖她就可能跟人走。
這些孩子在用自己的諸多問題“說”些什么,?來自作家陳嵐的這個演講,,也許能夠給出我們想要的答案: 04 何止留守兒童呢,?所有被父母忽視的孩子,都可能存在各種行為上或者關系上的問題,。
比如,,當你忙于工作,陪孩子吃飯的時間都沒有的時候,, 當你像完成任務一樣督促孩子日常作息,,自己卻時不時偷空看手機的時候, 當你一回家只有一句“作業(yè)寫完了沒”的時候,, 當你跟孩子的對話除了批評指責沒其他的時候,, 當你的孩子越來越沉默,親子間半天沒有一句話可聊的時候,, 你的孩子,,某種程度上,也是一個被留守的孩子,。爸媽人是在的,,心卻沒有。眼睛里看到的不是那個真正的,、鮮活的孩子,,只是他“做了什么沒做什么,做對了什么做錯了什么”,。 被父母疏離,、或者頻繁被父母苛責的孩子,會很容易認定:父母不照顧我,、不陪我,、批評我、打罵我,,全是因為我不好,,我不值得被愛,我不配活在這個世上,。 這些孩子身上,,會反復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問題,直到真正要回父母欠下他們的那些愛和溫暖,。
弗洛伊德在他的《性學三論》中講到一個故事: 一個3歲男孩在一間黑屋子里大叫:“阿姨,,和我說話!我害怕,,這里太黑了,。” 阿姨回應說:“那樣做有什么用?你又看不到我,?!?/span> 男孩回答:“沒關系,有人說話就帶來了光,?!?/span> 孩子們最害怕的事情就是被父母拋棄。最期待的事情就是父母看見自己,,對自己的心理需求有回應,。有回應,就有了光,;沒有回應,,就會有恐懼。一直沒有回應,,就是絕境,。
如果可以,,請真正發(fā)自內(nèi)心地看見孩子,,陪伴孩子吧。哪怕你為了生計不得已遠離家鄉(xiāng),,那么也請確保:每周一次的電話,;打電話的時候不要只關心學習,多問問孩子過得好不好,、開心不開心,;逢年過節(jié)回家的時候,多抱抱,、多跟孩子聊聊天,;明確地告訴孩子:我們愛你,很牽掛你,;盡早回到孩子身邊,。
最后,是給所有父母的建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