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技術(shù)】 1、選地整地:露天栽培天麻,應(yīng)選擇含有機質(zhì)、質(zhì)地疏松,、排水良好、保水力強的山間荒地或林間空地,,坡度以小于25。為佳,。土壤以沙質(zhì)壤土及腐殖質(zhì)土為宜。整地時間,,北方于4月上旬至6月上旬,;南方于3月上旬至5月中旬。整地時要清除草皮,、樹根,、石塊,然后按50~80cm的間距,,挖寬40~50cm,,長60~80cm的培養(yǎng)坑(又稱間廂),深15~60cm不等,。也有的不挖炕,,采取平地培土栽培天麻。 2,、種植方法: (1)培養(yǎng)蜜環(huán)菌:蜜環(huán)菌分布較廣,,適應(yīng)性強,菌種來源豐富,,多生于林間枯枝落葉層,、腐殖質(zhì)層,或朽木和樹根中,。培養(yǎng)蜜環(huán)菌的菌種,,可在有野生天麻分布的林間采集。沒有野生菌的地方,,可從外地解決,。 ①培菌材料:橡樹,、樺樹,、楓樹、榆樹,、栗樹,、楊樹、榛樹均可,。菌材中直徑2~3cm以下的稱菌枝材,,直徑在3cm以上的稱菌棒材。菌枝材多截成5~15cm長的小段,,菌棒材截成20~30cm或45~60cm長的木段,。截段后的菌材,應(yīng)將皮部每隔3~5cm砍3~4排魚鱗口,再稍加晾曬,,即可用于接菌培養(yǎng),。 ②培菌時間:6~8月均可,,此時降水充足,,濕度較高.有利于蜜環(huán)菌的繁殖,能保證秋栽天麻的使用,。 ?、叟嘤N:用人工方法培育好菌棒和菌枝,以供育菌使用,。栽過天麻的舊菌材,,雖已腐爛,但其上蜜環(huán)菌還很發(fā)達,,也可用作培育菌菌材和菌枝的菌種,。以菌枝作育菌為好,因菌枝幼嫩,,蜜環(huán)菌繁殖快,,培育時間短,容易控制雜菌,,并能用作培育菌材和菌床,,特別是在菌材不足的情況下,可用作伴栽天麻,。一般菌材在每年4~8月進行培育,,其方法是挖30cm深的坑,坑底平鋪備好的菌枝材1~2層,,再橫放幾根沒有雜菌,、生長良好的舊菌材作菌種,棒間也擺滿樹枝,,依次擺3~4層,。如果已有培育好的菌枝,便可在兩層樹枝上加一層菌枝,,每層用腐殖土或沙土填滿空隙,。其上蓋土厚10cm,呈弓形,。40~60天菌絲即可培育好,,當(dāng)6~7月培育苗床或菌材時,可用作菌種,。培育菌材,,應(yīng)選擇山的陽坡地,,以排滲水良好的沙質(zhì)壤土為宜。其方法為坑培法,、半坑培法或池培法,。 ④坑培法:一般低山區(qū)較干燥的地方采用此種方法,??由?0~50cm,寬45~60cm,。也可根據(jù)地形和培育菌棒的多少而定,但每坑培育菌材不宜超過200根,,以免感染雜菌,。將挖好的坑底鋪一層備好的新鮮木棒,用土填好空隙,,第2層放菌種(菌棒,、菌枝、野生菌種等),,如菌種不足,,可每隔兩根新鮮木棒放一根菌材,上面放一層新鮮木棒,,再蓋土10cm,,與地面平。 ?、莅肟优喾ǎ簹鉁剌^低,,濕度較大的中山區(qū)多采用此法,坑深20~30cm,,寬45~60cm,,培放菌材可高出地面35cm左右;在地上部分擺放菌材時,,上下兩層應(yīng)縱橫交錯,,以免散堆。 ?、蕹嘏喾ǎ河闷虼u砌成深I(lǐng)m的池子,,底部填一些沙土,放一層新材,,加一層菌材(或舊菌材),,蓋一層沙土,此方法堆放好后,,加大濕度,,在20℃~25℃條件下,,40~60天即可培育出菌材。 ?、吲嘤玻哼@是一種新的培菌方法,,具有明顯的增產(chǎn)效果。選擇林間空地,,伴生植物多,,遮陰條件好,有蜜環(huán)菌的地方,。一般菌床深40cm,,寬50cm,長60cm,,床底土要挖松整平,,鋪一層干樹葉,其上順擺5根菌棒材,,間距6~9cm,,每隔10cm呈八字形擺放菌枝(菌種),用細土填空至平后,,覆土5~6cm,,再加鋪一層干樹葉。挖菌床時,,坑與坑間留出Im距離,,以便在栽培時取出上層菌棒,再加放5根新菌棒,,便可栽一窩,,以充分利用苗床。 (2)無性繁殖:用小天麻作種麻進行繁殖,。目前我國大部地區(qū)采用這種栽培方法,。栽培日期,一般冬栽于11月,,春栽于3~4月,,以冬栽為好。種麻選擇白麻和米麻為好,,每個重量5~10g最佳,。選擇無病斑、無創(chuàng)傷,、無凍害,、無腐爛、體形呈紡錘形,、芽眼明顯的作種麻,。有的也用箭麻作種麻,,但要去掉頂芽。種栽用量,,要以種麻的大小和一窩菌材數(shù)量多少而定,,一般每窩用9~10根菌材的,一根菌材放種麻5~6個,,重量50~60g,,每窩下種量500g左右為宜。 目前在大面積生產(chǎn)中主要有下列方法: ?、倬陌樵苑ǎ和?0cm的深坑,,將培育好的菌棒放在坑底,間距5cm,。每根菌棒并行擺上種麻,,菌棒的兩端也放種麻,種麻要緊靠菌棒,。米麻撒播在菌棒兩則。栽完一層,,填土3~5cm,,以不見底層菌材為宜。再用上述方法栽種第2層,,最后蓋土10~15cm,,略為高出地面。 ?、诰募有掳粼耘喾ǎ阂话阌?0根菌棒,,底層放5根培育好的菌棒,再間隔放入未培菌的5根新材,。種麻放在培育好的菌材兩側(cè),,按菌材伴栽法進行栽種。 ?、劬苍耘喾ǎ涸耘鄷r挖開培育好的菌床,,取出上層5根菌材,下層的不動,,按菌材伴栽法栽人種麻,,填土3~5cm。再用上層5根菌材栽種第2層,,然后蓋土10~15cm,。這種方法接菌率高,成活快,,產(chǎn)量高,。也可把培育好菌床栽時扒開,,取出5根菌材,加入5根新材,,重新栽一窩,。再用取出的5根菌材,加5根新材,,另栽一窩,。 ④作畦栽培法:在山區(qū)林間或林緣坡地作畦,,兩畦間留30cm的作業(yè)道,。挖松畦底土壤,以利滲水,。菌材平放,,間隔5~6cm,邊擺邊加腐殖質(zhì)土,,按菌床栽培法栽種,,可栽一至兩層。 ?、菹湓苑ǎ翰捎孟湓苑ú皇軋龅睾屯临|(zhì)的限制,,可以充分利用閑散空地,庭院和室內(nèi)等條件,。這種方法既易于控制溫度和濕度,,又省工省料,方法簡便,。培養(yǎng)箱的大小要求不嚴(yán)格,。一般長60cm、寬45cm,、高30cm即可,。通常栽培土多用闊葉樹鋸末、細沙和腐殖土混合配成,,比例為1:1:1,。但鋸末不得太多,否則易發(fā)酵增溫而使天麻和蜜環(huán)菌受害,。方法:一般每箱用4~6根菌材,,栽種麻250g。北方冬季可將箱移入室內(nèi),,春暖后再移放室外,;南方夏季則應(yīng)移搬到室內(nèi),并要適當(dāng)灑水,,保持適當(dāng)?shù)臏囟?、濕度?/p> (3)種子繁殖:天麻的種子細小,。一般在芒種以后抽薹,夏至前后開花,,花謝結(jié)果,,每株有綠豆大小的果實(麻桃)20~30個。此時應(yīng)用稀紗布把麻桃包好,,讓它繼續(xù)生長成熟,,既能吸收陽光、水分,,又能避免大風(fēng)吹去桃內(nèi)米子,。麻桃呈現(xiàn)淡黑色時,米子已長老了,,即連稈摘回(注意勿令種子落出),,曬干作種。選擇有野生天麻的(有蜜環(huán)菌)地方挖穴播種,。 【栽培管理】天麻栽培后,,生育期不進行中耕、施肥,、除草,。一般冬季要蓋一層落葉防止凍害,人春將覆蓋的樹葉除去,,以增加地溫。雨季要在窩子上部開一“人”字形小溝,,以利于排水,,防止雨水流進窩內(nèi)。天旱時要適當(dāng)澆水,,解除干旱,,并要注意防止人畜踐踏,以免造成損失,。 【收獲與加工】冬栽天麻第2年冬或第3年春采挖,;春栽天麻當(dāng)年冬季或第2年春收獲。春季收獲稱“春麻”,。天麻初冬進入休眠期后,,或者早春沒萌動前,營養(yǎng)積累充足,,此時收獲最好,,稱“冬麻”。一般多在每年10~11月間收獲,,收,、種結(jié)合,,邊收邊栽,產(chǎn)量高,、質(zhì)量好,。收回以后,要及時加工,,以防腐爛,。首先根據(jù)天麻大小,一般重量在90g以上為一等,,45~85g為二等,,45g以下和碰傷挖斷的為三等。然后洗去泥沙擦去外皮,,做到隨洗隨加工,,以保證藥效。將天麻分批蒸或煮至斷面無白心為度,,用明礬水浸洗,,取出,晾曬至八九成干,,用硫黃熏后,,再曬或炕至全干即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