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媽媽非常有心,,回家后她特意到美術館的網(wǎng)站上了解這次活動的背景與目的,。網(wǎng)站上對于主題活動是這樣介紹的: 給予孩子色彩教育,,培養(yǎng)孩子對色彩的敏感。 色彩是時時刻刻出現(xiàn)在孩子生活中并與他們息息相關的奇妙世界,。我們成年人對周遭的各種顏色已經(jīng)習以為常,,因為我們的注意力已經(jīng)變了,,對再普通不過的色彩變得麻木不仁和索然無趣,。 可是孩子卻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他們總是睜大眼睛、屏住呼吸看著這五彩斑斕的世界,。甚至在他們還不能說出顏色的名稱時,,就已經(jīng)對顏色充滿好奇,、熱愛與探索的欲望,。 “真希望孩子能把這份質樸的好奇保持到長大以后,?!边@位媽媽在最后感嘆道,。 究竟是什么讓孩子天生“質樸的好奇”漸漸磨滅,? 未讀君想,,這里面既有對藝術教育的不重視,,也有對藝術教育的誤解。 仔細想想英國那家美術館的主題活動,,他們是多么了解孩子的天性!以孩子天生對顏色的好奇與熱愛作為切入點,,像做游戲一樣去感知藝術,。他們注重培養(yǎng)的,是孩子對周圍事物細致入微的觀察與體會,,是對世界敏銳的感知力,,是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能力與寬廣的眼界,。 「未小讀」最新上市的藝術啟蒙套裝《有顏色的藝術:藝術大師給孩子的色彩啟蒙》,正是用符合5~8歲孩子年齡認知特點的方式,,以孩子最熟悉,、最敏感的“色彩”為切入點,自然而然地開啟孩子藝術啟蒙之門,。 [法] 貝亞特麗斯·豐塔內爾 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 精裝四冊 / 全彩 / 16開 / 每冊32頁 ISBN:978-7-5596-0245-9 點擊圖片即可購買 這個系列一共4冊,,分別以大自然中最基本的四種顏色——紅、黃,、藍,、綠為主題,用故事般流暢易懂的文字以及藝術大師的代表作來給孩子展現(xiàn)多元的顏色世界,。 在每本書的開始,,作者用富有詩意的語言,,介紹了在歷史長河中四種顏色涵義的衍生與變化,,打破了孩子對顏色的固有印象。在這里紅,、黃、藍,、綠不再是單一的色調,,它們有了情感、生命以及跌宕起伏的“身世”,。 用顏色關聯(lián)大師作品,,全方位打開孩子的感官 鳥居昭美在《培養(yǎng)孩子從畫畫開始》一書中講到,孩子從五六歲開始,,會對事物之間的關系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由于孩子開始深入地關心事與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他們會對有某種關聯(lián)的事物印象特別深刻,。 正是基于這個時期孩子的認知特點,作者把92件世界名作按照四種色系重新關聯(lián),,這比傳統(tǒng)的按照藝術流派,、時間順序的分類方式,更容易獲得孩子的認可,。 在這套書中一共涉及了69位藝術史上重要的藝術家,,既有我們所熟知的中外著名藝術大師,如齊白石,、莫奈,、畢加索、梵高,、馬蒂斯,、馬奈、夏加爾……也有一些諸如澳大利亞的原住民藝術家,,從史前雕塑,、印象派、風格主義到現(xiàn)代裝置藝術,,孩子將完整的感受到顏色微妙的變化以及帶給我們千差萬別的視覺感受,。 《紅》 《黃》 《藍》 《綠》 每一幅作品都不是隨意挑選,對開兩幅作品之間的關聯(lián)更是暗含深意,。 在《藍》這本中,,其中一頁是兩幅看似相近的肖像畫。 左側是“面帶微笑的自畫像”(莫里斯·康坦·德·拉圖爾,約1751年): “天鵝絨面料的衣服,、帶有花邊的襟飾,,襯托出畫中人優(yōu)雅的氣質。他面帶微笑,,興趣盎然地望著我們,。” 右側是“猶豫的藍色”(巴勃羅·畢加索,,1901年): “畢加索在畫這幅時生活還十分貧困,,有時甚至無法填飽自己的肚子。畫面中,,他穿著一件對他來說對于肥大的外套,。” 跟隨文字的描述,,孩子學會通過觀察服飾等細節(jié),,來體會畫家的創(chuàng)作心境,理解為什么相似的主題,、色調,、構圖,卻給人完全相反的感受,。孩子對色彩的敏感度,、對生活的感知力就這樣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來。 再比如《黃》這本書中,,對開頁中是兩幅以黃色房屋為主題的作品,。 左側出自奧地利藝術家漢德瓦薩,表現(xiàn)的是“悲傷的黃色”: “經(jīng)歷了愛情帶來的創(chuàng)傷,,畫家把這幅畫中的房子畫得像是用紙片建造出來的一樣薄,。每個窗戶都是一大罐水,看起來都像是在哭泣,?!?/span> 右側是梵高畫的“黃油似的小房子”: “在寫給姐姐的信中,他這樣描述自己深愛的房子:‘我住在一座小小的黃色房子里,,它有一個綠色的門和幾扇綠色的百葉窗……房子沐浴著陽光,,頂上是深藍色的天空,這里晌午時的倒影比我們那里要短得多’,?!?/span> 通過對比,孩子直觀地體會到藝術其實是畫家情緒的承載,,作品不再是冰冷冷的懸掛在畫框中,,它們與藝術家的生活息息相關,。 “哭泣的窗戶”、“黃油似的小房子”一系列的形象比喻幫助孩子打開感官,,從視覺,、聽覺、觸覺,、味覺等方方面面去體會作品背后的生活氣息與畫家的喜怒哀樂。 顏色與大自然的關聯(lián),,藝術與科普的完美結合 不僅是作品之間的關聯(lián),,每本書中還介紹6種取自大自然的神奇顏料。 這些小知識既滿足了孩子對顏料的好奇心,,也讓他們對顏色與大自然之間的聯(lián)系產(chǎn)生更具象的認知,。 深受女孩們喜愛的鮮嫩粉紅原來還有一個可愛的學名——茜紅。之所以起這個名字,,是因為它是從一種叫做染色茜草的植物中提取出來的,。茜紅不僅受到女孩的青睞,更是畫家鐘愛的純植物染料,。 高貴的紫紅色則提取自一種叫做骨螺的動物,。由于紫紅色曾經(jīng)是權利的象征,專門用來制作羅馬皇帝的長袍和天主教紅衣主教們的衣服,,導致骨螺被過度捕撈,,差點滅絕。 從閱讀繪本到藝術欣賞,,也許只差了這套書 其實對于讀繪本長大的孩子來說,,藝術啟蒙很早就已經(jīng)開始發(fā)生了。優(yōu)秀繪本中的插圖給了孩子最初的審美教育,。 但是當孩子到了五六歲,,在從閱讀繪本進一步過渡到欣賞藝術作品時,卻常常會有“看不懂”或者“看不下去”的情況,。對于接觸藝術本來就不多的父母來說,,也只能愛莫能助。 究其原因,,還是沒有找到符合孩子年齡特點的方法,。市面上很多藝術啟蒙書籍相對文字較多,排版也比較密集,,其實更適合小學高年級甚至更年齡更大的孩子閱讀,。 《有顏色的藝術》可以說彌補了從繪本過渡到藝術欣賞之間的空白。無論是在語言,、畫作選擇還是版式上都十分講究,,能使孩子的注意力在最短時間聚焦在作品本身,,沉浸在純粹的藝術感受中。 打開書,,我們會發(fā)現(xiàn)文字部分體量適中,,既可親子共讀,也適合孩子自主閱讀,。每幅作品都配有一個有趣貼切的小標題,能迅速勾起孩子的好奇心與興趣,。 下面這幅阿根廷藝術家盧齊歐·封塔納的作品,,看起來很是莫名其妙,。 可是當你看到畫作下的標題“受傷的畫布”時,,馬上會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原來畫家是在嘗試把平面的畫布變?yōu)槿S的作品,,在他的筆下,,平面變成了傷口和雕塑。 再比如蘇格蘭畫家彼得·多伊格畫的《奧克哈姆奇號》,,一眼看上去只是一艘行駛在熱帶河流中的船,。 “一幅在出汗的畫”,短短的幾個字就傳遞出了作品營造的迷人氛圍,。當我給孩子讀到這里時,,孩子會不自覺地說道:“真的在出汗呢,你看船熱得都快要融化了,!” 瞧,!家長完全不用有解讀壓力,你只需要跟隨書中的引導,,和孩子一起討論各自的感受,。就算是令人一頭霧水的抽象畫,孩子也能看得津津有味,。在通曉了審美的方法后,,以后再和孩子參觀美術館時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收獲。 版式上每一頁只有一幅作品,,兩幅作品之間留有恰到好處的距離,,讓讀者在視覺上感到很舒服,就像在美術館展廳中,,兩幅懸掛的作品間留有足夠的空間一樣。 在作品周圍沒有任何多余的裝飾性元素,,因為每幅作品都飽含藝術家的情感,,每種顏色的使用或出自創(chuàng)作者的激情,,或來自他們的深思熟慮,多余的裝飾只會分散孩子對畫作本身的關注,,從而削弱對作品的感知,。 來自法國知名藝術出版社,專業(yè)的品質保證 這樣一套深諧兒童心理的藝術啟蒙書其實大有來頭,。它的原版出自法國非常知名的專業(yè)藝術出版社——調色板出版社,。 調色板出版社出品過很多藝術啟蒙類精品書籍,,深受世界各國小讀者的喜愛和專業(yè)人士的認可,。 作者貝亞特麗斯·豐塔內爾是巴黎享有盛譽的童書作家。她的另一本著作《我的第一本藝術啟蒙書》已在國內引進出版,,還受到了著名藝術家陳丹青的推薦,。 譯者趙欣昕老師是盧浮宮學院博物館學及藝術史碩士,、跨文化藝術實踐研究者、藝術雜志駐法記者,。出于對這套書由衷的喜愛,,遠在巴黎的趙欣昕老師同意為這套書擔任翻譯與校對工作,保證了其藝術知識的準確性與專業(yè)性,。 書中每幅作品都來自世界各大著名藝術館的珍貴館藏,。為了最大程度還原作品顏色,內文紙全部采用高級啞粉銅,,完美的鎖線膠裝,,可180度無障礙平展閱讀。 「未小讀」的書全部采用綠色環(huán)保大豆油墨印刷,,綠色環(huán)保工藝流程生產(chǎn),,家長完全可以安心地交給孩子,。 如果你還不知道怎樣開啟孩子藝術啟蒙之門,,或者想彌補下自己童年錯過的對藝術的想象,不妨從這套書試試看,。 編輯 = 彭慫慫 投稿/合作 [email protected] ▼戳這里也可以購買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