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葛葛 人生劇本中任何一段關系的糾纏,都是由一個一個的判斷串連下去而發(fā)生的,,只因業(yè)力的本質是念頭,,念頭也就是判斷。 比如一個女孩跟男孩認識是不是需要經過一連串的想法和判斷才會發(fā)生交往,,交往以后兩人吵架是不是需要充分認同自己的判斷才會發(fā)生爭執(zhí),。 二元判斷讓業(yè)力劇本運行 所以任何一個故事走到一定程度,導致業(yè)力劇本運轉起來都離不開判斷,。 但人若有覺知的話,,也許在剛開始相識的時候因為對方一個不判斷的真寬恕,直接剪斷了罪疚業(yè)力的牽引線,,可能兩人就沒有交往的沖動了,,那么這一切本應該發(fā)生的后續(xù)劇本也都不可能發(fā)生。 真寬恕讓還沒來及開始建造的業(yè)力大樓就這樣直接爛尾收場,,寬恕壓縮劇本的原理就在這里,。 或者就算是交往了,在交往過程中因為一個不判斷,,可能導致兩人之間原本應該吵的架沒吵起來,,或者就算吵架了,如果對方有覺知選擇不判斷,導致更多罪咎的劇本也無法繼續(xù)演下去,。 寬恕最厲害的一點就是,,可以在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通過不判斷進行劇本的重新洗牌。 是二元的判斷讓我們把整個業(yè)力劇本帶動運行了起來,。
而不判斷隨時都在重新洗牌,,不判斷的意思就是沒有對錯好壞的標簽,人之所以發(fā)生沖突,,是想通過判斷,,要把錯(罪)推給對方。 而一個不判斷的動作化解的就是這場小我試圖煽動心靈來給彼此定罪的劇本,。
由此可見所有的劇本是因為罪咎才能演下去,,一個劇本里面若沒有一個罪人、也沒有對錯,,這場戲就沒有發(fā)生的必要了,所以一個不判斷的動作是在直接摧毀業(yè)力劇本的原材料,。
而且不判斷看似化解的只是你這邊的小我,,但因為心靈一體,所以當你松綁你的小我時,,罪咎在你這邊運作不起來,,對方的小我也無法運作起來,畢竟我們用的是同一個小我,。 自由意志與一體運作 任何的劇本都是一體演出的,,什麼是一體,比如媽媽配合孩子的心靈底片演出,,孩子配合媽媽的心靈底片演出,,彼此說出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個決定都在配合彼此的心靈底片演出,,同時又在一體中,。 劇本中的每一個決定都是相互配合的,,心靈沒有分裂的原因,導致了我們在劇本站在個體角色所做出的每一個決定全在一體劇本安排中,人站在個體的角度認為有自由意志,,這個是假象,只要你認為自己是獨立的角色,,你是不可能有自由意志的,。因為自由意志和一體是矛盾的! 如果把所有人共享的這一顆心比喻成身體,,那麼我把不同的個體角色比喻成身體里的不同細胞或器官,。 比如我認為我是身體組織里的一個小小的細胞組織,就好比我們在這個社會所扮演的不同角色那樣。 我把不同的自我角色比喻成身體上的不同組成部分,,比如頭發(fā)丶汗毛丶細胞,,細菌丶蛋白質。 那麼現在跟著我的比喻看下去,,你就會明白什麼是一體運作了,。
什么是自我角色,為什么我們必須選擇寬恕,,為什么我們一切的演出都在一體相互配合中,?
現在你可以思索一個問題,如果身體上的汗毛丶頭發(fā)丶細胞丶細菌丶蛋白質,,發(fā)生變化,,請問身體的這些組織發(fā)生變化是不是跟整體的身體狀態(tài)息息相關?
接著上面的話題,,如果身體不小心吃了有毒的東西到肚子里面,,這個有毒的食物就好比是罪咎。
食物中毒以后,,身體的每個細胞都會受到影響,,因為我們是一體的,盡管在表相層面,。 可能中毒以后身體的毛發(fā)或汗毛表現出來的變化暫時沒那麼明顯,。 但是身體的其他組織,比如五臟六腑的細胞,,比如血液里的細胞是不是立刻就受到影響了,。
當身體中毒的癥狀分布到全身,用顯微鏡放大去看細胞的話,,可以具體的看到細胞之間發(fā)生相互吞噬或攻擊,。 它們之間的相互攻擊和吞噬并非它們自己所決定的,而是身體中毒了,,細胞必須以此方式來象征,。
現在我們來想像一下,如果身體中毒,,而導致細胞之間是用相互攻擊的形式來象征身體的病癥,,那么跟著我的視角,去當一回細胞,,看看細胞與細胞之間發(fā)生了什么,?
首先細胞角度是極其局限且卑微的,它所站的角度決定了,,它不可能知道它在一具身體里面,。 它也不可能知道它之所以發(fā)生病變,、或與別的細胞之間發(fā)生沖突,其實是“被發(fā)生的”,。 因為它無法了知整體,,它的狀態(tài)好壞甚至死亡,全部取決身體(整體),,而細胞與細胞之間的變化永遠只能是象征整體,。
細胞站在自己的角度會以為是自己的某些決定導致了它跟其他細胞之間發(fā)生了相互吞噬或沖突攻擊。 其實所有的細胞之間的相互配合攻擊,,不是細胞自己的想法決定的,,而是因為整體的身體中毒了,導致了,。
身為細胞角色只是一個個體,,個體其實是充當「被接收」想法的機械。 講到這里,,你應該可以理解,,為何你的想法不是你,為何我們一定不能跟「自我」角色等同了吧,,因為一切的二元判斷攻擊都是為了配合演出一體的罪咎感,。
整體的身體若是中毒,細胞與細胞之間是「被亞健康」「被病變」「被相互吞噬」的狀態(tài),。 只要人站的角度是選擇自我,,如同跟身體細胞一樣卑微局限且“被一體”的狀態(tài),。
那麼這個細胞與其他細胞是否健康,,是否病變,是否被吞噬,,全在被「身體」安排中,。 「自我」是萬惡之源 而在一體中有如細胞角色的人類,以為自己有自由意志,,但是只要你的想法是二元的,,你就在被劇本中,而二元的任何一個判斷,,都是在間接鞏固你是卑微的“自我”角色,。 比如,你現在隨便一個想法,,看看是不是在間接告訴你,,你是小小的自我角色? 你說,,這是一棵樹,,這個判斷也在間接的告訴你,你是一個卑微的人類! 不然你讓一只螞蟻一條狗看這課樹,,他們的判斷就不是樹,,狗眼中這可能只是另一個可以撒尿的地方。 螞蟻眼中,,一顆樹它看不到,,就如細胞不可能看到身體那樣,螞蟻眼中的世界是平面的二維世界,。
而作為人,,看你把自己放在何種的自我角色里,你對這顆樹的判斷還會有更多的標簽,。 比如你是一個修能量的人,,看到這個樹可能有許多特殊能量的標簽與意義賦予它。 如果你是一位環(huán)保人士對這個顆的標簽和判斷可能更多的出自樹木自身的生長情況等等,,你若是一個失戀的人看到這顆枯黃的樹還能生出悲傷,。
總之,我們給出去的任何判斷都是在間接告訴你“你是誰,、你正在扮演什么樣的自我身體角色'
很多時候,,大家誤以為,執(zhí)著身體的行為就是在對身體當真,,其實并非這樣,。 只要你還在對萬事萬物進行判斷,就等于你還在間接的鞏固自我角色,,就等于在間接對身體當真,。
因此人間的一切追求若是為了自我,都是在劇本中,,都是劇本安排好的,。
就如我是葛葛,對方判斷我是誰,,是在間接證明它是誰,,所以我到底是誰? 如果我是媽媽,,對方站立的角色就是他可能是在扮演我的孩子,;我是妻子,對方扮演的角色就是丈夫,;我是道友,,對方扮演的角色也是道友;我是阿姨,,對方扮演的角色就是小朋友,。
我們在這個劇本里面扮演了無數個角色,,我們所有的判斷都在間接鞏固「自我」,包括我喜歡的,,我恨的,,我保護的,我執(zhí)著的,。 沒有「自我」我們恨不起來,,執(zhí)著不起來對立不起來,「自我」是萬惡之源,,「自我」越強,,對立越多,而自我是什么,? 劇本已寫定 為何「自我」是在劇本中,,只要判斷就在認同自我,只要有自我,,就在劇本中,。 這里我又要回到前面來解析自我, 比如葛葛這個角色,,是由什么組成,,必定也是由一連串的判斷組成,才能組成這個角色的經歷和人生,,把所有的判斷照單全收就成了葛葛,。
為何這樣說呢,想想看葛葛有任何一個經歷可以不經由判斷而生成嗎,? 遇到誰,,跟誰交朋友,愛吃什麼,,愛玩什麼,,發(fā)生了什麼爭執(zhí),,跟誰戀愛,,跟誰結婚,每一次吵架,,每一次跳槽,、保養(yǎng)身體、糟蹋自己,、做生意換工作,、每一次選擇做什麼,請問上述這些是不是都需要判斷才能發(fā)生,?
所以一個人所扮演的角色到底是什麼,?扮演的是自我,,而「自我」是什麼,自我的本質是一連串的判斷組成了這個人的劇本角色,,而自我角色又在被「一體」中,。 自我角色一輩子是健康的是病弱的,都是經由一個一個「判斷」而演成,,而這些判斷都來自劇本安排…… 而你只是站在那個卑微的自我角度照單全收了劇本給你的一切想法和判斷,,從而成功的成為了你所演的“角色”。
因此我們在劇本中任何試圖改變「自我」的想法,,都是方向錯誤,,凡是為了鞏固自我角色的想法,都來自小我劇本,。 只有小我劇本才會緊緊的拉住心靈去等同身體角色,,這樣分裂才能繼續(xù)下去,所以你的想法沒有一個是你自己的,。 為了避免被「劇本」的方法,,就是不要認同你的任何想法!
那些想法如程序一般,,24小時的不停的在向你輸出,,你24小時照單全收,于是,,你的人生軌跡,,你的一切命運,是可以算得準的,,因為你在程序中,。
綜上所述,現在大概可以明白以下幾點: 第一點: 只要你還認為你是一個人,,你還在認同你的角色,,那么劇本中一切都是在「被一體」中,包括你要跟誰發(fā)生沖突,,跟誰結婚,,跟誰戀愛,跟誰經歷一段時間都在劇本中,。 第二點: 上述已經讓我們知道了一個真相,,劇本中的“角色”是沒有任何自由意志的,因為構成角色的原材料是二元判斷,。 而判斷來自小我程序,,所以等同于“人”并沒有自己的想法。 第三點: 大家知道一體相互配合演出是什么意思了嗎,?與其說是一體配合演出,,不如說是被「一體」演出中,。 那么從這里我們能明白,為何人人是無辜的嗎,?劇本里面沒有誰真的愿意成為那個人,,無明的眾生是完全“被劇本”的狀態(tài),是劇本的機器人,。 他一輩子任何一個想法都由劇本輸出,,所以劇本里面那些我們認為罪惡深重的人,那些我們認為需要被寬恕的人,,在此刻當你知道他只是「被程序」中時,,立刻就不需要寬恕了。 因為他真的什麼都不知道,,只要人沒有「覺」,,他等于沒有任何一個自己的想法,他的人生完全由劇本掌控,。 第四點: 當你假設一個角色時,,你就是那個角色,我們常說如果我是那個人我一定不會像他那樣,,我一定不會跟他一樣怎樣怎樣的時候,。 而真相是,如果你是他,,你會照單全收程序給他的所有的判斷和想法才能成為他,,所以你要么不是他,你要么就是他,,并不存在如果你是他這種假設,。 第五點: 不要再想著通過改善「自我」或美化「自我」來出離這場游戲了,這毫無意義,,所有的「美化」都在加強「自我」反而讓你深陷小我劇本無法出離,。 現在重點來了,上面講了這么多都是圍繞「自我」來講的,,「自我」就是一種局限,。 無論你劇本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都是試圖把無限大能的「靈性上主之子」局限在一個極其卑微的軀殼里,。 且不管這個軀殼看上去多美麗多偉大,,只要上主之子把自己當成“身體”,,就得同時用無限的大能把自己局限成軀殼的角度來適應卑微的自我,。
所以我說上主之子最大的神通就是成功的把無限大能的靈性上主之子局限在有限脆弱卑微的身體中。 說了這么多,,現在講如何擺脫劇本的方法,。
一元目光是劇本解藥 小我的劇本有一個殺手锏,,也是它的致命殺,那就是一元目光,,一元目光是劇本里面沒有的,,如果所有的判斷都在制造劇本,那么一元目光則是化解劇本的,,因為它不在劇本中,,但是人必須有了“覺”才會使用“一元目光”可見“覺”是圣子擺脫一元目光的首要條件。 因此劇本的致命傷,,小我的要害便是放下任何二元的判斷,,沒有了二元的判斷,無限大能的圣子才能恢復真實的記憶與能力,。 才能從渺小卑微的「自我」軀殼中脫離出來,,我們人類感受到的一切卑微丶無能丶無奈丶分裂丶孤獨丶痛苦等通通是「自我」帶來……
可以說,沒有了卑微的「自我」你失去的并不是一切,,而是失去了局限,,得到了是全然的無限與自由。 不要害怕失去「自我」,,在這個世界上「自我」越弱的人越幸福,,「自我」越強的人越恐懼越自私。因為自我越強,,就意味著需要捍衛(wèi)而保護的東西越多,。
不與自我等同是人生唯一出路 現在我們再回到前面身體與細胞的比喻,如果細胞不想被“病變”中,,它能夠做的就是去掌控身體,,擁有身體的自主權,不要站在細胞的角度做判斷,,放下判斷是為了讓它不與細胞等同,,一旦不等同細胞,它就等于拿到了真正的自由權力,;因為它不再是卑微渺小的“被病變”的細胞,,而是它發(fā)現了真正的它原來是整體的身體。 當細胞憶起了自己是整體的身體時,,就等于拿回了真正利于整體的主動…… 這時候拿回身體權利的你可以停止吃有毒的食物,,從而讓身體停止中毒反應。 這就好比,,一旦心靈不與「自我」等同了,,就等于開始拿回真正的一體大能與自由權,這個自由權能讓心靈恢復「一體」的視角和能力,。
心靈只有兩個選擇,,要么你選擇自己是獨立的「自我」,,要么你選擇自己是整體,一旦不與自我等同就意味著整體主權的恢復,。 回到前面,,一旦妳發(fā)現自己不是一個細胞,你發(fā)現自己是整體的身體時你會停止食用有毒的食品,,從而因為妳的這個選擇而讓整體的身體都開始恢復健康,。 這時你再拿放大鏡看表象上面細胞之間的關系,你會發(fā)現細胞之間的攻擊開始停止,。 而站在細胞的角度,,各個細胞接收到的可能都是非常正面的想法。 雖然各個細胞之間「被一體」收到的想法可能認為是它自己想通了也好,,愿意和解了也好,,愿意原諒了對方也好,而導致眼前一切的關系開始和諧,,但這些都是因為整體發(fā)生了變化而導致了個體必然“被變化”中,。
所以如果你想改變一個人,改善一段關系,,若你覺得盲目的人生無解了,。 正確的處理方式是跳脫“自我”角色,不與“自我”角色等同時,,就等于把心靈的選擇權交由給“一體,。 而當你選擇一體時,等于在無形當下化解整體心靈的罪疚感,。
一體的罪疚感得到任何一丁點的化解或松動,,作為象征的“個體”角色會被迫收到“許多”新的想法。 這些“想法”會讓個體角色之間的關系莫明就松綁或和諧,,這樣你終于明白了,。 你的寬恕為何可以讓整個世界配合你演出,讓整個世界回歸,,讓所有無解的關系得到了化解了吧,。 因為你終于拿到了整體的權利,個體角色之間的表演不論是沖突還是和諧都在像征一體的心靈狀態(tài),。
所以真寬恕是什麼,,真寬恕是擺脫對「自我」的認同,回到一體拿回主權,,然后在一體那里化解罪咎感,。 一體的罪咎感得到化解後,被「自我」的個體劇本角色為了象徵這種開始療愈的關系,所以在「相」上面會以人際關系越來越和諧的狀態(tài)來象徵,。
任何一個人的真寬恕,,只要脫落了「自我」角色的真寬恕,,就一定會看到「整體」關系在同時松綁,,同時和諧。
所以,,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這句話,是真的,。原理就在于一體運作,。 上面這些當我們全部明白了之后,我們能在世間活出一種灑脫自如的心境,,表面上你也許還是繼續(xù)過著正常的生活,,你還是在扮演你的角色。 但是在心靈深處你已經明白「你的角色」不是你,,所以你甚至連「修飾改善角色」的想法都沒有了,。 此刻心靈已經擁有極大的自由,剩下的劇本就是看戲不再入戲,,即使入戲,,也能即時出戲。
最後補充一些,,在演「自我」的時候我們還是會有很多判斷,,本篇文章所講的判斷并非止念。 我們在幻象入世修行,,不可能止念,,比止念更高招的是對引發(fā)我們罪疚感的想法和判斷不要當真,這才是不判斷的真正內涵,。
每當你陷入判斷的迷思時,,請?zhí)摮鰜恚嬖V自己我不是這個「自我」角色,,我不是這具身體,,去感受跟神性(上主)的合一連接。 通過此類練習,,這樣在你心靈恢復平安時,,你自然會收到最正確的想法,因為你選擇一體時,,「自我」角色之間為了象徵「一體」的和諧,。 每個人在自己的角色都會彼此配合演出而收到最利于整體的想法,而這些想法只是為了象徵你在一體層面的寬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