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海內(nèi)西經(jīng).危與貳負(fù)殺窫窳 貳負(fù)之臣[1]曰危[2],危與貳負(fù)殺窫窳[3],。帝乃梏[4]之疏屬之山[5],,桎其右足[6],反縛兩手與發(fā)[7],,系之山上木[8],。在開題西北。 注釋:[1]貳負(fù)之臣:諾洪魯?shù)牟柯?。諾洪魯,,山脈名,指烏蒙山,,主峰牛山,,今稱黎山。臣,,讀紀(jì)音,,指部落。 [2]危:指會澤部落,。 [3]貮負(fù)殺窫窳:諾洪魯?shù)拇蠛舆叀?/span> [4]帝乃梏:武僰固育育的第十一代后裔蒂乃苦,。 [5]疏屬之山:直系后裔的根據(jù)地。 [6]桎其右足:知癡夜,,又稱僰雅夜,,僰雅蒙之父,。足,指支系,。 [7]反縛兩手與發(fā):開拓都城于大巖,。大巖,今稱金鐘山,。 [8]系之山上木:建立了河邊的管理中心,。山上,,讀奢啥,,指河邊。 譯文:能洪魯?shù)牟柯?,叫會澤部落,,會澤部落在能洪魯?shù)拇蠛舆叀5倌丝嗟闹毕岛笠?,知癡夜支系開拓都城于大巖,,建立了大河邊的管理中心。在師宗的西北面,。 大澤 大澤方百里[1],,群鳥所生及所解[2]。在雁門北[3],。 注釋:[1]大澤方百里:宜賓王國的都城,。大澤,指耶沘,,即金沙江,,傳承為宜賓。方,,讀馮,,指王國;百里,,讀亳里,,指京城、都城,。 [2]群鳥所生及所解:許多僚族的發(fā)源地和出發(fā)地,。 [3]雁門北:指鹽門南面。北,,在此指南,。鹽門,今稱自貢,,貢也指門,。 譯文:宜賓王國的都城,,是許多僚族的發(fā)源地和出發(fā)地。在鹽門的南面,。 雁門山 雁門山[1],,雁出其間[2]。在高柳北[3],。 注釋:[1]雁門山:指鹽門所,,今稱自貢。 [2]雁出其間:鹽出產(chǎn)于這里,。 [3]在高柳北:高柳,,也稱高梁,今稱內(nèi)江,。北,,指南。 譯文:鹽門所,,鹽出產(chǎn)于這里,。在內(nèi)江的南面。 高柳 高柳[1]在代北[2],。 注釋:[1]高柳:指內(nèi)江,,原讀音古僚,諧音高柳,。 [2]代北:代,,指堵,意為平川,,又稱資,,今稱資陽。北,,指南,。 譯文:內(nèi)江在資陽的南面。 后稷之葬 后稷之葬[1],,山水環(huán)之[2],。在氐國西[3]。 注釋:[1]后稷之葬:后稷,,指候接,,四川資陽的古稱謂。之葬,,指平坦的疆域,,也稱資疆。 [2]山水環(huán)之:指龍泉山和沱江環(huán)繞著,。 [3]氐國:指堵國,,今丹山鎮(zhèn),,在資陽的東面,在此以丹國解讀,。 譯文:候接資疆,,山水環(huán)繞著這個美麗的地方,在丹國的西面,。 流黃酆氏國 流黃酆氏之國[1],,中方三百里[2];有涂四方[3],,中有山[4],。在后稷葬西。 注釋:[1]流黃酆氏國:指眉山堡氏族之國,。 [2]中方三百里:是眉部落王國的都城,。 [3]有涂四方:有四個管理區(qū)。分別為彭山,、仁壽、青神,、丹棱,。 [4]中有山:并設(shè)有治所。 譯文:眉山堡氏族之國,,是眉部落王國的都城,;有四個管理區(qū),并設(shè)有治所,。在候接資疆的西面,。 流沙 流沙[1]出鐘山[2],西行又南行昆侖之墟[3],,西南入海,,黑水之山[4]。 注釋:[1]流沙:指流沙河,。又稱通天河,。 [2]鐘山:指昆侖山東麓的唐古拉山。 [3]昆侖之墟:指昆侖山的邊緣,。 [4]西南入海,,黑水之山:轉(zhuǎn)向東南流入大海,昆侖山是長江的水源山,。 譯文:流沙河從唐古拉山流出,,向西南面從昆侖山邊遠(yuǎn)流過,又轉(zhuǎn)向東南流入大海,。昆侖山是長江的水源山,。 東胡 東胡[1]在大澤東[2],。 注釋:[1]東胡:讀須胡,在陜西西鄉(xiāng)縣,。須,,表示東邊。有牧馬河胡人遺跡,。 [2]大澤:讀那則,,今諧音稱南鄭。 譯文:西鄉(xiāng)在南鄭的東面,。 夷人 夷人[1]在東胡東,。 注釋:[1]夷人:讀溢惹,指河邊的集鎮(zhèn),,今稱漢陰,。 譯文:漢陰在西鄉(xiāng)的東面。 貊國 貊國[1]在漢水東北,。地近于燕[2],,滅之。 注釋:[1]貊國:在陜西商洛市山陽縣一帶,,遠(yuǎn)古時稱貊川國,,今稱漫川,在此以漫國解讀,。 [2]燕:指鄖國,。在湖北鄖西縣、鄖縣一帶,。 譯文:漫國在漢水東北面,。因地域接近鄖國,被鄖國滅掉了,。 孟鳥 孟鳥[1]在貊國東北,。其鳥文赤、黃,、青[2],,東鄉(xiāng)[3]。 注釋:[1]孟鳥:指蟒河,,下游稱為丹江,。 [2]其鳥文赤、黃,、青:其河水由丹河,、馬鹿河、清油河三條河流匯成。 [3]東鄉(xiāng):向東流,。 譯文:蟒河在漫國的東北面,。河水由丹河、馬鹿河,、清油河三條河流匯成,。向東流。 海內(nèi)昆侖墟
海內(nèi)昆侖墟[1],,在西北,,帝之下都[2],昆侖之墟,,方八百里,,高萬仞。上有木禾[3],,長五尋[4],,大五圍[5]。面有九井,,以玉為檻[6],。面有九門[7],門有開明獸守之[8],,百神所在[9],。在八隅之巖[10],赤水之際[11],,非仁羿莫能上岡之巖[12]。 注釋:[1]昆侖墟:指昆侖峰,,這里指東昆侖山,。 [2]西北帝之下都:唐古拉山的東麓。西北帝,,讀曦鱉抵,,指彤老剌,即唐古拉,。 [3]上有木禾:上面有扎曲,。扎曲,古稱木禾河,。 [4]長五尋:楚瑪須河,。五,讀梅音,,與瑪諧音,。 [5]大五圍:達(dá)瑪維河,今稱通天河。 [6]面有九井,,以玉為檻:山上有無數(shù)的源泉,,是有冰融化而成。 [7]面有九門:上面有許多通道,。 [8]有開明獸守之:有絲綢族通過,。 [9]百神所在:到大巴斯蜀紀(jì)。 [10]赤水之紀(jì):且舍的部落,。 [11]非仁羿莫能上岡之巖:從事織綢的能沽之鄉(xiāng),。非仁,指專門,;羿莫,,指織綢;能岡,,指能沽洛略,;巖,指鄉(xiāng),。 譯文:海內(nèi)昆侖山,,在唐古拉山東麓,屬昆侖山脈的東部,,方圓八百里,,高萬仞。上面有木禾河,、楚瑪須河,、達(dá)瑪維河。上面有無數(shù)的源泉,,是由冰融化而成,。上面有許多通道,有織綢族從那里通過,,到達(dá)巴斯蜀紀(jì),、且舍部落和專門從事織綢的能沽之鄉(xiāng)。 赤水 赤水[1]出東南隅[2],,以行其東北[3],,西南流入南海,在厭火東[4],。 注釋:[1]赤水:指瀾滄江,。赤,作撮解,,指流速很急的,。 [2]東南隅:昆侖山的東南隅,。 [3]以行其東北:從東北流。 [4]在厭火東:指越南東南面,。 譯文:瀾滄江發(fā)原于昆侖山的東南隅,,從東北向西南流入南海,出??谠谠侥系臇|南面,。 河水 河水[1]出東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勃海[2],,又出海外[3],即西而北,,入禹所導(dǎo)積石山[4],。 注釋:[1]河水:指黃河。 [2]勃海:指紅原至諾爾蓋地區(qū),。 [3]又出海外:指又折返離去,。 [4]禹所導(dǎo)積石山:指伊金霍洛山。 譯文,;黃河發(fā)源于昆侖山的東北隅,,從北向南進(jìn)入諾爾蓋地區(qū),又折返離去,,向西又轉(zhuǎn)向北,,向東進(jìn)入伊金霍洛山。(以后向南,,再折向東北流入大海,。) 洋水 洋水[1],黑水[2]出西北隅[3],,以東,,東行,又東北,,南入海,羽民南[4],。 注釋:[1]洋水:指雅礱江,。 [2]黑水:指金沙江。 [3]西北隅:西當(dāng)讀為須,,指東,。因為按西北隅解讀,會形成與瀾滄江交叉,。 [4]羽民南:山東沂蒙山即蘇北地區(qū),,古稱沂蒙地區(qū),長江的出海口在沂蒙南,。 譯文:雅礱江,、金沙江發(fā)源于昆侖山東北隅,向東行,,又向東北,,從南面流入大海,從沂蒙地區(qū)的南面,。 弱水 弱水[1],、青水[2],出西南隅[3],,以東,,又北,又西南,,過畢方東[4],。 注釋:[1]弱水:指岷江。 [2]青水:指嘉陵江,。 [3]西南隅:指昆侖山以外的東南部地區(qū),,這里指岷山和秦嶺。西,,讀須,,指東。 [4]畢方東:指湖南地區(qū)的東面,。 譯文:岷江,、嘉陵江,發(fā)原于東南部的岷山和秦嶺,,向東,,又向北,又向東南,,流向畢方地區(qū)的東面,。 開明獸 昆侖南淵深三百仞[1]。開明獸身[2]大類虎而九首[3],,皆人面[4],,東向立昆侖上[5]。 注釋:[1]昆侖南淵深三百仞:昆侖南鄉(xiāng)富饒的部落集鎮(zhèn)區(qū),。 [2]開明獸身:絲綢氏族。 [3]大類虎而九首:游牧胡的共工氏族,。 [4]皆人面:皆織綢,。 [5]東向立昆侖上:國家建于昆侖旁邊,。東向,指國家,。共工國最早建于青海,。 譯文:昆侖南鄉(xiāng)富饒的部落集鎮(zhèn)區(qū),是絲綢氏族游牧胡的共工氏族地區(qū),,人們皆織綢,,這個族群的國家最早建于昆侖旁邊。 開明西鳳凰 開明西有鳳凰[1],、鸞鳥[2],,皆戴蛇[3]踐蛇[4],膺有赤蛇[5],。 注釋:[1]鳳凰:指灌口及西嶺氏族,。 [2]鸞鳥:指西河氏族。 [3]戴蛇:指丹巴氏族,。 [4]踐蛇:指夾金氏族,。 [5]膺有赤蛇:住在且舍地區(qū)。 譯文:絲綢族的西面有灌口及西嶺氏族,,有西河氏族,,皆是丹巴氏族和夾金氏族,住在且舍地區(qū),。 開明北不死樹 開明北有視肉、珠樹,、文玉樹,、玗琪樹、不死樹[1],。鳳凰、鸞鳥皆戴瞂[2],。又有離朱,、木禾,、柏樹、甘水,、圣木曼兌[3],一曰挺木牙交,。 注釋:[1]視肉,、珠樹、文玉樹,、不死樹:指玉樹地區(qū)的集鎮(zhèn)扎多,、治多、玉樹,、曲麻萊,。 [2]鳳凰、亂鳥皆戴瞂:胡族和西部僚皆擇水而居,。戴瞂,,指擇水。 [3]離朱,、木禾,、柏樹、甘水,、圣木曼兌:指瑪沁地區(qū)的集鎮(zhèn)久治,、瑪沁,、班瑪樹,、甘德、瑪多,。 譯文:絲綢族的北面有扎多,、治多、玉樹,、曲麻萊集鎮(zhèn),。有胡族和西部僚,皆擇水而居,。又有久治,、瑪沁、班瑪樹,、甘德和瑪多集鎮(zhèn),,又說瑪多叫挺木牙交。 開明東諸巫療窫窳 開明東有巫彭,、巫抵,、巫陽、巫履,、巫凡,、巫相[1],夾窫窳之尸[2],,皆操不死藥以距之[3],。窫窳者,,蛇身人面[4],貳負(fù)臣所殺也[5],。 注釋:[1]巫彭,、巫抵、巫陽,、巫履,、巫凡、巫相:指蓬安,、平周(今巴中),、雍(今達(dá)州)、蒼溪(今閬中),、岳法(今廣安),、江肆(今合川)僚族部落。療,,指僚族,。 [2]夾窫窳之尸:借助大河的便利。 [3]皆操不死之藥以距:皆建埠肆之要津以盤踞,。 [4]窫窳者,,蛇身人面:大河支系的氏族,都是種植氏族的居民,。蛇,,在此作種植解。 [5]貳負(fù)臣所殺也:這里指能沽國之外的氏族,。也,,指夷,即氏族,。 譯文:絲綢氏族區(qū)域的東面有彭安,、平周、雍,、蒼溪,、岳法、江肆僚族部落,,借助大河的便利,,皆建埠肆之要津以盤踞。大河支系的氏族,,都是種植氏族的居民,,是能沽國之外的氏族。 服常樹上三頭人 服常樹[1],其上有三頭人[2],,伺瑯玕樹[3],。 注釋:[1]服常樹:指湖長壽,即長壽湖地區(qū),。 [2]三頭人:指豐都鎮(zhèn)。 [3]伺瑯玕樹:夏國苗族,。伺瑯,,指姒那,即夏國,;玕樹,,指嘎屬,即苗族,。 譯文:長壽湖地區(qū),,有個集鎮(zhèn)叫豐都鎮(zhèn),那里的氏族是夏國的苗族,。 開明南樹鳥 開明南有樹鳥[1],,六首[2];蛟[3],、蝮[4],、蛇[5]、蜼[6],、豹[7],、鳥秩樹[8],于表池樹木[9],,誦鳥[10],,鶽視肉[11]。 注釋:[1]樹鳥:樹,,指九,,在此指眾多、很多,。樹鳥指很多僚族,。 [2]六首:指母系氏族 [3]蛟:指北方南下的羌族。 [4]蝮:指濮族,。 [5]蛇:指涼山彝胡,。一種由塞族人與僚族融合的氏族。 [6]蜼:指遷徙而來的苗族,。 [7]豹:指僰族,。 [8]鳥秩樹:指納西族。秩,、西,,讀指東,。所以納西族又稱東巴族。 [9]于表池樹木:宜賓城是管理中心,, [10]誦鳥:指沐川僚,。 [11]鶽視肉:綏江僚。 譯文:絲綢族的南面有眾多僚族,,是母系部落氏族,;有羌族、濮族,、彝胡,、苗族、僰族,、納西族,,宜賓城是部落中心,還有沐川僚和綏江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