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信訪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陳艷 黨的十九大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并明確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寫入黨章,。報告13個部分,、3萬余字的篇幅,其中有關(guān)“人民”的表述就出現(xiàn)了200多次,,從“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到“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來,,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從制度“頂層設(shè)計”,到群眾“身邊小事”,,無不清晰勾勒出治國理政的“民生邏輯”和“人民至上”的博大情懷,,無不鮮明昭示著中國共產(chǎn)黨人永遠不變的初心與使命——“為中國人民謀幸福”,。我的理解,,“以人民為中心”既是一種發(fā)展思想、也是一種執(zhí)政理念,,既是一個重大的理論問題,、也是一個重大的實踐問題,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止步于思想環(huán)節(jié),,而是要著力踐行、落地生根,。多年來的群眾工作實踐,,更讓我深刻體會到:做好新時代黨的群眾工作,是一場持續(xù)的“趕考”,,是一個永恒的主題,,沒有休止符、永遠在路上,只有深刻領(lǐng)會和把握好群眾工作的新使命,、新要求,、新方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們的群眾工作才能更有實效,、更有作為,。 1、做好新時代群眾工作,,需要把清民生需求的脈搏,。靶向明確,才能有的放矢,。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jīng)轉(zhuǎn)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是什么,?這其中既包括群眾的工作需求,、生活需求,也包括群眾期盼的發(fā)展需求,、改革需求,比如求知,、求樂,、求美的愿望,對公共安全,、公共服務(wù),、公共環(huán)境的關(guān)注,對民主,、公平,、正義的追求等等。現(xiàn)實中一些矛盾和沖突之所以產(chǎn)生,,其實并非都是為了物質(zhì)利益,,群眾往往討要的是說法、尋求的是公道,、維護的是尊嚴,。所以只有準確把握新時代人民群眾的新需求,我們的群眾工作才有目標,、有抓手,。 2、做好新時代群眾工作,需要辦好群眾期盼的事情,。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黨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我們在各項工作推進中,,要始終恪守群眾利益至上的原則,,堅持群眾工作無小事,從人民群眾關(guān)心的事情做起,,從讓人民滿意的事情做起,,帶領(lǐng)人民不斷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既要著力解決水電煤氣,、吃飽穿暖,、讀書看病等剛性的基本生活問題,同時也要聚焦解決住房,、創(chuàng)業(yè),、環(huán)保等發(fā)展性問題,使人民群眾真切感受到黨的政策帶來的實實在在變化,。只有切實把工作精力聚焦于人民群眾最熱切的期盼中,,把財力物力投入到人民群眾最需解決問題的刀刃上,才能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必有應(yīng),;民有所難,我必有助,;民有所憂,,我必有慮;民有所應(yīng),,我必有為”,。 3、做好新時代群眾工作,,需要提升服務(wù)群眾的能力,。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增強群眾工作本領(lǐng),,創(chuàng)新群眾工作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發(fā)揮聯(lián)系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組織動員廣大人民群眾堅定不移跟黨走,。這就要求我們要努力掌握新時代群眾工作新方法,,練好內(nèi)功、提升本領(lǐng),、善做善成,。要提升溝通群眾的能力,,沉下身子、放下架子,,將心比心,、換位思考,做到家長里短聊得來,、大事小事談得攏,;要提升組織群眾的能力,在急難險重的任務(wù)中能夠把群眾組織起來共同渡過難關(guān),,在共謀發(fā)展的道路上能夠把群眾調(diào)動起來共建美好家園,;要提升教育群眾的能力,正確引導和教育群眾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廣大群眾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始終擁護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lǐng)導;要提升服務(wù)群眾的能力,,通過“入戶走訪”,、“結(jié)對認親”、“承諾辦事”等方法,,變基層工作“被動聯(lián)系”為“主動服務(wù)”,,變?nèi)罕姟吧显L”為干部“下訪”、變居民“上門”為干部“進門”,,把實事做到群眾家門口,,把服務(wù)做到群眾心坎上,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4,、做好新時代群眾工作,需要定準群眾評價的坐標,。“金杯銀杯不如群眾的口碑”,“群眾說好才是真的好”,。我們對一切工作的評判,,必須把群眾的認同感和滿意度作為最根本的衡量標準,時刻看重群眾的感受,、特別在意群眾的評價,,從群眾的喜怒哀樂中去體悟群眾對黨和政府工作最本真的反映。當然,,群眾的表情不會藏在辦公室里,,也不會展現(xiàn)在文件堆里,而會流露于手拉手,、面對面,、心貼心的交往交流中。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完善“民情從群眾中來、服務(wù)到群眾中去,,績效評價從群眾中來,、改進工作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機制,少坐沙發(fā),、多坐板凳,,少看“門面”和“窗口”、多看“后院”和“角落”,,少在高樓大廈中轉(zhuǎn)悠,、多到車間地頭中問策,把腳踏到最深處,、把情暖到心坎里,,并將其轉(zhuǎn)化為踐行群眾路線的制度和常態(tài)。唯有如此,,才能聽到人民群眾最真實的評判和最真切的表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