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腫瘤資訊編輯部 來源:腫瘤資訊 艾坦(阿帕替尼)是中國自主研制的安全有效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藥物,其高度選擇性競爭細胞內VEGFR-2的ATP結合位點,,阻斷下游信號轉導,,抑制腫瘤組織新血管生成。自阿帕替尼上市以來,,逐漸成為腫瘤領域的研究熱點,,得到全國范圍內專家的普遍認可,被應用于多癌種的治療,。2017年9月29日,,艾坦“專家有約”欄目在CSCO大會現(xiàn)場采訪到消化道腫瘤領域的權威專家,就阿帕替尼在消化道腫瘤領域的應用前景進行剖析,,聽聽大咖們的心得和體會,。 張艷橋教授 哈爾濱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 王濰博教授 山東省立醫(yī)院 方維佳教授 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一、胃癌篇 張艷橋教授(哈爾濱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 阿帕替尼耐受性好,,不良反應可控 同既往的索拉非尼,、舒尼替尼等多靶點藥物相比,阿帕替尼的不良反應較輕且可控,。雖然常見不良反應有高血壓,、蛋白尿等,不良反應的嚴重程度上看,,大多數(shù)都是輕中度,,在臨床上相應的對癥處理的有效方法較多,這可能同阿帕替尼的專一靶點作用機制相關,。 今年ASCO大會上公布了一項從阿帕替尼治療早期出現(xiàn)常見不良反應事件角度,,預測抗腫瘤療效的研究,該研究對抗血管生成藥物的分子標志物的探索有一定借鑒價值,,且對臨床具有指導作用,。就本中心的用藥體驗來講,一部分血壓未升高的患者,阿帕替尼的療效也不錯,。期待后續(xù)進一步探索,,是否還有其他指標可以預測阿帕替尼的療效。 就個人經(jīng)驗而言,,阿帕替尼常見的不良反應有高血壓,、蛋白尿、手足綜合癥等,,而晚期胃癌治療過程中一旦出現(xiàn)不良反應,,患者心態(tài)比較焦躁,我們應及時安撫,,告知患者對于已發(fā)生及未發(fā)生的不良反應有預設的對癥處理策略,,不良反應在可控范圍之內,處理得當,,不會危及生命,。 王濰博教授(山東省立醫(yī)院): 阿帕替尼是晚期胃癌三線治療的基本策略 山東是胃癌的高發(fā)省份,70%以上的患者初診時已經(jīng)是中晚期,只有一小部分患者適合手術,,大部分患者不能手術,。而手術治療的患者也有50%以上出現(xiàn)復發(fā),所以說晚期胃癌非常常見,。 對于晚期胃癌來說,,目前主要是化療?;熡袃陕?lián)方案和三聯(lián)方案,,患者身體條件允許可以選擇三聯(lián)方案,會有更好的生存獲益,。但多數(shù)患者經(jīng)過一線或二線治療后最終進展,,進入到三線治療。而靶向治療,,目前主要是抗HER-2治療,,有很大的弊端,即HER-2的病人在晚期胃癌中占比非常少,,12%左右,,而山東省檢測的比例更低。所以可接受抗HER-2治療的晚期胃癌患者少,。當患者經(jīng)過一線或二線化療以后,三線缺少更好的治療手段,,選擇化療單藥維持,,療效欠佳,因此臨床上亟待新的治療藥物出現(xiàn),。 此背景下,,阿帕替尼這一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藥物上市,。上市后,在臨床應用中發(fā)現(xiàn)阿帕替尼給患者PFS和OS都帶來收益,,個別患者可活到一年以上,,甚至更長。 晚期胃癌,,患者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接受多線治療,以延長患者生存,。應用阿帕替尼治療,,除了使患者生存獲益之外,也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質量,。CSCO今年把阿帕替尼列入晚期胃癌的三線治療的基本治療策略,,為中國晚期胃癌患者增加了新的治療手段,通過阿帕替尼的治療,,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質量得以改善,,可謂患者的一大福音。 方維佳教授(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推薦在惡性腹水的治療中嘗試應用阿帕替尼 惡性腹水是晚期腫瘤的常見臨床表現(xiàn),,新近研究表明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腹水形成的病理生理機制中起重要作用。 VEGF促進惡性腹水形成的主要機制為: ①促進新生血管生成,,增加液體總濾過面積,; ②使新生血管及腹膜的通透性增加; ③促進腫瘤細胞的免疫逃逸而促進腫瘤細胞的腹膜轉移,; ④ VEGF-D可干擾正常的淋巴回流,。 目前惡性腹水的標準治療方案是HIPEC治療(腹腔熱灌注化療),但是不是僅行熱貫注化療而不需要全身用藥呢,?日本胃癌治療比較先進,,他們分享了一個非常好的方案,用紫杉醇進行腹腔熱灌注化療再加用S-1治療惡性腹水,,療效確切,。但是S-1畢竟是化療藥物,而腹腔注射紫杉醇然后口服S-1,,始終是化療+化療的組合,。 由此推斷,在HIPEC的同時,,加上阿帕替尼這一完全針對惡性腹水形成機制的藥物治療,,這一治療方案更為先進,既有物理治療,又有化學治療,,更有靶向治療,。腸癌、胰腺癌甚至是肺癌的腹腔轉移機理相似,,皆可開展相應的探索性研究,,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腸癌篇 張艷橋教授(哈爾濱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 阿帕替尼是晚期腸癌抗血管生成治療的新選擇 晚期腸癌患者個體化治療主要考慮兩大方面: 一是如何延長患者的生存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二是一部分晚期腸癌患者需要更積極的治療,兩藥甚至三藥的聯(lián)合治療,。 CALGB/SWOG 80405研究結果顯示抗血管生成治療聯(lián)合標準化療方案令晚期腸癌患者生存獲益延長30個月,,該研究將抗血管生成藥物在晚期腸癌的應用價值提升到全新的高度。 抗血管生成藥物在晚期腸癌中的用藥價值有三方面: 一是使患者生存得以延長,; 二是持久的抗血管生成,,緩解腫瘤進展; 三是抗血管生成藥物適用于所有類型的腸癌,。 一線如果使用過化療聯(lián)合貝伐單抗,,二線可不可以換用另一種抗血管生成藥物呢?已有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劑相關研究亞組分析顯示,,曾經(jīng)使用過貝伐單抗抗血管生成治療的患者,,后續(xù)換用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劑仍然可以獲益,這一臨床研究告訴我們,,曾經(jīng)使用過抗血管生成治療,,后續(xù)換用其他小分子VGFR-2抑制劑可以獲益。 方維佳教授(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腸癌后線治療中,,靶向藥物應用空間巨大 相較化療,,靶向治療包括抗血管生成治療,可以統(tǒng)一歸入先進的治療方案之中,。今年醫(yī)保目錄調整之后,,無論是經(jīng)濟成負擔還是治療理念,都不再是靶向藥物應用的限制條件,。今年CSCO大會上有一項基于真實世界的研究,,集中了全國12家的三甲醫(yī)院,調查在晚期腸癌當中靶向藥物的應用情況,,結果完全出乎我們意料,,來自北上廣江浙的12家三甲醫(yī)院,腸癌一線選用靶向藥物治療不超過15%,,二線低于12%,,如此低的比例說明靶向藥物在腸癌后線治療中的拓展空間巨大,。隨著醫(yī)保改革的推進,可選擇支持治療的增多,,在腸癌后線治療中不一定用得上化療藥物,反而靶向藥物的選擇非常重要,。后線治療并不期望根治,,主要治療目的在于帶瘤生存并保持腫瘤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不再進展。這時靶向明確的抗血管生成治療,,一定是有很好的效果,,抗血管生成藥物阿帕替尼是最早進入大家視野的一個經(jīng)典藥物,積累了很多的使用經(jīng)驗,,我相信隨著整個醫(yī)學科學的發(fā)展以及國家的重視,,三線口服的阿帕替尼在后線應用一定會有很大的市場。 在腸癌的一線,、二線,、三線治療當中,一線,、二線治療每位住院患者住院期間治療費用在2500到2600美元之間,,而在三甲醫(yī)院住院的三線患者的醫(yī)療費用在5000美元左右,相當于一線,、二線治療費用的兩倍,。究其原因,可能是更多地應用姑息治療造成的,。其實晚期患者保證生活質量,,并不需要拼命地補充能量。腫瘤生長和營養(yǎng)也存在依賴關系,,腫瘤細胞也會吸收到過多補充的能量,,因此補充足以保證生活質量的能量即可。 前段時間我們一直在進行雙下沉工作,,在為縣級醫(yī)級查房時,,我不斷地提醒,其實很多患者還有治療的希望,,縣級醫(yī)院的姑息治療,,抗血管生成治療是非常適合的,每位患者都有求生欲望,,他也知道每天給掛一半營養(yǎng)針就相當于宣布死刑了,。這時醫(yī)生如果適當?shù)販p低劑量,在控制副作用的情況下給抗血管生成治療,,無論對患者還是起家屬,,都有巨大幫助,。口服抗血管生成治療,,在國家醫(yī)保政策的配合下,,在姑息治療中有很好的應用價值。 王濰博教授(山東省立醫(yī)院): 阿帕替尼是復發(fā)難治性腸癌的新選擇 阿帕替尼是一種多靶點的抗血管生成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在其它的腫瘤上,,我們也進行了一些探索,譬如一例晚期結腸癌患者,,術后輔助化療用過FOLFOX6,,改良的FOLFOX6方案,復發(fā)以后又用過 FOLFIRI方案,,也用過抗VEGF的貝伐單抗,,穩(wěn)定過一段時間,后來又進展,,進展以后腹腔多發(fā)轉移,,出現(xiàn)腹水,腹腔粘連,,不完全性腸梗阻,,體能狀況較差,無法繼續(xù)化療,、放療,。這種情況下,我們選擇了阿帕替尼,,同時配合口服的卡培他濱,。患者服藥以后開始還有一定的副反應,,上腹部不適,,絞痛,血壓輕度增高,,總體反饋可耐受,。經(jīng)過積極地抗血管生成治療,患者病情再次穩(wěn)定,。目前用藥7個月了,,復查CT腹水明顯減少,腹膜增厚,、大腸膜增厚也明顯緩解,,患者生活質量良好,體重增加,,未出現(xiàn)腸梗阻的癥狀,。 我感覺抗血管生成藥物不單單對胃癌的有效,,可能對其它的腫瘤如結腸癌也有一定的療效。其它的惡性腫瘤,,也值得進行有益的探索,。 三、醫(yī)保篇 張艷橋教授(哈爾濱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 阿帕替尼進入國家醫(yī)保目錄是消化系統(tǒng)腫瘤患者的一大福音 阿帕替尼胃癌適應癥納入2017年的國家醫(yī)保目錄,,將對整個消化道腫瘤治療帶來兩方面影響: 一,、從患者角度出發(fā),阿帕替尼進入了醫(yī)保,是政府層面對中國胃癌患者的關心,。胃癌在中國發(fā)病率非常高,占全世界50%以上,,大部分胃癌患者收入捉襟見肘,,無法承受高額的治療費用。阿帕替尼進入醫(yī)?;灸夸浺院?,更多的胃癌患者能夠得到抗血管生成治療的機會,從患者角度來說,,是一件好事,。 二、從醫(yī)生角度出發(fā),,消化道腫瘤臨床工作者不用再考慮患者的經(jīng)濟問題,,不會因為阿帕替尼的價格問題而束手束腳,延誤患者的最佳治療時機,。 方維佳教授(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臨床醫(yī)生要擔負起責任,,將抗血管生成治療的收益最大化 一、從患者的角度考慮,,我們的患者不會太關注療效的問題,,有些患者更關注副反應、醫(yī)療費用的問題等,。隨著應用阿帕替尼的經(jīng)驗越來越豐富,,針對不同的患者選擇不同的劑量,完全可行,。而阿帕替尼的副作用又是可以控的,。因此配合國家醫(yī)保的政策,在幾分鐘之內便可以跟患者解釋清楚艾坦副作用及醫(yī)療費用的問題,。 二,、從醫(yī)生角度考慮,作用機制不同的藥物,,在臨床應用中各司其職,。阿帕替尼作為一個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藥物,,臨床醫(yī)生應盡可能應用好其抑制腫瘤血管新生的作用,有條件的患者可選擇阿帕替尼聯(lián)合化療藥物,。要根據(jù)每位患者進行個體化的治療,。比如說對一些化療沒有特別把握的患者,例如神經(jīng)內分泌癌患者,,其本身的愈后較差,,我們會用標準的化療藥物加上阿帕替尼治療,這部分患者會獲得了很好的效果,。 阿帕替尼被納入國家醫(yī)保目錄,,對適用其治療的患者而言,是莫大的福音,,同時也是國家層面對這一原研抗血管生成藥物的認可,。臨床醫(yī)生應利用好國家的惠民政策,擔負起責任,,用我們看到的,、聽到的、學到的,,多種聯(lián)合,、多種個體化治療,將阿帕替尼抗血管生成治療的收益擴大到最大化,。 |
|
來自: 昵稱44586049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