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東籬若塵
帶你讀懂詩詞背后的含義
這是一首頗有爭議的詞,,到底是詠物,還是悼亡,,還是詠物悼亡,?似乎都是,又似乎都不是,,若是詠物,,那詠的又是何物?是落花,?是雪花,?是柳絮?這些問題,,一直沒有定論,,大家爭來爭去,誰也說服不了誰,,容若似乎給后人留了個難題,,而我,似乎也一向喜歡難題,。 本來呢,,要搞清納蘭為什么寫這首詩,看看他什么時候?qū)懙?,?dāng)時處于什么情境之下可能就大概明白了,,可偏偏這首詞的寫作時間不詳,這種情況下,,就只能結(jié)合納蘭的生平,,從詞的字里行間去品味揣摩,大概的看出這是寫于什么時候的,,到底寫什么的,。 先看看這第一句,,“林下荒苔道韞家”,這一句做起首,,含義頗深,,看似以景語開篇,卻又不全是,,結(jié)合后面的“道韞”這“林下”便不這么單純是寫景了,而是一個與謝道韞有關(guān)的典故:謝家和張家都是東晉時期的大家族,,張玄的妹妹張彤云和謝遏的妹妹謝道韞都是大才女,,于是這兩個做哥哥的就經(jīng)常夸自己的妹妹,,兩人都說自己的妹妹是天下第一的好,,誰也不服誰,爭執(zhí)不下,。 有個叫濟尼的人,,不是幾大家族的人,卻和幾大家族都有往來,,于是兩人就讓他說說誰的妹妹更好,,這濟尼也不偏頗,直言說道:“謝道韞神情散郎,,有林下之風(fēng),,張彤云清心玉映,是閨房之秀,?!边@看似兩個都夸,可仔細(xì)一想就知道,,林下之風(fēng),,說的是竹林七賢的風(fēng)采,那七個人可都是絕世的大才,,魏晉的風(fēng)骨,!也就是說,她覺得謝道韞有孤標(biāo)絕世的名士風(fēng)采,,而張彤云只是大家閨秀而已,。高下立判,張玄也沒了話說,。 接下來的“荒苔”,,就要結(jié)合后面的“玉骨”來看了,也不知為何之前沒人發(fā)現(xiàn),,納蘭的這首詞,,其實是借用了宋人劉塤的一首“摸魚兒”的詞意,,原詞如下:
劉塤的這首詞里,上闋有“荒苔青潤鴛甃”句,,下闋有“嘆玉骨沈埋”句,,而這首詞也有個特點,就是一般人也不太看得明白他到底要表達(dá)什么,。那這首詞寫的是什么呢,?其實是就是詠物嘆息南宋的滅亡和自己的無奈。兩相對照之下,,是不是就像黑屋子里打開了一扇天窗一般豁然開朗了,?其實納蘭在起首兩句,就已經(jīng)表明了自己想表達(dá)的意思,,只要真正看懂了,,就知道他要表達(dá)的到底什么了。 所以,,要讀懂這首詞,,就要先了解三個人,,一個是謝道韞,一個就是劉塤,,還有一個,,就是納蘭自己。 這謝道韞剛才已經(jīng)大概說了,,家室煊赫不說,,還有絕世的林下之才,可惜,,身為女子不能為官,,也沒機會一展才華,后來嫁給了王羲之的二兒子王凝之為妻,,但王凝之的才氣膽識遠(yuǎn)不如謝道韞,,謝道韞也曾直言王凝之配不上自己,,所以兩人的婚姻并不幸福,,真正讓謝道韞展示了一次膽識才華的,反而是到了晚年的時候,,那時東晉已經(jīng)搖搖欲墜,,到處都在爆發(fā)叛亂,已經(jīng)有了外孫的謝道韞,,看身為地方官的丈夫整天迷戀道教,,不理政事,于是她自己招募了幾百人親自訓(xùn)練,,孫恩叛軍打來,,王凝之和兒子都被殺死了,謝道韞帶領(lǐng)部署奮勇殺敵,,重創(chuàng)叛軍,,可惜終究寡不敵眾,又無援軍,,被孫恩捉住,,孫恩卻感念她的才情膽識,不但沒有殺她,,反而放她全家走了,,謝道韞也從此隱居,孤獨終老,。 再來說說這個劉塤,,身為南宋末年的文人,著實不幸,,外族入侵,,家國傾覆,,劉塤本也是大才,著有《隱居通義》,,重新從歷史和環(huán)境角度解讀了魏晉和唐宋一些著名詩人的作品,,也給后人指明了品鑒詩詞的正確途徑,這也就是我本人一直遵循的解析詩詞的原則,。生于這樣的時代,,劉塤雖深得宰相陳文龍的賞識,可已經(jīng)沒有機會為國效力,,一展才華,,南宋滅亡之后,只能像大多數(shù)有骨氣的文人一樣選擇了隱居,。 而納蘭自己呢,,我之前已經(jīng)寫過幾次,因為父親明珠是宰相,,君臣關(guān)系的微妙,,讓他表面受恩寵實則是人質(zhì)一般的做了康熙皇帝的近衛(wèi)武官??蛇@樣的職位對于納蘭來說,,無異于是禁錮和枷鎖,因為這人人羨慕的身世,,讓他不能一展平生抱負(fù),,空有一身才華卻無處施展,一直郁郁不得志,。 好了,,說完了三人的身世,是不是發(fā)現(xiàn)有一個共同點,,謝道韞空復(fù)林下之才,,卻因為是女兒身不能施展,劉塤也身負(fù)絕世大才,,卻因為歷史環(huán)境限制,,一身才能無法施展。這兩人在納蘭這首詞里,,是一明一暗,,明面上是謝道韞這個女子,暗里是劉塤這個詩詞界的大才子,。而納蘭自己,,最欣賞的前人就是竹林七賢,經(jīng)常聚集一幫文人雅士朋友效法竹林之會,而他于詩詞一道,,在他那個時代,,也絕對是絕世之才!可是卻因為身世而不能施展,。這樣看來,,三人是不是就有了共同點? 搞清楚了這些,,再來看這首詞,,那就再明白不過了,這絕不是悼亡詩,,納蘭寫了那么多悼亡詩,,都是明明白白,情真意切,,何時這樣含含糊糊過,?所以這是一首表面懷古吟詠謝道韞的詞,而內(nèi)里,,卻是以謝道韞和劉塤的無奈自況,。這樣的心境,作為人質(zhì)一樣呆在皇帝身邊的他肯定是不能明目張膽的表達(dá)的,,所以,,只能借了這樣的方式來寫,,這也算上是詩詞里春秋筆法吧,! 再結(jié)合后面的句子來看,這納蘭既不是悼亡,,也不是單純借詠物自哀自憐,。再結(jié)合他其他的詩作,那就明白了,。他的家世,,卻讓他就好比謝道韞身為女子一般。謝道韞是因為生為女兒身不能一展林下之才,,而他卻是因為被父親的地位而不能一展林下之才,。 謝道韞是活到老善終的,劉塤的壽命也不短,,那一霄冷雨,,葬的名花,最終卻是納蘭自己,,所以,,老文我大膽猜想,這首詞應(yīng)該是納蘭去世前寫下的,病勢沉沉之中,,他或許對自己的生命即將走到盡頭有了某種預(yù)感,,而這一句詩,卻也真的一語成讖,,才三十歲的大好年紀(jì),,納蘭容若這朵名花,便真的在冷雨中凋零了······
作者簡介:東籬若塵,,簡書作者,,簡書國學(xué)與傳統(tǒng)文化專題副編,公眾號:紀(jì)青春,。 |
|
來自: 昵稱Ru9DARX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