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人,。有“詞中之龍”的美譽,。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 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yè)自許,卻命運多舛,、備受排擠,、壯志難酬。但他恢復中原的愛國信念始終沒有動搖,,而是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于詞作之中,。 今天和大家一起欣賞辛棄疾的丑奴兒,。 全詞如下:
人年少時不知道憂愁的滋味,,喜歡登高遠望。 喜歡登高遠望,,為寫一首新詞無愁而勉強說愁,。 現(xiàn)在嘗盡了憂愁的滋味,想說卻說不出,。 想說卻說不出,,卻說好一個涼爽的秋天啊,! 此詞是辛棄疾被彈劾去職,、閑居帶湖時所作。賦閑期間,,他常到博山游覽,,博山風景優(yōu)美,他卻無心賞玩,。眼看國事日非,,自己無能為力,一腔愁緒無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題了這首詞,。 上闕,少年時代思想單純,,沒有經歷過人世艱辛,,喜歡登上高樓,賞玩景致,,本來沒有愁苦可言,,但是“為賦新詞”,只好裝出一副斯文樣子,勉強寫一些“愁苦”的字眼應景,。 下闕筆鋒一轉,,寫出歷盡滄桑,,飽嘗愁苦滋味之后,,思想感情的變化?!坝f還休”四字重復出現(xiàn),,用迭句的形式渲染了“有苦無處訴”的氣氛,加強了藝術效果,,使讀者體會到,,作者為國事憂愁,極端痛苦,,作者無可奈何,,只得回避不談,說些言不由衷的話聊以應景,! 辛棄疾的這首詞,,不僅表現(xiàn)了他受壓抑排擠、報國無門的痛苦,,更是對南宋統(tǒng)治集團的諷刺和不滿,。全詞突出一個“愁”字,感情真摯委婉,,言淺而意深,,將詞人大半生的經歷感受高度概括出來,讓人感同身受,,渲染出一股愁緒郁結于胸,,卻無法宣泄的一種悲涼氣氛。 |
|